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文物有灵,请让“异乡国宝”早日归家8月16日,大英博物馆被曝出丢失近2000件文物。只要了解一下国外博物馆的“黑历史”,就能明白,“文物在国外保存得更

文物有灵,请让“异乡国宝”早日归家

8月16日,大英博物馆被曝出丢失近2000件文物。只要了解一下国外博物馆的“黑历史”,就能明白,“文物在国外保存得更好”的说法,并不准确。

大英博物馆不是文物保护的栖息地,而是忍辱负重的劫掠文物的囚牢。多年来大英博物馆以英国议会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为由拒绝归还文物,该法基本上禁止博物馆返还任何藏品。然而,其自身不重视或者根本没有能力保护文物,除了近年来多次发生的文物失窃事件,大英博物馆的安全措施也是极其糟糕,其“编目非常混乱,许多藏品都是存放在同一间藏室里。藏室有报警系统,但是没有其它监控。数十名管理员、专家和研究人员可能会在同一周甚至同一天内进入任何一个藏室”。此外,我国文物有专业的修复人员,而一群不了解中华文化的外国修复专家根本无法还原文物的本真,结果只有文物损毁。既无法专业修复文物,部分馆藏文物还被私下出售,大英博物馆继续用本国设定的法律作为拒绝履行国际道义与责任的借口,显然是十分虚伪和荒诞的。

文物追索,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中国不能停止脚步,中国人民更不能停止行动。长期以来,我国通过政府追索推动海外文物回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劫掠文物归国问题。而法律困境是文物回归的最大障碍。“法不溯及既往”的国际法原则,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国际公约失去了效力。尤其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文物流入国”并未加入公约。可见,我国必须加强与其他文物追索国家的合作,共同探索多元渠道,找到更加有效的追索方法,早日让劫掠文物回家。

(摘自2023年9月3日红网,有删改)

8月30日,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制作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很快就爆火出圈。截至目前,B站播放量3482.8万,抖音播放量3.5亿、2400万点赞。

短剧采用拟人化手法,从一盏小玉壶的角度,讲述在外文物回家的故事。“杯杯盏盏念故乡,相碰低吟诉衷肠”“病骨支离,离家已有百年,哪怕分神断魂,也断不了这魂牵梦绕的乡愁啊”“下一站,归家路”……一场场跨越千百年的文物对话,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①近期,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3月开展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明确提出要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此前,关于“消失的课间10分钟”的话题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

③教育场景不仅仅在课堂,同学们和老师们可以围绕“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主题,面向全校进行活动征集,推出有益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课间十分钟”。

(有删改)

①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性能受到儿童身体状态、周围环境以及社交互动的密切影响。基于脑科学原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因素,使课间十分钟更具教育学意义。

②通过运动解放大脑认知。大脑与身体的关系是双向的,身体不仅受大脑指挥,而且可以影响大脑。在课间十分钟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身体活动,如简单的站立,可以使大脑更加敏锐兴奋。研究表明,使用站立式课桌的学生在任务参与度方面表现得更好,执行能力也得到增强。

③通过环境减轻大脑负荷。脑科学研究显示,大脑在自然环境中能表现出更加平静、从容的状态。在自然环境中舒展身心,有助于恢复被耗竭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因此在课间十分钟,我们应亲近校园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阳光。

④通过社交激发大脑活力。研究表明。在社交活动中,大脑更积极、灵活,更多的大脑区域被激活。同时,课间休息形成的同辈文化对学生今后的社交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游戏性、交往性和合作性的课间活动,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社交激发大脑活力。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1月12日,有删改)

“科学实施‘课间十分钟’”倡议书

“课间十分钟”十分重要且必要,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安全、科学、快乐的课间,我们有以下几点倡议:

◆学校打造好绿色、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并在教室、走廊等区域摆放绿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我们的倡议书能够被采纳,并对建设美丽校园有所帮助,谢谢!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①一个人不吃饭只喝水可以生存7天,而不睡觉却只能活4天。人为什么要睡觉?睡觉,绝不仅是人体最本能的生理需要,调查发现,睡眠对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②睡眠不足可导致血压升高,也使得熬夜人群患各类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③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内代谢废物不能有效清除,进而增加产生认知障碍的风险。

④睡眠不足可能让人发胖。研究显示,晚睡以及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容易肥胖。睡眠不足会降低能抑制食欲的“瘦素”水平,升高促进食欲的“饥饿激素”,进而导致进食过量。

⑤充足、优质的睡眠不仅能改善情绪,还能提高大脑对应激性事件的调节能力。由于睡眠能从各个方面改善健康,所以如果夜间睡眠没有或很少起夜,早晨起来精力充沛、无明显困倦感能让人表现出最好的状态。

(摘编自《百科知识》)

②报告针对我国居民基本睡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居民在22~24点上床睡觉,在6~8点间起床。有睡眠障碍的入睡后容易被轻微声响惊醒或醒来后不能很快继续入睡。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因失眠影响睡眠的问题最为突出。

(摘编自“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①“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具有助眠功能。

②色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也是一种具有镇静作用的物质,它也是大脑制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能让人心情放松,减缓神经活动,从而引发睡意。色氨酸在人体内可转化成褪黑素,这种激素能宁神助眠。想让色氨酸发挥作用,应选择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饮食组合,同时又以碳水化合物在先、蛋白质在后为最佳进食顺序。所以,晚餐或睡前不妨以此为饮食原则,可以帮助你很快入睡。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牛奶、小米、燕麦、香蕉等。

③B族维生素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营养素。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复合在一起共同作用时,可让色氨酸转换为烟酸,强化助眠作用。研究发现,让失眠患者服用维生素B12,数天后多数人的睡眠状况都得到了改善。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有酵母、全麦制品、花生、胡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牛奶、肝脏、牛肉、猪肉、蛋类等。

(摘编自“科学猫”网)

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自唐宋以来一直到建国后,维持近千年,其生命力依然旺盛。然而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兴趣的广泛化、娱乐化,中国戏曲也迎来了史上绝无仅有的寒冬。据统计,中国戏曲剧种从20世纪50年代统计的368个,到20世纪80年代初编撰《中国戏曲志》时的317个,再到2005年的267个,已有101个剧种在50年间变成历史。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的剧院剧团约3000个,而目前能坚持演出的只有1000来个;数十万艺术家流失,其中有大量身怀绝技的老艺术家或离开人世,或淡出舞台。另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也导致了传统戏曲受众的不断流失。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戏曲,逐渐失去芳华,今天已是处境艰难,举步维艰。

保护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甚大。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地方方言与一定程式的结合。通过地方特色戏曲,可以体现出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如河南的豫剧,湖北的汉剧等等都可以说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剧种”,河南的豫剧通过《梨园春》栏目组走向了世界,这不仅展示了河南人的风貌,更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当然,在这些戏曲中,绝大多数还是有一番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对于教育人民,团结群众,引导构建和谐社会还是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从较为典型的戏曲代表作来看,有弘扬爱国主义的剧目,如各地戏曲中的杨家将戏等;有歌颂廉正清明的清官戏,如各地剧种的包公戏、海公戏等;有宣扬忠贞孝慈、勤俭持家的伦理剧,如各地剧种改编的《琵琶记》等等。这些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不无益处。

(摘编自《群文天地》)

戏曲程式化。程式所赖以生存的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程式的刻板、教条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

内容与现代生活太脱节。许多传统戏曲往往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

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个青年学生表示:“我对戏曲其实并不反感,只是感觉它太过时,如果说喜欢会被同学嘲笑老土。”

在四川大佛景区可以看到,与之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散布其间的数十个小戏台,观众、游人摩肩接踵,人气、商气、财气异常火爆。

戏剧与特色街区结合,依托特色街区人文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通过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等方式,推动戏剧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戏剧艺术表演与特色街区结合,主要以小景式演出为主,不拘形式、剧目、场地,采取多点位同步演出方式进行,商业运营方免费提供演出服务,所有演出方均不收“门票”,观众和游客行走在街区随时都可驻足观看。

(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

最近,“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燃爆北京大舞台,多场大戏让北京观众过足了戏瘾。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近百万戏迷通过“戏缘”APP直播观看了演出盛况。

作为中国首个“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戏缘”上线两年多以来,已在全国建立300多个推广站,覆盖32个剧种,合作艺术家达280位,用户近300万。

目前,“戏缘”将戏迷、艺术家、媒体、戏曲行业等资源整合互联,围绕戏曲打造全产业链,无论是中国首个戏曲电商平台“戏缘商城”,还是与旅游结合的“戏缘号”,都在不断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

(摘编自《河南日报》)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

THE END
1.记者探访澳门圆明园兽首特展记者探访澳门圆明园兽首特展 当地时间17日,记者彭译萱探访了澳门保利美高梅博物馆。今年11月2日起,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中的猴首、牛首、虎首、猪首在此展出。据了解,四尊铜像原件将展出至明年1月中旬或1月底,之后会改用复制品。快来感受文物原件细节带来的震撼吧!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412/19/WS67638418a310b59111da9a38.html
2.记者探访澳门圆明园兽首特展复制品全国博物馆当地时间17日,记者彭译萱探访了澳门保利美高梅博物馆。今年11月2日起,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中的猴首、牛首、虎首、猪首在此展出。据了解,四尊铜像原件将展出至明年1月中旬或1月底,之后会改用复制品。快来感受文物原件细节带来的震撼吧! 来源:中国日报网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P5L8IJ0514R9KE.html
3.《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超千万件流失国外的文物如何回家?2002年12月,西方多家著名博物馆联手发布《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抛出所谓的“文物国际主义”理念,以此拒绝返还文物,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其中,大英博物馆不返还文物的一个理由就是“这个不是英国的博物馆,而是环球博物馆,是给全世界的人来欣赏文物的”,另一个理由则是文物在英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研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518100
4.国际金价1940.55相当于国内多少钱一克清朝圆明园兽首铜像,除了牛、虎、猴、猪、马、鼠、兔在中国大陆,龙首在台湾,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四件兽首至今仍下落不明。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该馆长期陈列的中国文物约有2000件。 https://www.rrvwgjn.com/yyjg/5803.html
5.仍流落在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A.《金刚经》B.《贞观政2013年4月,一则“法国归还兽首”的消息让国人振奋。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仍流落在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A. 《金刚经》B. 《贞观政要》C.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016afebd520cf824b2d14352ab13d5f8.html
6.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绝世文物,看看我们的祖先过得有多精致日本美秀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国宝文物! 国宝十二生肖兽首下落,至今仍有3首下落不明! 全世界估值最高的文物,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太精美了!震撼。流失在大英博物馆的东周蟠螭纹黄金剑柄。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震撼世人,来看看你知道的有几个? 埃及首次CT扫描法老木乃伊:尘封3500年的秘密终于现真容 来一起沉浸式逛大英https://xbeibeix.com/video/BV1mT4y1J7tj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班会课)(逃出大英博物馆).pptx我想回家文物复活壹贰叁肆剧情鉴赏为何需要逃出大英博物馆我们付出的努力我们的态度和思考壹令人感动的台词,立意深远的题材,感动于这份精神瑰宝绵延不断地传承至今剧情鉴赏历史悠久5000年的文明史10000年的文化史百万年的人类史文化灿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0839142.html
8.谢辰生:我不承认那是国宝20年前兽首每尊只值1500美元“就文物价值来说,它们(兽首)与现存法国国立图书馆的敦煌书画、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商周青铜器等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这些流失海外的国宝,数目相当庞大,大约有1000万件,其中有大量的精品,而流落在私人藏家手中的就更多了。”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表示。 1、大英博物馆 是收藏中国文物最多最好的海外博https://www.trueart.com/news/296084.html
9.马首回归:为什么圆明园十二兽首如此受关注至今为止,圆明园大水法中的十二生肖兽首已有七件回归中国:牛首、猴首、虎首和猪首铜像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铜像目前收藏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方,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早些年有消息称,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没有公开,我们没有机会看到。https://www.douban.com/note/786408671/
10.疑云密布的兽首捐赠收藏投资导刊第七十如果说兽首是否堪当“国宝”之誉仍然有待国人定论,那么对于兔首、鼠首的真伪质疑,则从根本上撼动着这两件文物的重要性。 2013年6月28日,中国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一场备受瞩目的仪式正在隆重举行。被严格限制入场的新闻媒体、规格严苛的安检以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出席,无不体现出这场仪式的重要http://art.china.cn/tslz/2013-11/04/content_6430009.htm
11.第二十八章圆明园十二兽首:羊首,鸡首环球挖宝都市小说总统套房。蛇首和羊首放在房内的保险柜里。 韩舟查询藏宝图,发现其中一个金色光点在巴黎市郊,另一个则不在巴黎,在马赛市。 白天,韩舟还是照例游览巴黎的各大景点。 著名的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一起,位列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韩舟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望向卢浮宫。 卢浮宫前,是著名的透明玻璃http://www.zmccx.com/108_108878/38773099.html
12.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新疆和田塔里什拉克佛寺Ta.i遗址发现的兽首夜叉女神讲题: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新疆和田塔里什拉克佛寺Ta.i遗址发现的兽首夜叉女神像壁画残片 主讲:张惠明 博士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画院 研究员 主持:李晓璐 博士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员 时间:2024年12月26日 18:30-21:30 https://www.gzarts.edu.cn/info/4240/155084.htm
13.流失海外文物“回家”的三条路,哪条最好走?2009年2月,圆明园鼠首和兔首在佳士得拍卖会上被拍卖,一名中国商人以高价竞拍到手,但随即以“拍卖品是非法流失文物,无法申报入境”而拒绝付款,两尊兽首最终流拍。此后法国皮诺家族低调地买下了它们,并在2013年在北京宣布无偿捐赠给中国,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https://www.cqcb.com/feidian/2023-08-30/5359271.html
14.『亚述之王“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 -- 大英博物馆藏亚述文物珍品展” 以亚述著名君主亚述巴尼拔为线索人物,向观众展示并解读这个曾经横跨西亚两河流域、创造辉煌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之一 -- 亚述阿卡德帝国。值得关注的是,展览大部分文物首次在国际巡展中展出,美索不达米亚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吉尔伽美什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56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