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祖先是什么?“化身为石”分几步?死后为何头朝东方?......穿越亿万年,一起探索远古的奥秘

我们走进今天(10月1日)的特别板块《重返侏罗纪·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发掘》。1938年,第一具由中国人自己挖掘、研究、装架的恐龙骨架——许氏禄丰龙,就来自云南禄丰。因此,禄丰被称为中国恐龙的故乡。禄丰的地下至今还埋藏着大量远古恐龙化石。最近,这里又有新的发现。云南禄丰市的村民在进行绿化作业时无意发现了两具因大雨冲刷显露出来的恐龙化石骨架,中科院和当地恐龙化石保护中心紧急启动了抢救性发掘工作。

现在看到的就是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在这里,奔跑的动物、生长的植物,还有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各类生物和谐共存。世界的美由丰富的生命形态构成,多样的生物贯穿了整个地球的生命历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成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从今天(10月1日)开始到10月7日,每天的16时,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到云南禄丰,随着恐龙化石科考发掘的脚步,重返侏罗纪,去探访那些生活在约2亿年前的史前动物。

紧急抢救性发掘正在进行中

这次恐龙化石新发现共有1号、2号两处发掘现场。目前,1号发掘现场的一只恐龙的部分骨骼化石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工作人员正在做最后搬移前的准备工作。化石很快将转移到化石修复中心进行修复。而2号发掘现场的另一具稍大的恐龙化石骨架发掘工作已经到了关键阶段。2号发掘现场的情况如何,先来连线正在恐龙化石2号发掘现场的总台央视记者朱慧容。

其实现场的化石发掘工作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在较早前,1号发掘现场的部分恐龙骨骼化石已经出土。我们的记者用延时拍摄的方式,记录下了这具化石骨架的挖掘过程,一起来看一下。

欢迎来到“侏罗纪世界”

刚才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了1号发掘现场恐龙化石的出土过程,现在,已经打好包的化石正在陆续送往离发掘现场不远的禄丰恐龙博物馆进行修复工作。在禄丰恐龙博物馆里有一个庞大的恐龙矩阵,那里陈列的全部是在禄丰发掘修复的恐龙骨骼化石。这些修复完毕的珍贵恐龙化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侏罗纪世界。下面我们就跟随记者的镜头去那里看看。

恐龙:从诞生到灭绝

看完了这么多的恐龙化石,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一下恐龙从诞生到消失的历史。在距今大约2.5亿年前,地球进入三叠纪时期,现有化石证据显示,约2.3亿年前,陆地上出现了早期恐龙。到了三叠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地球生物大灭绝事件,这次灭绝事件让许多四足动物消失于地球,却为恐龙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距今约2亿年前,地球进入侏罗纪时期,恐龙一枝独秀,称霸陆地。在中国,出土了大量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比如侏罗纪早期的禄丰龙、云南龙、金山龙、中国龙,中期的川街龙、时代龙,晚期的马门溪龙。约1.4亿年前,地球进入白垩纪时期,恐龙种类达到鼎盛时期。但是到了约6600万年前,发生了恐龙大灭绝事件,所有非鸟恐龙都在这次事件中灭绝,陆地霸主不复存在。

1号发掘现场出土恐龙化石正在修复中

回顾了恐龙的发展史,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这次新发掘出土的恐龙化石上。现在1号发掘现场出土的恐龙化石已经送到了修复现场。下面就跟随我们的镜头,进入到恐龙博物馆化石修复中心,去看看现场修复的情况。

“化身为石”分几步?

化石是我们现在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们通过化石来研究远古地理,探索地球气候变化、生物演进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恐龙在死亡后,骨骼都能够变成化石。今天的《恐龙那些事儿》,让我们跟随沙画师的描绘,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缘分,能让一只恐龙最终“化身为石”。

中国“寻龙记”

在已经灭绝的生命中,恐龙是最令人着迷的生物类群之一。无数的科学家在全世界寻找它们的身影,尝试“破译”那些来自远古的密码。《探秘恐龙实验室》为您揭开恐龙研究那些事。今天我们带您看看在中国,科学家们是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并丰富对中国恐龙的认识的。

过去是未来的一把钥匙,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我们一步一步地接近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今天我们的恐龙探秘之旅先告一段落,明天(10月2日)我们继续《重返侏罗纪》。

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科学发现的细节,也为了让您更能身临其境感受侏罗纪世界,我们在前方也特别搭建了沉浸式混合现实系统,在科考现场就能实时看到根据骨骼化石复原的恐龙模样,实现野外互动直播。一眼穿越亿万年。

今天(10月2日),我们的恐龙化石挖掘工作进行到了第二天。最新情况是,我们对恐龙的颈椎部分进行了挖掘,但只发现了三块颈椎化石。我们来看一下,就是这里的三块颈椎。禄丰龙这类恐龙它的颈椎是很长的,现在我们只挖掘出其中的三节。我们通过虚拟模型来直观地感受一下。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禄丰龙这类的恐龙,它的颈椎应该有九块,但昨天到现在,我们能找到的颈椎部分的化石只有三块,也就是说这只恐龙的颈椎部分的缺失是比较多的。不仅是颈椎,目前的情况来看,头部的化石也没有找到。

来到现场,今天的挖掘作业扩大了颈椎、头骨部分的挖掘面积,在周围的土层中进行寻找。现场负责挖掘工作的依旧是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以及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

昨天,我们通过3D扫描以及虚拟系统,还原了这只恐龙生活的环境,一起来进入我们虚拟中的侏罗纪世界。当年的地球上还没有花,也没有草,有的是蕨类植物,还有松树、银杏。如果真的可以穿越到侏罗纪早期,那么给禄丰龙带去最好的礼物,可能就是我手上的松柏,它可能会是恐龙爱吃的食物。

但是今天看来,对于这只恐龙来说,这片家园也处处存在危险。比如它的天敌肉食恐龙就也生活在这里。

化石在哪里?

恐龙统治地球一亿六千多万年,所以世界上恐龙化石的分布非常广泛。有些地方比较集中,如北美的美国、加拿大,非洲的坦桑尼亚、南非,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亚洲的中国、蒙古国等。

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恐龙大国,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出土过不同类型的恐龙化石。比如说中国西南的滇中(禄丰)和川南(自贡),东北的辽宁,西北的新疆、甘肃、内蒙古地区,东南的广东和华中的河南,华东的山东等地区,都留下了恐龙的痕迹。

这次进行恐龙化石挖掘的禄丰市是著名的恐龙之乡,1938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在这里首次发现了完整的恐龙化石,之后陆续挖掘出数十具恐龙化石。研究发现,禄丰及周边地区的侏罗纪红层中有24种恐龙。禄丰也是我国现有侏罗纪早期恐龙化石最多的地区。

两条龙的意外死亡

科学家们通过化石来研究恐龙,化石里蕴藏的不仅仅只是一条恐龙的信息,往往还是一个食物链的故事。今天的《如果恐龙会说话》,我们继续探访禄丰的恐龙博物馆,看看记者在那里有什么新发现。

在坡面较为显眼的一处,有这样的两具恐龙化石,它们纠缠在一起近两亿年,这在世界恐龙发掘史上极为罕见,但可并不是什么浪漫的场景。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位主角。一只恐龙是身长17米的阿纳川街龙,它是植食恐龙,通俗点说是位素食者。另一只恐龙是身长8米的金时代龙,金时代龙可是不折不扣的肉食者。面对坡面上的化石,怎么能区分出两只恐龙呢?在化石的左侧,王涛带着记者,看出了端倪。

根据王涛的分析,两只恐龙的化石保存相当完整,应该不会是死后被地壳运动等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死亡现场?在考古专家和雕塑艺术家的帮助下,我们尝试还原现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泥塑作品完成了。

庞大的素食者、相对矮小却凶猛的肉食者,它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我的推断是当时川街龙正在吃植物,这条肉食龙就偷偷地跑到它后面来进攻,有可能是几条一起来,这一条正好在它的屁股附近进攻,那么,(阿纳川街龙)刚好倒地,就把这一条肉食龙压在下面去了。

新发现恐龙化石正在修复中

昨天,我们的化石修复现场已经开始对一只恐龙的脚爪进行修复。那么今天修复师们还会对恐龙的什么部位进行修复?今天又会有哪些来自远古的宝贝?

在恐龙化石三百多块骨骼中,脊柱这一组织是最大的骨骼群,大致分颈椎、背椎、荐椎(又称腰带骨,相当于人的骶骨),还有尾椎这几部分。王师傅在修的这个部分叫脉弧,基本上有尾椎的动物都有,所以这块儿应该是尾椎。

王师傅说肉食恐龙的脊椎和吃素恐龙的脊椎结构不一样,这个挺有意思的,真是这样吗?我们请恐龙专家,来自北京的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博士为我们介绍一下。

邢立达博士介绍说,肉食恐龙的脖子确实结构非常复杂,有一些素食恐龙的脖子构造也不简单。禄丰龙是素食的恐龙,头小,脖子比较粗长,每一个颈椎椎体都是扁长的,这样的结构方便它脖子轻轻松松伸得很长够远处的植物。这种是中国龙的脖子,中国龙是肉食,头很大、很沉,它的脖子长得更圆更细,关节短,咬合紧密,可以让头部的撕咬更加有力。

经过科考论证,这具完整的恐龙化石来自侏罗纪早期,它不是肉食类,而是全新属种。杨钟健将这种恐龙命名为“许氏禄丰龙”,以此纪念给予他帮助的德国古生物学家许耐。全新属种恐龙的问世,让禄丰一举成名天下知。

1995年,已经轰动世界的禄丰再次迎来重大发现。继禄丰龙之后,来自侏罗纪中期的川街龙,偶然间被发现。

6月14日,这是王涛日记中记录的准确日子,他们一行人来到化石现场,通过考察,发现这是一具前所未见的巨大的恐龙骨架,沉积的时代约为距今1.6亿年前的中侏罗纪时期。就这样,川街恐龙横空出世。挖掘发现,在450平方米范围内,恐龙化石个体就达10多具,并且体形巨大,超过20米。国内外媒体纷纷将这里称为“恐龙墓地”。

80多年来,在禄丰已经出土了上百具完整和零散的恐龙骨骼化石,涵盖了侏罗纪早、中、晚三个时期,距今2亿年—1.4亿年,在禄丰研究记述命名的恐龙达13种。

走进今天(10月3日)的特别板块《重返侏罗纪·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今天是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的第三天,我们继续随着科考的脚步重返侏罗纪,去探访那些生活在2亿年前的史前动物。

现场发现工作正在进行中

跨越1.6亿年的演变

2号现场的科考工作正在不断地推进,我们也静候佳音。每一个物种的演化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早期恐龙的诞生到最后一只恐龙的灭亡,恐龙的演化之路也是地球环境的变迁历史,今天的《恐龙那些事儿》,让我们跟随沙画师的描绘,重返那些遥远的岁月。

距今2.5亿到2亿年的三叠纪,地球上的气候开始变得干热,沼泽逐渐消失,裸子植物开始繁盛。陆地上的四足动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兽孔类,它们孕育了包括我们人类所在的哺乳类动物;另一类是主龙类,它们包括了鳄类和鸟类的祖先。其中向鸟类方向演化的一支,后腿开始变得越来越发达,甚至能够两脚站立行走。这一支就演变成了包括翼龙和恐龙在内的鸟颈类。在经历了三叠纪到侏罗纪之交的一次大灭绝事件之后,恐龙种类开始不断增加,巨型化的蜥脚类恐龙开始出现。由于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它们迅速占领了各个大陆,成为陆地霸主。进入白垩纪,恐龙又迎来了一次大发展,新的类群开始出现,集体狩猎的恐爪龙、大型肉食性的暴龙等,都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白垩纪末期,地球生物再次遭遇重大的灭绝事件,所有恐龙都在这一时期灭亡了。

恐龙都吃啥?

恐龙从地球上消失已经6000多万年了,虽然恐龙“称霸地球”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通过研究出土的恐龙化石,我们还是对这些曾经的地球霸主有了更多了解。今天的《如果恐龙会说话》,我们来研究研究恐龙的“进食指南”。

大部分恐龙是“素食主义者”

作为地球上最为凶猛的大型动物之一,恐龙一般都有强壮的身躯和超强的咬合力,一副天生不好惹的样子。但你知道吗,肉食性恐龙仅占恐龙总数的35%,也就是说,大部分恐龙其实是“素食主义者”。

除了姜驿元谋龙之外,禄丰龙、阿纳川街龙也都是吃素的,蕨类、松柏、银杏、棕榈等都是它们眼中的美食。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它们悠闲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这些体形巨大的家伙,为了维持新陈代谢必须不断把树叶往嘴里送,每天得吃掉上百公斤的食物,吃累了就在河边喝水,有时候还会吃石头帮助消化,在郁郁葱葱的禄丰盆地中惬意遨游。

相比之下,吃肉的恐龙的牙齿和体形则完全不同。

研究表明,肉食恐龙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

小型的肉食恐龙喜欢吃小动物,如小的爬行类、昆虫或哺乳类。而对一般的大型肉食恐龙来说,他们的盘中餐则是梁龙、雷龙、马门溪龙和鸭嘴龙等植食恐龙的幼崽,弱肉强食的法则每天都在上演。

1号科考现场出土恐龙化石正在修复中

过去是打开未来的一把钥匙。我们在刚才的片子里复原了一些恐龙的生活场景,了解了它们的食谱。下面我们要去到化石修复中心,看看那里的化石修复工作有哪些进展,又有哪些有趣的发现。王溪你好,给我们介绍一下化石修复中心的情况。

穿越一亿年给恐龙做CT

恐龙化石对于人类研究恐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些珍贵的化石可是一门学问。通过化石修复重建恐龙的外形是研究的重要一环。但找到化石之后,如何进一步探索恐龙的内部结构?过去,科学家为此不得不将化石磨掉,磨一层,画一层。如今,技术的进步,终于可以让他们在不破坏化石的同时复原内部结构。这是怎么做到的?今天的探秘恐龙实验室,继续带您一探究竟。

当然,这只是CT扫描后比较初级的分析。这些原始数据还要经过进一步细致的梳理、分类和归纳,为科学家后续的研究提供广泛的基础数据支撑。

东方传奇:恐龙在中国

从山东半岛到天山之巅,从以生物多样性著称的云南到白山黑水的东北,恐龙的足迹曾经遍布整个中国。

科学家们发现,大约80%的中国恐龙种类主要分布在这八个地方。这八大著名恐龙产地中,发现恐龙种类最多的要数辽宁。在这里,共发现了61种恐龙。在距今大约1.2亿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早期,以今天的辽宁西部为中心,形成了热河生物群。在这里,有长着原始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还发现了会用四个翅膀飞的恐龙——小盗龙;还有长相奇特的植食性恐龙——鹦鹉嘴龙。而在云南,虽然发现的恐龙种类并不是最多的,这里却是中国恐龙的故乡,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恐龙。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发现、研究、装架的恐龙骨架——许氏禄丰龙,也来自这里。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在河南发现了亚洲最大的恐龙——长约40米的巨型汝阳龙;在四川发现了可怕的巨型掠食者,体长8到11米的永川龙。

如果给这些恐龙按照生活年代排个队,它们的分布是这样的:从侏罗纪早期到侏罗纪晚期,科学家们一共发现了106种恐龙。白垩纪,既是恐龙的巅峰时期,也是大灭绝的时期。由于距离现在的地质年代最近,人们发现的这一时期恐龙化石标本数量也最多。光是在白垩纪早期,中国就发现了103种恐龙;而到了白垩纪晚期,也许是和恐龙种群数量减少有关,也许是发现不够,这个时期发现的化石较前期少了,目前共发现了83种中国恐龙。

形态各异的恐龙,为我们揭开了一个神秘的中生代世界面纱。而随着科学家的不断发现,关于恐龙,也许还会有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知识。

走进今天(10月4日)的特别板块《重返侏罗纪·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今天我们继续重返侏罗纪,去探访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现场,尝试“破译”那些来自远古的密码。

科考有序推进尾椎化石基本露出

目前2号科考现场的一具恐龙化石骨架的科考工作已经到了关键阶段。今天现场的情况如何,恐龙颈椎、头骨化石有没有找到,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来连线正在2号科考现场的总台央视记者赵曙光,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场的情况。

恐龙头朝东方的秘密

恐龙到底是怎样灭绝的?

恐龙王朝纵跨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它们曾经是地球的“霸主”。恐龙灭绝的原因也一直引人猜想,流传着不少的学说,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恐龙灭绝发生在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除了恐龙之外,很多种植物与无脊椎动物,也在这次事件中灭绝了。但哺乳动物和鸟类却存活下来了,并演化成为新生代的优势动物。

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这次灭绝源于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撞击爆炸腾起遮天蔽日的烟尘,挡住阳光,大量植物枯死,全球气温下降,素食恐龙大量饿死,肉食恐龙也因为食物枯竭而全部死亡。当然,也有证据显示,在白垩纪末期,全球火山活动活跃,大量火山烟尘和酸性气体喷射到空中。光照大量减少,空气酸化,地表植物迅速消亡,生态系统崩溃,最终导致恐龙灭亡。也有研究显示,许多恐龙类群在灭绝事件发生前就已经进入自身演化的衰败期,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自己灭亡。

化石里的秘密显微镜告诉你

通过这些珍贵的恐龙骨骼化石,除了能还原出恐龙的体貌特征外,科学家们还能从中解码出哪些信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今天继续带您探秘恐龙实验室。

期待随着科考工作的不断进行,恐龙这种史前生物的神秘面纱也能逐渐揭开。今天的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先告一段落,欢迎明天继续收看《重返侏罗纪》。

欢迎走进今天(10月5日)的特别板块《重返侏罗纪·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今天是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的第五天,我们继续随着科考的脚步,重返侏罗纪,去探访那些生活在约2亿年前的史前动物。

2号科考现场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

侏罗纪时期禄丰地理环境大猜想

细心的朋友可以从现场的画面看到,我们科考现场的地表颜色有些不同寻常,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寻找答案。

探秘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在前两天的节目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恐龙的食谱。肉食恐龙的主要食物是素食恐龙,素食恐龙则主要以蕨类、松柏、银杏、棕榈等植物为食。今天,我们的记者将要带大家去到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实地看一看那些来自恐龙时代的植物。

恐龙化石修复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看完了恐龙爱吃的食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修复现场。昨天的报道中,恐龙化石修复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给头骨缺失的恐龙配一个人造头骨,今天修复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修复师要从“头”到“尾”,修复又细又脆的恐龙化石的脉弧部分。攻坚的难点是什么,技艺高超的化石修复师又是如何一一化解的,来连线正在前方的总台央视记者张艺瑾。

澄江动物化石群:揭秘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1号科考现场发现的恐龙化石已经历经了数亿年悠长的岁月,看到这些化石,除了感叹,我们还不禁发问,生命的源头到底在多久之前呢。接下来,我们要去到距离现在5.3亿年的寒武纪,这是地球生命史的一个里程碑。生命在海洋出现了大爆发,地球上的“生命大接力”由此拉开大幕。在云南澄江,就有这样的一个地方,这里有世界已知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寒武纪早期生物群,200多种海洋生物化石,见证了生命最初的大爆发,一起去看一下。

罗平生物群:见证生命的涅槃

生命的接力在这里断裂,又用了多久,涅槃重生呢?2007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罗平发现了一个鱼化石,逐渐解开了这个答案。

走进今天(10月6日)的特别板块《重返侏罗纪·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前几天的节目中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恐龙的小知识,比如恐龙也会得“颈椎病”,禄丰龙的尾巴和袋鼠不一样,不能当“凳子”。今天还有哪些有趣的新发现,继续把目光投向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随着科考的脚步重返侏罗纪,探寻恐龙的秘密。

2号科考现场恐龙骨架已显现整体面貌

1号科考现场出土恐龙化石修复接近尾声

目前2号科考现场的恐龙化石骨架,整体面貌已经显现,那之前出土的1号科考现场的恐龙化石修复工作进行到哪一阶段了?来连线正在恐龙化石修复中心的总台央视记者张艺瑾。

我为恐龙画个像

修复完整的恐龙依然是一副骨架。如果能再给它加上肌肉和皮肤,配上当年的植物和山水,相信我们的这具恐龙一定会更容易被大家记住。这就离不开实验室里一群最浪漫的人。今天的探秘恐龙实验室,就带您看看科学绘画师是如何为我们还原这些消失的朋友的。

侏罗纪往事

如果恐龙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沉睡亿万年的骨骼化石里,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在禄丰的恐龙博物馆里,有一个恐龙方阵,这里陈列着侏罗纪时期禄丰盆地生活过的各种恐龙化石。大部分骨骼的保存都很完整,这些来自一亿多年前的化石,跨越时空,为今天的我们讲述远古的故事。“如果恐龙会说话”,就让我们跟随这些化石,穿越时空隧道,去往距离现在2亿到1.45亿年的侏罗纪时代,看看那里上演着怎样的故事。

继续走进今天(10月7日)的特别板块《重返侏罗纪·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今天是云南禄丰恐龙化石科考直播的最后一天,我们继续跟随科考工作人员,一起去寻找那些远古的生物,重返侏罗纪。

现场科考结束后续研究工作即将展开

向科考人员科学家们致敬

现场的科考已经告一段落,但我们对它的科学研究之旅才刚刚启程。也许有一天,人类可以更好地读懂那些跨越了两亿年时空留下来的信息。

快看!这里有恐龙

国庆假期,央视新闻频道《重返侏罗纪》特别节目播出后,妙趣横生的野外化石科考和化石修复之旅,以及节目中栩栩如生的恐龙虚拟影像,酷炫有趣的AR呈现,引发了孩子们对恐龙的热情。

3D扫描打印还原禄丰恐龙

在这次恐龙化石科考中,现场作业的除了科考工作人员,还有对恐龙化石进行实时数字扫描的工作人员。通过实时数字扫描,我们得到了一只数据准确的3D禄丰龙,并且将它打印了出来。

3D打印禄丰恐龙进入生物多样性大会展厅

除了仍然留在科考现场的报道团队之外,我们的另一路记者,提前离开了云南禄丰,他们目的地是设在昆明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会场。11日大会就要开幕了,现在筹备工作如何,在提前探馆的同时,我们的记者还带去了一件展品。是什么呢?一起来看。

生生不息的生命大接力贯穿了数十亿年地球的生命历程,这一场场接力当中的每一个生命,共同组成了这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世界,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成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国庆七天假期,非常感谢您陪伴我们《重返侏罗纪》,与恐龙同行,探访云南禄丰的恐龙科考现场。接下来,我们继续通过一组精彩画面,再来回顾一下这七天的奇幻之旅。

花样金秋乐享广州|国庆假期一起来玩转“广州旅游嘉年华”!

传祺M8四座版首批车主正式交付

第七届中国环博会来袭!

基本摸清广东革命文物家底!计有不可移动文物1513处,可移动文物4544件(套)

THE END
1.这么玩太值了!这里一个周末就能打卡4座国家级博物馆位于恒水之滨的殷墟博物馆大气磅礴,被网友称为此生必看博物馆。开馆时展出了4000余件(套)青铜、陶器、骨器等文物。 展馆内,震撼的裸眼3D让国宝们动了起来,让参观者瞬间“穿越”回商朝。 以下隐藏玩法也安利给大家: 和文物仿制品 亲密接触、拍照打卡 https://news.dayoo.com/china/202412/16/139997_54761843.htm
2.六大展馆之行3D全景打卡北京文化新地标国际丨瓦努阿图群岛发生7.2级强震:美国大使馆所在建筑倾斜 00:25 世面 上海一场足球赛中有球员突然倒地 赛事保障人员120秒紧急救援 00:58 热点 杨妞花回应直播带货被质疑:挣钱为家人 不会把公益作为带货噱头 01:04 热点 神十九乘组完成第一次出舱 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 00:43 热点 冬季限定金http://m.bjnews.com.cn/detail/1694607622129389.html
3.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攻略,三星堆博物馆门票·博物馆分为综合馆和青铜馆,可欣赏到出土的大量金、陶器、象牙等文物,都带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特征。 电话 0838-5651526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1、景区直通车:在成都景区直通车武侯祠服务点或大熊猫繁殖研究基地服务点乘坐,一站直达无障碍往返。 2、成都市区内乘坐1、7、45、63、69、70、71、83、302路公交车https://www.mafengwo.cn/poi/77949.html
4.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 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 科技的力量 让党http://m.chnmuseum.cn/Portals/0/web/vr/index.html
5.北京751活的3D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北京751活的3D博物馆门票/地址/活的3D博物馆之所以能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认可,主要是因为它同时具有科技性、人文性、创意性、娱乐性和互动性五大特性,既能满足观众艺术学习和欣赏的需求,又能让观众领略到科技与文化结合的魅力,同时更能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作品进行互动及再创作,从而在游玩中提高艺术修养。3D科技体验,在虚拟的环境中,与多种动物https://you.ctrip.com/sight/beijing1/1411955.html
6.3馆通票(活的3D博物馆+绿野仙踪+蒸汽·数字海洋馆)活的3D博物馆 →绿野仙踪← 全球首部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剧 想像多萝西一样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吗? 在木屋里被神奇的龙卷风带到了奥兹国 出去的路口你一定想象不到在哪里! ←体感龙卷风 偶然到了小人国 竟被告知要坐时光机穿梭到糖果屋 在这里轻松get网红同款水晶照片 ←水晶糖果屋 穿越到魔法森林 立体互动、虚实结合在https://h5.youzan.com/v2/goods/3nwpe17r17hcw
7.博物馆中的武器3D手游下载博物馆中的武器3D做为一款的游戏,游戏中游戏玩家们能够感受到真正的拆解枪支的实际效果!各种各样摆放在博物馆中只可远观的史诗武器供游戏玩家们挑选和赏析!喜爱这款游戏的游戏玩家们,赶快下载博物馆中的武器3D开局吧! 软件简介 《博物馆中的武器3D Оружие https://www.duote.com/android/497605.html
8.2024北京活的3D博物馆(门票价格预约入口免票政策)欢迎在各大应用商城搜索下载【大河票务APP】,购票更便捷,更优惠! 北京活的3D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751D-PARKC座C12,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运用数字互动投影技术、全息360幻影成像等技术,复活世界名画作品的大型艺术科普场馆,涵盖幻想区、名画区、娱乐区、动物区等五大区域。 https://www.dahepiao.com/lvyounews1/20220106252075.html
9.北京活的3D博物馆,一个充满奇幻搞笑北京活的3D博物馆,一个充满奇幻、搞笑、浪漫的地方!坐标就在酒仙桥路4号751时尚广场C12,交通便利,方便到达。?每天早上10点开门,晚上6点半关门,建议大家提前半小时到场,以免错过精彩瞬间哦~ 这个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科技手段展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史,让你仿佛置身于一场视觉盛宴之中。无论是情侣约会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249466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0.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是中国全球首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的以3D打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我们中国的3D打印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增材制造的产业需求、社会需求和制造业升级换代的需求,筹建了这座集中体现增材制造技术以及应用的博物馆。 去宝山区办点事,早到,看到墙上刷了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 字样,那就去看看 https://www.meipian.cn/1zwleo1q
11.宅家无聊?南通博物馆邀您“云看展”(五)南通市沈寿艺术馆 22.沈寿艺术馆 <http://x.eqxiu.com/s/gfkbpWGe?eqrcode=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share_level=3&from_user=20200107cd563fda&from_id=a75c01d4-8&share_time=1580899515474> (六)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23.【3D博物馆】足不出户,游遍全馆 https://www.ntjoy.com/html/tuijian/2020/0206/173207.shtml
12.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日常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为了保存、恢复文物的艺术信息和历史原貌,缓解或者终止文物病害,必须定期对文物进行修复工作。在藏品巡展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文物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这也为文物的日常保护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 3D打印,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已经在国外博物馆的藏品巡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Peaboy Ess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13.泰国合艾10大推荐酒店(137元起)Klongrien Boutique Hotel位于合艾,配备住宿,靠近哈泰中央节日百货公司和合艾魔眼3D博物馆。这家豪华型酒店配备共用休息室,提供带免费WiFi和私人浴室的空调客房。住宿提供免费私人停车位和付费机场接驳服务。 这家酒店的客房拥有书桌。Klongrien Boutique Hotel的所有客房配备平板电视和免费洗浴用品。 前台工作人员会讲英语和https://www.booking.com/city/th/hat-yai.zh-cn.html
14.虚拟线上参观卢浮宫我这个近视眼终于看到了博物馆天花板3D全3D全方位视角 近视党福音 听说现在憋在家,大家都流行在微博上云撸猫,和朋友约在游戏里面里面云旅游,另外在网上购物抢物资的时候云排队。不能出门的日子真是令人忧伤。 君君在这里为你提供一个充满着高大上逼格的新活动:云逛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开放Virtual Tours,全方位扫描取景!平行360度视角,往上可看天花板,往下http://dazhe.de/3d/692837.html
15.酷站两连发!大英博物馆3D模型图免费下载+5.3万卷中文善本特藏这几年全球无数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都逐渐将馆藏数字化,透过各种渠道开放到网络上,提供给需要的使用者在线浏览或下载使用,让我们不用亲自飞到几千公里外就能坐在计算机前仔细观赏,更重要的是有些素材可在下载后再利用,对于创作者来说也省去重新制作的时间。对此 Goohttps://www.uisdc.com/british-museum-harvard-library/
16.山西临汾市博物馆:一场对华夏文明追根溯源的3D之旅一个大型3D裸眼沉浸平台前,很多观众在排队体验。这里是山西临汾市博物馆模拟的陶寺古观象台,站在观测点,或扶摇直上,或盘旋山谷,仿佛身临其境体验四季交替、时光流转。 图为游客在临汾博物馆裸眼3D平台体验陶寺观象台观测过程 山西临汾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10万年前,汾河谷地的丁村人点燃人类早期文明火种;4000多https://www.cqcb.com/shanxisheng1/2023-06-11/5286611_pc.html
17.开州博物馆珍贵文物裸眼3D项目设计方案开州博物馆珍贵文物裸眼 3D 项目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况 1,随着数字化多媒体的飞速发展,高科技的数字化交互创意屏越来越多的 运用到展馆当中,其中沉浸式展厅,已其华丽的展示效果和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一度成为"新宠",LED 显示屏凭借超大的分辨率,更好的显示效果,从而打造 成为沉浸式场景的主要显示方案,在展厅,展馆https://zjcs.cqggzy.com/cq-zjcs-pub/file/downloadfile/PjAttachment/af90cf7f-0783-4cce-874c-3c2c4b685506
18.河南:开启博物馆“新表达”裸眼3D、AI算法:千年文物“活”起来 身处展馆C位,一尊兽面纹方鼎缓缓升起,站定亮相后,扭转起“75公斤重的身躯”,进几步,退两下,展示着镌刻于身上3000多年的纹路。随着鼎内翻转至观众眼前,一个侧旋不小心暴露了“鼎足是空心”的小秘密。 日前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https://news.cnstock.com/industry,rdjj-202210-4967118.htm
19.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收藏了近千件3D打印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成果。馆内共有六层,内设常设展厅、主题展厅、3D打印材料图书馆、3D打印体验馆、3D打印研究中心等多个功能区。兼具历史文化教育、文化体验等多重功能。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内外聚焦增材制造行业的窗口,具有高度的品牌示范和向国际输出https://www.shkepu.net/api/wemuser/kpSiteDetail?id=cb86a8d5f3d741a1a564b8dd550dca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