数字赋能博物馆“唤醒”千年文化–光明文创·臻选

数字技术正在赋予博物馆新的文化内涵。这种用多维视角展现的数字化博物馆不是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让数字技术渗透到博物馆运营的方方面面,从感官到体验,从内涵到外延,从文物到文创,甚至在文化传承领域都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从而使我国丰厚的文化积淀通过博物馆开启了数字化的“新表达”。

湖南:“科技之光”让文博更有“力量”

VR、AR、MR等沉浸式逛展;三维漫游博物馆;电子互动艺术装置;全息投影呈现……近年来,为了让文物“活”“火”起来,国内各大博物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加速拥抱云计算、5G通讯、区块链等技术,向数字化转型迈进。在科技的“加持”下,湖南省的不少博物馆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意和美学实践,频频“出圈”。插上数字化“翅膀”的博物馆,正在为公众构建更广阔、更有力量的文化空间。

“完美融合”传统与现代

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不少博物馆加快探索数字化技术的常态化运用,通过线上数字传播渠道,解决线下实体展览“限流”之困,让观众在家也能“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打开长沙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一项名为“虚拟漫游”的服务引人注目。观众只需在线上轻点鼠标,即可身临其境地“逛展”。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声,一件件藏品跃上屏幕,只要拥有一台手机或者电脑,观众就能随时随地欣赏到藏品的详细介绍和超高清大图。长沙博物馆还提供“全景漫游”,实现点到哪就能走到哪,走到哪就能看到哪。

藏品和文物故事“活”起来

博物馆在线下的数字化创新,更是让藏品和文物故事“活”了起来,为公众呈现真实、准确、直观、生动的馆藏历史文化。

在位于长沙的隆平水稻博物馆,内设有一个名为“水稻科技厅”的展厅。该展厅空间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设计构思,能为观众提供一种独特视角,引导观众尤其是低龄孩童观众,在互动体验中了解水稻的一生。厅内,环幕影院、全息投影、CG特效等近百个多媒体设备,打造了一场科技盛宴,让博物馆好看又好玩。

对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深入挖掘展品的文化内涵。今年7月28日,湖南博物院举办的“听·见湖湘——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展”正式对公众展出。

该展览发挥3D打印、纱幕投影、混合现实等多项数字技术特征,结合展览主题,以音乐考古学、古代音律学、现代声律学等学科为支撑,通过对73件音乐文物进行采音、测音,并请专业人员演奏、编曲、合成等,让现代观众有机会聆听数千年前音乐文物的原声,生动唤醒沉睡千年的音乐文物,让往日不可触摸、不可移动的文物“活”起来。

“作为国家文物局数字展示重点研究基地,我馆在数字展示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应用实践。除了在基本陈列中推出沉浸式、交互性的数字展示项目,还从2018年起先后推出MR、VR数字体验馆等一系列多媒体交互项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说。

博物馆越来越“智慧”

科技不仅让展品以更活泼的面貌得以呈现,也让观众的观展体验因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不断改善。

今年3月26日,中国60位馆长、学者联名发布《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呼吁博物馆应与时俱进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元宇宙。

回望来路,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元宇宙建设……段晓明认为,如今,中国博物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是观众见得到、摸得着的展厅陈设和“黑科技”面貌,还包括藏品管理、文物保护修复、观众管理和服务、开放教育、信息共享等多方面的进步。

“我们努力实现集‘智慧管理、智慧保护、智慧服务、智慧运营’四位一体的博物馆新平台,力争实现‘人与物’的多维度智能交互。”长沙博物馆信息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在智慧博物馆,作为“物”的藏品,要实现与人、活动、数据在技术层面的互动,以实现博物馆在服务、管理、展示、保护、体验方面的升级。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时代的博物馆建设对藏品保护和信息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元宇宙建设为例,藏品信息不应局限于真实影像材料,还需要有更多关联知识的提供、场景化的运用,才能更精准地还原历史。

当下,为了实现智慧化建设,很多博物馆正在积极做出探索,但仍任重道远。未来,各大博物馆仍需在推进文物藏品数字化的同时,实现数据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从而真正让科技赋能文化、文化滋养科技。(记者张格张玉洁长沙报道)

上海:从“云观展”到“云治馆”

增强现实(AR)让亿万年前的恐龙在观众面前栩栩如生,精准导航使得城市历史在参观过程中“活”起来,物联网等技术还让博物馆建筑本身也实现智能化、数字化……

如今,走进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等,数字化转型正在让博物馆拥有“数字双胞胎”,从“云观展”出发走向“云治理”,也为博物馆如何更好吸引年轻人、讲好“灵动”的科普故事探索路径。

2021年9月,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线,该系统具备展馆导览、动态应急预案、视频虚实巡检等功能,1:1的三维数字孪生让实体的博物馆在网上“活”起来。

如今,该系统2.0版本已升级上线,提供了14个数字化场景。记者看到,不仅是突破传统展品上网、“云”上观展等数字化模式,数字孪生正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段,全面赋能场馆管理,提升观众服务水平。博物馆从此如同拥有了一位“孪生伙伴”,以更加精准、便捷、个性化的方式守护上海的历史文脉。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从建筑到展品,处处是历史的印记。该馆展厅面积9800平方米,藏品总数约11万件,馆藏重要文物有物华号百子大礼轿、上海汇丰银行铜狮、陈化成督造的振远将军铜炮等。

如今,在数字化的赋能下,这里厚重的历史正变得活泼灵动。“真的很神奇,我第一次知道博物馆可以有会观察的‘眼睛’和会思考的‘大脑’!”一位讲解志愿者说,“即使是在高峰时段,每场讲解的观众人数也是20人左右,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是数字化管理系统对高峰期入馆人数进行了控制和分流。”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周群华说,2.0版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不仅可以智慧监测能源消耗,用行动实现双碳目标,还用小程序等提升游客体验度,让游客在手机端就能体验上海历史的沧桑记忆。

打开手机屏幕,站在指定位置,对准动物模型……手机屏幕上,肉嘟嘟的马门溪龙从博物馆空间走向它所生活的侏罗纪晚期的草原;“史前掠食者”毁灭刃齿虎凶狠地露出长长的利齿,伴随着画面出现的还有其咬合力数据;生活在约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露西”牵着孩子走来,他们虽长有毛发、面部特征接近猿,但已能直立行走;约7000年前长江中下游的村落里,人们使用骨耜等工具开垦稻田……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观众就可以利用“上海自然博物馆AR”应用程序与馆内展项互动。馆方正在逐步推进藏品数字化,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打造集展区服务、科普教育、艺术沉浸、互动社区于一体的元宇宙自然博物馆。如今,上海科技馆已被评为上海首批数字景区之一,馆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4K/8K+5G高清技术、物联感知、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VR)、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技术,持续提升“展览吸引力”“科学传播力”“创新驱动力”以及“技术渗透力”,致力于为观众提供多方位、沉浸式的文化数字化体验场景。

不仅是“云观展”,数字技术还让观众与藏品在无限的网络空间中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好地了解过去、展望未来。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在试水数字藏品——“璀璨橄榄陨铁·伊米拉克陨石”和“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的缩比模型·水运仪象台”。据介绍,依托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藏品属于文创数字化的一种载体。

为了尽可能完美地将天文学展品“跨界”变为数字文创,上海天文馆的天文专家和上海自贸文投的设计师对两件展品的数字化难点进行细节打磨、反复推敲,通过概念再造、二次设计和3D数字建模等工作,将实物的璀璨和神秘进行全方面呈现。

如今,上海正以推动数字景区建设为抓手之一,全面推进文旅数字化转型。《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明确,推进商业、文娱、体育、出行、旅游等服务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健康发展。

河南:开启博物馆“新表达”

受疫情影响,博物馆线下业务遇冷。河南各大博物馆尝试走上“云端”,从直播“云”游到在线互动产品,丰富的数字化服务受到观众喜爱。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在让文物跨越时空的同时,也通过兼顾文化创意与技术创新的实践,带领文化产业思考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产品以及怎样生产。

云游、云观展:由“尝鲜”到“常鲜”

这个“十一”假期,郑州市民吴晓丽未到洛阳,凭一部手机游玩了洛阳博物馆,还跟随“地图”导览,细细品味了“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故宫博物院藏牡丹题材文物特展”。

指尖一点便可选中或转动文物、拖拽场景,近距离体验各种奇珍异宝和博物馆全景……“云”游博物馆、“屏”上览古今成为假期新常态。为更好地展示馆藏资源,各大博物馆仍在不断探索。

今年7月,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携手上海复旦大学推出的《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数字展上,观众通过数字作品“衔镳驭马”,不仅可以看到在汉代人们是如何养马、驭马,还可通过拉缰绳的方式选择心仪的马车、马匹和马具,生成专属车马图,过足“骑马瘾”;打虎亭汉墓壁画中相扑图的记载,说明汉代已有相扑运动,数字媒体技术将相扑壮士形象立体化、相扑场景活化再现,使观众切身感受相扑活动的氛围。

裸眼3D、AI算法:千年文物“活”起来

身处展馆C位,一尊兽面纹方鼎缓缓升起,站定亮相后,扭转起“75公斤重的身躯”,进几步,退两下,展示着镌刻于身上3000多年的纹路。随着鼎内翻转至观众眼前,一个侧旋不小心暴露了“鼎足是空心”的小秘密。

“裸眼3D技术的发展,为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郑州博物馆管理中心主任杨建军介绍,利用人双眼视差的特性,观众不需借助外设辅助设备,观看3D屏就可感受兽面纹方鼎逼真的立体形象,而且还可以看到更多细节。

越来越多的千年文物被赋予新生。据了解,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正在通过三维扫描、高清图片拍摄、文物360度环视图片拍摄等数字化技术,构建文化遗产核心基础资源库。

今年春节期间,河南博物院借助数字化技术,携3000岁的玉虎“开口”拜年。视频中西周时期的玉虎形跽坐人像纹饰清晰,十分逼真。摄像师苏一飞表示,这是通过相机高清照片采集,经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以及AI计算,全自动生成的三维模型。

“为原汁原味地保留玉器光泽,拍摄团队从六个角度拍摄高清照片600张,使用了12支灯调整光线。”苏一飞介绍,模型导入三维制作软件后,用变形器调整其姿态,控制头部让它张张嘴、动动耳、摇摇头,最后做出关键帧,调整动画速度曲线使口型与脚本内容一致,小玉虎就会“开口”讲话了。

立体文创:延伸历史文化内涵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要发展文旅元宇宙,推动景区、博物馆、文化馆等深度运用扩展现实等技术,在虚拟世界中建设数字孪生体。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级主任科员郑广建表示,元宇宙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和“场景型”信息传播等特征,“沉浸感”和“真实感”更强,有助于加快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延伸历史文化内涵。

眼下,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发展迈入4.0阶段,即“立体文创”,并推出了“虚拟公社”,打造元宇宙雏形世界。

“‘虚拟公社’犹如河南博物院的一个平行世界,我们设置了虚拟角色,通过短片或者漫画的形式讲述世界上发生的故事。”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说,目前虚拟角色被设定为应聘“文物保育员”,通过它们与文物互动,呈现文物的丰富内涵。

数字化进程中,如何让文化产业更有趣?在宋华看来,要紧抓社交属性。数字文创不仅自带艺术价值,上线后还具备社交属性,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年轻人拥有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受访业内人士指出,新发展趋势促使文化产业构想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怎样生产,以及如何商业化等,这一过程需要健康的发展环境,也将培育出更多新业态。也有专家表示,应始终将藏品保护研究摆在首位。藏品研究深入透彻、元宇宙核心技术成熟,才能为虚拟世界提供足够的内容骨架与技术支撑,带给人们更多惊喜。(记者李文哲郑州报道)

“光明臻选”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光明网旗下聚焦文化产业、服务文化消费升级的文化消费引导平台,致力于以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消费新风尚。平台设有:强国重器、非遗国潮、文房文玩、潮玩潮品、低碳生活等板块。

光明创新发展中心(GIDC)由光明网、光明都市传媒共同成立。“光明都市传媒”(北京光明都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为光明日报、光明网旗下传媒科技公司。是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开发新媒体、新业态,主动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着眼传媒科技发展的重要创新平台。

THE END
1.这么玩太值了!这里一个周末就能打卡4座国家级博物馆各大博物馆里的文物 纷纷在手机屏幕里“跳起舞”来 网友直呼:我是眼花了吗? 千年历史与现代技术的碰撞 能有多魔幻? 新技术让文物“苏醒”过来 如此“热情”的博物馆(院) 你有没有心动呢? 其实,只需一个周末 坐上高铁来到河南 就能打卡四座国家级博物馆(院) https://news.dayoo.com/china/202412/16/139997_54761843.htm
2.暑期福利!陕西历史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啦→陕西省新浪财经陕西历史博物馆延长每日开放时间 暑期想要前往陕历博打卡的小伙伴 注意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 陕西历史博物馆暑期延长开放时间的公告 暑期已至,为进一步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让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小寨东路91号)定于2024年7月2日起至2024年8月31日延长开放时间。 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4-07-02/doc-incatvrm7399127.shtml
3.端午假期陕西历史博物馆及秦汉馆参观服务指南端午节期间(6月8日-10日),我馆正常开放,且周一不闭馆。为营造安全、有序、通畅的观展环境,我馆实行“免费不免票”的分时段预约参观政策,您需要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 陕西历史博物馆(俗称本馆/老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目前8:30开放,16:30停止入场,18:00闭馆。 https://www.sxhm.com/info/announcement/detail/16110.html
4.五一文博活动大集结,与文物亲密接触,感受历史的风韵地点:太原市博物馆三层宣教中心 让观众透过欣赏西汉时期精美的漆器,见证汉代时期蜀地漆艺的发展水平,学习漆器工艺,感受纹饰之美,领略涪城汉韵。 3.文物里的劳动者 时间:5月1日 地点:太原市博物馆三层宣教中心 讲述博物馆里与劳动工具、劳动者相关的历史文物,感受古人劳动生活的同时,制作手工黏土作品“锄禾日当午”。https://www.taiyuan.gov.cn/wbxx/20230429/30039510.html
5.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怎么样 馆藏实力 馆藏精品 历史器物 自然化石 书画藏品 实用信息 门票信息 开放时间 交通指南 陈列展览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端砚艺术展览 建筑布局 推荐线路 推荐路线一(基本陈列) 推荐路线二(临展为主) 推荐路线三(临展为主https://www.maigoo.com/citiao/59762.html
6.初次到西安必打卡哪些精华景点?附详细游览指南开放时间:8:30-21:30 建议游览时长:两栋楼一起游览,1小时-1.5小时足够 景点 钟鼓楼广场 遗址 广场 9249人评论·5175人收藏 Top5 陕西历史博物馆 亮点:一眼万年、华夏宝库、艺术与历史的殿堂 逛一次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厚重的历史,如剥茧抽丝般层层展现在面前。从原始社会的蓝田猿人到隋唐五代的文化瑰宝,跨度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81860.html
7.国际博物馆日今天一天可看20多场直播!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虽然因为疫情我们不能到博物馆去实地感受,但是通过线上导览、直播等方式,我们可以更便捷高效地云游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非凡魅力。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设在武汉,大家可以通过直播收看国际博物馆日开幕式、论坛以及博物馆之夜等活动。 https://static.zhoudaosh.com/571DAD72C1892C22D81DFD309CC3D4CECED3545D0BBA42CBC02ED6DD8187CEDB
8.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s://www.chnmuseum.cn/
9.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泉州多地奉上文博“大餐”晋江市博物馆 1.《“爱拼会赢”晋江纪实摄影展览》 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源头,特别是1992年晋江撤县建市以来,发生的重要事件为线、重大项目为轴;围绕“品牌创新之都”“国际品质城市”“大美幸福晋江”三大主题,用影像图片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晋江几十年来重要历史瞬间,展示晋江经验生成的主要历程。 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1-05/18/content_7089037.htm
10.国际工商学院开展云游“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国耻铭记,英魂不朽为纪念“9.18”事变93周年,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工商学院学生党支部于2024年9月18日开展了“国耻铭记,英魂不朽”的主题党日活动。本次党日活动由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孙文霞老师带领23年度入党积极分子云游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并进行VR全景观影。 https://www.zztrc.edu.cn/jjmy/info/1183/7711.htm
11.历年资讯景区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全天侯开放(9:00—17:00)闭馆时间前30分钟停止入场。个人预约可通过扫码或搜索关注“红岩联线”官方微信公众号,进入“公共服务”—“景区预约”—“个人游客预约”进行实名预约。团队预约登录官网“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网上预约”—“团队预约入口”—“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12.以观众为本的博物馆展览模式转向研究同时,线上展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参观到当地的甚至是外地的博物馆展览,这也大大节省了观众的时间。加之,线上展览是一直开放的,观众既可以在早上进行线上展览的参观学习,也可以在晚上,不受到博物馆开闭馆时间的约束。 例如,南京博物院的晋国展厅采用互联网及4D技术将展览的整个空间搬到了互联网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88
13.云游南京博物馆六馆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民国馆、艺术馆、非遗馆。 南京博物院俯视图 南京博物院分布平面图 历史馆展示江苏古代文明历程; 数字馆以网络参观和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带给观众全新的古代文明体验。 https://www.meipian.cn/51blpvfx
14.西安决策参考同时,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在有序恢复开放的基础上,着力推出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丰富多彩的“云端”活动。其中,在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出博物馆全景展示、数字展厅等“云展览”50项,以及科普讲座、云游博物馆、文物观赏等15项直播活动,观众足不出户依旧可以享受云端“漫游”,更“近”距离欣赏文物,拥有不一样的http://www.xalib.org.cn/info/72757.jspx
15.文明旅游金兔云上游新春乐不停!2023烟台春节文旅活动线上来袭!科时间:2023年1月27日、2月3日 内容:春节期间,指尖上的展览计划对烟博新春特别展览《烟台街——百年街巷中的烟台发展和城市生活》中的精品文物进行重点展示。展览将带领观众走进“烟台街”,重温老烟台人过去的城市生活,感受烟台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参与方式:关注烟台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线上观看 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23/01/16/014601689.shtml
16.淄博游玩攻略淄博聊斋城、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陶瓷展览馆、周村古商城、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古车博物馆·太公湖生态文化园、沂源鲁山溶洞群景区、潭溪山景区、开元溶洞、沂源牛郎织女景区、国井酒文化生态博览园、桓台新城古镇——王渔洋故居、周村福王红木博物馆。 https://m.jy135.com/lvxing/251080.html
17.进入陕西历史博物馆,讲历史鸭的「此刻」【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攻略来咯!进入陕西历史博物馆,你一定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先去哪里,看什么?跟我走,不走冤枉路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按时间的顺序,讲述陕西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第一步:跟着时间走进入陕西历史博物馆迎面看到一尊大狮子,面对狮子向左前方看,这就是我们第一个参观的【第一展厅入口】。顺http://live.16fan.com/info/352691.html
18.“云游”博物馆,在家随时欣赏“文物大片儿”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纪念馆位于积水潭北岸的汇通祠内,是北京市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 观众可以通过虚拟展厅云游纪念馆,馆内的基本陈列以《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遗产大运河》为主题,通过四个主题展厅系统介绍郭守敬一生的功绩及其对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贡献。 https://item.btime.com/44089c7tj3p8nc90grgljdulcnj
19.乐山旅游景点简介开放时间:夏季(4月-10月)7:30-18:30 冬季8:00-17:30 门票价格:80元/人 优惠价格:50元/人(具体情况详见景区门口公示) 天工开物水晶博物馆 天工开物作为我国4A级景区,是集天然水晶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全球唯一的、最大的以天然水晶结合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走进天工开物,如同打开https://m.yjbys.com/lvyou/guonei/519146.html
20.三星堆博物馆[1992年于四川建立的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SanxingduiMuseum)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有两个展馆,其展示面积近12000平方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124/01/35924208_10646200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