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上“云端”的数字博物馆,如何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藏品馆藏文物馆大英博物馆

中国文物资源丰富多样,博物馆给了文物发声的机会,给了历史重现的舞台,给了文化传承创新的空间,但传统博物馆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现代需求,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启了“数字化模式”,打通文化传播新通路。

博物馆“数字化”无论是对于藏品的管理方式,还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手段,以及公众的观展行为和需求偏好,相比以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背后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力量,数字化赋予了博物馆以新的生命力。

在此之前我们要了解,文物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器物类、艺术品、文献、手稿等代表性实物;不可移动文物指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代表性建筑等,针对不同的形态,系统就有会有不一样的管控手段。

数字化打造“云上博物馆”

为了推动文物更好地保存、展示、研究和传播,让文物“活”起来、传下去,巨有科技打造数字博物馆,全面提升文物信息化管理、游客服务和展示的水平,实现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

数字博物馆主要包括游客应用服务端、文物保护管理平台,博物馆综合管控平台三部分,它以博物馆管理为核心,以流程管理为主线,按人、馆、物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推动博物馆管理创新、实现馆内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实现馆藏品精细化管理和观众的精准化服务,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和重游率。

游客应用服务端

向游客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

游客服务端是结合小程序提供移动端的室内导览、门票预定、分时预约、VR展厅、文创售卖、展览安排/资讯、视频展览等公众服务功能,帮助用户更好更快地进入景区和博物馆,实现在线浏览,提升用户体验。

室内导览

游客端可实现智慧导览服务,发起室内导览,自由到达游客想要到的展览点,还能够以定价+方向全方位的提供展区路径漫游,为博物馆提供专业详尽、交互性好的游览体验。

展馆门票预约

观众可通过打开小程序,即可享受参观预约、票务预定、线上核销等便捷的公众服务体验,整个过程“即开即用,用完即走”。

不仅如此,我们还针对博物馆的管理者开发了票务核销、后台管理、统计分析功能,实现网上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分时段分流的预约,用来控制客流,提前预警参观人数。

线上VR展厅

一键点击VR展厅,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云游博物馆,通过720度全景三维立体的展示,把馆内的藏品完全真实的展现在了游客面前,还能进行放大、缩小等操作,实景VR搭配语音讲解,使用户如身临其境,拥有完美的视听感受。

展馆藏品信息

观众可以全方位了解展馆的空间布局和主要展览内容,并对展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深度了解,查看馆内每个文物的详细信息,掌握文物背后传奇故事,欣赏文物带来的视觉美感。

展馆资讯信息

文物保护管理平台

多维度、全流程文物监管

在大数据时代下,博物馆以科技赋能馆藏资源管理和数字化利用,创新博物馆藏品管理服务模式,全面启动博物馆信息综合管控平台建设。这个平台主要包括了:智慧文物保护系统、多源数据展示、文物展示浏览、360全景展示、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等部分。

智慧文物保护系统

智慧文物保护系统,就是要以智慧管理赋能博物馆运营升级,对文物进行数字化管理,可真实反映文物现状,通过三维展示、文物管理、文物查询、可视化统计等功能为文物保护提供决策支撑。

多源数据展示

系统可进行文物数据三维可视化展示,通过对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案的实景三维展示,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量测、标绘、通视分析等功能操作,通过查看不同时期内文物状态,对同一文物不同时期做套合分析,分析文物历史变化情况。

文物展示浏览

360全景展示

采用三维虚拟技术,将文物馆建筑及文物进行实景复制,制作出完整的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场景中的文物都是与实体博物馆中真实存在的文物相对应的高真实度数字文物。

藏品信息管理系统

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馆藏管理、检索统计、库房管理、台账管理、档案管理、系统管理等方面,打造从素材采集到加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管理系统,从而提高博物馆管理工作效率。

系统对文物档案全程实物跟踪管理,其中包括藏品信息的新增、出入库、借用、归还、领用情况,文物的修复、保养、检测情况等,提供了完整的藏品出入库流程操作,实现了藏品的出入库信息化管理。

让藏品管理系统能摆脱以往馆藏藏品的无序状态,轻松实现藏品帐物相符的良好管理效果,维护藏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博物馆综合管控平台

数据驱动智慧决策

博物馆综合管控平台,让管理者发生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馆内所有大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从而做出预测和判断,推动博物馆管理、服务、保护等方面由粗放式向精细化发展。

馆内客流量监测管理

博物馆管理者可以查看日、周、月、季、年的方式查看客流量的变化趋势,通过馆内采集的各种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比如分时段科学限流,得到博物馆客流的趋势性预测,及时掌握观众信息,为博物馆安全开放提供保障。

参观游客数据监测

藏品数据可视化

AR/VR、3D、三维虚拟技术

让文物资源真正“活起来”

AR实景导航

AR实景导航,打通了打通博物馆内的所有信息推荐与导航,以AR地图应用为切入点,通过摄像头提供全程实景引导、全新的AI讲解、全息信息标牌等虚拟的文物动态化,让观众身临其境的对文物和历史进行直接感受,实现超视觉体验。

VR复原式文物展览

VR展览方式对博物馆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方式,在VR硬件设备加持下,能够打破实体博物馆局限性,展品可为参观者移动、拆解,可以更全面、更立体、更真实、多角度的参观历史文物,用增强现实的趣味交互方式让“老古董”年轻起来。

互动展示魔墙

多媒体互动展示魔墙从多维度展示文物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及360°高度还原3D数据,并可同时供多人查询,观众可在全高清触控大屏上搜索、点击查看藏品图片。

面对新形势,融入新时代,应该不断提升博物馆的管理及服务能力,数字博物馆的运用,能够高效、快捷的解决博物馆遇到的动态实时可视化管理方面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实物状态与数据库中对应信息的完全实时同步化,管理可视化。

TheEnd

关于巨有科技

巨有科技专注提供全域旅游智慧化服务运营解决方案的智慧文旅运营服务商。以“科技+旅游”为发展理念,为智慧文旅行业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旅游推广+运营维护一体化服务。

打造“一机旅游服务平台”“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景区”“景区综合管控平台”“数字农文旅”五大专属核心产品。为政府、景区、涉旅企业提供目的地“游前、游中、游后”智慧化一站式服务。

THE END
1.数字展馆:重塑展览体验,开启智慧之旅在数字展馆中,观众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历史遗址、探索自然奇观,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观众可以与展品进行互动,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此外,数字展馆还支持跨时空展览,让观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平台访问展览,享受个性化的参观体验https://blog.csdn.net/Jerei_Digital/article/details/144338440
2.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 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 科技的力量 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成就巡礼展 百年巨变——雕塑作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
3.数字博物馆系统建设方案.pptx汇报人:小无名数字博物馆系统建设方案NEWPRODUCTCONTENTS目录01数字博物馆系统概述02数字博物馆系统建设需求分析03数字博物馆系统总体设计04数字博物馆系统详细设计05数字博物馆系统实现与测试06数字博物馆系统部署与运维数字博物馆系统概述PART01数字博物馆的定义数字博物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博物馆的藏品、展览、活动等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5759083.html
4.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在文物的虚拟陈列设计前期,可以利用文物的数字信息,突破博物馆资源的场地限制,实现博物馆历史文物的时间、空间融合。基于展览主题内涵,结合展览受众的需求特征,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文物知识讲解的受众对象;同时,在系统中融合文物的研究资料、图片、音频视频、展览资料等,形成多元化视角下的文物内涵展示。 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5.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上线让博物馆活了起来新浪上海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昨天(27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线。依托上海“一网统管”和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的理念,这个系统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及周边进行了超精细三维数字化复原,实现博物馆大楼内外1:1三维数字孪生,并对接政府业务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环境天气等多维实时动态数据,让博物馆“活”了起来。请听报道。 http://sh.sina.com.cn/news/k/2021-09-28/detail-iktzscyx6763480.shtml
6.历博馆有了“数字双胞胎”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启用“真的感觉很神奇,第一次知道博物馆可以有会观察的‘眼睛’和会思考的‘大脑’。”9月27日,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正式上线。作为现场见证者之一,上历博(上革博)“初心”小小讲解员志愿者、黄浦区格致初级中学学生戴巍发出了“真神奇”的感叹。 https://whlyj.sh.gov.cn/wbzx/20210928/f61990829a3749f0a2ef9dce4771ccf7.html
7.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申报系统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申报系统推荐使用 IE11、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QQ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等主流支持HTML5的浏览器 注:QQ浏览器应开启极速内核,360浏览器应开启极速模式https://report.dmctv.cn/
8.中国博物馆数字化8篇(全文)美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 第3篇 目前, 关于博物馆的最新定义是由国际博协16届大会 (海牙, 1989) 会议给出, 并经国际博协20届大会 (巴塞罗那, 2001) 修正, 完整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向公众开放的非赢利性永久机构, 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 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其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jrkg9x8.html
9.数字博物馆设计方案(精选8篇)西域数字博物馆系统由3层组成, 包括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程序层。网络层由校园网、高性能服务器和网络互联设备组成; 数据层是指存储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的多媒体数据库, 它能为数字博物馆系统提供基础的藏品数据; 应用程序层是数字博物馆的支撑系统, 数字博物馆的核心功能都在该层实现。如图2所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4pute8s.html
10.博物馆数字化系统博物馆数字化系统 基于 vue3 + CompositionAPI + typescript + vite3 + element plus 的后台开源免费管理系统!https://www.zhxbwg.cn/
11.常朝科技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物活化公司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物活化|文物数字化保护|重庆常朝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近百家博物馆提供数字智慧化解决方,9年数字化博物馆技术支持,核心产品包括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修复、观众服务、陈列展览、大数据分析以及数字化应用等在内的70余套系统!!!https://www.chinamuseum.cn/
12.彩陶数字博物馆陇ICP备18003386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492号http://www.caitaochina.com/
13.河南洛阳:博物馆迈向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而足不出户逛博物馆、文物衍生项目发展等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博物馆藏品系统、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博物馆只有在做好自身藏品管理的基础上,才能通过数字技术的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博物馆的力量。 在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数字化的建设上,洛阳市也走在了省内前列,截至目前洛阳市国有博物馆已完成基础云平台建设工作。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559140830067843074
14.什么是博物馆数字化系统?探索博物馆数字化系统的变革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不再只是收藏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平台。为方便公众观赏、学习,许多博物馆都采用数字化手段,将其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综合应用于博物馆运营管理系统中。这些数字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挑战了传统博物馆的惯有思维和做法,实现了对博物馆数字化的全方位覆盖。 https://www.jiandaoyun.com/fe/tsbwgszhxt/
15.2024年博物馆行业分析报告中国博物馆以文物系统博物馆为主,民办博物馆为辅,但民办博物馆的数量正在不断上升,截至**,其占比已经达到***%。近**年来,中国民办博物馆数量不断在增加,分布于除广西、西藏、新疆以外的***个省份。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基本上约***人就拥有***个博物馆,截至**数字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万。西方https://www.cir.cn/2014-01/BoWuGuanHangYeFenXiBaoGao/
16.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7.关于博物馆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当前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实践类(二)建设藏品数据库系统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不仅仅是藏品的多媒体展示,更重要的是基础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完整的藏品基础数据库是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重要基石,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博物馆在藏品数据库建设方面不愿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认为藏品数据库建设工作耗时较长,不能一蹴而就,于是把发展重点都转向了多媒体https://51elaw.com/biyelunwen/62801.html
18.博物馆也有“数字双胞胎”上海数字孪生系统赋能景区治理3月1日,上海发布博物馆等景区的最新数字治理成果,提出将以整个城市为视角,充分用好上海海量应用场景优势,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速迭代升级,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数字化建设是当下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去年9月,拥有70年历史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线了上海首个数字孪生博物馆系统。今年2月,系统升级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5486523000452895830
19.浅谈数字化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之路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可以为传统博物馆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带来更多的展示和传播机会,从而使文物和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参观。 二、构建数字化博物馆平台 为了实现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首先要建立一个数字化博物馆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支持数字化博物馆的运行,包括资源数据库、资源管理系统、展示http://www.ylpano.com/news/686693886587965440/8ce7ea49cc7c4d4ea6985640459a136a
20.数字影视,数字多媒体展厅集成,互动系统,数字博物馆,网上展馆成都精石公司为客户提供会议展览相关专业服务:包括企业展览展示台、展厅、展区展示设计制作和搭建及企业品 特装展位设计制作和搭建、各类政府或商务活动策划,多媒体展厅,互动系统等http://www.kingstone.net.cn/
21.博物馆展厅中可以运用哪些数字科技?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博物馆展厅设计通过收集观众的参观数据,博物馆可以分析观众的参观习惯、兴趣点等,从而优化展览内容和布局,提高观众的满意度。 4、数字导览系统: 智慧博物馆展厅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子导览设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展览信息、导航路线等,方便快捷。 5、社交媒体互动: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400825
22.“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简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819个传统村落基础信息、100万+文字介绍、56万张传统村落图片、1万6千分钟音视频素材、278个村落全景漫游、33个村落实景模型、43612栋传统建筑、75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已达2.3T。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自2017年建成以来已成为了中国广袤大地上农耕文明的遗产基因库,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乡村遗产数据库。 https://www.caupd.com/zgzh/zhfw/detail/788.html
23.以数字化促进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2)理论专稿实体数字博物馆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并注重受众的亲身体验,可实现文化遗产呈现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但对于部分受众来说仍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因此,我们要以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为纽带,构建丝绸之路历史数字化传播系统。将数字化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发行数字出版物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信息接收习惯。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可在全https://theory.gmw.cn/2017-11/24/content_26893457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