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民网8月29日讯8月28日,“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冲上了热搜。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在8月26日证实,该博物馆约有2000件藏品“失踪”,只有部分被找回。随着被盗事件频繁发生,多国声讨大英博物馆,要求其归还劫掠自他国的文物。
②据统计,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约2000件长期展示。这起失窃丑闻在全球引发了连锁反应,一波又一波浩大的声讨从全球各地席卷而来。文物原籍国纷纷加紧步伐,对流失文物进行追索。
材料二:专题报道
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网络热度
材料三:时评品读
②@央视网:正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所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是回到故土。
③@文汇报:《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知音无限、共鸣无限,证明了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流淌的,就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不变的最深沉的文化自觉的基因、家国情怀的血脉。
④@网友云:“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是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自媒体创作者被时代赋予了更多自由创作的可能,但同时也肩负起更多传播有益社会声音的责任。
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机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的超大整流罩是它的突出特点,是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选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运人运货”本领强》,《陕西日报》)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构型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Ⅰ和实验舱II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轮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I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Ⅰ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I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选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机运行期间,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烟台山位于福州市区南台岛北端仓前山梅坞(亦名藤山)顶,北临滔滔闽江。据《藤山志》载:藤山地处南台岛之北,北东环水,西南倚山。而烟台山,为藤山最高处,因设烟墩而得名。
福州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拔地而起的领事馆、教堂、教会学校、洋行等各式各类建筑折射了西方势力对福州地区的渗透。可以说,烟台山近代建筑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福州的近代发展史,而与这些建筑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便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近代史遗迹和活化石。如今,烟台山保存着众多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等西洋建筑和中式园林古厝,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节选自《福州烟台山近代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18日在福州登场,仓山分场活动以“烟台山国潮派对之夜”为主题,在闽江之心拉开帷幕。除了分布在烟台山街巷中的“万国建筑展”、罗宅前广场的“万国集市”、“万国音乐会”、“万国舞会”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17日晚,烟台山罗宅前广场万国音乐会、万国舞会惊艳亮相。弦乐队奏响《Myheartwillgoon)、《茉莉花》等熟悉的旋律。年轻舞者活力四射地演绎着爵士舞、现代舞、古典舞,吸引许多人驻足观赏。
(选自《福州新闻网》)
市民林先生赞道:“一段《都市颂》,仿佛让人穿越时空,来到百老汇演出现场。市民孙先生表示:“今天特意来烟台山看万国建筑展,很有意义,我会让我的孩子们明白要保护文物,珍惜当下。”他还说自己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这次带着全家人一起来找找回忆,挺好的。”市民小赵说:“前两天看到可预约参观,今天我就和朋友一起来看看。”一早就来到爱国路2号等待参观,她表示,第一次近距离参观这座19世纪的建筑,身临其境,体验很好。
夏初十行走烟台山的好时节。小宇计划周末去烟台山,他设计了以下打卡路线:
①茶,起源于中国,初为药用。人们将茶作为药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的药性较弱,却具有提神醒脑的功用,因此茶逐步转为一种饮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即已开始饮茶,到秦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传播开来。至汉代,伴随着成套茶具的出现,饮茶的基本流程得以形成。到了唐代,“茶仙”陆羽著《茶经》,对茶道与茶艺进行系统阐述,标志荟文化达到新的高档。在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宋代,茶文化广为流传,点茶和斗茶之风开始兴盛。明代饮茶流程大为简化;由煎煮法改为冲泡法,促进了花茶、乌龙茶、红茶等诸多茶种的兴起和发展。到了清代,中国茶已答满全球,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一应俱全。时至今日,茶的种植和加工仍在不断精进之中。
②中华茶文化独具特色,不仅体现在悠久历史的种茶、制茶、饮茶等茶事上,更体现在形式多样的茶礼、茶会、茶宴上。中国自古以来即为“礼仪之邦”,素喜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斟茶礼、持杯礼、座次礼、奉茶礼、叩指礼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华传统礼仪规范。在茶会、茶宴方面,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便将“客坐设茶”作为普遍的待客之礼,可见以苍待客的礼仪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到唐朝,以茶待客已成为全国性的礼俗。例如刘志锡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借茶描还了“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的离别前的深深留念等等。
③茶文化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茶文化,在以茶事、茶礼、茶会、茶宴、茶俗等为代表的行为文化层面,众彩纷呈、独具特色、自成体系,不仅保留了既有的特色,而且传遍五洲,不断吸收着新元素,生动演绎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正因为如此,谈到中华茶文化,茶是包容的,中华文化是包容的,一个“和”字跨越时空、跨越国界,正所谓“和而不同,茶和天下”。自唐宋以来,中华茶文化跨出国门,与异国他乡原有的文化要素融合,最终演绎出具有鲜明异域特色的茶文化新乐章,内涵更丰富、色彩也更为艳丽。中华茶文化可以融入当地的饮食文化、当地的礼仪文化、当地的政治宗教信仰等人文元素。中华茶文化与世界各地的万千景象同存共生,这就是独具特色、和而不同的中华茶文化之道。
①饮茶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茶文化天然具有开放共享、促进交流的社会属性。
②兼容并包、开放交流的中华茶文化,在千年的跨文化交流中已成为一种世界共通的语言,在沟通中西文化、增强各国交谈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茶叙国事”“茶礼”频频出现在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彰显礼仪之怀的风采,弘扬中国文化理念,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挑选了西湖龙井、祁门红茶、景德镇茶具作为国礼送给斯大林。彰显了两国之间的深情厚谊。作为千年来的皇家贡品,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年产量仅有八两,周恩来总理因此戏称退出了“半壁江山”,现场气氛顿显轻松、给尼克松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段外交佳话。
③茶文化具有超强的融合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成为“和而不同、和谐相生”理念最强有力的佐证。中国一直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寻求世界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中华茶文化承载了中国人崇尚的与世界相处之道,“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展现了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以茶叙事”频频出现于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峰会等重大国际多边场合。中华茶文化再次崭露头角、风靡全球,担当着传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在近年来的中外交流中,接待外宾的各种茶会和国礼展现了中国茶的独特魅力,中华茶文化“润物细无声”,堪称中外文化交流的粘合剂、国际经济合作的助推器。
摘编自《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之道》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