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座被低估的城市荆楚网

如今的太原,凭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三山怀抱、一水中分、山湖河林密布的自然优势,倾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座彰显魅力的“博物馆之城”、充满生态气息的“公园之城”和助力城市文化“出圈”的“歌迷之城”

也许,人们各有各的理由:这里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不突出,经济曝光度相对有限;与西安、南京等古都相比,名气不够大;在地理位置上,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缺乏更多的区位性话题……还有她曾经的煤经济、重污染,模糊了人们的视听。

但在历史上,她并非籍籍无名。建城2500多年来,她从不缺高光时刻。如今的太原,凭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三山怀抱、一水中分、山湖河林密布的自然优势,倾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了一座彰显魅力的“博物馆之城”、充满生态气息的“公园之城”和助力城市文化“出圈”的“歌迷之城”。

这个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养,这里夏日无酷暑,冬日无严寒,春秋佳日多,四季亦分明……这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

宝藏太原,值得您走近、走进……

历史之城——回眸王朝的背影

“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

太原古称晋阳、并州。城之东为太行,城之西为吕梁,有汾水穿城而过。山河围城,土地肥沃,自古宜居宜业,人口繁兴,乃兵家必争之地,频繁上演着一幕幕壮阔的历史大戏。

山西简称晋,是因为历史上曾有个强大的晋国。其实这里最早叫唐,为唐尧故地,大唐的国号也是从这里而来。

游客在晋祠难老泉旁的出水口处洗手(2023年7月4日摄)。除署名外本组图片均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晨光摄

西周时期,周成王灭古唐国,因一句“戏言”,“桐叶封弟”,这里便成了其弟弟叔虞的封地。据传,因境内有条晋水,唐叔虞的后人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晋国。现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晋祠,一开始叫“唐叔虞祠”,是后人为纪念唐叔虞而建的。有学者认为,晋水的源头就在晋祠内。

因气候变化、采矿等诸多原因,晋祠内的水源曾一度断流。近几年来,因生态建设、雨水增多,太原地下水位上升,晋水复流,造福周边稻农。田野平畴、阡陌纵横、稻花飘香不仅喜成胜景,晋祠稻米也成富农上品。

历史长河,书卷长情,汾水之畔的太原长期承担着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职能,素有“锦绣太原”之称;曾先后有19位皇帝诞生于此,是名副其实的“龙兴之地”。现今太原地名多“龙”,如龙山、天龙山等。

三家分晋后,“赵氏孤儿”的后人赵襄子“以晋阳之城霸”,这里成为新生赵国的都城。有史家称,若非迁都邯郸,赵国凭借晋阳地利,不至于“长平之战”惨败于远袭而来的秦国。但历史就是历史,谁又能改写呢?

赵氏家族墓地位于晋阳城北的一个偏僻小村庄,千百年来,静静的汾河在旁边缓缓流过。上世纪80年代末,考古人员在这里发掘了赵襄子之父赵简子的大墓,从其陪葬的车马坑和大量精美的出土文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赵氏家族奢靡斑斓的生活,也让我们不禁想起赵氏孤儿的悲凄故事。

福祸悲欣,总是人生的常态,也是历史大剧的主轴。

太原的华章,重在唐史。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灭隋建唐。唐朝的几位帝王也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长安、洛阳并称“三都”。

在晋祠里有一件国宝不得不提,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为现存唯一李世民书刻原碑,全碑1203字。碑文内容除称颂唐叔虞功德、赞美晋祠美景外,主要是设祭酬谢起兵时唐叔虞的保护。李氏王朝无以为谢,便尊国号“唐”敬之。

唐朝诗人李白、白居易曾在这里留下“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等诗句。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

一年前,汾河畔建起了雁丘园,赶上大雁迁徙季,临水可见雁群翩翩起舞,一声声《雁丘词》惊起一滩新雁。老翅几回寒暑,春去秋来,太原自是好客地,人、雁何来不同?

元代马可波罗也曾在游记中记录了太原的繁盛,提到当时的太原工商业繁荣,人口稠密,游客众多,定期召开集市。

林徽因看过太原的晋祠,夸赞“说不出的美丽辉映大花园”,来了能让你从宋、元、明、清看到民国古建,每走一步,都是几百年。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太原雍容、古朴、秀美、有韵味,但同时又非常现代、有活力,是一座把古老和现代、传统和当下、沉静和活泼结合得特别完美和谐的城市。

博物馆之城——探寻多元文化融合共生

“现在我们来到了民族熔炉展厅,在这里可以探寻多元文化融合共生,感受华夏文明各个时期在山西的交融与碰撞。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看一看吧。”在山西博物院,讲解员王梓耀正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解着。

在太原,各级各类博物馆有101座。5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赋予了太原独特的文化风貌,积淀了深厚悠久的历史文明,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迹如繁星般散落在这繁华的都市巷陌之间,成为太原市的文化坐标。

为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太原市近年来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倾力建设“博物馆之城”,文博场所正成为太原旅游的最大增长点。

“山西博物院很有名,这里有大量的青铜器、佛像、建筑构件等文物。看完后,孩子对山西悠久的历史、古建文化、晋商文化等就有了初步印象。”北京游客陈奥在暑假专程带孩子来游览山西博物院。

在山西博物院众多的文物展品中,最萌的古代版“愤怒的小鸟”青铜器鸮卣引来众人围观拍照;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游客戴上VR眼镜瞬间置身于“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中,感受那浓浓的异域风情;在晋祠博物馆,圣母殿前的木雕盘龙伸出右爪做出的“比耶”造型与“威风凛凛”的表情极具“反差萌”……

据太原市文物局局长刘玉伟介绍,太原市深入挖掘人文历史资源,倾力构建博物馆之城。将博物馆建设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立法保障文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太原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博物馆建设,还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近年来,累计投入国、省、市文物领域项目资金15.72亿元,为“博物馆之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钱文忠说:“太原的文化旅游要沿着历史的两个车轮进行,一个是保护,另一个是活化。”

太原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1处,从早期的晋阳城,到隋唐的龙城、并州,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座博物馆之城正在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泡面桶”是太原市的地标建筑物,也是太原博物馆所在地,建筑外观融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元素,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踏入馆内,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丰富的藏品展示着太原地区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脉络。精美的青铜器,其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见证了古代高超的冶铸技术;绚丽的陶瓷器,釉色温润,图案精美,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风尚;书画作品笔墨淋漓,蕴含着艺术家们的情感与智慧。

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太原倾力建设凸显三晋文化、晋阳文化、晋商文化、工业文化、醋文化等不同类型又极具城市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山西青铜博物馆是我国首家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物多达2200余件,上起陶氏、下至秦汉,跨越整个青铜时代,每件青铜器背后都有故事,也都承载了历史的印记。整个展馆以丰富的多媒体体验和智能化的服务为亮点,满满科技感、现代感。特别是“数字青铜”展区,借助数字化技术让观众体验青铜文化的艺术之美。

“太原市持续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展示,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依托数字技术,成为文物‘活化’利用的新尝试。”刘玉伟说,各文博机构不断创新展陈、传播和社会教育方式,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然万物的缤纷多彩。

文物活化利用,是山西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力的有力举措。2023年12月,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专题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也成为太原最炙手可热的“网红馆”。

“这里出土了许多带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随葬品和壁画,随着这些墓葬被打开,距今1500多年的土壤在呼吸了当代的空气、感受到当代的湿度之后,竟然长出了鲜绿的植物,非常值得一看!”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惊奇地说。

太原,正以博物馆为窗口,向人们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采。

公园之城——叩解太原式幸福密码

在太原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中,文瀛公园宛如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城市的中心。漫步至文瀛湖畔,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天空、树木和周围的亭台楼阁倒映其中,湖面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文瀛公园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公园,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环湖一周,状元桥等文物古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公园里,一草一木都沁透着历史的气息。

“在古朴悠然的公园里,能游览文瀛湖辛亥革命旧址,也能到现代化的文化建筑里去阅读,文化韵味很浓。”从河南郑州来太原交流任职的武彤说。

像这样的公园在太原有约100个,“推窗见绿、步行入园”已成为太原人幸福生活的新常态。近年来,太原市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改善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据太原市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志强介绍,截至2023年底,太原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公园绿地面积542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太原正在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步伐,全力打造“公园城市”,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贡献园林力量。

太原自古风光无限,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曾在民间流传着“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宋代词人沈唐赞道:“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来到太原后惊叹道:“太原城甚壮丽,二十五睥睨作一楼,神京所不如也。”《阳曲县志》载称:“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昔人有‘锦绣太原’之称。”

2023年11月,在“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太原市从22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膺“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太原市市长张新伟说,在治山方面,太原打造城郊百万亩森林生态屏障,建成300余处绿地公园、广场,逐步构建起山城交融的生态格局。治水方面,深入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汾河43公里生态长廊纵贯全城,华北最大人工湖晋阳湖坐落城中,九河生态复流工程扎实推进,形成了“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水韵格局。治气方面,全方位、全天候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空气质量大幅改善,2022年市区优良天数达到241天,蓝天白云正在成为常态。治城方面,以“绣花功夫”实施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获批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等试点城市,人民群众在太原生活得更加暖心、舒心、安心。

“去过很多地方,论气候,还是太原最舒服。沿着汾河公园的步道慢慢走,会发现蓝天、清水。”来自北京某大学的毕业生张玲玉说。

有着“三晋母亲河”之称的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对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使汾河逐步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目标,山西省打响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攻坚战,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综合施治,努力让汾河成为滋养沿线群众的幸福河。

汾河公园沿汾河而建,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景观设计吸引着众多游客。沿着河畔的步道前行,感受着河水的流淌,欣赏着四季变幻的景致。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金叶飘落;冬天,银装素裹。这里不仅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公园里还有专用的自行车健身车道,往返长度达到75公里,是人们健身和欣赏汾河美景的新选择。

太原最舒服的是夏天,凉爽宜人,昼夜温差大,可以说是北方避暑的胜地。

“海拔每提升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摄氏度。平均海拔近800米的太原市,较平均海拔40米左右的北京,虽然纬度较低,但夏季较为凉爽。”山西省气候中心副主任张冬峰说,太原市位于黄金纬度,使得其冬天少有极寒。

根据太原市气象局统计,太原市年平均气温11.0℃,夏季平均气温23.3℃,冬季平均气温-2.8℃。

在太原有很多将历史文物或文化遗址融入公园的做法,体现出“公园是文物、文物在公园”的别样风格。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物,让人们在休闲游览的同时了解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通过将文物与公园相结合,使人们能够更亲近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晋祠公园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这里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于一体。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塑,无不诉说着太原曾经的辉煌。园内的参天古树,仿佛见证了千百年来的风雨变迁。在这里,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不仅让人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还让人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还有迎泽公园、双塔公园、龙潭公园等各具特色的公园。它们或宁静清幽,或热闹活泼,为太原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

太原的公园,是城市的绿肺,是人们心灵的栖息地。它们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更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有了亲近自然、感受美好的机会。

歌迷之城——唱响活力太原“新答案”

太原,古韵绵延悠长,新生力量也在谋求突围。这座底蕴厚重的城市正在尝试以年轻化的方式打开自己、展示自己。

当前,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成为很多人的出游新风尚。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是文旅的“黏合剂”,显著拉动旅游消费,助力城市文化“出圈”。

“歌迷之城”太原的一场演唱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马晓洁摄)

5月以来,太原已圆满落幕9个演出16场次,发售门票约41万张。

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科科长吕培官说,太原今年全年预计将有18个演出活动、30余场演唱会,总计拟发售门票近100万张。大量歌迷和游客的涌入,将带动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多个行业进一步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不论是被称为“歌迷之城”还是“演唱会之城”,太原市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已渐入人心。

吕培官说,2023年太原大型营业性演出近20场次,现场观演近50万人,其中省外观众约占70%,今年省外观众占比仍然较大。

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虽然离太原很远,但一定要去太原体验热情的演唱会配套氛围。”

“歌迷之城”太原演唱会场馆门口整整齐齐停着两排免费接驳车。(新华社记者张磊摄)

业内人士表示,5月到10月是全年演出最佳举办期,一些地方政府管理部门陆续出台支持演艺项目落地的政策。

为支持做大演唱会经济,4月底,太原市发改委、文旅局、财政局等11个部门发布了《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出台按演唱会售票规模和售票收入给予主办单位单场15万元至80万元奖补等措施,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

演唱会频频“落户”太原,观众次次热情奔赴,其背后折射出的驱动力是“体验经济”。能否抓住观众游客的情绪需求,提供有温度的优质文旅服务是关键。现场安全、免费接驳、停车、安保、住宿、物价、交通管控等各环节,都是一场对城市服务优化的考验。还有点亮城市地标、送上地方特产伴手礼、出版歌迷特刊……这些具象化的“宠粉”点滴,将观众游客的情绪价值拉满,“体验经济”自有着落。

打造城市形象,服务是基础,文化是内核。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交流合作科科长贺锐说,一些歌手会在演唱会上把太原方言、刀削面、老陈醋等地方特色文化加入演唱环节,是一次很好的城市名片展现。“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演唱会这个窗口,了解太原,爱上太原。”

“我们来了太原之后惊喜地发现,这一趟不只是看演唱会,还可以逛很多精美的博物馆和古建,品尝各种特色面食和小吃,甚至可以以太原为枢纽,策划不同主题的周边游。”来自浙江省金华市的歌迷陈林青说。

演唱会举办期间,太原通过融媒体资源广泛传播系列文旅短视频,为歌迷们推荐旅游线路及打卡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演唱会已逐渐成为引领太原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消费全面复苏的重要引擎。

2024年“五一”是太原首次被演唱会填满的假期。据同程旅行大数据平台统计分析,通过同程平台预订太原旅游产品的游客人数为48.0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7.06%;旅游总收入达到4960.17万,同比增长14%。

“歌迷之城”太原演唱会现场的无人机表演。(新华社记者张磊摄)

以演唱会为媒,太原正在与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形成一种新的连接,激发年轻人对这座城市的探索欲。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在太原建设“演艺之城”的过程中去了解、去发现、去深深爱上这座城市。

“如何将‘流量’转化为长久的‘留量’,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贺锐说。(记者柴海亮张磊马晓洁)

THE END
1.陕历博秦汉馆活动走进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为深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加强博物馆与高校之间的文化交流,12月13日上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秦汉文化进校园,高校师生探馆藏”系列活动走进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本次活动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联合四所周边高校共同举办,旨在通过走进高校宣传文物知识以及邀请高校师生走进秦汉馆的方式,让大学http://www.xjtucc.edu.cn/info/1048/36971.htm
2.苏州博物馆会员系统升级公告资讯最新动态为了提供更加便捷和全面的服务,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您,即日起,“苏州博物馆会员”微信小程序与“苏州博物馆全预约”微信小程序合并上线。您将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享受到更完善的会员服务和便捷的参观预约体验。 您可以通过苏州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栏中的“参观苏博-参观预约”进入“苏州博物馆全预约”微信小https://www.szmuseum.com/News/Details/36c55213-857d-4e19-9f63-1a9f59895728
3.you.shenshengen.cn/camel/18399525.html637Net在线播放 7天前 Chinese勾搭农民工GAY 风景画家庭幻想TXT下载 4天前 熟女BBCC 我要久久久 5天前 de7me免费账号密码共享 淫荡女秘书娇喘 5天前 美女白丝被后入 女性乳房揉奶视频网 7天前 日本网站在线APP 意大利伦理电影双妻在线播放 4天前 日韩爽爽爽爽爽爽爽爽 女人裸体体检肏屄 九http://you.shenshengen.cn/camel/18399525.html
4.汉军威武—咸阳博物院西汉彩绘兵马俑等珍贵文物在苏州博物馆展出12月12日,由苏州博物馆主办,咸阳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焦作市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徐州兵马俑博物馆等9家单位协办的《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特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隆重开幕。咸阳博物院院长马社强、副院长赵艳应邀参加开幕式。 本次特展为期近三个月, 2024年12月15日至2025年3月9日,汇集了https://wlj.xianyang.gov.cn/xwzx/gzdt/202412/t20241218_1890411.html
5.围观!湛江“镇馆之宝”在讲故事,哪一个是你的最爱?南方+文物穿越历史而来,是辉煌的经历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文化交融的绝佳见证者。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密码,身上都承载、浓缩了所处时代的科技物质特征和历史人文精神。 每个博物馆都有一两件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藏品,是人们参观博物馆必看的展品。近日,记者走访了湛江各地多家博物馆,探访其珍贵馆藏,并与各博物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18/c7693732.html
6.古老文物的“青春密码”原标题:古老文物的“青春密码” ◎记者 孙越王春 王禹涵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17日至19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作为活动主会场举办地,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突破文物展示的固有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游客在多媒体互动中获得更加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5/22/033065742.shtml
7.2023年12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公开招考笔试历年高频考点2023年12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公开招考笔试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荟萃附答案带详解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420题) 1.在原先电调模式下,乘客想要一辆出租车,每次只能与一家公司联系,如果这家公司没有车,那他就要打另外一家公司的叫车电话,在这中间乘客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打车软件则不分出租车公司,你只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120/7135112135006032.shtm
8.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分享 手机看博物馆日原创 收藏播放列表 正在播放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与古代中国 秦汉文明的遗产 陕西考古博物馆:考古圣地·华章陕西 陕西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 00:13:46 青海省博物馆:青海历史文物展 00:11:35 新疆乌鲁木齐市 https://yangbo.cctv.cn/2023/05/16/VIDErpds3EgOFJEHhlOwFbRB230516.shtml
9.这趟探馆不“简”单穿越千年“牍”懂文化密码凤凰网甘肃(甘肃网络广播电视台) 相关新闻 中国新闻网:甘肃简牍博物馆对外开放:数万枚文物获展示“舞台”自动播放 中新社兰州9月9日电(戴文昌)历时四年建设的甘肃简牍博物馆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意味着该省长期“藏于深闺”的数万枚简牍文物,获得了展示和利用的“舞台”。当日首批展陈的千余枚珍贵简牍文物,绝大部分为考古https://gs.ifeng.com/c/8Svqo6SnEDM
10.中国历史密码(豆瓣)陕西是中国“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本书从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馆藏文物中精选200多件最具代表性的精华文物,再到陕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从秦汉丝绸之路开拓,到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形成及西安大发展,以历史纪年的顺序从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立体式演绎出一幅中华民族辉煌的发展历史画卷。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41489/
11.解锁山西的“博物馆密码”与“文博热”一起燃烧俗话说:夏商周晋看洛阳,秦汉隋唐看西安,五代金宋看开封,那么北魏辽金必看大同了。如此深厚的底蕴,让大同不但保留下众多的地面上古迹,更出土了众多更为宝贵的地下文物,这些文物都被陈列在了大同博物馆内。 图源:小红书@半句诗 大同市博物馆位于大同市御东太和路,现有馆藏文物七万余件。大同市博物馆展陈的文物,主要https://www.hubpd.com/hubpd/rss/zaker/index.html?contentId=5764607523036956885
12.去青浦寻上海6000年之源:那人那琮那墓那塔在山西从事在线金融工作的赵大鹏,前几年开始沪晋双城记,想到今天要去福泉山遗址发掘现场,他的记忆立刻浮出了2021年3月15日至19日的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建前的五天志愿者时光,他学着清理唐朝大型墓葬的探方内的骨骼等工作,天下“洛阳铲”应该同一逻辑吧? 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31803
13.20210530作者:上海博物馆编 出版单位:上海书画出版社 印刷单位:上海界龙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书籍分类:艺术与摄影 I S B N:7-80672-639-X/J?563 定价:6000元 评委点评: 一部充分体现中国书籍印制高水平的重要作品。设计者注入设计与工艺完美结合的理念,从整体到细部、从印制到材质,均倾注精微的心力还原古籍风貌,实乃中国https://blog.csdn.net/qq_39027095/article/details/117401023
14.走进三星堆之惑:我们如何解读三星堆背后的文明密码?考古三星堆三星堆博物馆内的青铜大立人。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摄 谈及第一次直面三星堆出土文物时的感受,许宏和马勇频频提到的一个词是“震撼”。“学者或是专家也是人,我们在看这些时和大家的感觉一样,也觉得它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据马勇回忆,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曾亲临川蜀,有感于三星堆遗址迥异于中原地区已发掘http://k.sina.com.cn/article_1047467705_3e6f16b9019015ukz.html
15.新都博物馆:说唱俑镌刻汉代市井生活密码媒体关注中学历史课本上,馆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击鼓说唱俑造型生动,给莘莘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尊说唱俑是1957年在成都天回镇一处东汉崖墓出土的,不过,它并非汉代说唱陶俑的孤品。1982年7月,新都三河镇马家山崖墓再度出土了一尊击鼓说唱俑,它夸张的造型和传递的丰富历史信息,令其成为新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https://news.artron.net/20161209/n892455.html
16.国家密码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核心密码普通密码管理的( )年,中国财税博物馆工程正式在杭州吴山西北麓奠基开工。 A. 1998 B. 2001 C. 2005 D. 2010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明代,( )是政府征收赋税的依据,可谓当时的“税收大数据库”。 A. 黄册 B. 红册 C. 绿册 D. 黑册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田赋与徭役是中国封建社会百姓应尽的两大https://www.shuashuati.com/ti/d88012abe1a040878442cb6baec60798.html?fm=bdbds83937853518fb36bf513894fcad64b36
17.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2016年度(第十届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会议于8月22日-26日在莱芜举行。今年网上申报通过资格审核的成果1132项,经各有关单位推荐,595项成果进入评选。经过客观赋分、专家评选和省评选委员会会议审定,最终确定250项获奖成果,其中特等奖并一等奖1项、一等奖28项、二等奖101项、三等奖120项。同时经投票确认,授予2015年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60918/Articel06002MT.htm
18.徐州汉文化研究文献目录索引322 董心慧 《徐州博物馆藏西汉陶俑与汉代深衣》 《文物天地》 2019 5 323 武耕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汉代明光宫的珍宝》 《大众考古》 2019 1 324 刘照建 《“有”“无”之间的密码——谋反之侯刘埶墓的重新解读》 《大众考古》 2019 2 325 李晓军 岳凯 《精心匠心重构 精彩多彩再现——徐州https://www.xzmuseum.com/download_detail.aspx?id=2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