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网络挖“真文物”快来感受博物馆奇妙夜

有一种热爱,叫假期就该“浪费”在博物馆里;有一种态度,叫逛博物馆也是正经事儿。端午假期将至,不如和博物馆来个约会。当然,如今逛博物馆也有了全新的概念:只需佩戴一副AR眼镜,即可通过智慧导览应用,感受AR特效、数字沙盘、AR地图导览、虚拟导游等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5G+XR创新为传统实体博物馆带来了变革,使博物馆与普通人的生活走得更近、更接地气。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5G时代的博物馆奇妙夜吧。

让文物活起来已成常态

前不久的三星堆考古发掘火遍全国,最新发掘的祭祀坑里出土了万人瞩目的黄金面具。随后,视频网站上有个心灵手巧的up主,花了几十万元用真金亲手打制了一个同款的黄金面具,还原了几千年前高超的手工技艺,让网友惊为天人。不过,如果你想亲眼目睹国宝的样貌,不用花钱,也不用懊恼“一看就会、一学就废”,利用基于5G数字建模虚拟还原技术的应用,只要拿出一张百元人民币,用手机扫描一下,就会“看见”这个黄金面具的3D影像,活灵活现、触手可及——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运用5G技术让沉睡千年的历史再次鲜活起来,正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一种潮流。

在河南省博物院,穿过5G智慧馆的虚拟“门帘”,一片升腾的雾气中,镇馆之宝之一的“莲鹤方壶”以全息投影方式逼真地腾空旋转——让参观河南省博物院的观众一进门就感受到浓浓的科技味儿。据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政企客户部主管任昱光介绍,雾幕本身采用的是5G+高精度工业投影,因此,雾幕还可通过5G网络迅速调取,根据需要实时更新其他投影内容。

依托5G大带宽、低时延的优势,在5G智慧展馆中,有令人目不暇接的科技应用。北宋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图》,借助故宫博物院的宣传已经声名远播,很多人都耳熟能详。通过5G+沉浸式全息投影,并借助高倍像素填充率和纹理速率增强云端渲染,在河南省博物院,观众已不再是看画,而是仿佛直接置身于画中。传统博物馆的文物都静静地躺在玻璃柜里,大件展品被围在“请勿触摸”的栏杆内,想“触摸”文物?在智慧博物馆里就可以实现。当你用手触摸馆中展示屏上的文物时,便能进行360度自由旋转、放大缩小,不仅能欣赏文物的高清纹理,还可以完整地看到文物的结构。

数智化让文物一眼千年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穿梭:编钟、骨笛依次奏响,一群彩绘陶俑从博物院中“走出来”;拿起一把“探究镜”,胖乎乎的唐朝仕女向你微笑点头;点击触摸屏,一件宋代汝瓷开口说起了自己的身世……

在河南省博物院,从《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的相继出圈,到全息投影、沉浸式影院带来的考古观摩体验,插上信息化翅膀的博物馆,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火花。

在首都博物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大厅,参观者只要打开华为AR地图APP,就可以看到乾隆年间宫廷服饰染色色谱的还原,了解皇家织物的染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观众甚至还可以跨越千年的时光阻隔,与古画中的人共舞。

基于5G、AR、VR等数智化技术,博物馆的文物与参观者之间不再是一直以来静默的观看与被观看,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展体验让观众有一眼游千年的强烈现代感。

在浙江杭州,经过5G智能化升级的良渚博物院,玉琮、象牙权杖等重要馆藏文物,观众透过AR眼镜便可以360度近距离观察,还能同时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在观看“鸟立高台”玉璧时,通过VR眼镜可以看到小鸟从玉璧中飞出,给游客带来更直观、更有趣的视觉体验。

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礼乐乐器,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自1978年出土以来,它只被敲响过三次。不过,经过声音的采集,并植入VR游戏之后,每个人都有机会利用5G+VR设备亲自“敲响”曾侯乙编钟,和传世宝物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在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馆大厅体验区,曾侯乙编钟经全息投影,观众徒手即可“敲响”;佩戴VR眼镜、手持VR手柄,就可以化身战国乐师,并可自选乐曲,在系统的提示下完成演奏,感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的魅力。

技术助力满足观众需求

为了让观众看到珍品文物的三维模型展示,湖北省博物馆历时数月完成了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一系列国宝文物的高精度数字化采集工作,在游客终端实现“毫米级”重现。“事实上,博物馆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大众化始终是其内在要求,也显示着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独特作用:在中国古代,收藏爱好者往往要邀人玩赏;中世纪的欧洲,早期博物馆的收藏常常会利用奇珍异宝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现代毕加索博物馆还专门制作了互动游戏图书来吸引普通人。”《智能相对论》作者叶远风说,“不论是数智化还是非数智化方式,文博产业化只是博物馆的一次本质回归罢了。”

疫情防控常态化、网络移动化让手机看展等方式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形式。为满足大众需求,各地博物馆正在借助新技术探索全新的展览模式。

“5G智慧博物馆”APP对湖北省博物馆进行了线上“还原”。通过对湖北省博物馆进行全景拍摄和后期处理,打造全景线上博物馆,消除了空间维度,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客也能身临其境,随时随地亲密接触荆楚国宝文物。

除了5G+AR/VR能够让历史文物“说话”外,AR技术还能够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一定时空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如视觉信息、声音、气味、触觉等,通过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现场参观博物馆的观众通过手机直接扫描展示文物,就可以通过视频、语音讲解、3D文物影像、计算机视觉AR技术,享受一套丰富的掌上展播。

数智化带动文博新玩法

在首都博物馆的“京城1981”,用户可以过一把考古的瘾——上传照片即可识别其中的特色元素(桌子、椅子等),再“挖”出对应的馆藏文物。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中国移动视频彩铃“国潮出道计划”第五期优秀作品中,三星堆国宝文物开口唱歌,引无数文物爱好者竞相下载。

除了借助先进的通信技术,将实体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给观众,以实现传统展览不具备的展示功能外,智慧博物馆平台正在为用户提供文物数字典藏、展览、讲解等一站式服务,并已形成了一系列文博场景下的数智化产品或解决方案,如AI合拍机、AR探究镜、数字画屏、手势全息、姿仿秀、衣冠秀、交互魔屏等。

强力助攻文化薪火相传

破碎的秦绿面跪射俑残片一块块自动修复如初,一个完整的兵马俑呈现在观众“眼前”。在首博万年永宝展厅,用手机APP就可以看到通过华为河图技术实现的文物修复全过程。同样可以观看的,还有战国时期的漆床、秦彩绘青铜仙鹤,以及西周的青铜器伯椃虘簋这些文物的修复过程。

5G时代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既能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是文物保护、文博建设面临的时代命题。在文博产业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数智化的重要性快速提升,成为文博走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在迎来数智化变革的同时,博物馆也正在进行自己的产业现代化探索。

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成为网红职业。博物馆作为文明的守护者,一直承担着保护和修复文物的重任,而文物修复中的科技含量如今也越来越高。

其实,文物修复很复杂,一个博物馆的文物可能需要很多专家远程看诊、会诊,甚至要指导基层文物“医生”远程修复。5G强大的传输能力可以建立一个高速通道,把文物的情况快速展现给专家,把专家的意见实时传递到修复现场,让远程看诊、会诊和远程指导文物修复成为可能,实现无接触、零距离、同视角,从而让文物远程修复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的共同努力下,5G+AR的“CP”被打造为“5G+AR文物修复助手”,还成功摘得了第六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

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热释光测定年代仪、X荧光分析仪、高光谱检测仪、离子色谱仪、激光清洗机等众多科技装备在为国宝文物保驾护航。

在地上文物最为丰富的山西,山西文博集团与中国知网、罗克佳华等企业在文物大数据及智能安防系统、“5G+中华文明”、文物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5G+文博新体验”等项目上开展合作。

数智化是博物馆的未来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此前曾透露,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5788家,“十三五”以来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整个2020年推出陈列展览2.9万余个、教育活动22.5万余场,接待观众5.4亿人次,网络观众数以亿计。

未来,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以5G为首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将成为重点。“打通文博线上线下全场景服务体验,通过新技术、新应用,助力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已成为博物馆和通信行业的共识,而腾讯、阿里、百度以及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在为此提供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

山西省文物局与中国联通山西省分公司成立了5G智慧文博联合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将山西联通在5G、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山西省文物局在文物保护、文物展示、文物研究、文物传播、文物教育、文物利用等方面的领先能力相结合,联合开展文博行业智慧化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行业标准和典型产品的研究及开发。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深化合作,推动5G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加快博物馆智慧化进程。

数智化究竟能给文博产业化带来什么价值,叶远风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基建层面,可以让博物馆线下再精湛的建筑设计和场景布局也无法展现的东西呈现出来。例如,敦煌博物馆的“云游敦煌”小程序,就将文献中描述的莫高窟岁时燃灯“一川星悬”的恢弘场面以虚拟方式重现,完成了线下很难完成的展览过程。

在产品力层面,将推动文博产业走出只能靠“特展”拼抢资源的境况。在市场供求层面,数智化则可以通过线上独特的展示方式,既解决大馆名馆的供不应求、参观者被拒之门外等问题,也改善地方展馆的供过于求、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窘境。

在用户运营层面,带动多次重复参观、让文博也拥有用户黏性,在推动用户黏性的过程中,数智化还能将用户运营的配套做得更好。“博物馆在移动”一站式预约平台提供全国逾百家博物馆的票务、展讯信息,并支持线下观展预约;超级SIM卡功能能简化参展者入馆认证流程,服务用户实现馆好找、门好进、展好看。

在增值业务层面,数智化可以推动主题产品销售再进一步。一系列数智化动作所制造的亲近感让直播带货、主题IP联动等举措更容易产生市场效果,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酷炫技术体验,将直接“刺激”销售。

叶远风认为,未来,文博产业化将成为5G、XR、AI等数智化技术展现魅力的重要舞台。

传播璀璨文明未来可期

“看过某省级博物馆数字化展陈,内容太粗糙。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数字化以后反而像赝品。”“要真实还原文物历史状态与容貌,需要真金白银投入,需要极高精度的数据。博物馆数字化工程应该精益求精,不能敷衍凑合,徒有形式。”……“云游博物馆”既是人们共同的强烈需求,也对博物馆的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挑战。虽然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技术已普遍成熟,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但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运用和保护才是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在一片叫好声中也要看到数智化博物馆建设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数字化建设千篇一律,甚至滥用声光电技术;虚拟博物馆内容空洞、信息匮乏;信息单向传递导致时效性、真实性、交互性和现场体验感不强,观众反馈差;博物馆之间信息交流差,系统不兼容,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将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的文明转换成一场场文化盛宴,未来的博物馆并不遥远,数智化承接着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宏大使命。

THE END
1.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官网,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的VR嘲,线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 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的 VR 场景,线上 360° 体验游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https://www.8kmm.com/sites/8196.html
2.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承载厚重2023年6月,这张合影的原版照片,连同其他60件(套)相关实物资料被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他们还将对照片进行研究梳理,深挖其背后价值。 “课本上的文物来到了我面前,仿佛和我对话,讲述着文明的故事。”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代梓程拿着一本《中学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08_270691.shtml
3.《何以文明》《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宣介会,在中国科技馆隆重举行《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由中国科技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三星堆博物馆指导,国文聚(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文奇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团队主办,深海之光(青海)先进计算中心提供AI支持。《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以三星堆文化为背景,生动还原青铜纵目面具、一号神树、金杖等珍贵文物的历史http://www.peopleopinion.cn/articleid/105823.html
4.热点关注全国150个线上博物馆汇总在家足不出户“云看展3.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46693
5.收藏!在博物馆打烊的日子里,这些线上博物馆拯救你的好奇心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虽然博物馆都暂时打烊了,但好在线上博物馆依然可以承载我们的好奇心。 网上展厅、文物高清大图…… 逛虚拟博物馆,绝对不无聊。 2020年,这些线上博物馆数据库刚刚对公众开放 正仓院 作为亚洲最著名的古代文物宝库之一,正仓院建于公元八世纪中期的奈良时代,用来保管东大寺的财产,其收藏以圣武天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758574
6.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博物馆360全景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360全景摄影、3D、视频、声音、图片、设计等表现形式集中展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项目中,实现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觉传达与交融互动的展示形式。https://v1.chinatmic.com/chnmuseum/2.html
7.建筑VR网建筑VR网:VR综合服务平台;全景内容在线制作、发布、分享、交易平台!在线展厅 虚拟展厅 VR拍摄制作 全景拍摄制作 VR展厅 VR全景 VR展示 3D模型 VR看房线上看房 VR博物馆线上博物馆 VR场景购随时随地逛街元宇宙数字活动营销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3D数字化产品营销解https://www.chinabvr.com/
8.线上云展厅3DVR虚拟展厅展馆近期疫情反复,样板房vr全景展示能让客人不来到现场也能详细了解房子的信息,vr全景看房可以很好的拓展房子的销售点,做数字化营销,让地产行业更好的得到推广。 2022-03-28 案例 CASE 国家级博物馆线上虚拟数字展厅 国家级线上VR数字展厅,让您线上逛博物馆。 http://www.nbstvr.com/
9.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汇总3、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4、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5、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虚拟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https://www.cnr.cn/ent/ylzt/kangyi/yunyou/20200220/t20200220_524983888.shtml
10.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目前上线的虚拟展厅共有10个展览,包括8个国际交流展:“罗马尼亚珍宝”“伏尔加河回响——特列恰科夫画廊藏巡回画派精品”“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罗马与巴洛克艺术” “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https://www.360doc.cn/article/87990_562469349.html
11.国家自然博物馆“云端自然”线上虚拟展厅是如何搭建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联手积木易搭打造“云端自然”线上虚拟展览,形成一个集参观游览、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线上虚拟数字博物馆平台,让数千以至数万年的古生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数字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品牌形象,提高自然博物馆的科技化含量,满足更多观众在线上虚拟参观、了https://blog.csdn.net/jimumeta/article/details/139179488
12.把全球1000+博物馆搬到线上,神奇的谷歌A&C到底做了什么?虚拟博物馆的挑战:如何重组庞杂的线下博物馆资源? 虚拟博物馆,除了我们通常所见的将“实体博物馆”经VR扫描后完成“线上化”和“虚拟化”,另一种真正的虚拟博物馆,则指的是线下无迹可寻的、完全在线上搭建的虚拟博物馆。 针对后者“虚拟博物馆”,从展品的内容选择、到在线展厅的布局逻辑,全然由在线博物馆策展人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244799866&efid=gCoYykoBirzY1EeJ9DKdSw
13.数字摄影中的超现实10篇(全文)数字博物馆和博物馆网站在描述博物馆时缺乏真实性、形象性, 通过虚拟场景可以恰好弥补这一缺点。通过将虚拟展厅嵌入到网站内, 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博物馆展厅的布局和结构, 避免了博物馆许多不利因素的约束, 如周围环境的嘈杂、信息资源的匮乏、长时间排队等。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三个特征[1]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o4m014a.html
14.全球各大博物馆线上博物馆来了④全景故宫:http://webapp.vizen.cn/gugong_app_pc/index.html 2.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http://www.chnmuseum.cn/zl/(打开下滑至“网上展厅”) 3.上海博物馆 ①三维场景展览: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seum/frontend/infomation/infomation3d.action?infomation3dTypeCode=INFOMATION_3D_TYP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40.html
15.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建设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我馆是旨在展示南海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保护南海文化遗产,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琼海潭门中心渔港,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9公里,馆建筑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担纲设计,融合现https://www.maigoo.com/citiao/22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