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个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即将诞生!

建设范围为延安全市域13个市县区,涉及革命旧址445处

2019年12月底,国家文物局启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在陕西省文物局支持指导下,延安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了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12月底经省文物局审核后上报国家文物局。2021年3月2日,国家文物局发函表示原则同意所报方案将方案予以公布。3月26日,延安市政府正式发布该建设实施方案。

依据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建设范围为延安全市域13个市县区。涉及革命旧址445处。

各县(市、区)文旅局将挂牌成立文物局

创建任务包括“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改革深化”“统筹保护利用,构建展示体系”“开放协同融合,推动区域发展”三大方面。

延安市政府将承担示范区创建主体责任,持续强化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职能职责,保护好、管理好革命文物;各县(市、区)文旅局挂牌成立文物局,增加文物机构编制,加强基层文物管理、保护、研究和执法四支队伍建设,确保文物保护管理力量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

将加强规划编制和引领,促进革命文物资源整体保护。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纳入地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和旅游等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一张图”。

将推进陕甘、长征等片区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利用

将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区划完整的原则,推进陕甘、长征等片区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围绕重大历史事件、红色旅游交通线路等整合革命文物资源,开展集中连片维修保护,助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将持续开展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系统深入开展革命文物价值研究评估,持续挖掘不同类型、不同级别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整合延安精神研究力量,聘请文物、党史、军史专家,组建延安红色智库。

将聚焦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建设,完成中国革命文艺家博物院、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陕北“三战三捷”纪念馆、延安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基本陈列布展。利用延安博物馆及市区内革命旧址共建“1+1+N”(一个综合博物馆+一个行业旧址/博物馆+其他旧址)展示线路。依托不同类型的纪念场馆与旧址展陈,形成多类型、分领域红色展览教育体系。

落实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基本陈列超过5年的可进行局部改陈布展,基本陈列超过10年的可进行全面改陈布展的规定。重点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等重要节日,推出一批重点革命旧址、纪念馆陈列展览精品,与周边城市合办一批红色专题展览活动,并积极在全国各地巡展。

将大力建设延安新城,疏解老城密度

将大力建设延安新城,疏解老城密度,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腾出更大发展空间。限制城市重点区域及旧址分布密集区的建设工程,以存量改造为主。严格控制城市建成区革命文物周边建筑的风貌、高度、体量,对于严重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进行环境整治,营造以革命旧址为主要焦点的城市氛围,彰显延安革命圣地城市风貌。

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通过革命文物保护,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革命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保护并重,保护革命文物所依托的地形地貌、山林水系,实施山体绿化与加固工程,开展革命文物周边河道及环境卫生治理。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将统筹延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挥革命文物对红色旅游的核心带动作用,建设延安国家红色旅游重点区。将加强全域红色旅游交通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革命文物开放展示点与主要交通干线的连接,支持红色旅游列车、红色旅游大巴以及红色航班发展。

将广泛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进“互联网+延安革命旧址”“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建设,完成革命文物故事微视频、革命旧址短片、革命人物纪录片“3个13集”拍摄。

为此,延安将成立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延安市委全面领导示范区建设工作,延安市政府具体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完善文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成立相应级别建设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主体责任和具体任务,抓好本县区建设组织实施工作。

陕西省文物局将统筹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以切块等方式给予倾斜支持。延安市财政逐年加大市级革命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支持,县区要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为支持重点,将革命文物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增加。

根据该方案,2021年6月底前为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创建氛围阶段,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创建动员大会,分解任务,夯实责任。2021年—2022年底为政策制定执行,探索机制突破阶段。2023年为实施评估调整,总结形成示范阶段。将完成示范区创建任务,迎接国家文物局验收。

附方案全文

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9年12月底国家文物局启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延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标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的通知》(文物政发〔2020〕28号),公布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共6个),延安市被列入革命专题类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即“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要求,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指导下,延安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了《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12月底经省文物局审核后上报国家文物局。2021年3月2日,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意见的函》,原则同意所报方案将方案予以公布。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保护研究为前提,以展示利用为核心,以融合共享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统筹规划、整体保护、研究阐释、展示利用,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延安革命文物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符合延安实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初步实现延安革命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守护好中国革命精神标识。

二、建设目标

(一)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高标准实施,革命文物本体保存状况全面改观,革命旧址周边环境明显改善,革命文物管护力量切实加强,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保护统筹推进。

(二)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得到凸显,革命文物在传承弘扬延安精神方面作用充分发挥,“大学校”作用得到彰显,为全国共产党员提供更多更好精神之钙。

(三)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广泛运用,旧址展示水平不断提高,革命文物教育体验不断提升,革命文化氛围更为浓厚,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城市肌理基本形成。

(四)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典范。革命文物内涵价值和空间特质融入现代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改善,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文旅融合不断深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宜居宜业宜游基本实现。

三、建设范围

四、创建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改革深化

1.加强理论武装

延安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地方党委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上出实招,以实际行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贡献。

2.优化管理体制

延安市政府承担示范区创建主体责任,持续强化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职能职责,保护好、管理好革命文物;各县(市、区)文旅局挂牌成立文物局,增加文物机构编制,加强基层文物管理、保护、研究和执法四支队伍建设,确保文物保护管理力量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

3.统筹规划衔接

加强规划编制和引领,促进革命文物资源整体保护。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纳入地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和旅游等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一张图”。做好陕甘、长征等片区规划与延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建设、旅游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衔接,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优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空间布局,连片互动,集群示范,合力守护中国革命圣地,打造红色之都。

4.探索非国有产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途径

严格执行《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及《延安市实施<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落实非国有革命旧址管护责任,建立非国有革命文物保护“红黑榜”,鼓励旧址产权所有人依法依规履行文保员与讲解员的职责,实现“两员合一”,参与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破解产权制约难题,鼓励依法通过流转、征收等方式取得重要革命文物的使用权、所有权。

5.创新共建共享模式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积极性,发挥延安文物保护基金会资助、促进作用,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资、认领、认养等形式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展“寻根工程”,争取国家部委、企事业单位、高校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鼓励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通过陈列展示、旅游服务、主题活动等方式向公众开放,激活一切有利于文物保护利用的社会资源。

6.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

落实市、县(区)、乡镇(街道办)各级政府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关于协作推进检察公益诉讼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领域的执纪问责与公益诉讼,杜绝法人违法。实施革命文物平安工程,扎实做好文物“三防”工作,建成示范区革命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多部门联合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做好文物安全常态化管理。依法打击损坏破坏革命旧址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统筹保护利用,构建展示体系

1.创新保护方式

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区划完整的原则,推进陕甘、长征等片区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对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实行集中评审,实施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展示工程。围绕重大历史事件、红色旅游交通线路等整合革命文物资源,开展集中连片维修保护,助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贯彻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原则,推动北斗系统运用到监测、巡查工作中,持续做好革命文物日常养护和安全监测,对文物保存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处理文物病害,实施精准修缮。加强革命文物科技保护,委托专门机构开展技术攻关,重点研究木构建筑、生土建筑保护技术,突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技术难点,争取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标准和工业产品。

2.加强研究阐释

持续开展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系统深入开展革命文物价值研究评估,持续挖掘不同类型、不同级别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整合延安精神研究力量,聘请文物、党史、军史专家,组建延安红色智库。统筹安排研究课题,建设延安精神研究与革命文物资源数据库,加强信息化管理。以价值评估为基础,开展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方式方法创新研究,丰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内容和手段。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延安精神纪念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办好红军长征论坛、延安精神论坛、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全国长征纪念馆联盟年会等主题论坛。

3.提升展示水平

聚焦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建设,完成中国革命文艺家博物院、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陕北“三战三捷”纪念馆、延安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基本陈列布展。利用延安博物馆及市区内革命旧址共建“1+1+N”(一个综合博物馆+一个行业旧址/博物馆+其他旧址)展示线路。依托不同类型的纪念场馆与旧址展陈,形成多类型、分领域红色展览教育体系。

运用革命文物改陈布展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落实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基本陈列超过5年的可进行局部改陈布展,基本陈列超过10年的可进行全面改陈布展的规定。重点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等重要节日,推出一批重点革命旧址、纪念馆陈列展览精品,与周边城市合办一批红色专题展览活动,并积极在全国各地巡展。

4.拓展利用途径

创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方式。依托延安丰富的革命旧址,在价值研究评估基础上,结合维修保护项目实施,将桥儿沟、清凉山、西北局、女子大学、边区政府、宝塔山、南泥湾、交际处、边区银行等窑洞旧址群活化利用,串珠成链、整体展示,探索构建红色主题游径,将其打造成具有延安特色、全国一流的体验式教育培训基地。编制延安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导则,推进革命文物、文物建筑利用多样化、差异化探索,形成一批革命文物利用案例,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微博物馆”。结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在条件成熟的旧居旧址内设立图书馆、非遗展示馆、非遗传习所,更好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

(三)开放协同融合,推动区域发展

1.凸显城市红色基调

大力建设延安新城,疏解老城密度,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腾出更大发展空间。限制城市重点区域及旧址分布密集区的建设工程,以存量改造为主。严格控制城市建成区革命文物周边建筑的风貌、高度、体量,对于严重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进行环境整治,营造以革命旧址为主要焦点的城市氛围,彰显延安革命圣地城市风貌。

2.助推老区振兴发展

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通过革命文物保护,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革命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保护并重,保护革命文物所依托的地形地貌、山林水系,实施山体绿化与加固工程,开展革命文物周边河道及环境卫生治理。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将示范区创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实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革命老区发展水平双提升。积极推动“延安故事”等系列文创产品研发,推出符合新时代大众审美及需求的特色文创产品,促进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拓展红色旅游产业链,提高居民收入,让革命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新发展格局。

3.融入教育培训体系

发挥延安革命文物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建设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企业家红色体验基地,构建面向本地及全国的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的红色教育培训体系。结合延安枣园革命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红色研培体验线路,推出一批研学旅行精品项目,形成“政府+院校+企业+基地+中心”的培训机制。由以干部教育为主向全民教育转变,由展陈认知教育向沉浸体验教育转变,把延安打造成全国红色教育高地。

4.促进文旅融合

统筹延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挥革命文物对红色旅游的核心带动作用,建设延安国家红色旅游重点区。以延安革命纪念地、黄帝陵、乾坤湾等景区资源为牵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红色景区,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长征落脚、全面抗战、转战陕北等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结合延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俗文化、休闲农业旅游,推出一批红色文化体验精品项目。

围绕建设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优先配套革命文物集中展示片区、开放展示点等周边市政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标识系统建设与基础设施条件,构建旅游服务基地、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服务点三级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加强全域红色旅游交通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革命文物开放展示点与主要交通干线的连接,支持红色旅游列车、红色旅游大巴以及红色航班发展。推进各区县内旅游交通线路建设与改造,加快革命旧址道路联网,实现13个县(市、区)重要旧址全部可达、可视。完善各级道路旅游标识系统,提升各类交通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

5.借力媒体传播

以革命文物为素材,以革命史实为支撑,实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提升《延安红秀》《延安保育院》《长征》等红色剧目质量。广泛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进“互联网+延安革命旧址”“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建设,完成革命文物故事微视频、革命旧址短片、革命人物纪录片“3个13集”拍摄。利用市县融媒体中心平台,加强革命旧址与博物馆互联网传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彰显革命文物价值的基层公共文化阵地,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支持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数字化工作,形成延安数字博物馆矩阵,实现革命文物资源信息共享。

五、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陕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延安市委全面领导示范区建设工作,延安市政府具体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完善文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区成立相应级别建设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主体责任和具体任务,抓好本县区建设组织实施工作。

2.强力推进落实

3.强化监督指导

建立示范区建设工作通报制度,对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严格追责问责。定期对重大事项和重点工程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总结方案实施情况,对重点事项进行专项督导,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省文物局加强统筹协调,及时向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工作报告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政策保障

1.部门统筹协调

统筹利用宣传、党史研究、发展和改革、教育、民族宗教事务、司法、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林业、消防、退役军人事务、文物等部门资源,积极协调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落实部门责任,实现政策综合效应。

2.法律法规保障

3.争取政策支持

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将示范区申报项目列为重点项目,在项目立项、审批、经费安排等方面予以全流程支持;赋予示范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加大指导力度,指导地方政府完成创建工作。

(三)经费保障

1.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陕西省文物局统筹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以切块等方式给予倾斜支持。市财政逐年加大市级革命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支持,县区要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为支持重点,将革命文物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增加。探索设立延安红色文化旅游投资基金,精心选择收益类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2.建立财政资金整合机制

以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为抓手,结合城乡发展与旧址历史氛围营造,有效整合宣传、发改、教育、自然资源、城建、交通、环保、农业农村、水利、文旅、卫生、市政园林等部门各类项目资金,打破部门界限,聚力实施示范区建设项目,实现旧址保护利用和民生工程的有机结合。

3.提升资金绩效

(四)人才保障

1.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文博领军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加大县级文博专业人员培训力度,着力培养研究型讲解员、公众教育型研究员,组建“小小讲解员”等志愿者队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单位,培养文物修复、数字化、考古等技术人才。采取传帮带方式,促进民间匠人传统技艺保护与传承。通过招聘选聘、挂职学习等方式,切实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2.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制定《延安文物博物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指导意见实施办法》,深化文博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稳定区县文博专业人员队伍,健全人才培养及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对文博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六、创建计划

(一)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创建氛围(2021年6月底前)

(二)政策制定执行,探索机制突破(2021年—2022年底)

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正面、负面清单。各级各部门对照《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重点工作与责任分工清单》(见附件1),按照职责分工,组织项目实施,示范区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三)实施评估调整,总结形成示范(2023年)

全面评估具体实践中的操作性与合理性,完善法规政策与体制机制,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完成示范区创建任务,迎接国家文物局验收。

THE END
1.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是如何诞生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s://www.chnmuseum.cn/sp/gbzl/202412/t20241210_270701_wap.shtml
2.看展览博物馆展讯速览简介: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本次展览系统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革命年代的红旗、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星红旗和党旗、革命题材经典美术作品等红色文物60余件,以及100张新时代以国旗为主题的高清照片,并首次辅以裸眼3D动态展示国旗,展现五星红旗的诞生过程和新时代国旗飘扬在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场http://www.ncha.gov.cn/art/2024/11/5/art_722_192156.html
3.江西新增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我省6家博物馆上榜。 我省新增的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吉安市博物馆、上饶市博物馆。至此,我省202家国有博物馆中,已有国家一级博物馆17http://www.jx.xinhuanet.com/20240529/890ecc54cc2e4b32b1dd900783c0a743/c.html
4.中国十大著名博物馆是哪几座?2、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红色经典景区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140余万件(套),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当代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变化不同方面的内容,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科学价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114/20/50557914_1063692487.shtml
5.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展览内容: 1?楼:世界野生动物标本展厅 2?楼:古代深圳近代深圳展厅、深圳民宿文华展厅 3?楼:深圳改革开放前展厅,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 tips:展厅空调很冷,女生怕冷最好带件外套。开放时间10:00-18:00,周一闭馆。疫情期间接待人数有限https://m.dianping.com/review/745273773
6.喜报丨武汉革命博物馆再进全国“十强”!文旅频道新闻中心长江网武汉革命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充分发挥“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的作用,积极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宽活动思路和领域,为全国观众呈现更为精彩的文化盛筵。 审核:袁亚妮 责编:熊思宇 文字:熊思宇、陈昕悦 http://news.cjn.cn/bsy/wl_20088/202210/t4295549.htm
7.本馆红色文创产品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区。https://www.sunyat-sen.org/index.php/portal/article/index.html?id=70
8.红色风景线——初心之路始于足下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是代表国家征集、收藏、保管、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东侧,其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现有藏品数量140余万件,涵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134363
9.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近日,国家文物局提供了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网友复制并打开网站链接,即可观看。 1、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故宫博物院 https://www.dpm.org.cn/subject_hesui/guide.html 2、全景故宫 故宫博物院 http://webapp.vizen.cn/gugong_app_pc/index.html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
10.百年文化印记:“红色IP”再出发革命博物馆焕发新活力百年前广东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荡涤着腐朽僵化的历史沉疴,百年后这股敢为人先的闯劲仍然充满着生命力。国家文物局披露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举办29项展览和240次教育活动,共有425.712万人次在一年间先后走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历史为镜,与历史对话,感受红色文化。 https://news.hexun.com/2021-07-01/203879267.html
11.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0 多年来,江西省博物馆历经八一广场老馆到新洲路馆到赣江北大道新馆。新馆为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馆之一,以方盒为建筑原型,寓意为宝盒,共6层,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展https://www.jxmuseum.cn/exhibition/baseexhibition/593fcdef-cf71-4de4-b4bf-d1b7c07378ae
12.重温红色印记共庆建党百年——北京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推荐轻武器博物馆在传承红色历史、传承兵工文化、发挥人民兵工精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中国兵器红色教育基地”、“中国兵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国轻武器对外展示和交流的窗口。馆内展出有2000余件轻武器相关展品,4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及相关文物,展示了世界以及中国从冷兵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21/0622/59400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