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文物跨越中国整个历史长河

凡是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没有一个可以笑着离开的,我听过最无奈的感慨是"这些文物虽然离我这么近,但是却无能为力"。

不过更让人气愤的是,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描述,"尽管中国没有正式成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

但是许多英国人还是以外交官、传教士、士兵的身份前往中国,很快爱上了这个国家,于是从中国带回来许多纪念品,保持对中国的鲜活记忆"。

大英博物馆

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中历史最悠久的大英博物馆,藏品800多达万件,囊括了人类文明的稀世珍宝。

但来自英伦三岛的文物连10%的比例都不到,绝大多数藏品在大英帝国殖民扩张时期,进入博物馆,与其说它是博物馆,不如说是海盗的战利品陈列室。

大英博物馆里究竟有哪些中国文物?为什么今天这些文物很难追回?大英博物馆又是如何给自己洗白的?

01大英博物馆有哪些中国文物

据不完全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超过了1000万件,而大英博物馆中就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大约有2000件。

其中的33号展厅是专门用来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囊括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稀世珍宝。

比如,青铜双羊尊是中国商周时期的代表作品,见证了青铜器文明的巅峰,目前全世界仅存有两件,一件在大英博物馆,另外一件在日本。

青铜双羊尊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墨竹图》和明代唐伯虎的《西山草堂图》。

相比书法作品,苏东坡的传世画作寥寥无几,只有4幅画作,《墨竹图》就是其中之一,可以想其稀有程度。

《女史箴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是东晋时期顾恺之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经失传。

现存的是唐代摹本,共有12段,目前仅存的9段在大英博物馆里,曾经是乾隆皇帝的藏品,不但在上面盖了37个印章,还亲手在上面画了一朵兰花。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女史箴图》被一名英军大尉掠夺,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以25英镑的白菜价格收购,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中国文物之一。

《女史箴图》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时期编纂的百科全书,囊括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百科文献。

比《大英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一共11095册,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遭到毁灭性破坏,甚至一度被当做砖头,英国抢走了9册,今天藏在大英博物馆中。

我也见过一些国内的二百五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中国的文物给大英保管是最好的归宿,如果在中国就保留不到现在,文物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

拥有英国国籍的演员张铁林,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外国的博物馆里好多来自各国的文物,而中国博物馆里没有其他国的文物,因为中国没有开放接纳各国文化,这是我们的缺失啊,我们自己的这个观念眼光展的全是中国自己的东西,没有打开,是局限在自己的这个里头的。"

但凡学过一点点中国近代史,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大英博物馆展览的不光是文物,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时刻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鸦片战争

02中国文物为何流失英国

1856年英国和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然后一路北上,1860年10月占领圆明园,3500年英法联军冲入园中,大肆抢夺。

根据现场的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为了抢夺财宝,陷入的疯狂的状态。

甚至互相殴打,很多不能带走的文物直接被他们通通砸碎,被糟蹋的东西更不计其数,当时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

当时参与掠夺圆明园的英国军官赫利思,凭着抢来的大批赃物,在回到英国变卖之后,从此过上了贵族般的生活。

1912年,在他80岁的时候,还非常不要脸的写了一本名叫《中国詹姆》的回忆录,详细描述了他早年在中国抢劫的经过。

火烧圆明园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爆发,西方列强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一次瓜分和掠夺中国。

1900年6月,清廷对八国联军宣战,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烧杀抢掠,德军元帅瓦德西甚至特许士兵公开抢劫3天,他们先后闯入西苑、颐和园、天坛、翰林院等地,肆意破坏、劫掠,又一次导致大量的文物被洗劫一空。

这些强盗丧心病狂的强盗,甚至用刺刀刮去了紫禁城太和殿的铜缸镀金,至今上面的刮痕仍清晰可见,参与抢劫的士兵回忆:他们当时在城中为所欲为,见人就杀,京城里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任凭野狗啃食尸体。

八国联军

03文明古国的浩劫

历史上被英国洗劫过的国家不仅有中国,还有埃及和希腊。

对于英国的海盗文化,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曾在《英国行旅记》中委婉的写道:"英国因为是个不太有创造力的国家,所以努力从外国收集宝物。

从雅典卫城拿来壁面雕刻,从埃及拿来木乃伊研究,以及从各大陆、各殖民地拿来种种艺术品和其他珍宝,大概全世界稍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拿到英国来。"

可以说大英帝国就是文明古国的浩劫,古埃及祭祀用的罗塞塔石碑、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塑等,这些文物都是英国抢来的。

你知道为什么金字塔还在埃及吗?因为太重了,搬不动,只有金字塔尖能带走,如果大英博物馆要拍宣传片,台词应该是"我们不生产文物,我们只是文物的搬运工"。

罗塞塔石碑

近年来,英国以前的殖民地要求归还文物的呼声越来越高,从1925年以来,希腊政府就开始频繁呼吁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对英国持有的拜占庭文物,土耳其态度强硬的表达了自己的所有权。

有些英国博物馆会采用缓兵之计来应付,适当的归还一小部分藏品来缓和紧张的关系,尤其是在二战结束以后,英国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这种压力就越来越大。

大英博物馆是强烈反对物归原主的,不过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是,该如何向世界交代,英国是怎样拥有这些文物的?合法性在哪里?说白了,就是想着如何把这些文物洗白?

04如何把赃物洗白?

我们常常听到西方国家呼吁"科学无国界",但是技术上说制裁就制裁,说断供就断供,在文物的问题上,也是相同的套路,就是鼓吹"文物无国界"。

具体做法就是,把21世纪的大英博物馆定义为"世界博物馆",且向全球公民开放使用,那么就需要编一个高大上的理念。

比如大英博物馆的存在是让全人类思考共同的历史,强调全球各地的文化的相互关联性。

按照前馆长尼尔·麦格雷戈对媒体的说辞就是,"这些文物应该让全球共享,只有让这些藏品免费让游客参观,才能展示人类自创世纪以来的文化成就",接着大英博物馆频频举办各类文物借展、巡展及文化交流活动。

前馆长尼尔·麦格雷戈

2010年,大英博物馆联合英国广播公司做了一档节目,馆长的麦克雷戈由一件文物起头,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一段关于这件文物的历史故事,每集15分钟,总共100期。

这些文物见证了人类如何从石器时代进入21世纪,这个节目在英国国内创下了1100万人的观看记录,大约占总人口的1/6。

麦克雷戈将它整理集结在《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这本书里,很快在英国和美国成了畅销书,大英博物馆这么做的目的是首先要让自己相信这个高大上的理念,要不怎么骗别人呢?

不过大英博物馆鸡贼之处就在于,为了展示所谓的"人类文化的共通之处",刻意的避开了一些敏感的藏品,这样就可以淡化大英帝国曾经的血腥殖民史,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很多展品尤其是亚洲的展品,大英博物馆会很委婉的表示,这些藏品是在19世纪通过贸易或其他手段获得。

但是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在中国巡展期间刻意回避了乾隆御题诗玉璧等敏感藏品,因为这和火烧圆明园有关。

张铁林作为乾隆皇帝的扮演者,作为演员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对角色理解和研究不透彻啊,就光知道瞪眼。

张铁林

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馆的"诡辩"技巧也是世界一流。

2018年10月,发起了一个系列讲座,试图给自己洗白,方法就是拿出一些藏品,然后讲述是如何成为大英博物馆藏品的"心路历程"。

就像犯罪分子向大家袒露自己犯罪多么不容易,都是别人逼的。

大英博物馆还特意组织一些学者对这些藏品进行研究,并且证明这些文物的收藏过程是"有各自的复杂情况的",,比如并不是每一件文物都是掠夺得的之类的说辞。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活动的负责人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件藏品是从东印度公司得来的,文物虽然是抢来的,但是抢文物的人已经皈依了印度教,他还极其反对英国在印度推广基督教,都为印度人说话了,这文物还能叫抢吗?

这情节是不是和好莱坞电影的内在逻辑的电影很相似?《阿凡达》、《阿拉伯的劳伦斯》都是这个逻辑。

大英博物馆为了不想物归原主也是煞费苦心,把一个道德和伦理问题,先转化成了一个"哲学"甚至是玄学问题,制造了逻辑陷阱和障碍。

因为掠夺来的这些文物中,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不在少数,只要开一个先例,大英博物馆就会为之一空。

05为什么赃物很难追回

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成功追回文物的例子并不多,因为这个"哲学"问题存在,就是"文物民族主义"与"文物国际主义"之争。

顾名思义,前者就是强调这些文物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关乎民族尊严或情感,那么对本国文物享有不可质疑的所有权。

后者是强调文物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不应被看着是哪一国的私有财产,只要是通过合法方式。

比如购买或者是赠与,就应该变成自己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英国非常傲慢的认为,而且目前文物原属国多是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保存那些珍贵的文物,只有在发达国家才能保存完善,因此拒绝归还。

三彩罗汉像

举个例子,如果19世纪一个英国士兵在海外抢劫了文物带回英国,最后将其以一个明显低于文物本身价值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这要这个过程被视为"合法、正规的"。

1983年,希腊政府要求英国归还帕特农神庙的雕像,英国就以"文物国际主义"作为挡箭牌给拒绝了,1801年,作为英国外交官的托马斯.B.额尔金伯爵从希腊将神像运会英国,卖给英国政府并被放在了大英博物馆。

讽刺的是,托马斯.B.额尔金表面是英国的外交官,其实是一个文物大盗。

1860年10月18日,英国为了掩盖抢劫圆明园的罪行,将其付之一炬,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最后成了一片废墟,以"文明人"自诩的英法侵略者,亲手制造了一场文明浩劫。

维克多·雨果

维克多·雨果于1861年11月在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滔天罪行仗义直言,"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

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当时英军的指挥官名叫詹姆士·B·额尔金伯爵,正是托马斯.B.额尔金的养子。

他当年将从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抢劫文物的时候,为了方便运输,就对这些艺术品进行了切割,詹姆士·B·额尔金完全继承了养父的做法,英国的海盗文化就是在父子之间这样无缝传承的。

06非洲之星

在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之后,当了近70年王子的查尔斯终于成了查尔斯三世,在他举行登基仪式的时候,手持的皇室权杖引起了南非的不满和抗议,因为上面镶嵌着一个巨大的钻石"非洲之星"。

英国国王的权杖是在1661年英王查理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时制成,1905年南非发现了重达3106克拉的钻石原矿,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全球。

当时的珠宝商人,就估计这块钻石价值高达75亿美元,南非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为了对宗主国表示敬意,当时的南非政府就将"库里南"送给了英国君主爱德华七世,作为其66岁的生日贺礼。

非洲之星

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全部归英王室所有。

最大的一颗钻石取名为"库里南1号",也被称做"非洲之星",重530.2克拉。

1910年,英国在权杖上端加镶了世界钻石之王"非洲之星",它形似水滴,重达530.2克拉。

第二块,被命名为"库里南2号",重317.4克拉,鸽子蛋大小的"库里南2号"被镶嵌在英王室最重要的"帝国王冠"上。

面对今天南非的谴责,英国皇家收藏信托记录称,这是当时南非政府作为友谊与和平的愿望,主动赠送给英王的,完全合法、合规。

但南非人民坚定地认为,"非洲之星"就是"被偷"的。

因为19世纪后半叶,英国成为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殖民主义势力之一,利用当地劳动力和资源,包括宝石和黄金等财富,这些财富中就包括非洲之星这颗珍贵的宝石。

英国在南非施行了最早的集中营制度,人数高达11万人,几年间因为疾病、虐待等原因死了几万人,在这样的残暴殖民统治下,以钻石为代表的宝贵资源被掠夺到英国也就不意外了。

殖民南非

南非大学非洲政治学教授本耶拉表示:'非洲之星'是一颗血腥的钻石,私人采矿公司、殖民政府和大英帝国都是殖民主义的一部分,这些殖民交易是非法的,不道德的。

"非洲之星"从本质上来看,和所有大英帝国博物馆的藏品一样,浸透了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血泪史,是帝国主义曾经犯下罪行的证据。

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同样,文化没有国界,但文物是一定有祖国的,希望有一天这些文物能早点回家。

THE END
1.伦敦大英博物馆游玩攻略大英博物馆门票多少钱/价格表应该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光影漫步者 ?8702 大英博物馆最值得看的五件珍宝 M44***8200 ?3.7w 查看更多 用户点评(2608)查看全部? 4.8/5分 讲解细致4种类繁多4值得再来3 M22***521 5分 超棒 馆内收藏了从古埃及的木乃伊到希腊雕像等众多珍贵文物,每一件展品都述说着人类文明的辉煌历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breconbeaconsnationalpark55981/12586.html
2.参观大英博物馆10年前到埃及旅游时参观过埃及物馆,今天参观大英博物馆,看到许多好过埃及博物馆的藏品,终于明白当年埃及讲解员说的一句话“埃及的珍品文物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可见,博物馆也间接反映出人类世界的弱肉强食。 辗转各展馆,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文明亲密接触。 https://www.meipian.cn/55p0mwnq
3.参观大英博物馆参观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当然是我到伦敦的第一打卡点。 大英博物馆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据统计,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涉及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自然的,https://www.jianshu.com/p/d76e72817360
4.参观大英博物馆作文(精选10篇)参观大英博物馆作文(精选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参观大英博物馆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www.unjs.com/zuowenku/188935.html
5.投稿参观大英博物馆之感受参观大英博物馆之感受 曾在伦敦小住了一段时间。因此,有充裕的时间游览参观。那么,大英博物馆是首选之一。早就听说这个博物馆是世界上藏品最多、也最精美、最珍贵的一个博物馆。女儿专程陪同我们前去参观,她说:“这里按国家分馆,如果仔细看一天也看不完,还是我给你们当导游吧!”这天我和老伴及9岁的外孙女,在女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52642534/
6.参观大英博物馆有感.doc参观大英博物馆有感 这篇日志已经想了两天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写怎么表达我的感情,就干脆随心而写吧想到哪写到哪。伦敦已经去过一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去我向往已久的大英博物馆,2月20日我终于去了那个世界级的博物馆,一路上兴奋激动的心情赶走了两天的疲惫。我生命中所以期待的东西好像都是在不经意间看到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19/0513/7002153064002025.shtm
7.英国大英博物馆篇1:英国大英博物馆 英国博物馆游记为题目的作文 下午,导师和他读大学的女儿陪我去参观一庄园,庄园的主人曾担任过印度总督,在主楼的展厅居然有古时中国官员的那种宝座,还有出行时用的两块写有“回避”字样的招牌。 英国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我兴趣杂,有逛各种博物馆的爱好,有机会就想去一饱眼福。但事实上,英国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047n6.html
8.大英博物馆作文(精选7篇)参观大英博物馆既开阔了我的眼界,又丰富了我的知道,让我受益匪浅。 大英博物馆作文 5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藏品最多的博物馆。那里有世界各地的展馆,每到一个展馆就像到了一个国家似的。在一天之内,你能领略到不同国家的文化。这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两个展馆是,古埃及馆和中国馆。 https://www.ruiwen.com/w/260498.html
9.大英博物馆的故事:维多利亚时代的光与影澎湃号·湃客今天下午3点15分,女王陛下与阿尔伯特殿下前来参观大英博物馆。5点25分离开。(中略)国王图书馆陈列着先王捐赠的收藏品,维多利亚女王伉俪对埃及展示室的罗塞塔石碑、门农王的头部雕像,还有绘画与普拉德爵士的狮子像都显示出极高的兴趣。馆员的夫人们在中央大厅列队欢迎。维多利亚女王伉俪花了相当多时间参观埃尔金大理石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35752
10.论坛英国旅游请教一下这几件大英博物馆中的文物的名称在参观大英博物馆时有几件展品的名称没有记下,请知道的朋友指教。谢谢! 回答:最后一个在我的游记里面有。其他的你可以多看看别人写的大英博物馆的介绍和游记,百度一下就有很多。 回答:建议你用百度的识图功能。 回答:谢谢您的建议,百度识图可以找到这些图片,但给不了标题。http://hoyo.cn/forum/geo-europe_unitedkingdom/posts/1es2nrm29p0ci
11.大英博物馆在伦敦,无论是跟团游或自由行,抑或探亲访友,都会去参观大英博物馆。因为是免费参观的,每天就有很多人去。博物馆上午十点才开放,九点不到,门口已排起了队伍。接着不断有人加入,队伍越排越长,沿着围墙一直过去,到了街角又拐到另一条街上,其阵势颇为壮观。自第一次参观过后,我又陆续来了四五次,不管什么时间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448176
12.英国大英博物馆景点介绍大英博物馆游玩指南英国景点攻略导读: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共有近八百万件藏品,精品众多。从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国的古董,大英帝国最鼎盛时在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宝贝,全都免费参观,还有比这更好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共有近八百万件藏品,精品众多。从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国的古董,大英帝国最鼎盛时在世界各地搜罗来的http://blog.kaiyuan.cn/raiders/wanfa/spot/574.html
13.我看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中国敦煌的壁画、经书就是许多中国人的刺心之痛。 参观大英博物馆,犹如观赏一幅精美绝伦的历史画卷,每个人都会为人类文明之伟大而感动,同时也都会有一份自己的心得。(来源/《人民日报》,文/施晓慧)https://www.chinaqw.com/news/2006/0412/68/24060.shtml
14.?走进历史的宝库——大英博物馆? 走进历史的宝库——大英博物馆昨天我参观了大英博物馆,这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博物馆内藏品丰富,从古老的埃及法老的遗物,到希腊罗马的神话雕塑,再到中世纪的精美手工艺品,每一件展品都让人叹为观止。特别喜欢他们的https://www.dianping.com/review/1693690760
15.我们可以将大英博物馆去殖民化吗?界面新闻·文化当你下次去大英博物馆参观,并在展品格威盖尔盾(Gweagal Shield)——澳大利亚原住民于19世纪之初使用的某种由树皮和木头制成的工具——附近徘徊时,你可能会听到“偷窃”“库克船长(注:首位登陆澳洲东岸的欧洲人)”以及“战士库曼(注:Cooman来自格威盖尔部落,最终被库克船长的船员射杀)”这几个词在你耳边回荡。观赏贝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349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