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一个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与符号的组合,从李克强总理把其嵌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那一刻起,便激荡起神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潮,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股澎湃力量。
亚投行的惊艳所展现出的中国经济世界凝聚力,“一带一路”的震撼所展现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与辐射力,无不在诠释着“中国世纪”的新内涵。“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的经济飞起来……”李克强总理对“互联网+”的激情阐释,则从一个人类社会的新空间描绘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图景。
一、互联网+:连通造就商业变革2015年的春天,中国在地球仪和网络空间勾勒起两条壮丽的曲线,创造了闪耀全球的“双+”效应。
“一带一路”从东方中国一路向西,穿越海洋,跨过大陆、横贯亚非欧,以高铁、管道、光纤、资本从地缘上重新连通起两千多年来,数万公里,中国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协作,创造出一个光彩夺目的“中国+”模式。
与此同时,诞生了近半个世纪的互联网络,从线上到线下,从虚拟到实体,正在被中国打造的连通线所刺穿和勾连,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与商贸的碰撞,让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电商平台,与5亿的注册用户数,实现了每天超过6000万固定访客的交易连通,创造出每天在线商品数量超过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的惊人数据。2014年“双十一”淘宝销售额达571亿元,物流订单2.78亿,领域多达217个国家和地区,把“双十一”这个中国的电商营销日,变为全球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
在这个由人类造就的非自然空间,中国的农业、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将不断推上互联网的高速公路,推动低端向高端跃升、夕阳向朝阳转型,传统向新兴的再生。
但连通不是目标,它不过是一场改变企业、行业形态或形状的物理反应,中国经济的跃升、转型、再生,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深入细胞与基因进行融合的化学反应,创造出新生命的力量,把“互联网+”推向一个新深度,而能够担负起这个伟大使命的主角就是“大数据+”。
二、大数据+:融合创造产业革命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已从昔日的“+互联网”完成了“互联网+”的转变;而助力“+”地位转换的力量,则来自于大数据,来自于信息化的量变向数据化的质变。
“互联网+”的实质是信息化的个体间的物理性连通,而个体与个体的碰撞,则很难从要素的融合上实现化合、分解、置换的化学性新生效应。
首先,它能够对企业、产业等个体,进行整体结构性、全要素的数据设计,从而打造一个能够在互联网上融合发展的数据化个体;其次,它能够以其特有的关联能力,打破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由因果关系建立的传统格局,从微观上透析各要素构成,实现不同个体之间全量要素大纵深的关联、组合、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业态。
这种颠覆人类思维模式的革命,将把“互联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在连通世界的互联网高速路上,无数数据化的传统产业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与新兴产业,在不断的高速空间转换与碰撞中,进行全结构、全要素的关联,不断地分解、化合、置换组合、融合出一个个生气勃勃的新产业。从此,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将融合在彼此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将融合成服务业,创建出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
这个颠覆未来的目标很美好,却并不遥远,领跑在中国大数据前沿的企业已经叩响了“大数据+”的时代之门。
2015年4月18日,领军我国合成纤维产业技术创新的上市公司——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对外投资进展公告,将公司在纺织行业长期积累的数据、资源和经验,与金电联行大数据金融与信用创新相结合,以工业化发展为主线,快速实现信息技术、大数据对传统产业的重构,构建纺织行业新生态,从而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装备及系统集成方面走向世界先进水平。
当下,“互联网+”的信息连通平台已经走向成熟,“大数据+”的产业融合趋势也已具备,两者合力,必然会造就互联网时代的新未来。
三、连通+融合:打造融通世界的“中国+”
“互联网+”的连通所带来的变革,从广度上为大数据+拓展、积累的巨量的个体资源、空间资源、数据资源和智慧资源;而“大数据+”的融合所带来的革命,从深度上延伸了“互联网+”链条,实现了连通的量变向融合的质变的跨越。
“互联网+”无疆界,它将连通不仅仅是中国的信息化产业,它将成为中国连通并推动世界经济变革的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