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来六次到曲阜,这次参观“孔子博物馆”,将我的感悟分享给你——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4.04山东

五十年来六次来曲阜,不同的是,第一次是在1974年跟随大人来“批孔”,这一次是在2024年的初春,应邀来讲“安全”。

前日,应“安全易一道来”阅读者汤部长的邀请,到曲阜进行安全交流。交流结束后,汤部长邀请我游览“三孔”,我对汤部长说这是我五十年来第六次来曲阜了,“三孔”已经去过多次了,这次就不再游览了,汤部长说那就去“孔子博物馆”是近两年才开馆的,您一定没有去过。我说是没有去过,那就去看看。

“孔子博物馆”建筑外观。

博物馆内用图文的形式介绍了孔子的一生及其思考以及产生的思想。

孔子画像,与常人不同。

我对孔子画像的不同常人的面向提出疑问,工作人员说这样画孔子正是要表现孔子与众人不同之处的意思。

圣人与常人不同的是思想,而不应是面貌,可见,我们以貌取人的文化是多么的深厚啊,即使对待孔圣人也不例外。

职司委吏,职司乘田,从实践中悟出思想。

孔子青年时期,孔子受雇于鲁国贵族季氏,负责管理仓库和牲畜。孔子不以位卑事鄙,勤勤恳恳,学习了多种技能,同时了解到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和愿望。

这些经历应该也为他后来“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基础。所以,经历很重要。

孔子在曲阜开创了——无论出身、贵贱,皆可接受教育的实践活动;一束干肉为拜师礼,孔子在杏坛树下传道、授业、解惑。

孔子的人生幸福观

孔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什么是幸福的观点值得我们学习。一天,孔子与几个学生闲坐,孔子让大家随便说说个人的志向,当问到曾点时,曾点说:“在暮春时节,穿上春装,和几个大人孩子到沂水边玩耍,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霁台上吹吹风,踏歌而归!”孔子听了,大为感概,赞同他的主张。

我们当今的工作者们,在一心追求工作更高业绩和更高收入的时候,也应按照孔子所赞同的观点,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下班后,与家人朋友到附近的河边或小树林,看着小孩玩耍,大人们喝茶聊天,唱着歌欢声笑语地回家,这应该是我们应该享受的生活啊!

孔子的“仁人”观。

孔子认为,“砥砺自己的德性,并且关爱他人,就是仁人”“必须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然后能严格要求自己,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即使不能成为圣人、贤人,也可以成为一名君子。

我的感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做样子,从小事做起,即使不能成为优秀的人,也可以成为一名言行一致的人。

问人不问马,第一反应是关心人,这是真的“以人为本”。

《论语·乡党》记载了一起火灾事故:“厩焚。于退朝,(孔子)日:'伤人乎’不问马。”在孔子的时代,养马的人地位低微,而马却是重要的财富。孔子仁民爱物,强调人的价值。

孔子观欹器,判“中正”,论“过犹不及”

孔子到鲁桓公庙参观时的一次见闻。在庙中,孔子看到一种器具,守庙人称之为欹(qi)器、孔子了解它所蕴含的道理,即“虚则歃,中则正,满则覆”。

弟子注水一试,果然如此,孔子感慨道:哪里会有满面不倾覆的事物呢孔子通过这种器物害诫弟于,做事要切中要害,切总过而不及。此为著名的“观器论道”故事。

看视频——是如何半而持中,如何满而倾覆的?

王阳明从小偷的行为告诉人们——良知是每个人的本心,无需外求。

相传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抓住行窃未遂的小偷后,令他脱掉衣服。小偷虽不情愿,但也只好照做。脱到只剩一件内裤时,小偷死活都不肯再脱了。王阳明借此对众人道,人皆有羞耻之心,知羞耻,便是“良知”的发端。王阳明曾说过“个个心中有仲尼,人人皆可做圣贤”,意思是每个人原本都有着圣人般的良知,关键在于自我发现、自我提升,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只可惜,在孔子博物馆里只有这一幅王阳明的图板。王阳明的心学才应该是孔子学说的真正嫡传。我们都应该践行王阳明的学说,王阳明的学说就是——实事求是,以行为知,实践出真理。

玻璃展柜里的孔家银质餐具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餐具是在孔府举行祭祀活动和大型宴会的时候使用的。这些银器的制作都很精良,每一个器皿下面都刻有制作者的姓名。我给工作者建议,将每个展柜里的餐具进行复制,将复制的餐具翻过来放在真品旁,让参观者看到这个餐具是谁做的。当今,我们国家倡导工匠精神,这也是弘扬中国工匠精神和品质的一个平台,不可浪费这个宣传平台。

清朝孔府家眷的服饰

我看了这些服饰的款式,有些疑惑地问,这不是汉服吗?工作人员说是汉服。我说清朝允许穿汉服吗?不是“剃发易服”吗?工作人员笑着说,男官员必须穿清朝的服装,女的可以穿清朝的服装,也可以穿汉服,没有强制规定。

看看这些服装,真是让男儿汗颜啊!妇女能顶半边天,岂止半边天,是大半个天啊!

博物馆中也展览了当年批林批孔时的照片图文介绍。

批林批孔的时代我是经历过的。1974年,我跟着父亲单位的解放牌卡车来过曲阜,那也是我第一次参观曲阜的孔府、孔庙,没有去孔林,是因为人太多进不去。

那时候单位里都组织去批林批孔,父亲单位里组织一批人去泰安岱庙去批孔。我没有去过泰安,缠着父亲带我一起去。天不亮,几十个人挤在卡车上,没有敞篷,记得天还很冷,大人们怕小孩冷,把我们几个小孩围在中间。那时候坐次汽车不容易,怎么能够放过机会,所以,我就挤到车厢板边上,吹着风,看着慢慢倒去的庄稼地,很是高兴。

到了泰安岱庙,因为来的人太多,根本挤不进去,带队的领导说,这儿进不去,我们直接去曲阜吧。于是,又上车赶往曲阜。中午头赶到了曲阜。到了孔府门口,从车上卸下来带来的馒头和咸菜吃中午饭。平日里吃馒头就咸菜也是美味。

那时候,孔府孔庙里一片白色大字报覆盖。记得参观了漫画展览,还看了一个关人的水牢,其它的景物记不得了。因为孔林人太多,那一次没有去孔林参观,等到参观孔林,是到了2009年干济宁项目的时候了。

1974年到曲阜,是我第一次参观孔府孔庙。

记得那一年,在上课的时候,班主任语文老师提问同学们长大了想干什么?有回答下井当煤矿工人的,有想当钢铁工人的,有想拿起听诊器当医生的,有想拿起教杆当老师的,有想当售货员的,有想当解放军的;有一位董姓同学,记不得名字了,他说他不学“孔老二”光想着当官,他要当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后来转学,与同学在没有联系,不知道这位董姓同学,是如愿地成为一名煤矿工人,还是不如愿地当了官。

参观结束时,我有些感想,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和实践,两千年来,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但真正的实现普通民众能够上学读书,人人可以接受教育,其实是1949年以后的事了。对于孔子对人的等级观念,对于他说说的“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的分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他说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真是直指人心,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教化别人去做。

对于孔子这三句话我有些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真是直指人心,自己不想去做,却要别人去做,这是真虚伪,所以,要以身作则做样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结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过犹不及”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实就是“以身作则做样子”就好了。

“过犹不及”。做事做的不够和做过了头都是不对的,这也是孔子“持中”的理念概括吧。做事不欠、不过头,做事公正公道就是“持中”。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行一致,方能行稳致远。光说不做、光做不说都不能实现志向,唯有行动支撑的语言才有力量。王阳明“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是对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最好的说明,所以,王阳明才是孔子思想的真正传人。

休闲不一定要到风景名胜,在自己所在的工地周边的村镇、山岭、河边、海边都有很好的风景。就像我在阳江项目的时候,我游览居住几万人的东平镇,诺大的东平镇的角角落落我几乎都走遍了,恐怕东平镇的常驻居民也不一定有我去到的街巷多。几十年后,东平镇大变了样,要找原来街巷的样子,说不定我还能提供一些他们没有保存的样子呢。

一句话:快乐大都是自找的。

相隔五十年,六次参观曲阜,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感受和感悟。

走出“孔子博物馆”,来到孔子塑像前,我们三人在孔子塑像前合影留念。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从两位年轻的安全人身上和他们所管理的公司学到很多东西,也将看到可以提升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收获很多,这就是走出去、请进来的意义所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必然互相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这次交流实践活动给我的启示。

我六次来曲阜参观:

第一次,1974年,跟随大人来批孔。

第二次,2008年,陪朋友,朋友要远离,陪他来游览孔府孔庙,算是给他送行。

第三次,2009年,陪家人,来游览孔府孔庙。

第四次,2017年,陪家人,来曲阜旅游,这一次第一次将孔府、孔庙、孔林全部看了一遍。

第五次,2024年,春节,在曲阜转车,算是到了曲阜。

第六次,2024年初春,受同行汤部长的邀请,游览“孔子博物馆”。

曲阜是个好地方,我还会再次来的,希望再次来曲阜参观“孔子博物馆”的时候,王明阳的展板多一点。为什么王阳明的东西多一点呢?因为,王阳明重实践,以行为知,这正是工作者所需要的。

做好了,才算做了!一脉相承。

唯有按照程序和规则做事,并养成这样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才能“安安全全的工作,平平安安的生活”!

THE END
1.礼乐山东孔博文物鉴古今孔子儒家编钟山东省孔子博物馆是为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有各类馆藏文物70余万件,被誉为“儒学文化的宝库”。一件件文物,静静诉说着孔子的故事和儒家的思想。以八卦纹鎏金铜编钟为代表的祭祀孔子的礼乐器,是研究祭孔礼乐的重要实物资料,承载着不同朝代的帝王对孔子的礼敬,彰显了中国的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PN6KME0530QRMB.html
2.参观孔子博物馆感悟昨天上午去参观了孔子博物馆,直观感受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视觉盛宴,孔子博物馆以孔子为主题,展示了孔子的一生、思想和影响,让我深深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的雕像,面容慈祥、深選的眼神,仿佛正在向我们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沿着展览路线,参观了各个展厅。从孔子的生平事迹,到他的教育理念、政治主张,再到孔https://www.jianshu.com/p/40c537a62cca
3.“走进孔子博物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为进一步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厚植教育情怀,9月30日下午,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走进孔子博物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党日活动,该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孔子博物馆的三层楼,分为上行和下行空间,二者由序厅和五个展厅构成。进入https://xcb.jnxy.edu.cn/info/1012/2910.htm
4.圣人的平凡人生后记:两个月前参观曲阜孔子博物馆,了解了孔子的一生后颇有感触,想着写点什么来记录下当时的心情,一直拖着。终于在这几天磨磨蹭蹭的参考网络信息重新简单梳理下孔子一生(不一定准确),结合自身经历,留下了这个阶段的一些感悟,仅做为纪念! 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七日于苏州https://www.douban.com/note/863325873/
5.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体会(通用20篇)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体会 1 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2407805.html
6.参观孔庙感受(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师,今天我陪同着我的学生们一起来参观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体味国学的博大魅力。 刚进入到国子监,就看到好多来祭孔和观看祭孔的人群,粗壮的树干足以看出它经历多少岁月,处处透露着一种治学的庄严感,这是国子监带给我的第一印象。祭孔大典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换上了古代的服饰、古代的学生长服,随着诵读孔子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4dilo7h.html
7.参观博物馆有感800字(精选26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5 今天,同学们一个个都咧着嘴,笑眯眯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老师要带我们去参观博物馆里的秦始皇兵马俑。 博物馆里的雕像刻得真是栩栩如生。一进正门,我就望见那用纯金雕刻成的“孔子周游列国”,金光闪闪,它大约价值1.285亿元人民币呢!我想:刻这个雕像的人肯定辛辛苦苦刻了好几年,他连每一根https://mip.ruiwen.com/duhougan/1309110.html
8.曲阜孔子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曲阜孔子博物馆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孔子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孔子、集中展示孔子思想学说、传播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建设的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主馆以仿汉式建筑为基调,是一座主题鲜明、具备综合性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于2013年初动工,2019年9月6日正式开馆运行。 孔子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源自历史上孔府千百年来积累的旧藏,而https://you.ctrip.com/sight/qufu129/5613351.html
9.参观孔子博物馆今天有幸参观了孔子博物馆,站在博物馆门前,深深感叹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从北门进去,潺潺的流水迎接我们的到来。一块块奇特的石头在流水中静静地展现自己。 进去博物馆,一件件展品,一幕幕历史事件无不吸引着我们驻足观望。 博物馆恢宏的建筑让人叹为观止。https://www.meipian.cn/340kg6iy
10.参观孔子博物馆作文(精选6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参观孔子博物馆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参观孔子博物馆作文 1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博物馆参观。 https://www.yuwenmi.com/zuowen/tuijian/4772891.html
11.孔子博物馆2019年度观众调查报告2019年是孔子博物馆新馆建成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年,开展观众调查有助于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软硬件设施及服务情况,调查主要针对博物馆在开闭馆时间安排、交通便利性、入馆手续便捷性、工作人员服务、配套服务设施、参观环境、展陈布置、展品保护条件等方面的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对博物馆观众群体的自然特征、参观体验、参观意愿https://www.kzbwg.cn/news/my/2020-06-19/1253.html
12.守护孔博文物传承孔府家风——孔子博物馆研学游活动我校与孔子博物馆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来,注重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协同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以研学游活动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培养学生们对人文、历史、科学等多方面的兴趣,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近日,历史教研室以“守护孔博文物 传承孔府家风”为主题,开展了曲阜孔子https://www.sd-jnyz.com/news/76.html
13.读书周活动总结(通用16篇)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下午,图书馆3位老师带领由研究生院、学生处和校团委推荐的34名优秀学生参加了参观省博物、广州图书馆新馆活动。在省博物馆参观了“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和“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两个主题展厅,全方位了解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变迁以及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在世界上重要地位http://mip.zongjie.yjbys.com/huodong/1032137.html
14.对标学习促提升砥砺前行再出发——济宁市博物馆赴孔子博物馆考察为对标学习文博业务、全面提升内功本领,7月18日,济宁市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张超带领班子成员及中层以上干部20余人,到孔子博物馆全面考察学习展陈、讲解、文创、研学、宣传以及内部管理、对外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陪同考察。 考察组一行现场参观了孔子博物馆基本陈列,详细了解了展览内容、展陈线索https://www.jiningmuseum.com/list/article_details.do?articleId=7448
15.走进衡水博物馆社会实践感想(四)进入博物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圆鼎,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铸鼎以纪之,称之为九州圆鼎。其后是由衡水三十二位名人的浮雕做成的壁画,代表着衡水人才辈出。接着,我们参观了衡水历史红人馆,进入了“大儒之乡”,董仲舒被称为关西孔子,俗语说“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他http://www.hsez.net/Article/202110/20211018105005.html
16.外出交流拓视野借鉴经验促进步——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山东高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足迹来到山东曲阜,走进“三孔”感悟千年积淀文化殿堂。古城曲阜以孔府、孔庙、孔林“老三孔”为原点,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新三孔”为延伸,深耕文化沃土,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在实践中激发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启迪新https://ynjgy.com/newsweb1/104554
17.山东曲阜与泰安行之一——游三孔,沐宰儒文化吾蹊潇4月16日早餐后前往孔子博物馆参观。孔子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孔子、集中展示孔子思想学说、传播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博物馆,于2018年11月26日落成投入使用。博物馆藏品主要源自历史上孔府积累的旧藏,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6ef6dc40102zf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