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爱国故事,发力何处?党史频道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自1995年国家确立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我国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兴起,文化传播手段日益发达,不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呈现出服务手段高技术化、内容挖掘深度化、教育互动多元化等特征,进一步点燃了人们深藏心底的爱国火种。今天,行走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个人都在思考历史。

7月28日,观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拍照万象摄

来这里,体验历史,感知未来

——四个教育基地的变身故事

实证历史文明,我的骄傲在良渚

作家马尔罗曾赋予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一个华丽的定语——“充满信徒并且永不荒芜”。浙江良渚博物院也配得上此语。

灰白色方形建筑,外观简洁流畅,河流环抱,青草相映,蓝天白云之下,良渚博物院呈现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之美。

“建筑外墙全部用黄洞石砌成,远看似是一件美丽古玉。”良渚博物院院长马东峰说,来到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距今5300年至4300年左右,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广袤土地上,良渚文化开创的绚丽篇章。

1936年良渚文化首度面世;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一批高等级墓地和人工堆筑的大型宫殿基址被发现;2007年,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基于良渚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及它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意义,良渚博物院应运而生。

发达的犁耕稻作农业,分工精细的手工业,大规模的营建工程,复杂的社会结构,清晰的社会阶层分化,完备的礼仪制度,以玉器、漆器、黑陶为代表的卓越艺术成就……良渚博物院承载着华夏的原初记忆。

“历史、文物很能引发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文化类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优势。”马东峰说。

深度挖掘良渚文化的内涵,让国人对华夏文明更了解、更认同。为了取得最好效果,良渚博物院陈列的内容总是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陈列策划文本也是几易其稿,由最初的“文明曙光”到“文明之光”,最后确定以“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为陈列主题。

7月17日,良渚博物院迎来近100名北京大学考古暑期课堂学员和港澳夏令营学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等的精彩讲座,让学员在感受璀璨文明之光的同时,更深叹“历史活在这里”。

这样的“第二课堂”在良渚博物院经常开展,结合历史、考古、文博内容,展开文化认同教育已成为良渚博物院重要工作之一。良渚文化进校园、良渚文化选修课、玉文化节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实现深入参与、双向互动。

如今的良渚博物院也变得更智慧。“良渚博物院文物数字资源集成整合与分级创建”项目的剧本编创、数字采集、媒体制作正在不断推进。“在我看来,这里应该可观、可学、可触、可玩。”马东峰说。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长廊里,人们穿越悠长的时空隧道,触摸华夏先民生存和发展的每一个印记,油然生发对古老中华的骄傲。展厅里,休闲场所设有互动游戏,孩子们模拟华夏先民盖房子、搭水井、捕鱼等日常生活,体味着中华文明的最初脉动。(记者张璇)

刘公岛:“不沉战舰”诉说甲午国殇

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这里是北洋水师的成军地,当年修建的铁码头屹立不倒。梁启超曾言:“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遍布山东威海刘公岛上的炮台、北洋水师遗址、大量的遗存建筑,仿佛在诉说那段屈辱史。“这里是近代中国的立体教科书,子孙后代应以史为鉴,知耻后勇。”研究甲午战争30多年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原馆长戚俊杰说。

讲述国殇、国耻,刘公岛突出国防、海权等主题,先后修复开放了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寓所、威海水师学堂、黄岛炮台、东泓炮台、旗顶山炮台等8处北洋海军文物遗址,完成了北洋海军提督署原状复原改造。刘公岛管委会副主任周德刚认为:“来到这里,可以使人们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北洋海军当时的工作、生活状态。”

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也在刘公岛开馆。

刘公岛还巧借驻岛部队资源,成功打造出“小海军夏令营”品牌,每年接待近千名中小学生进岛,接受爱国教育的熏陶。

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中,借助场景还原、3D影视、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等多种手段,展览全面展示了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历史全景。孩子们漫步馆中,仿佛穿过120多年的时光隧道,亲历那场震撼人心的战争:黑烟滚滚,炮声隆隆,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向敌船奋力撞去……

警示教育成为刘公岛国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王得志参观完后说:“殇思厅内的系列警示、历史选择厅内的深邃问答让人印象深刻。‘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导致灭亡’的警语牢记心中。”

在刘公岛,国殇教育不仅传递历史的悲凉回忆,更有着对民族复兴的向往。基地讲解员李翠翠说,调整后的展馆内容、布局和讲解词,将刘公岛的历史放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里讲述,使教育基地突破一般历史知识的简单传承。“听完讲解后,学员们常常深受感动,默不出声。”

刘公岛是甲午战争的主战场,来到刘公岛这艘“不沉战舰”上的人们,回望中华民族的救亡探索,在国殇教育中领悟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记者滕军伟)

3月31日,武警南京边防检查站官兵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公安英烈墙前默哀

红色,青春,雨花台

——“敬爱的孙晓梅烈士:也许倾尽一生,我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是我始终在仰望、在追随,用灵魂爱我的祖国!”

——“尊敬的吕惠生烈士:我们要学习您谦逊廉洁,从不邀功请赏的优秀品质,为他人谋福祉!”

——“敬爱的冷少农烈士: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坚守,只为让历史不白白哀痛,让未来绝不为现在遗憾!”

……

南京雨花台前,2000多名大中学生和青年职工正在参与一场“给革命烈士回信”的征文活动。一封封回信,让人们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和感染。

从1927年至南京解放,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在雨花台慷慨赴死,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他们,用青春、热血、生命铸就新中国诞生之路。

如今的雨花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青春与爱国的对话。南京农业大学每年都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派出一支义务讲解队,利用周末为参观者讲述烈士故事。理学院大四女生孙韵婷说:“以前我遭受打击才肯拼搏,当讲解员之后,受到烈士爱国精神感染,自强心态成为常态。”

2016年4月,“雨花台英烈亲属口述史征集活动”启动,来自南京24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全国,寻找烈士后人,记录下珍贵的口述史料。

“我们所处时代与烈士不同,但同样需要养成尽忠报国的血性。雨花台英烈精神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囿于围墙之内。”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说。

这里有寻访许包野烈士和等待他半个世纪的故事,有郭纲琳烈士“潜伏”式的爱情故事……如何让英雄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能量”穿透时空制约,抵达人们心灵深处

2016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推出了话剧《雨花台》,以艺术形式盘活“红色家底”。“2014年底到2015年初,剧组从深入挖掘的20多个典型烈士故事中筛选出10个故事。”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向媛华介绍,话剧大量采用历史人物原话,将不同时期牺牲在南京的恽代英、冷少农、施滉等烈士,编织在一个拼死保护潜伏战友、送出情报的惊心动魄情节中。

一场演出就是一场与青春的对话。2016年,该剧在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的高校巡演40场,吸引6万余人次观看,不少学生抹着眼泪走出剧场。在北京大学演出时,演员谢幕6次,但全场观众仍不愿离去,纷纷起立鼓掌致敬。同样的场景在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师大屡屡上演。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陈志昊说,话剧最后一幕让他找到如何爱国的答案。“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他人不能救,唯有我自己。”

信仰,忠诚,为国为民的担当、风骨与情怀,在红色与青春的对话中,雨花台成为人们的精神气质。(记者蒋芳)

奋起!难忘石破天惊“第一枪”

驻足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陈列馆的序厅,1927年那石破天惊的起义枪声,仿佛在耳边响起。英雄人物似乎从浮雕上走下,诉说当年硝烟战火中如何奋起反抗反动势力,拯救国家民族于危亡。

“功在第一枪”——八一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周恩来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次起义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这次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在建军90周年之际,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迎来近10年以来的首次改造提升。重新开放后的陈列馆新增文物150余件,南昌起义时贺龙使用过的瓷器、朱德使用过的蚊帐、周恩来佩戴过的手表,起义士兵用过的汉阳造步枪、八二式迫击炮、大刀等武器都在告诉人们,先辈报国之血何其殷热。

经过工作人员近10年的收集和整理,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从建军80周年时的800多位增至1042位;南昌起义余部转战上井冈山的过程,也有了更深入细致的讲述。负责纪念馆讲解接待的朱小可说,原先展览的年代上限是1924年国共合作,如今南昌起义被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考察,展板内容新增“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军事的初步探索”。一幅南昌起义部队屡挫屡战、从失利走向成功的近代战争长卷愈发清晰,时时激励当下的人们。

新科技的出现,让为国奋起、勇于抗争的榜样不再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触手可及。在二楼新设的“魔墙”上漂浮着许多元帅英烈的大头照,观众点哪个,接着就出来相应元帅英烈的生平事迹,扫描二维码还能把这些资料保存到手机中。

10岁的李丁光裕是一名小讲解员,负责讲述贺龙入党、油画《血战三河坝》、一副担架床等革命故事。来参观的徐宝颍对她的讲解赞不绝口:“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看到孩子们对于革命故事耳熟能详,非常欣慰,这是一种宝贵的传承——革命事业和红色精神后继有人了。”

在这军旗升起的地方,爱国基因正在孕育、发芽,一如当年。(记者袁慧晶)

游客排队进入山东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冯杰摄

警惕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失能”

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都发挥着培育爱国情怀,凝聚民族精神的“社会效益”。但毋庸讳言的是,一些地方做好基地服务、讲好爱国故事的难点和挑战仍然存在:有的陈列品长期不变、内容粗浅,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有的表达方式千人一面,同质化严重;有的则是软硬件未跟上时代步伐,互动性低……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爱国情怀、提升爱国精神

节点性、被动式参观考问基地“讲故事”潜力

近年来,不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免费开放,然而其中的一些基地人流量并没有预期的高,陷入尴尬境地。“参观者不少是学校组织去的,逛了一圈,却对展览印象大多不深刻。”在15岁初二学生王可祎的印象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难与“趣味”“生动”联系在一起。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当代江西所副所长吴晓荣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有的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依然采用一种平面的、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方式,趣味性、互动性差,说教成分多,自然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讲故事’的文化机构,是国家和民族文化良知的代表者。”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要让公众有更多的参与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需要多方位挖潜。

“看不懂”、“靠自悟”要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

浙江良渚博物院院长马东峰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发展目的不仅要重视文物标本,更要重视观众的体验和感受。内容、形式、传播都要丰富起来。在讲好爱国故事这一点上,目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困扰。

不少专家表示,“看不懂”“靠自悟”的现象,在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类、革命历史纪念类的展馆中普遍存在。半月谈记者发现,有的展览多年不变;有的解说艰涩难懂;有的摆放山寨文物,未真实再现历史遗存,很难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感知爱国故事、历史文化的魅力。

杨建华认为,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仅停留在参观旧址、实物和照片及其他文件资料,跟不上时代脚步,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探索,很难具备时代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简单拼凑,打造不出品牌特色。

表达方式千人一面,讲解员队伍建设问题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大难点。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知晓、接纳、共情、内化为理念和世界观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大基本步骤,目前就一些国内的抗战纪念馆来说,表达方式千人一面的问题仍然突出。

“馆内讲解员的编制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没有变化,但展馆面积已经扩大了四倍。”一家地方性革命博物馆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各种宣教活动的兴起,馆里一年要对接300多家机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众教育的功能。此外,不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馆多址”的模式,陈列馆的专业讲解力量十分紧张。

讲好爱国故事,发力何处

采访中,多位专家认为,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为滞缓的建设速度不相匹配,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建议多方位做好延伸和保障工作,提升爱国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方面要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突显其教育价值,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切实到位,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国家要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记者了解到,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多年没有调增,而场馆陈展及建设现代化水平高,对科技手段、现代化设备设施依赖程度深,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金吃紧。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绝大多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文物征集、研究和宣讲经费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造成资金缺口,只能从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中挤占列支。多名基层工作者建议,建立常态化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避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尴尬。

同时要丰富基地构成类型,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想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深入人心,就要融入人们生活当中去。”杨建华说,文物博物类、革命历史纪念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统基地构成模式,还可增加风景旅游区类、科学技术观念教育类、劳动实践体验类基地,尤其应该多建设一些改革开放成果教育类基地,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科研基地,让大家感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记者张璇蒋芳滕军伟袁慧晶)

游客在山东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内参观北洋海军战舰模型冯杰摄

今天,我们怎样弘扬爱国精神

这是一场思想争夺的热战。是坐等人们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权掌握在手里今天,我们究竟应怎样弘扬爱国精神

守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诋毁英烈的谣言,背后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心态。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认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有的人从否定“老祖宗”到否定中国历史和现实,从否定重大历史事件到否定重要历史人物;另一方面,有人宣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不及西方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回忆一次接待多家外国媒体记者参观展览馆的经历:他们一同参观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抚顺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馆等。“外国记者不理解中国人对于九·一八事变的敏感程度和感情。”王建学感慨地说,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够,外国媒体只知道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对于南京及抚顺大屠杀知道的甚少;只知道中日之争,不知道日本侵华是中日之争的发端。

“这进一步凸显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采访中,多位专家认为,正因为形势严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要有一种“阵地”意识。

如何守护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南京市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加大了对历史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成倍增加,有效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的作用。

“实践启示我们,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要依托阵地建设,不断挖掘其蕴藏的精神内涵,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才能筑牢人民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整个社会应该形成一个保护、开发、发掘、传承爱国主义遗产的良好循环。杨建华建议,加大公共投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美化、展陈创新、纪念品开发等环节,都要突出教育功能,要让参观者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

用线上思维倒逼线下改革

“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研一学生董方杰说,在他看来,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对年轻人的“胃口”。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景临认为,青年群体是未来的主流,他们的审美范式是什么样的,他们对主旋律表达与传播方式的真实期待是什么,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当代江西所副所长吴晓荣提出,当下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尤其是一些县级基地,参观的青少年日趋减少,“主要原因在于把成年人的教育跟青少年的教育混淆了,没有根据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规律和心理来进行教育”。

山东省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顾问姚鸿健认为,爱国主义教育能否成功对接“互联网+”,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只是前提,关键还在教育内容,不能仅仅把内容复制到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上,而要以互联网思维倒逼线下改革。

感动、触动、行动,让爱国成为自觉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凝聚民心、坚定信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是青少年教育,更是全民教育。不少专家认为,在教育宣传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沉浸性方面,可以借鉴部分国外经验。

在中国,如何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让保护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成为人们的自觉力量。”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向媛华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有两个关键群体,一是青少年,二是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后者,不能简单说教,而是要感动、触动,着眼于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引导党员干部将感动转化成感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感动一阵子、受用一辈子’的效果。”山东省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栾景乐说,补精神之钙,扎信仰之根,方能铸爱国之魂。只有让党员领导干部的爱国基因根植于灵魂深处,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找到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记者蒋芳张璇袁慧晶滕军伟)

THE END
1.@许昌人线上就能逛展览!“云服务”日渐流行的今天,宅家云游,逛展赏景两不误。为了方便市民亲近文化、感受历史之美,“我的许昌”客户端新上线了720°VR全景功能,把许昌博物馆正在布展的“生命律动——古代动物造型艺术展”搬到了线上,让用户能够在客户端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人类驯化、饲养及长期观察动物的全过程。 https://wgl.xuchang.gov.cn/zcfg/004006/20241217/30c80e0c-ef44-43ef-9efe-a7749e2a202a.html
2.国庆看展的正确打开方式如果担心控制不好孩子,也可以先从线上博物馆开始看。在疫情常态化之下,河南博物院官网推出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出彩中原 ——河南红色文化陈列展》等虚拟展览,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云逛。 河南博物院官网虚拟展截图 观展必备功课 1、活用智慧导览 https://www.chnmus.net/sitesources/hnsbwy/page_pc/wbzx/yndt/articleab534a4a2393484088e63db3de969e11.html
3.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活动方案(精选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活动方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活动方案1 一.活动主题 “地质博物馆志愿者活动” https://www.ruiwen.com/word/canguandizhibowuguandehuodongfangan.html
4.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首先在西方出现,所以西方对博物馆的相关研究理论一直处于前沿位置。其中西方对于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重点在其功能方面,他们认为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主要职责是让公民了解革命历史,尊重革命事件与英雄,进而接受合理的爱国教育。Pablo Alonso Gonzalez以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为例,讲述了古巴革命博物馆通过陈列不同时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5.西安文博景区参观攻略来啦西安碑林博物馆:线上购票、分时预约、错峰限流 西安碑林博物馆全面实行“线上购票、分时预约、错峰限流”,观众可通过博物馆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在线预约门票,并按照预约时间段前来参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含65周岁)、6周岁(含6周岁)以下的儿童在线预约免票,其余政策性免票人员凭有效证件前往售票窗口兑换免票。当日https://www.cqcb.com/shanxisheng/2023-07-12/5316162_pc.html
6.直播预告:线上参观地铁博物馆直播预告:线上参观地铁博物馆 【信源】上海地铁博物馆 【编辑】倪炜 上海地铁博物馆诚邀您2023年3月3日(周五)10:45一起收看线上直播,来一场奇妙的博物馆线上观展之旅。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3/03/02/973169.html
7.Dealmoon.com现有国内十大博物馆线上参观展览,免费看。Dealmoon.com 最新景点/活动折扣信息 国内十大博物馆’云旅游‘,云游故宫、平视兵马俑、近观敦煌壁画 免费看 线上全景参观展览https://www.dealmoon.com/cn/free-online-visits-famous-museums-in-china/1813362.html
8.线上美术博物馆怎么进二、线上美术博物馆如何参观? 1.打开网络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要参观的美术馆网站,例如,中国美术馆网站。 2.进入美术馆官网后,找到网上展览入口,一般位于网站主页或整个网站下方的导航栏。 3.点击在线展览入口,选择要参观的展览。 4.进入展览后,按照展览界面上的指导或提示进行浏览操作。一般来说,你可以像真正参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1557.html
9.虚拟线上参观卢浮宫我这个近视眼终于看到了博物馆天花板3D全咳咳那么接下来,让君君为你详细介绍一下这款线上云参观的软件! 首先请点击下方链接,进入博物馆网页: 点我进入网上卢浮宫 本次实现云参观的一共有四大景区,分别是:艺术展、埃及馆、卢浮宫护城河遗迹、以及阿波罗回廊。 图片来自于@ louvre.fr,版权属于原作者 http://dazhe.de/3d/692837.html
10.线上博物馆app有哪些线上博物馆展览软件下载大全线上博物馆软件是让我们可以在线观看博物馆所有的藏品的软件,也可以在线预约博物馆的门票,将会带来线上便捷的操作,省去我们的时间,并且线上观看也是非常全面的,有超高清的vr观看效果,还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完整的将博物馆的藏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线上博物馆展览软件下载大全,在家就可以观看各种博物http://www.downcc.com/k/xianshangbowuguan/
11.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博物馆导览中广泛应用,提升了观众参观体验,其中不乏优秀案例。为了了解目前国内博物馆导览最新情况,我们在2019年分赴湖南、江苏、重庆三地的博物馆开展调研,从终端类型、收费模式、如何开发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经现场考察并与各馆导览业务负责人座谈交流,我们发现当前博物馆导览系统开发和应用呈现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12.你知道吗,线上竟然可以“参观”这么多博物馆展览馆博物馆故宫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了大厅的3D扫描模型,通过移动多个视点,参观者可以快速并近距离接触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展品。 网址:https://sketchfab.com/3d-models/st-bartholomew-the-less-interior-f79936b9f5e74db8adef79e24a5e3800 除了这些博物馆之外,还有许多线上展览、艺术馆和博物馆,让孩子们在家中就能“走遍世界”https://www.360doc.cn/article/37024376_1005360969.html
13.故宫博物馆线上研学参观故宫博物馆的意义 在我们看来,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故宫不单是,一座皇家宫殿,也不单单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而是将建筑,文化,典籍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文化整体,可以这样说,故宫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我们一直认为人们走进博物馆不应该只是为了来看皇帝,看皇帝住的地方,在这里其实你可以看到华夏文明从萌https://www.meipian.cn/46crts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