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爱逛的博物馆如何保持“年轻力”经济.民生湖南频道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袁思蕾唐炎林王义正长沙报道

博物馆里,年轻人的密度正越来越高。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博物馆热”为文旅打开了新窗口。

随着年轻群体喜欢“特种兵式旅游”,“旅行+刷博物馆”受到青睐,我们就来说说“博物馆热”下的观察与思考。

爱逛博物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去任何一个城市,首先去转一圈博物馆!”

当下,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这不仅仅是“流行语”,更是脚下的行动。有的年轻人甚至“为博物馆而奔赴一座城”。

湖南博物院内等待寄存行李的年轻观众排起了长龙。(图片除另有署名外,均为袁思蕾/摄)

博物馆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似乎越来越强烈。

2023年,中国青年报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关于参观博物馆体验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来自全国近300所高校的有效问卷7227份。

“在博物馆里看到、体验到的,比从书本上看到的、了解到的更直观,那种现场感、互动感更强。而且,博物馆是一个公共空间,我们可以在休闲的同时获取知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研一学生廖同学和熊同学告诉记者,她们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专业学习的需要,常逛博物馆。博物馆,可以说是她们的另一所“学校”。

近些年,由湖南博物院开发打造的“湖湘典藏BOX”系列教育活动,带来了全新的观展体验,尤其吸引了年轻人热情参与。

通过参与游戏,她了解了马王堆汉墓背后众多的历史故事,并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边看展,边从文物身上寻找线索,一环扣一环,这真是观展和剧本杀的完美结合!”

孩子们跟随家长走进博物馆,开启对人类文明的新认知。

除了大学生,在博物馆的年轻观众中,还有一部分是年龄更小的孩子。他们往往跟随家长走进博物馆,开启对人类文明的新认知。

“我所信任的学习环境,第一是学校,第二就是博物馆。”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既是一名文博行业从业者,也是一位家长。

在段晓明看来,在中国,公众对博物馆承担教育职能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正在逐步增强,“学校可能重在‘教’,而博物馆则侧重于对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升,包括美学、文化交流、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育”。

年轻人为什么爱逛博物馆

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这代年轻人,深受社交媒体的影响,可以说,年轻人的“博物馆热”是从线上蔓延至线下的。

社交媒体的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博物馆热”。

中南大学学生陈千惠,平常爱在社交平台上了解、获取信息,看到有意思的活动、展览、演出信息,总会邀朋友一起去打卡体验一番,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

如此循环扩散,更多的年轻人被吸引到博物馆。

这就是年轻人喜爱的“看展式社交”。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正在走进大大小小的博物馆。

年轻人为何爱逛博物馆?近两年,媒体的报道分析很多,记者梳理了一下,主要原因包括:

逛博物馆“物美价廉”,我国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

博物馆的文物比较吸引人,科技感和文化氛围比较浓厚;

文创、互动活动丰富,比如网友点赞马王堆特色展览,超级大印章比脸还要大;

博物馆基本都在室内,不受天气影响。比如前不久的五一假期,湖南各大博物馆客流同比增长29%,或许就与当时天气状况不无关系。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热衷于逛博物馆,折射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他们对古人和古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中华文明的起源等怀有旺盛的求知欲。

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和博物馆产生了“共鸣”。

比如陕西人李湛,从小就爱逛博物馆,这份喜爱伴随他成长,影响了他的大学专业选择和就业。他已经在博物馆行业工作了十年,目前也是上海大学博物馆学博士研究生。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进入博物馆行业。”李湛告诉记者。

这些博物馆里的年轻人,将新鲜的、多元的、有时代感的“风”带进博物馆,实质性推动了博物馆的年轻态。这也是博物馆越来越吸引年轻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

博物馆如何保持“年轻力”

博物馆的由来历史久远,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可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的“缪斯神庙”,但博物馆第一次面向公众开放还是两百多年前的事。

而在中国,逛博物馆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不过是数十年间发生的事。

因此,在面对“Z世代”受众,互联网传播、科技与文化融合、以国潮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热潮等一系列叠加语境下,博物馆“热”如何“保温”、博物馆如何从吸引年轻人的“流量窗口”变成深度影响年轻人的“能量端口”、如何在保存“老味道”的同时拥有“年轻力”?

博物馆中,古老文物正借由现当代艺术的转译和表达,开启千年回响。

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博物馆需要从“吸引”到“对话”,从“吸睛”到“走心”。

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看来,博物馆的策展正呈现两点变化。

内容生产上,从以“实体文物”为主体过渡到以“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主体”。不仅展示文物,更倾向于讲好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

语言建构上,从向大众的单向“传播文化”到与大众“共享文化”。很多博物馆使用文化+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场景,激发年轻人对于文物和历史文化的兴趣。

也有专家指出,博物馆应保持定力,而非只重视“热度”“人气”“轰动效应”。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史吉祥表示,博物馆创新文旅融合形式值得肯定,但无论是AR、VR等数字化手段,还是拍照打卡的“高颜值”展区,抑或“剧本游”“夜宿博物馆”等活动,种种创意策划要为展览的内容服务,不应“喧宾夺主”。

“有些技术手段如果只停留在刺激眼球上,对于人们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并没有太多的帮助,这样的数字产品就会流于形式。”史吉祥说。

“现在,博物馆越来越包容与开放。随着博物馆社会功能增多,从业者一定要注意坚守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三个功能:收藏和保护、研究和阐释、教育和传播。”前几天在湖南博物院举办的“21世纪国际博物馆学基础书系”发布会上,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如是说。

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正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因为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是,研究文化遗产与人之间的联系,发掘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学和审美价值,同时展现文化遗产的社会、精神、时代价值,从而让人们产生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一脉相承,未曾断绝。

那些曾深藏皇家宫殿、地宫中的稀世珍宝,垒土之下的城池街巷,流传至今的书籍字画、生活家什……都曾由勤劳、智慧的华夏祖先所创造,代表和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传承与延续、荣耀与苦难。

博物馆,是今天的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昨天的“时空隧道”,是激活我们血脉基因中某些共同因子的“文化密钥”,是凝聚和团结我们的“历史磁场”。

博物馆之所以热起来,越来越有“年轻力”,固然离不开模式创新、技术赋能,但文物和文化仍然是其根本所在。

THE END
1.[文化十分]十分头条国博遇上文博热历史基因传薪火[文化十分]十分探馆 艺术里的中国陈列馆开馆: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美育课堂 00:10:36[[中国文艺报道]纪录片《马王堆》创作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萌娃问天下]全家齐上阵一起拍搞笑视频 《https://tv.cctv.cn/2024/12/13/VIDEl3eEpuMlvaxShmmrLCzv241213.shtml
2.视频新闻人参文化博物馆:宣传弘扬人参文化的窗口和名片【视频新闻】人参文化博物馆:宣传弘扬人参文化的窗口和名片延边广播电视台 吉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盘点那些一生要强的爸爸,谁也阻挡不了爸爸的胜负欲 大咖搞笑说 3291跟贴 打开APP 婆婆以为儿媳妇家庭一般,没想到儿媳父母是种植大户,结局真解气 情感动画社v 2跟贴 打开APP 儿子啊!我今天才发现,你真是https://m.163.com/v/video/VOIK7IE9P.html
3.《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报道我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5月20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头条刊发《许昌学院历时9年打造农耕文化博物馆——从中原农耕文化中追寻大学的根与魂》一文,全文逾3000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校农博馆建设的艰辛历程与目标定位,以及农博馆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教育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成效和积极意义,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一个有情怀、有特色的高https://lide.xcu.edu.cn/info/1011/3357.htm
4.大象早报河南一项目入选十大考古新闻;河南部分地区有霾?部分平台和商家诱导观众付费参观 开封市博物馆:参观免费 近期有部分网络平台和商家冒充开封市博物馆名义,线上发布第三方渠道,诱导观众付费参观,对此,12月24日,开封市博物馆严正声明:开封市博物馆参观免费。如需参观,可通过开封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和携程APP在线预约或凭借身份证原件现场取票。除以上两个平台外,从未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739046499002015746
5.央视报道黄河博物馆: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央视新闻频道8月8日上午报道河南郑州普通市民与黄河的故事。 黄河博物馆:讲好黄河故事传播黄河文化 04:53 点击观看视频(04:53)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和文化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视察调研中经常打卡博物馆,查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和展品,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不断作出重要部署。他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640078
6.江西新闻:5·18国际博物馆日丨视频:被海昏侯漆器惊艳到了!▲游客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参观文物 。摄影 |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征 “研究不仅是文物,还包括紫金城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以及以贵族和平民墓地为核心的海昏侯国等一系列重要遗存,它们是汉代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物化表达,是了解汉代文明的窗口。”杨军介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了海昏侯研究的大部分http://www.hhh.gov.cn/index.php/article/7365.html
7.铭记历史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新闻整合新华社视频资源,围绕重大主题、话题、热点新闻,体现新华社具有全媒体报道特点的多媒体报道。-芒果TV-大家都在看的在线视频网站-热门综艺最新电影电视剧在线观看https://www.mgtv.com/b/557614/19303543.html
8.参观延边博物馆走进历史感受文明9月22日,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由延吉市进学街道文明社区组织北山小学2年10班30余名学生参观延边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们直观的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参观现场 进学街道供图 参观现场 进学街道供图 参观现场 进学街道供图 http://wap.yanjinews.com/index.php?m=content&a=show&catid=6&id=120168
9.夏令营的活动方案(精选20篇)3、“我当小小地质学家”活动,主要参观河南地质博物馆,了解地球的历史和家乡河南的地质构造,丰富学生的地质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4、“探秘xx,爱我xx”——参观xx省博物院。让队员们了解xx悠久的历史、文化、科技发展历程,感受xx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家乡xx的热爱之情。 https://www.ruiwen.com/fangan/5340214.html
10.新闻视频毕加索名作拍出天价 电台报道时给画作打码 0 00:48 美国饥饿海豹进鱼市“打劫” 抢到水果又嫌弃 0 04:01 现场:西安仿唐入城仪式迎莫迪 落吊桥开城门 0 01:45 极端组织二号人物被炸死 曾任基地分支头目 0 02:12 上海自然博物馆海星被捞出水拍照“摸死” 0 00:47 重口味!美国男孩用鹦鹉为自己拔https://gx.sina.com.cn/video/news/list.html
11.今视频长天新闻的微博今视频长天新闻,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长天新闻》栏目官方微博。今视频长天新闻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江西卫视。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https://weibo.com/lovejxtv
12.宣传部个人工作总结(精选30篇)三、带领同学参观信阳市博物馆 三月份中旬,为了了解信阳的传统文化,了解信阳的人文历史,我院学生会成员组织参观了市博物馆,领略了信阳的历史,文化,深刻认识到了信阳的时代变迁。此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使我们了解了信阳的历史文化。 四、举办书法大赛 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gerenzongjie/16664213.html
13.青少年拓展训练夏令营方案(精选14篇)3、“我当小小地质学家”——参观河南地质博物馆。 活动时间:7月8日 4、“河南探秘,爱我河南” 活动时间:7月20日 六、活动 1、每次活动,每位队员记录自我的活动收获,都有记录;活动结束时,评选“优秀小营员”,并总结此次活动情景; 2、8月中旬对夏令营活动情景进行总结,构成文字材料,以便今后借鉴。 https://www.unjs.com/fanwenku/337231.html
14.山东省膜学会领导参观指导中国膜博物馆建设近日,山东省膜学会顾问、原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周建昌,山东省膜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乃涛,山东省膜学会副会长、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荣钦功,山东省膜学会秘书长田怀德,副秘书长王刚杰、山东省膜学会标准化推进部部长盛明三等一行,到在建中的中国膜博物馆建设现场http://w.dzwww.com/p/875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