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文明网

●开栏语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博物馆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近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历史文物记录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演进历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市各县(市、区)诸多博物馆储藏着浩瀚的历史信息,记录着人类进程的密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5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陕西途中,考察了运城博物馆,详细了解运城有关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早期历史发展等。

运城,古称“河东”,黄河由此向东。这片被母亲河揽于怀中的土地散落着灿若繁星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城博物馆,作为展示我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荣光,凝聚着文化的记忆与繁盛。

运博的历史,可追溯至1979年创建的运城地区博物馆,1986年后,依次更名为运城地区河东博物馆、运城市河东博物馆。2013年12月,新馆竣工,定名为运城博物馆,并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在运博,聆听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等传说故事,梳理历史文化的脉络;观察在垣曲县发现的4500万年前“世纪曙猿”化石,探寻人类起源的奥秘;了解黄河岸旁的西侯度遗址,畅想243万年前人类文明的第一把圣火;仰望1926年由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发掘出土的半个蚕茧,体味这一锹土中所蕴藏着的数千年前河东先民的智慧与勤劳……

运城博物馆外景本报记者常奇摄

新“看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高效整合全市馆藏文物资源,高质量推动区域博物馆协同发展。目前,运城博物馆实行总分馆运行管理机制,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和关公博物馆作为运城博物馆的分馆同时对外开放运行。

在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支撑下,各馆业务联动,独具特色,互为增补。运城博物馆总分馆占地约76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展览区面积1.9万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560平方米。

总馆馆体建筑造型宛如扎根于黄土高原之上的老树根,诉说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从空中俯瞰,博物馆建筑布局取“太极之意、星云之势、摇篮之形”,寓意着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分馆)展览区面积81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60平方米。关公博物馆(分馆)展览区面积860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100平方米。

运城博物馆总分馆藏品共计138914件,其中文物藏品136188件,文物藏品中珍贵文物共计2033件,涵盖了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及当代印证河东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其中,先秦藏品占比约25%,实证了运城地域内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阐释了运城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运博藏品地域特色鲜明,形成了石刻墓志、戏曲砖雕、刺绣、道教文化和关公文化等几大藏品体系,反映了河东先民丰富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信仰。

突出陈列展览的特色元素,基本陈列整体提升。针对运城先秦时期历史、古建筑、戏曲和非遗民俗等专题,临时展览有序铺开。2023年12月,运博推出了“历史的肖像——考古绘图作品展”“测勘坤舆·细绘遗踪——考古测绘科普展”“织锦春晖——晋南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墨彩耀河东——永乐宫、关帝庙、运城博物馆珍藏当代名人名家书画展”四大临展。2023年11月24日,“中国消防这五年”图片展在运博成功举办。“道影寻踪——晋南明清宗教绘画艺术展”入选省文物局博物馆联展巡展项目,运博与南越王博物院举办的“枕月眠云——山西古代陶瓷枕精品展”被省文物局评选为山西省第三届博物馆精品推介展览。运博还推出了“织锦春晖——晋南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数字化展览,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线上观展。

近年来,展区入口更换了12根与馆标相配套的“华”字造型方柱,让观众第一眼就能感受运城的特色、博物馆的文化元素;在展区中庭新摆放了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车马复原模型,直观展示2000多年前人们的出行工具;在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了休息区、阅读角,配备了博物馆展览配套图录、典藏古河东丛书,国家地理、文史知识等畅销杂志等,方便大众浏览阅读。

寻“文脉”

总分馆运行管理机制实行后,运城博物馆基本陈列分为3部分,为“大河之东”“永乐壮歌”“天下崇祀”。

“大河之东”基本陈列位于运城博物馆总馆,由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地灵人杰、土木华章、条山风云等6个历史专题展组成。植根于运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围绕“一缕曙光”“一堆圣火”“半个蚕茧”“一席荒帷”“一池白雪”“一位圣人”“一处唐塔”“一座浮桥”等独特文化基因,搭建承载历史、传承文明的平台,让文物走进公众生活。

展览借用考古地层学,通过“特殊陈列语言”——“陶片文化堆积墙”,向公众传递考古学知识;采用场景复原,再现了远古时期西侯度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殷商时期垣曲商城的宫殿区建筑布局、明代环盐池修筑禁墙场面;使用多媒体触摸屏,还原了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的制作过程、横北倗国墓地上层贵族的丧葬仪轨;运用建筑模型,浓缩了运城作为全国“国宝第一市”的重要代表性古建筑之精华。展览还利用人物雕塑、电子沙盘、幻影成像、灯箱等形式,营造人与物交互的观展空间。

“永乐壮歌”基本陈列位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分馆)西区北侧,展览分永乐遗珍、永乐情怀、永乐匠心、永乐荣光、永乐记忆等5个篇章,展出元代精品建筑构件、馆藏文物及迁建工具100余件(套)、工程旧照300余张、迁建档案1000余份、影音视频60分钟,充分再现了艰苦而卓绝的永乐宫迁建壮举,让观众深入了解我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攻坚克难、踔厉奋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珍贵文化遗产保护的辉煌历史。

“天下崇祀”基本陈列位于解州关帝祖庙崇圣祠院内,展览分崇圣祠兴建历史、关公及家族世系、部分古建复原及崇圣祠祭祀礼仪4个单元。展览以古建筑和馆藏文物为载体,通过大量的模型、场景复原等,清晰还原了清代供奉关公历代先祖的祭祀流程,同时对崇圣祠的兴建历史、解州关氏家族情况等进行了辅助介绍和展示。

显“张力”

2023年,运博持续加强藏品保护管理,完善了17套(30件)珍贵书画文物本体保护修复方案,报省文物局审核立项;新增490件(套)文物信息录入登记及图文档案建账;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完成万余件考古发掘品的对接、整理及移交工作。优化规置不同类别文物的藏品库房功能分区,改善了2359套藏品微环境,完成了800件藏品防虫、防湿、防霉的预防性保护。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借调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展出的15件重点文物、南越王博物院收藏的18件河津窑宋金瓷枕三维数据模型采集和展示;完成了运城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运博致力打造博物馆文化IP,累计推出线上云展览26个,开展社会教育活动428场次,积极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社会福利机构”“五进”系列教育活动,发放资料3.5万余份,服务公众280113人。积极开展“迎新春趣味问答”“5·18国际博物馆日”“杏花春雨话清明”等节日宣教活动,共计服务观众106791人。立足基地合作共建优势,与市直各单位、高等院校、中小学等合作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23年度共接待实地来馆参观观众60余万人,讲解接待共2317场。

近一年来,运博开展“云游博物馆”“蓝影云行——2023‘运博蓝’带您云游运博”新浪微博直播46场;现有成人志愿者104人,累计服务时长10625小时,讲解6083场次,服务观众44764人;2023年招募暑期学生志愿者45人,累计服务887.5小时,讲解1469场次,服务观众7863人次。

近一年来,文化产品开发呈现新气象。结合陈列展览,多视角筛选不同文物文化元素,深入挖掘运城历史文化内涵,依托运博基本陈列展览,设计了陶瓷杯、纪念币、雨伞、冰箱贴等文创产品,2023年运博文创销售额186399.75元。“跃龙门”系列文创入选省文物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案例,运博被省文物局确定为“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省级试点单位”。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2024年,运博将立足使命价值、延伸社会功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文物与科技、文博与艺术、文化与创意的“深入连线”,统筹做好藏品保护、历史研究、价值挖掘、活化利用等工作,深入研究挖掘阐释文物的多重价值内涵,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推动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THE END
1.足不出户赏文物云游博物馆之阿拉善博物馆阿拉善博物馆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历史的长河——“一带一路”文物精华展”“红色百年——全国革命文物图片选萃展”等临时展览。同时,推出“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多彩阿拉善——民俗文物展”等对外交流展览活动,让外地人民了解阿拉善历史、民俗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https://www.nmg.gov.cn/asnmg/asnmg/asnmgxcp/202301/t20230105_2198064.html
2.全网最全连云港民俗博物馆打卡攻略来了!全网最全连云港民俗博物馆打卡攻略来了!参观路线:首先,你可以乘坐公交车或者打车到达目的地——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1号(具体位置可以导航)。然后,进入馆内,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木质门框,上面刻着“民俗博物馆”五个大字,这就是我们的起点啦!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38389006?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云逛馆惠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作何用?快来猜猜猜南方plus惠州文博展馆丰富,规模较大的约有20个,既有东坡纪念馆、叶挺纪念馆、葛洪博物馆等名人展馆,亦有东江民俗文物馆、宾兴馆等特色展馆,可挖掘拓展的空间无限。 在笔者看来,惠州博物馆开展的“云游博物馆”系列直播,将让更多惠州人关注到家门口的博物馆,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增强文化自信,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和开端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4/17/c3417768.html
4.从展文物到讲故事,变人挤人为预约制,文化场馆将迎来哪些变化不仅如此,展厅内的摄像头可以精准计算在馆人数,并与入口闸机相连,如果在馆人数超过预设值就会停止放人进场。展厅内也有机器人,如果发现人群密度太大,就会语音提示大家保持距离。据悉,苏州博物馆于3月16日开放了部分区域,并于3月20日开放民俗博物馆、过云楼、图书馆。https://news.xhby.net/js/wh/202003/t20200325_6576063.shtml
5.云游四海(1822)蒙俄行之二十二:塔利茨木屋民俗博物馆在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 我们参观了塔利茨木屋民俗博物馆 照片摄于塔利茨木屋民俗博物馆 塔利茨木屋民俗博物馆坐落在安加拉河畔的原始森林之中 这里可以看到古老的西伯利亚木质建筑群 讲述着 17 20 世纪贝加尔湖沿岸人民的日常和文化生活特点 照片摄于塔利茨木屋民俗博物馆 在塔利茨https://m.ctrip.com/webapp/you/gstravels/Shanghai2/4146223.html?seo=0&allianceid=1049189&sid=1985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