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

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首义广场南侧,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串联成首义广场炫目的文化符号。

辛亥革命博物馆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复杂程度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研究创新,克服系列困难,完整的实现建筑创意。

综合社会效益显著

辛亥革命博物馆于2009年8月动工兴建,2011年9月落成,2011年10月免费对社会开放,至今参观者已达136万人。它不仅是首义广场的文化新坐标,也是海内外观众品评文化武汉和感受魅力武汉的重要窗口。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变革和中国“共和”之基的开创伟业。

规划提升城市环境

景观视廊、三角构图

从城市及景观视线着手,形成了黄鹤楼与蛇山炮台正三角形构图的景观视廊。正三角形本身就被赋予向上、进取的意味,与辛亥革命的精神相对应。

公共空间呼应开放

面对红楼的北面局部内收,与U字形的红楼形体在空间上形成围合、在形式上产生对话关系,体现百年前后历史的呼应与对位。倾力打造亲民、开放的公共空间。

建筑的可通过性,确保了首义文化区南北轴线的延伸与通透。市民通过缓坡台阶拾级而上穿越博物馆,拉近了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建筑结构整合统一

形式与结构高度统一

采用折板空间钢架的结构体系,建筑表皮的三角形斜柱既作为外幕墙支撑骨架,又作为楼层竖向支撑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规则无柱的展厅和公共空间,达到了建筑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统一。

空间结构设计合理

折板钢架构件定位采用控制线加节点详图联合表达的方式,缩短了钢结构制作周期45天。空间折板钢架构件连接全部采用相贯焊接节点构造,相比铸钢节点缩短了制作周期,同时也降低造价约180万元。

建筑传承地域文化

弘扬首义精神

辛亥革命博物馆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向上升腾的外墙意象颂扬了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三角形的建筑母题,赋予建筑进取、创新的意味,寓意武昌首义胜利。

营造历史氛围

建筑采用具有雕塑感的造型,塑造出刚毅、挺拔的视觉效果。外墙利用自然雕琢、风化的纹理,创造出建筑“破土而出、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营造出凝重的历史纪念氛围。与周边蛇山、红楼及武昌老城区景观协调共存。

体现楚国色彩

建筑外墙采用红色,基座采用黑色,“红”与“黑”两色的对比,不仅反映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所表达的“革命”与“黑暗”的对应,也体现了楚国建筑“红”与“黑”的基调。红色的主基调与红楼的色彩协调统一。

空间叙述历史事件

体验式流线

设计中运用叙事空间的手法,试图通过建筑语言向公众讲述辛亥革命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观众从室外下5.4m进入序厅,引领观众完成从喧嚣—宁静—思考的心理体验;整个入口序厅被覆于缓坡之下,刻意塑造出一种暗示革命前的黑暗统治及腥风血雨的气氛;当观众向上进入二层,感受的是革命呈现螺旋上升的艰辛历程;二层展厅结合室外展场,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达到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感悟,领略的是革命的爆发和突变的历史进程;三楼为博物馆的最高处,南侧的露台视野开拓,可以眺望整个南广场和紫阳湖,体验的是革命达到高潮的无限风光。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见之于行、感受于心”,精神世界得以升华。观众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也成为一种心灵体验的过程。

墙体选用轻质挂板

为了形成自然雕琢的肌理效果,选择了GRC挂板作为内外墙材料,面积达11000㎡,如此大规模、表面肌理连续且不规则、最大凹凸达25cm的具有强烈雕塑感的GRC外墙在国内尚属首例。相比传统天然石材而言,此材料具有分块尺寸大、色彩丰富可调整的优点,同时能保证不规则肌理的连续性,更好地表达建筑的精神特质及特殊的艺术场景氛围。

节省建材低碳环保

GRC挂板是环保再生材料,使用废弃的石粉、石渣作为原料,变废为宝;轻质、高强的性能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其低碳环保的特性更符合“两型社会”的精神特点。与干挂花岗岩外墙相比,GRC挂板可使结构构件尺寸减小,经统计共减少混凝土用量约300m3,节省钢材约160t。

适宜技术绿色节能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中央空调冷源采用全变频集成式冷冻站,磁悬浮与全变频的集成式结合系国内首创。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空调冷源系统相对节能标准进一步节能50%。

数字技术综合运用

建筑外墙博物馆北面的八字墙是多边形不规则形态,由多个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三角形折面组合而成,这一复杂的空间形体用常规的设计工具和方法都难以实现精确定位。

综合使用RHINO、REVIT、CATIA、NAVISWORKS、TEKLA等多种三维设计软件,最终通过BIM技术的整合,解决了建筑造型的不规则、外墙分格的不重复带来的三维空间定位的难题,对每个分格点均实现了三维空间定位。同时通过三维信息模型便于可视化的特点,解决设计中复杂空间难题。

设计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项目数据:

总用地规模约14.6公顷

总建筑面积22138平方米,地上15984平方米,地下6154平方米(地下车库2089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建筑面积为20034平方米

博物馆共分四层,地下一层,层高5.4M;地上三层,层高分别为7.2米、7.2米和6.6米

THE END
1.“红巷党旗行”实践团队走进武汉革命博物馆:赓续红色血脉,激扬2024年11月24日,为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红巷党旗行”特色调研实践团队前往武汉革命博物馆开展调研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团队成员进一步感悟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伟大精神,激发了新时代青年铭记使命、砥砺前行的信念和动力。 http://gwxy.tjmu.edu.cn/info/1035/3074.htm
2.观武汉博物馆有感作文4篇(全文)三、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后的感悟 我很庆幸在这么一座具有历史故事的城市求学,参观完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和众多参观者一样深受教育,感想深刻。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作为一名有理想的爱国青年,要以辛亥精神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坚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勇于进取,甘愿奉献,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60t5lrx.html
3.参观武汉红色革命基地心得体会参观武汉红色革命基地的感受怎么写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更加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怀揣敬意和奉献精神,传承先辈的价值观,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而努力。我将永远铭记这次参观的体验,将其作为我前进的动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 https://wenku.puchedu.cn/247711.html
4.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精选13篇)篇1: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第73 期党校 09 级学员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游红色基地 感革命豪情 2010 年 11 月 21 日,我院 73 期党校的 09 级学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无比敬重的心情,参 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上午 9 点,,我们就早早地到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 像,肃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w346td8.html
5.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1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3567887.html
6.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通用23篇)据该馆专业讲解员的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靠近黄鹤楼与蛇山,又因为旧址主楼呈现出的是红墙红瓦的景致,我们大家都俗称它为"武昌红楼".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湖北革命党人蓄势起义,为天下先,打响https://www.oh100.com/a/202212/5833049.html
7.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中展所参观武汉革命博物馆4月8日上午,为进一步落实市、分局教育整顿主题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中展所组织全体民警前往武汉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农讲所坐北朝南,周恩来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https://www.meipian.cn/3irbl5a8
8.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精选19篇)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精选1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 1 https://www.yuwenmi.com/guanhougan/3672167.html
9.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中信设计辛亥革命博物馆于2009年8月动工兴建,2011年9月落成,2011年10月免费对社会开放,至今参观者已达136万人。它不仅是首义广场的文化新坐标,也是海内外观众品评文化武汉和感受魅力武汉的重要窗口。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https://www.gooood.cn/1911-revolution-museum-by-cadi.htm
10.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中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20212021年7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承办,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执行,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全国相关革命纪念馆、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协办的“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革命纪念馆高https://rednanjing.cn/article/5912/cid/
11.寻找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活动感悟范文精选5篇Word模板下载本模板为寻找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活动感悟范文精选5篇,格式为word,心得体会风格,可用于工作范文演讲展示,文字图片可以直接替换,使用简单方便。https://m.tukuppt.com/muban/jpybor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