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这次,我们把一整座自然博物馆装进了这本书!(来互动)科学自然史达尔文

你见过2000多岁的巨型红杉切片,和依旧活着的几百岁的开心果树吗?

你领略过蓝鲸、巨型鱿鱼、和已经灭绝的猛犸象、澳洲袋狼站在一起,就这么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震撼吗?

还有岩石和矿物、史前遗存、人类学收藏、艺术作品等等……大约6800万件藏品,800万件植物标本、近700万件化石标本,汇聚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珍稀之物,都在这里。

欢迎来到,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的前身是建于1635年的皇家药用植物园,正式创立于1793年法国大革命期间。

作为最早对公众开放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它见证了博物学的兴起、进化论的诞生,以及现代科学各分支领域的发展历程。近400年的历史中,这里曾启发无数人,包括人类历史上那些最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者。

如今,馆内浩如烟海的藏品共同构成了一部关于大自然的词典,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成为当今世界三大自然博物馆之一。

这次,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就引进了由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倾全馆之力打造的“珍宝级”收藏画册——《看得见的自然史》,科学家们从400年的馆藏积淀中万里挑一,并对这些稀世藏品进行策展级的爬梳和编排,凝练成一本可以捧在手上的自然博物馆。

从地球岩石到地外陨石,从古生物化石到现代动植物,每个篇章都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看得见的自然史》将引领你参与一段跨越46亿年的真实旅程,看见亘古自然,理解万物演化。

PART01

博物学,是从命名现有事物开始的

博物学,起源至今已有2000年,这是一门跟自然有关的学问,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四大传统之一,在18世纪开始蓬勃发展。

博物学家们开始走出实验室,深入自然,进行田野调查,从而获得更为直接和丰富的观察数据,同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博物学家——

像瑞典动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vonLinné),他是动植物双名命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的创立者,还首先提出了界、门、纲、目、属、种的物种分类法;德国著名博物学家亚历山大·洪堡(HumboldtAlexander),是世界公认的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世界上第一位女博物学家、探险家玛丽安娜·诺斯(MarianneNorth),足迹遍布六大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她的画作曾被邱园园长称为“植物王国”的奇迹;

在博物学争奇斗艳的时代,还有一位我们今天知者寥寥,但在当时最受欢迎的博物学家之一——乔治·布丰。

布丰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博物研究,他历时四十年创作出来的三十六卷鸿篇巨著——《自然史》,曾轰动了整个欧洲学术界。

当时,人们还在《创世纪》中理解宇宙的奥秘,布丰的《自然史》却把宇宙的历史以科学的视角描绘了出来,全书共分为地球史、矿物史、动物史、植物史和人类史五大部分,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以科学观察为基础,对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记述。

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精心策划的这本《看得见的自然史》,正是致敬这位伟大的博物学家乔治·布丰,他也是该馆的创建人之一。

本书一共有8大主题,分别是远古化石、矿物大观、植物王国、动物世界、微观领域、史前遗存、人类文化和艺术气象,堪称一部影像版的《自然史》,为读者构建自然世界的认知地图。

PART02

400年馆藏,浓缩成一本书

作为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400多年的收藏精华,《看得见的自然史》中收录的200件稀世珍品,随便挑出一件,都大有来头,有着不俗的背后故事。

你听说过北欧神话中的海怪“克拉肯”吗?它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人类的幻想呢?

在北欧的传说中,这种长着许多触手的“怪物”,让欧洲大陆及其他地区长久的被恐惧包围着,这个“怪物”第一次出现记录是在1877年,当时的人们认为,它们生活在全球温带海域的深海,还记下了它有三个不同物种的描述,到今天它出现在了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就是这只雌性大王鱿。

不止是馆内的展品,连院子里的植物都大有来头,就像这棵开心果树,你能猜到它都已经几百岁了吗?

这是博物馆里最古老的三棵树之一,它还曾见证过一场重大的科学争论——花粉只是花的排泄物吗?

1704年,图内福尔把从黎凡特带回的无花果树种子,种在以前的苗床园地的遗址上。当时,作为植物学权威,图内福尔认为花粉只是花的排泄物,而他以前的学生塞巴斯蒂安·瓦扬则认为花粉是花的雄性种子,可以使雌性器官受精。

瓦扬利用本馆的开心果树证明了这一点:它的花只产生花粉,所以它是雄性。

瓦扬知道巴黎的药剂师植物园里还有一棵开心果树,它的雌花在此之前一直没有结果。于是他从我们的树上取下一根花枝,去给那棵树授粉,后者才第一次结果了。

1717年,瓦扬在一堂课上将花的器官与动物的生殖系统进行了类比,他的同事们对此瞠目结舌,正是这份在他去世后,才得以发表的讲稿启发了林奈,后者在几十年后对植物分类法进行了颠覆性变革。

这本“宝典”的内容当然绝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多涵盖古生物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的故事:

几种霉菌共同生长成一幅马赛克画;

拟叶螽进化出了会发出声音的翅膀;

猛犸象、澳洲袋狼,可以与路易十五的犀牛(他是一只印度犀)、路易十六的斑驴(可能是平原斑马的六个亚种之一)一起打卡;

这个巨杉切片,是法国国家植物标本馆木本收藏中的王牌,它的年轮见证了人类从基督诞生到美西战争之间的历史,这株柏科的针叶树在20世纪初被砍伐时,已经在加利福尼亚森林里的其他巨树之间生活了近2000年;

关于古生物化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知名学者@邢立达看完书曾有一段惊叹:

“这多维度的白色,是荷兰圣皮埃尔山的沧龙;沉淀的黑色,是美国怀俄明州1912年发现的三角龙;赭色加黑白,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椰叶鞘上的鳄神;饱满的绿色,是博丹船长麾下加尼耶描绘的鳄梨果。”

除了精彩的图鉴,每个作品都配备了详尽的讲解,作为一本图鉴书,全书的文字量也达到了惊人的45万字。

为了避免“左图右史”或者是“上图下文”的局限,本书通过索引的方式,将文字和图片分开展示,用编号进行一一对应。

用全画幅的铜版纸呈现展品的同时,也能通过胶版纸完整保留展品的文字信息。书中穿插有生物复原图、科学手绘等补充插图,对藏品关联内容运行补充展示;

《看得见的自然史》透明PVC护封设计,选用荧光绿色毁灭剑齿虎印迹,给整本书带来一种生机盎然的鲜活感,重新诠释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轻盈。

在这个秋天的尾巴,为每一个热爱自然的朋友献上这本“珍宝级”图鉴书,翻开它,指尖划过的是生命留存的温度。

不论是家庭收藏,还是亲子阅读,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自然礼物

随时随地的阅读

扫码下单更便捷

欢迎选购

互动有礼

你可以任选一个话题展开思考:

No.1在《看得见的自然史》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述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你有没有一个特别想要了解的自然现象或生物?看看这本书是否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No.2这本书以其丰富的插图著称,让自然史变得“看得见”。你更喜欢通过文字还是图片来了解自然世界?为什么?

【】一位获奖读者(共计有15位读者参与互动):

恭喜以上获奖的读者,麻烦在12月20日前在本文文末留言您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以快递的形式寄出!逾期未回复的将视作放弃获奖资格!

如果您是出版机构

来跟自然之友一起做有趣的事儿~~

“自然说”读书会

“自然说”读书会是自然之友全新推出的知识品牌,自2018年12月发起以来,为读者严选自然与环保领域好书,为爱书人建立社群,发起阅读推广活动,产出创意音视频课程,为绿色公民参与自然之友打开全新的入口。

THE END
1.参观重庆科技馆作文,重庆科技馆心得体会参观重庆科技馆作文,重庆科技馆心得体会 参观重庆科技馆作文?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去了科技馆。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科技馆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东西?我在猜测着……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科技馆,科技馆由两个部分组成:螺旋状向上攀升的大展厅,球形的穹幕影厅。都十分壮观。那么,参观重庆科技http://www.lfdonghua.com/zuowen/1089.html
2.研学活动心得300字精选(10篇)研学活动心得300字 篇4 研学心得 作为一名学生,研学活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一次的研学活动都让我获益良多,不仅能够拓宽我的眼界,还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某次研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这次研学活动的主题是“探寻自然之美”。我们一行人前往了黄山,这座位于安徽省https://www.liuxue86.com/a/4961905.html
3.陶然亭红色文化观后感300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感想体会陶然亭红色文化观后感300字1 6月4日,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械党支部、医技党支部和脑康党支部一行50余人赴林州红旗渠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怀着对红旗渠的向往和对红旗渠精神的崇敬之情,全体党员首先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林州人数十年的磨砺造就了人工天河–红旗渠,成https://wenku.puchedu.cn/78408.html
4.2024暑期三下乡活动方案策划(21篇)三下乡心得体会300字 21 在我看来,三下乡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生活和文化。这次活动中,我不仅体验到了农村的美丽风景,还了解到了农村人民的勤劳和朴实。 首先,我感受到了农村的宁静和美丽。与城市的喧嚣和繁忙相比,农村的生活节奏更为缓慢,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自然和健康。在三下乡的过程https://www.baihuawen.cn/cehua/huodong/276858.html
5.自然博物馆作文300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然博物馆作文300字,欢迎大家分享。 自然博物馆作文300字1 今天早上,我们一家三口到自然博物馆里参观。自然博物馆分为两大展馆:科技展馆和https://www.unjs.com/zuowenku/150126.html
6.参观自然博物馆个人观后感600字12篇(全文)参观自然博物馆个人观后感600字 第1篇 暑假里,我和妈妈安排了许多“博物馆之游”。这次,我们游览了一番上海自然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大厅,我就感觉浑身清凉。我迫不及待地跑上了山体坡道,通往了2楼的第一馆——“起源之谜”。入口处,我就看见了一排望远镜。在这儿,我了解了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宇宙名字来源——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9gg0sq4.html
7.推荐参观自然博物馆(精选5篇)第3篇:游自然博物馆记-日记-三年级-300字 今天妈妈带着我和小红去了自然博物馆。一进馆内,我们就被一头摆在正中间的大象标本所吸引,它大约高四五米,有着两根长长的象牙,我还跟它合了影,好像站在巨人边上似的。 然后我们又依次参观了其他的馆,一些动物的化石以外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标本,很多都是我长这么大https://www.04oo.com/w/134510.html
8.去自然博物馆作文600字(精选25篇)篇9:参观自然博物馆作文600字 十二月七日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杭州自然博物馆参观。一走进博物馆,我就看见了许多动物化石,旁边的地图上介绍有三个馆:有人见人爱的地球生命故事馆、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馆和美丽的绿色浙江馆。我想参观完这几个馆,将会让我们大开眼界了。 https://www.gerenjianli.cn/zuowen/daquan/10278168.html
9.镇江博物馆观后感300字(通用26篇)镇江博物馆观后感300字 篇11 今天,父亲带我去参观温州博物馆。刚进门,一艘精致的大船映入眼帘。我仔细一看,上面有许多小人,有的坐着喝茶;有些人站在船头眺望远方;有几个孩子在玩,很有趣。 大船旁边有一张小地图。父亲来看书法,马上叫我去书画馆。但是我对自然感兴趣,所以我去自然博物馆观察动物。当我到达自然博https://www.yjbys.com/xuexi/guanhougan/1744938.html
10.游自然博物馆作文400字(共25篇)“我为何让你走i”投稿了25篇游自然博物馆作文400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游自然博物馆作文400字,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游自然博物馆作文 今天天气晴朗,老师带我们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进大门,一具大型的恐龙化石出现在眼前,我们大吃一惊。 https://www.hrrsj.com/zuowen/zuowendaquan/825047.html
11.博物馆观后感300字(精选63篇)如果没有他们忘我牺牲的精神,没有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高贵品质,那么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日子,也不可能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读书…… 今天参观博物馆我收获很大,我们只有不忘过去,好好读书,学好文化,长大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 博物馆观后感300字 篇3 https://mip.wenshubang.com/guanhougan/314507.html
12.自然博物馆游后感作文(通用12篇)上周,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自然博物馆,对我触动极深。 我们兴高采烈的,进入自然博物馆,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恐龙骨架,我仿佛看见它向我走来,太震撼了! 我们首先进入植物展厅,我们看了很多种植物和植被特征的介绍,有荒漠,有山地,还有热带雨林……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1iat771.html
13.走进博物馆观后感300字(范文格式9篇)通过写观后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走进博物馆观后感300字怎么写才规范?下面给大家分享走进博物馆观后感3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进博物馆观后感300字篇1 暑假里,我们全家去上海看望舅舅和舅妈,顺便想参观一下我梦寐以求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到了舅舅家,我把想法告诉http://www.365wenan.com/guanhougan/322255.html
14.参观德宏州博物馆的观后感300字.pdf该【参观德宏州博物馆的观后感300字】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参观德宏州博物馆的观后感300字】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https://www.taodocs.com/p-91400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