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个博物馆,我建议你一定要去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4.11安徽

本文共3787字|预计阅读7分钟

如果说要在乌鲁木齐推荐一个必去的地方,那一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新疆唯一的自治区级综合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各类文物和标本四万多件,来自丝绸之路的诸多宝贝都在这里。

图源网络|新博

这里集中了新疆各地出士的各类精品文物,包括镇馆之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彩绘伏羲女娲绢画、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还有各种文字的简牍、经文,以及造型各异的各国货币,从中可一窥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东西方古代文明在此碰撞出的绚丽火花。

最吸引参观者的莫过于二楼的“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陈列”展馆。你一定想不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是世界上干尸保留最多的地区之一。这得益于这里干燥、盐碱的埋葬环境,使得古代墓葬中古尸的骨骼、皮肤及毛发等可以保存至今。

这里展出了数具千年不腐的干尸,你可以近距离观看罗布泊铁板河古墓出土的楼兰美女干尸,干尸体内器官基本保存正常,她的睫毛、指甲都清晰可见,令人叹为观止。

展厅里还有一具汉族张雄大将军的干尸,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高昌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的腿部因多年戎马生涯而变形。

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怎么有那么多文物出土于吐鲁番的阿斯塔纳墓葬。确实,感谢高温少雨的气候,让吐鲁番盆地保存了诸多古墓和遗址,吐鲁番盆地也因此为新疆博物馆贡献了80%的丝绸之路文物。

据考证,阿斯塔纳古墓是晋至唐时期高昌王朝的公共墓地,这里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文物,对厘清新疆和丝绸之路历史所做出的贡献无可估量。

只不过现在那里可没有文物可看,文物被分别收藏至新疆博物馆和吐鲁番博物馆了。如果心动吐鲁番的旅行,文末可以报名我们的「奇迹东疆」路线。

对了,这里说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不是乌鲁木齐博物馆哦,千万不要走错啦!在文末可以看到具体展品对应的展馆号,看完记得点赞收藏,在乌鲁木齐的时候一定用得上~!

这件护臂堪称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宝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出土于民丰县尼雅遗址,是古代射箭时用的护臂,这件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织锦,结构复杂,工艺精湛。

图源新博|锦护臂

当时墓中一个人的右臂上,绑着一块色彩鲜艳的织锦,在织锦的彩色纹样间,写着8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中国”最初是一个地域概念,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因此从文字和词语的字源语源上说,这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距今两千多年。

“五星”指的是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星同聚”被认为是非常吉利的天象。通过“五星聚会”研究,科学家们还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

专家认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主要表达了汉晋时期天象占星术和祈求强盛吉利的思想意识,这种祝福吉祥语词在当时比较流行。

而从材质上来看,这条锦护臂用的是“寸锦寸金”的蜀锦,不仅色彩绚烂,而且图案美观流畅,这件锦护臂代表着当时我国乃至世界上丝绸织造工艺的顶极水平,是不折不扣的名贵品。

这幅伏羲女娲图绢画为唐代所制,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同样是镇馆之宝,入选过《国家宝藏》第二季。绢画中有人首蛇身的男女二人,上身相拥,下身相交,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

图源新博|伏羲女娲图

画面右边为伏羲,左手握矩,右手提墨斗搭在女娲的肩上。画面左边的是女娲,右手握规,左手握四支短棍搭在伏羲的肩部。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伏羲女娲是人类的始祖,创造了万物,据说伏羲教导人们从事生产,女娲教导人们婚姻伦理。他们分执规矩,其意显然是“司天规地”,祈求他们保护并造福子孙,保佑逝者灵魂升天。

这种图像构图奇特,寓意深刻,多在吐鲁番地区的夫妻合葬墓中出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1983年试刊号的首页插图就是一幅吐鲁番地区出土的伏羲女娲画像,因其与人类生物遗传结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双螺旋线结构非常相似,题名为“化生万物”。

这件木俑是唐代所制,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这座木俑通高86厘米,由30余块大小不等的木料雕琢后拼接而成,这样的木俑在国内极为罕见,因此同样是镇馆之宝。

它是一尊守护墓室的木俑,天王身穿铠甲,左右胸部各佩一块圆形绿色护镜,全身彩绘绚丽多彩,双目圆睁,神态凛然,左脚踏地,右脚底有一个圆柱形榫头置入小鬼腹部的卯眼中,身姿庄重而威严。

图源新博|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整个木俑的制作工艺精湛,天王踏鬼的神态、动作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随时踏出木桶,保护着墓室主人,这样的精美制作也显示出墓主人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的显赫身份。

很多人冲着“她”来到新疆博物馆,比起“铁板河女尸”,她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楼兰美女。

该干尸1980年出土于楼兰故城北部铁板河三角洲,距今有3800多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在新疆地区出土最早、保存状况最完整的一具干尸。

该干尸年龄在40-45岁之间,出土时皮肤光滑干硬,毛发间藏有大量虱卵及头虱,现在的身高是1.52米,生前身高可能在1.56米,现体重是10.1公斤,血型为O型血。

通过现代医学检测得知,干尸体内器官基本保存正常,只是因脱水而干扁且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这也是木乃伊与干尸的不同之处。

埃及的木乃伊是将逝者内脏掏空,清洗干净,放入防腐剂后形成的;而干尸则不经过任何的物理化学加工,完全是由于干旱气候形成的。

铁板河女尸的肺部有粉尘和碳粉的颗粒物,这也进一步反映出楼兰地区干燥的自然环境。

与其他博物馆你只能隔着好几米远远观看不一样,在新疆博物馆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细节。这具女尸面色棕褐,尖高鼻梁,眼部深凹,长睫毛,下巴尖俏,棕色直发披散于肩,甚至体毛、指甲都清晰可见。

1992年到日本巡展时,日本考古学家对她面部进行了复原,可见生前是一位美貌女子,因此被誉为“楼兰美女”。

考虑到有些小伙伴可能会害怕,这里就不放图片啦,你们亲自去博物馆一探究竟吧~!

这具干尸是新疆博物馆里所有干尸中唯一一位可以确认身份的。“他”是张雄,字太欢,汉族,原籍河南南阳郡白水县,任麴氏高昌国之左卫大将军,是高昌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

张雄去世时50岁左右,这具干尸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距今有1400多年历史,你可以在旁边的墓志铭上了解他的生平。

从尸体看,张雄身材魁伟,胸肌阔大,背部宽厚,且肌肉发达,筋骨、关节都显得极为粗壮有力。干尸现在的长度是1.75米,如果以百分之二点五的干缩率计算,张雄生前身高约1.80米,

干尸保存完好,你至今还能看到他的头发、胡须己经花白,四方脸膛,身周皮肤呈谷黄色,嘴唇紧闭,仪表安详持重,眉宇之间,犹存威仪。

他的大腿明显向外侧分开而小腿内收作“O”字形,应该是因为他长期骑马而变形的,是他戎马一生的证明。

小河墓地位于若羌县罗布泊孔雀河南岸的荒漠之中,在一片椭圆形的沙丘上屹立着140多根棱形、圆柱形和船桨型的胡杨木柱,距今有3500-4000年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的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圆柱形木柱下埋葬的是女性尸体,船桨型木柱下埋葬的是男性尸体,这与当时人们生殖崇拜文化有关系。

葬具以船形木棺居多,也就是把木棺做成船的形状,只是没有底部。当时这一地区人们去世之后,会把尸体用裹尸布裹住直接下葬,尸体就会和下面的土壤直接接触。

现场再杀两到三头牛祭祀,用新鲜的牛皮紧紧裹住棺木,天气越热,牛皮就会裹得越紧,加上干旱的气候,盐碱度高的土壤,尸体就会迅速脱水,这是形成干尸最主要的原因。

而且他们采用浅埋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利用外界干旱的气候,更有利于干尸的形成。

对于这里为什么会有船型木棺和船桨型木柱,考古学家的解释是这样的: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来到小河墓地时发现这里有一条来于孔雀河向南流出的小河,因此给这里命名为“小河墓地”,而船和桨应该是生活在这里人们的生活工具。

这里出土了“头戴毡帽、腰问系有腰衣、外裹毛织斗篷、脚穿皮鞋”的干尸、木尸的同时,还随葬了各种毛织物、木器、小件铜饰物、麻黄枝、草编器、骨器、玉石珠饰、小麦与粟粒等。

说到小河墓地,则不得不提小河公主。“她”是2003年在新疆罗布泊小河遗址发掘出的一具女性干尸,虽然经历了四千年,但干尸的保存完好,面部笑容清晰可见。

考古学者感叹其美丽且完整性,又在小河遗址发掘,所以将其命名为“小河公主”,也叫“微笑公主”。

小河公主的尸身先是平放在墓坑中,再用两个弧形挡板将其围住,挡板两头分别插入挡头和挡尾加以固定,再用小盖板盖起来,形成形制像船一样的棺木,最后用牛皮将棺木包紧。

当揭开盖板时,考古学家们发现小河公主身裹毛织斗篷,固定斗篷的木质别针非常有特点。

她面部用特制的乳状物涂成了白色,颧骨较高,睫毛很长并向上微弯,鼻梁挺拔而小巧,嘴形轮廓柔美分明,头戴毛毡帽,亚麻色的头发梳成了中分,耳戴金耳环,颈部配有毛线绳制成的项链,脚蹬一双牛皮筒靴,以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神态沉睡在像船一样的棺木中,楚楚动人。

如今,虽然小河公主在馆但是并未对外展出,你可以在博物馆里参观她的随身穿戴物品。

这座侍女泥俑是唐代所制,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

图源网络|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

仕女圆润的脸庞上妆容简单,黛眉,粉面,樱桃小嘴,凤眼朱唇,头梳高髻,额间花钿,穿着粉色襦衫、绿色长裙,裙子上的碎花元素把小清新风拿捏地透透的,头上戴着当时流行的帷帽则为点睛之笔。

她端坐在棕色马背上,右臂下垂,左臂置于鞍上,似在握缰缓行,一副悠闲自得、端庄矜持的神情,表现出唐代仕女骑马出游的形象。

你有没有想象过一千多年的食物是什么样子?8号展厅里就有来自唐代的馕、宝相花月饼、馄饨及各类面点,还有干梨、葡萄、核桃等水果,它们均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纳墓葬。

如果不是考古发掘,很难相信它们会是一千两百年前的食物,其中的六瓣式梅花点心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点心;宝相花月饼让人忍不住想到李娟笔下的“月饼的干尸”居然成真了;

图源网络|宝相花月饼

梨虽然已经脱水干瘪,变成褐色,但是整体保存还是比较完整;葡萄已经干化,但还能看出来是带籽的葡萄;

至于馄饨嘛……维吾尔族把馄饨称为曲曲热,出土的唐代馄饨表明,最晚在唐代,馄饨与饺子在形状上就已有了明显的区别~

THE END
1.参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三)最近,Athena在博物馆学习的梳理中收到了多则海外留言。有留言询问道:阿斯塔纳,那不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吗? 即刻回应:阿斯塔纳是一座新城,也确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她于1997年取代阿拉木图,成为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 作为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阿斯塔纳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很好,是新疆https://www.jianshu.com/p/5070ed2445b0
2.全球媒体大咖看新疆丨逛吐鲁番博物馆,外国媒体人直呼“amazing”铜制冬夏两用眼罩、2300多年前的人类假肢、敲定葡萄种植历史的葡萄藤……10月15日,出席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的部分嘉宾走进吐鲁番博物馆,看到中国古人创造的颜值和匠心兼备的文物珍品,大家直呼“amazing”! 10月15日,出席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的部分嘉宾走进吐鲁番博物馆。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摄 https://www.ts.cn/xwzx/shxw/202410/t20241016_24406351.shtml
3.图片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新疆阿斯塔纳地区出土的唐代食物,中间的这么多年,好象只有吃的喝的没怎么变。图片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新疆阿斯塔纳地区出土的唐代食物,中间的饺子和现代的没什么区别吧。查看图片 1、旧知识的没落 1984年的时候,我当时5岁,我父亲对我说,他学会了一个手艺,将来可以养活我一辈子——他学会了修自行车。 https://xueqiu.com/7436165165/298589991
4.看展记韩国国家博物馆藏新疆内亚文物京都西本愿寺门主大谷光瑞于1902年到1914年间曾三次组织大谷探险队前往内亚。1914年,大谷光瑞由于不善理财,使西本愿寺严重亏损,探险队的藏品分散到中日韩各处。其中约2000件藏品被久原房之助手购得,赠与朝鲜总督寺内正毅,从而为朝鲜总督府博物馆(现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 https://www.douban.com/note/726675592/
5.新疆博物馆藏·唐代彩绘长裙女舞俑1 / 5 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 ? 2 / 5 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 ? 3 / 5 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 ? 4 / 5 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 ? 5 / 5 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 ?相关推荐 以上是全部推荐向上滑动进入下一图集 说说你的看法 0 打开APP https://k.sina.cn/article_3960624673_pec12562102700xhk5.html
6.195件古代新疆丝路珍贵文物在江西展出(图)博物馆陶器图为展出的各类陶器。 刘占昆 摄 中新网1月19日电 由江西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和哈密地区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天山往事——古代新疆丝路文明展》19日在江西省博物馆开展,展览为期三个月。展品主要出土于新疆洋海墓地、尼雅遗址、阿斯塔纳墓地等著名遗存,涵盖了距今3000年至1000年间的古代纸质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1/19/33152070_0.shtml
7.新疆博物馆的微博新疆博物馆 2020-5-27 11:00 来自微博weibo.com 【 #丝绸之路周# "一花一世界"丝路文物海报接力来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省一级博物馆) ,开元廿年石染典过所 ?唐代。是1959年在吐鲁番阿斯塔纳墓葬出土。由三件纸粘合而成,虽前后残缺,但上下完整,内容清楚。过所相当于是今天的通行证,当时唐朝中央https://www.weibo.com/u/2358998162
8.新疆五个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结项在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对彩绘戴面具舞蹈泥俑的颜料层进行加固(3月19日摄)。 3月23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简称新疆博物馆)实施的五个中国国家文物局重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顺利结项,结项内容包括纺织品、金属、彩塑。 五个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历时3年完成,分别为“新疆博物馆馆藏阿斯塔纳出土彩https://m.youth.cn/gqt/gqt/202103/t20210324_12796275.htm
9.神秘的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图片:彩绘泥塑镇幕兽 唐(公元618-907年)吐鲁番阿斯塔纳墓葬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品达 3.2 万件,其中一级品达288 件。藏品涵盖丝毛棉麻织物以多种文字(汉文、回鹘文、佉卢文、吐火罗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等)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与花鸟绘画,具有斯基泰文化特https://www.meipian.cn/57x2ar7m
10.跨越千年的守护——记新疆博物馆藏“彩绘天王踏鬼木俑”俑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出土,按类型可以分为泥俑、木俑、陶俑等等。身披光明甲、脚踏一小鬼,浓眉倒立,双目圆瞪,左臂上举……这个威风凛凛的天王木俑就是新疆博物馆藏的国宝级文物——彩绘天王踏鬼木俑。这件木俑是1973年考古学家在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地206号墓葬中发现的,木俑通高86厘米,由一个彩绘[http://www.yidu.edu.cn/103110/detail/article/57768983ede4fe1a8c514f30.html?q=%E5%8D%8A%E9%9F%B3%E5%8C%96&org=103110&uorg=999999
11.新疆一定要去的两座博物馆,珍藏西域无数历史宝藏!吐鲁番博物馆是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第二大博物馆。馆内丝绸之路昌盛时期的文物,不仅是这条伟大通商道路曾经繁华的鉴证,也能让你了解吐鲁番的过去。 划重点: 1.文书馆:吐鲁番博物馆的文书举世闻名,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文书馆也是唯一不允许拍照的展馆。这些文物的文字具有多样性,有粟特文、回鹘文、梵之、https://lxs.cncn.com/61420/n705841
12.微博正文出处:新疆阿斯塔纳(现藏新疆博物馆)4.龟背连珠纹时期:北朝出处:丝博馆藏5.列堞龙凤虎纹时期:北朝出处:甘肃敦煌(现藏大英博物馆)注:堞,音dié,意为“城上如齿状的矮墙”6.龟背对鸟纹时期:北朝出处:丝博馆藏7.龟背纹时期:北朝出处:新疆阿斯塔纳(现藏新疆博物馆)8.联珠孔雀纹(放在唐纹样里也不违和的存在)https://m.weibo.cn/status/LpWGBm5Yf
13.新疆吐鲁番旅游(2)*吐鲁番博物馆,西域文化大观 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在《敦煌和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写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文化。”由于丝绸之路的影响,我国的敦煌和吐鲁番是这四大文化体系在全世界仅有的两个交汇点。吐鲁番作为古代西域的政治、https://www.57023.com/xinjiang/a2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