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传承西迁精神服务国家需求凤凰网陕西

4月的西安交通大学校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今年是交通大学建校128周年暨迁校68周年。一百二十多年来,从“兴学强国”到西迁精神,西安交大深深植下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走出了一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学之路。

初心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新时代,交大人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扎实推进“6352”工程,不断健全“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持续推动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贡献力量。

西安交大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副主任沈超

作为新时代西迁精神传人,我们将坚决听党指挥跟党走,将立德树人贯穿日常工作始终,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迁精神发扬光大

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右面“沿革墙”上“为民族而生为时代而生”几个大字,记录着这所诞生于黄浦江畔,扎根在大西北的高校波澜壮阔的历史。

2018年,交大西迁博物馆建成开馆。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位,交大人用心用情讲好西迁故事,宣传弘扬西迁精神,出版《图说校史》《西迁创业者列传》《西迁巾帼》等13部系列书籍。为充分挖掘西迁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发挥场馆实践育人作用,西安交大建设数字文博平台,通过“云直播”讲解,让更多人了解西迁精神。

交大西迁博物馆讲解员郑睿

“每一次讲到西迁前辈舍小家、顾大家,讲到他们‘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豪言壮语时,我都会被深深震撼和激励。作为西迁精神新传人,我们一定听党指挥跟党走,不负时代重托。”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田雨馨

“西迁精神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我曾有幸参演了话剧《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扮演一名西迁女教师。在一次次喊出‘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口号后,我对西迁前辈更加钦佩。我想这是将‘小我’融入‘大我’,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最生动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马勇

“来交大学习、工作、生活的9年,也是西迁精神滋养和教育我的9年。对西迁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弘扬就是用行动不断书写新的故事。”

在西迁精神的感召下,马勇立足专业,在校内外开展西迁精神主题宣讲50余场、受众2万余人,带动身边更多同学争做新时代西迁精神新传人。

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者感悟

“交大西迁故事让我深受触动,老教授们义无反顾来到大西北,今天的我们更要不负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在中国的西部作出自己的贡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交大西迁博物馆厚厚的留言簿上,记录着参观者饱含激情的感悟。

几年来,西安交大全方位、立体化推进西迁精神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思政育人格局。

截至目前,交大西迁博物馆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近72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约5000场。

服务国家助力发展

走进创新港躬行楼二楼,11块校企联合研究院(中心)的牌子挂在长长的走廊里。走廊最开阔的地方,摆放着几个色彩淡雅的沙发、茶几和圆桌。置身此处,会感到这所历史厚重的大学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新的奇迹。

正像交大人说的那样,创新港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近年来,西安交大坚持从国际视野看交大、国家战略看交大、跳出交大看交大,不断推动学校更好融入国家战略、融入地方发展、融入产业创新。

西瑞—交大智慧能源创新技术研究院是西安西瑞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瑞控制”)和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的合作平台。

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宋国兵打开手机,里面有一段他和西瑞控制的员工就样品最新测试分析结果的对话:

“结果和想的一样吗?有相互影响吗?”

“宋老师,影响很小,和想的基本一致。空载电流不到4%。”

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宋国兵

研究院执行院长、西瑞控制董事汪俊峰

“研究院不仅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了平台,也为我们和用户、金融机构架起了桥梁。”

研究院执行院长、西瑞控制董事汪俊峰表示,研究院会根据行业发展、企业需要,成立专项联合攻关小组,解决行业难点和痛点问题。

西瑞控制是一家专注于高可控供电保护控制技术及智慧服务的高新企业,多年来和西安交大保持着合作关系。

“配电网接地柔性熄弧系统”落地并走向市场,就是研究院联合陕西电科院共同取得的成果。这项成果解决了配电网单项接地故障这个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

深度产学研融合带来高效创新,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在陕西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西安交大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启动了“6352”产教融合创新工程,汇聚政(支持政策)、产(领军企业)、学(高水平大学)、研(大院大所)、用(地市飞地)、金(科技金融)6种资源进创新港,建立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3个学院(研究院/孵化器),厚植政策、金融、配套、法律、服务5种生态,构建成果交易、创投2个平台,并探索构建“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推进企业主导的产教深度融合。

目前,西安交大已与近200家头部、领军企业共建企业主导、共同管理运行的创新联合体,与76家企业实现深度融合。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良性循环,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交大智慧和力量。

产教融合共育新人

连日来,一大波路演和技术成果转化等交流活动在创新港上演。

3月21日

全省高校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培训暨校际观摩交流活动在创新港举行,全省46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百余人参加。

4月9日

创新港首届关键卡脖子技术转化研讨会暨项目路演大会召开。大会吸引了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2000余人参与。

4月12日

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上海均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带队来到西安交大,座谈交流深化校企合作。

王均金表示,前期浙商与西安交大开展了多次对接交流,为双方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希望能进一步加强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校企联合研究院(中心)落实落地,出成果、出效率、出效益,为校企双方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

高校手里的“药方”能否解决企业“疑难杂症”,这需要走出实验室去验证。

在联合研究院(中心)建设中,双方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共性问题,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带领硕博研究生,开展有组织科研,打通从实验室“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

“老师的根本职责是育人,育人不仅要在课堂上,也要在实践中。”

宋国兵说,“以前研究生拿到选题,做好论文就够了。现在,加入研究院参加课题的学生,会和企业员工沟通,接受‘科学家+工程师’双导师培养。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企业科研人员成长,对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也大有好处,能让同学们从‘理论’拓展到‘理论+应用+研发’。”

研二的马文博和研一的何清余、李欢都是宋国兵的学生。进入研究院以来,他们感受到研究院给自己学业和成长带来的好处。

西安交大一大批硕博研究生在联合研究院(中心)参与到科研攻关项目中。

由陕西轨道交通集团与西安交大联合组建的轨道交通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与行业内16家龙头企业组建多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0余名教授、企业研发工程师及49名硕博研究生参与研发工作,8个科创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4个项目成果在首届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和第十五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展出。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

西安交大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校地联动、深化校企合作,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西迁精神永流传

吕扬

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涵英楼一楼的创新港数字展厅,西安交大研二学生于欣欣给来自交大南京校友会的客人讲述交通大学波澜壮阔的西迁历史。“经常有省内外的企业、高校客人来这里参观,了解西迁历史,了解创新港的发展。作为交大学子和西迁精神新传人,我要牢记嘱托,奋发有为,在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中作出贡献。”于欣欣说。

在数字展厅的一面墙上,一幅中国地图旁有这样六句话: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引入各类金融资本、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培养卓越创新人才。

这是创新港的定位,也是创新港的发展目标,更是西安交大在新时代传承弘扬西迁精神,发挥创新港秦创原总窗口作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不懈奋进的写照。

蓝图绘就,使命如山。西安交大以超前理念,实施“6352”工程,在实践中构建“1121”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几年来,创新港接待了260多家大型企业,与近200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了共建联合研究院(中心)协议,与76家企业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引入230余家金融机构,累计转化成立科技型企业200多家。

“西安交通大学将持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强化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将创新港打造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

THE END
1.青年眼·微调查大学生为什么喜欢“逛”博物馆?博物馆里的“NPC” 中国青年报丨2024-07-04 20:20:16 打着历史名人旗号,岂能哗众取宠 中国青年报丨2024-07-04 20:20:11 王潮歌:严肃的东西一定会有市场 中国青年报丨2024-07-04 20:20:13 国风吹进毕业季 中国青年报丨2024-07-04 20:20:14 青年范儿·文化场 | 刘亦菲:演员是把自己作为容器和载体,与http://news.cyol.com/gb/baobao/articles/index.html?share_post_id=bmBBLnTnNp
2.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5篇20241216.doc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1黑龙江省现有115座不同形式的博物馆,按创办的时间排序,大庆博物馆是亮相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0271198.html
3.大学生博物馆观后感(通用15篇)大学生博物馆观后感(通用1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博物馆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博物馆观后感 1 http://zuowen.yjbys.com/guanhougan/906340.html
4.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通用11篇)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通用11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 1 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7810244.html
5.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与社区联合开展“感悟历史魅力,参观校园【摘要】:<正>2015年5月28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与历史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世纪新景园社区组织"感悟历史魅力,参观校园博物馆"活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展览收藏馆所,现有各类藏品四千余件,其中不乏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如价值连城的"利鼎",陶瓷专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XGA201507001006.htm
6.感悟历史:参观山东省博物馆感悟历史:参观山东省博物馆 近期,我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山东省博物馆进行参观。这座博物馆位于山东省会济南市的市中心,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品。 我们到达博物馆时,首先被它的建筑所吸引。整个博物馆分为若干个展馆,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给人一种庄严http://www.94728.com/shsj/shsjzj/57593.html
7.感悟三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赴西安大华博物馆参观为探究工业文明发展历史,寻找百年峥嵘岁月留下的工业痕迹,11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来到了博物馆漫游之旅第四站——陕西省西安市大华博物馆参观研学,感悟三线建设,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 大华博物馆的前身为大华纱厂,于20世纪30年代实业救国的背景下兴起,先后经历了民国时期的艰苦创业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生发展https://marxism.xaut.edu.cn/info/1084/4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