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展示多元化、社教活动常态化、科技应用规范化、文创产品创意化、受众全龄化……回望2019年,“博物馆热”再创新高,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彰显,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新成就。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达5354家,是1949年的230多倍、1978年的14倍,其中,4743家向社会免费开放;非国有博物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超过1000家。
“活”了——全方位“走”进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全国各地博物馆通过高水平的展览、高质量的活动、高品质的文创产品,将藏品的丰富内涵与时代结合,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
2019年,大批高水平的展览让观众在文物与史料中走近历史,领略时代变迁。北京展览馆举办“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鲜活历史,截至2019年12月底,现场累计观展人数达315.59万人次,网上展馆有效点击量为1.4亿次,网上展馆点赞留言数超2500万次;中国国家博物馆“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展出来自13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生动讲述了文物回归的曲折故事;浙江省博物馆“五四风雷:浙江人与五四爱国运动特展”让百年前浙江人在五四运动中的行动轨迹清晰呈现……
2019年,博物馆通过多样化的手段,积极探索更多让文物融入大众生活的方式。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联合发布的《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2019年整体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了3倍;实际购买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已近900万,相比2017年增长超4倍。比如,2019年春天,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商务时装品牌Lily联合推出“游园戏梦国博特别合作系列”新品,其纹饰以《芙蓉双鹭图》等馆藏作品的花鸟、动物纹路为基础,提取元素将其演变为精致时尚的印花图案,受到广泛好评。
“亮”了——多彩活动开启博物馆奇妙夜
“2019年夏天,上海市开启‘博物馆之夜’,7月至9月,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14家博物馆试点夜间开放工作,广受市民欢迎。”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说。
2019年12月5日,宁波博物馆正式宣布夜间开放。作为点亮“夜色宁博”的第一盏灯,“华夏文明之光——河南文物珍宝展”同步开幕。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爱琴表示,2019年是文旅融合的元年,宁波博物馆夜间开放的举措,响应了宁波市培育夜间经济新增长点、提高“月光经济”的全面布局,同时,翻开了“博物馆之夜”的新篇章。
为满足人们的休闲和社会交往需求,一些博物馆会定期在馆内举行文化集会活动,如音乐会、鉴赏会、颁奖典礼等,并同步开展一系列线上活动,搭建线上线下互通平台,公众可以在博物馆内或者通过互联网参与活动。爱逛博物馆的北京市民吴伶立说,跟以往比,2019年北京各处博物馆里的活动更加丰富了,还有一些活动是线上线下联动举办的。“这种方式从线下延续到线上,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认识了一些领域内有趣的朋友。我想,这也是博物馆这么‘火’的原因之一吧。”吴伶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