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基金会的概念现状与发展趋势

全球博物馆发展史上,基金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国外大多数博物馆的运营经费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以基金会为主的非政府组织捐助。在我国,博物馆和基金会的合作发展缓慢,这与我国博物馆和基金会双双飞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随着国有博物馆免费政策的推进,以及非国有博物馆的兴起,博物馆如何进一步更好地利用基金会来募集资金、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运营机制和拓展公益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学界对博物馆基金会的基本概念、运行机理、与博物馆的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等基本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因此,厘清博物馆基金会的概念、探究博物馆基金会的运行机理,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何谓博物馆基金会

博物馆和基金会是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博物馆的概念不断变化。《博物馆条例》第二条对博物馆进行了界定,认为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包括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国有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的主要类型,非国有博物馆近年来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

我国基金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以后迎来快速发展。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条和第三条的规定,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以下简称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以下简称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可见,博物馆和基金会是非常不同的两种机构。但鉴于两者都是非营利性组织,因此当博物馆和基金会在职责和使命发生重叠时,两者的合作就产生了可能。一般而言,博物馆和基金会职责和使命重叠部分越多,双方合作内在动力及其紧密程度就越高。根据合作紧密程度,我们可以将博物馆和基金会的合作分为松散型、一般型和紧密型。松散型主要是指博物馆和基金会的职责和使命重叠部分少,合作空间小。一般型是指博物馆和基金会的职责和使命有一定程度重合,有了一定范围的合作,取得了一定合作成效。紧密型指的是博物馆和基金会的职责和使命有很大重合或者基本一致,双方开展了非常紧密的合作。我们将主要职责和使命是支持和资助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的基金会称为博物馆基金会。

根据博物馆和基金会合作的紧密程度,结合已有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博物馆基金会是指那些由博物馆直接或者间接发起设立,其业务范围主要在于支持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的,博物馆管理层可以对其决策起到关键性影响的,与博物馆持续地、稳定地开展长期合作的基金会。博物馆基金会作为基金会的一种,同样具备基金会这类非营利组织共同特征,即公益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基金信托性。不过,博物馆基金会与其他基金会相比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特征。

从基金会发起方来看,博物馆基金会由博物馆直接或者间接发起。直接发起指的是博物馆是基金会的发起方或者主要发起方之一;间接发起指的是博物馆虽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发起方,但是实际参与该基金会的发起,对基金会的业务范围、重要职能确定具有重大影响。

从基金会设立目的来看,博物馆基金会发起设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支持和帮助博物馆的事业发展,包括资金的资助、人才培养、社会资源的整合、业务的拓展等。

从博物馆对基金会决策影响来看,博物馆的管理者参与基金会理事会、秘书处,能够参与或者影响基金会的决策和运营管理。而部分非国有博物馆由基金会资助建立,直接影响到基金会的决策。二、博物馆基金会的发展现状

1.国内博物馆和基金会双双实现快速发展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基金会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1981年7月26日,我国第一个公益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进一步促进了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近十年,非公募基金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是公募基金会年增长率7%的近4倍。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规定要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国基金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存在着广阔的成长空间。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博物馆和基金会的兴盛期,两者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图1)。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我国经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2010年有2435家,2019年增长到5119家。

与此同时,我国公益基金会增长也异常迅猛。据基金会中心网公布数据,我国经登记注册的基金会数量2010年有2248家,2019年增长到7925家。

2.博物馆基金会稳步发展但总量较少

基金会是西方国家博物馆等非营利机构广泛采用的融资和管理模式。博物馆基金会主要以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形成公益资产,通过运营公益资产进行资金的保值增值,然后以各种方式投入博物馆公益事业。在我国,博物馆基金会总体而言发展较为缓慢,无论从总体数量,还是资金规模、关联博物馆数量等(表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

由表1可见,我国博物馆基金会成立最早的是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其前身为成立于2001年10月23日的上海科技馆基金会。2010年前,由企业发起设立了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北京观复文化发展基金会3家博物馆基金会。

2008年,我国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各大国有博物馆积极推动博物馆基金会的建设。2010年之后相继成立了6家国有博物馆基金会。

3.非国有博物馆基金会开创了我国博物馆运营新模式

在国有博物馆基金会发展的同时,非国有博物馆基金会逐步兴起。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在文化教育领域占了基金会总支出的32%,以建立老牛儿童探索馆等为主。更为典型的非国有博物馆基金会是北京观复文化发展基金会(简称观复基金会)。该基金会由马未都先生牵头设立,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支持博物馆建设,资助文物研究与保护项目,倡导“与文化共同远行”的宗旨。观复基金会通过借鉴古根海姆基金会、盖蒂基金会、大维德基金会的管理模式,打造观复基金会的公益文化品牌。目前,该基金会的首要任务是观复博物馆的新馆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以博物馆为核心的集文化、休闲、学术、商务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场馆。观复博物馆通过品牌输出,开创国内博物馆管理新模式,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观复博物馆探索成为中国的古根海姆。相信观复基金会的成功,将为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与基金会的合作模式提供良好的范例。三、博物馆基金会运作机理

1.博物馆基金会为创新博物馆运作机制提供可能

2.博物馆基金会是博物馆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桥梁

3.博物馆基金会拓展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时空界限

通过与基金会合作,博物馆能够更为有效地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促进办馆资金多元化,不断拓展博物馆时空界限。但是,由于博物馆和基金会机构属性、运行方式、监管要求互不相同,双方的合作存在不少困难,博物馆基金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博物馆基金会设立的现实门槛较高,发起设立难度较大

2.中国公益市场集中度过高,博物馆基金会专业化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公益资源大多聚集在传统慈善领域,大部分慈善资源集中在各级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等。文教行业的基金会数量占比虽然较大,但主要是在助学、济困的慈善事业,真正将主要业务范围清晰定位为博物馆的基金会数量少,规模小。随着网络募集的兴起,我国基金会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公益资源仍然集中在少数大型基金会,资源集中度过高。博物馆基金会的运营团队大多依赖关联博物馆,全职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专业化水平提高缓慢。

3.“事社分离”政策不细给两者的深度合作带来不确定性

4.基金会捐赠博物馆资金使用的法律法规适用困境

博物馆基金会未来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高峰期。理由主要有三:一是我国国民财富不断增长,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向往必将不断升级迭代,这将成为博物馆基金会繁荣与发展的宏观物质背景;二是基金会和博物馆数量的持续增加,公益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博物馆基金会的需求将不断增强,这是博物馆基金会发展的行业背景;三是博物馆基金会将为博物馆和基金会带来正向收益,为博物馆基金会长期发展提供保障。互利共赢的内在机理使得博物馆基金会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为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和基金会的合作,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

1.政府应明确博物馆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

政府有必要出台政策,在对财政资金严格管理的前提下,鼓励和规范博物馆运用社会资源与资金支持博物馆发展,重点在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捐赠资金、财政资金分类管理机制。这种分类管理机制应首先确保严格遵守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同时将社会捐赠资金管理纳入法律框架,根据捐赠协议约定执行。博物馆应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捐赠资金在规范的前提下运行。建议博物馆针对捐赠资金专门设立一个有别于自身决策机构的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可以由博物馆、基金会、捐赠人和社会代表共同组成,专门负责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计划、使用规范和监督等有关事项。并探索建立社会捐赠资金的公开制度,确保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符合规范、接受来自社会各方的监督。

2.进一步厘清合作中人、财、物的关系,培养基金会运营专业化人才

“事社分离”是处理博物馆和基金会两个不同法人主体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务必严格遵守。在此原则下,双方应就人力资源、办公场所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

3.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博物馆建设,创新博物馆基金会的运行机制

由于博物馆对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还需不断探索与完善,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打破这一局限,基金会可以联合各方发起设立专门用于博物馆某一业务领域的专项基金,定向支持博物馆某一特定方向的业务拓展,尤其是支持博物馆探索性创新项目的研发。同时,积极创新合作机制,合力打造公开透明、互利共赢合作模式。

THE END
1.文化强国视野下中国博物馆发展趋势探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强调,“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探析文化强国视野下中国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博物馆发展选择 中国现代博物馆建设起步晚、起点高。1905年,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创建http://www.dangjian.cn/whsb/2024/09/29/detail_202409297000234.html
2.2018中国博物馆发展现状与趋势一、中国博物馆发展现状分析 (一)2017年中国共有4721个博物馆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1996-2017年中国博物馆规模逐年快速增长,1996年仅有1219个,到2017年,博物馆数量达到4721个,占文物机构的47.5%。1996-201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6.6%。另外,国家文物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经各地文物部门年检注册的博物馆总https://mus.cug.edu.cn/info/1024/1711.htm
3.评述当代世界博物馆发展现状与趋势。评述当代世界博物馆发展现状与趋势。 正确答案 世界博物馆事业在恢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以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正在不断地蓬勃发展。八十年代确实可以说是一个博物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年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它表现在:数量的增加,内容的丰富,规模的扩大,分布的广泛,水平的提高等各方面。最近十几年https://www.examk.com/p/746094210.html
4.2019~2020年中国博物馆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钱益汇谢雨婷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得到党和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在多方的支持下蓬勃发展。本报告在全面收集、回顾近五年博物馆数据的基础上,从博物馆基本情况,相关政策法规,博物馆观众、展览、社教、藏品、科研、文创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对现状进行论述,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博物馆的宏观规划布局,促进博物馆均衡和持续发https://xianxiao.ssap.com.cn/catalog/5677765.html
5.武汉市博物馆事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裴斐博物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关键是要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而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方法,即:加强博物馆的事业管理。本文试图在对武汉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edition_thesis/0201295949449.html
6.云南省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0年)云南省博物馆第一章 发展现状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关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为云南文化事业的重要阵地,云南省博物馆迎来了事https://www.ynmuseum.org/detail/2684.html
7.虚拟博物馆的优势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元居科技3.成本低廉:虚拟博物馆不需要实体建筑,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成本较低。 4.数字化保存:虚拟博物馆将展品数字化,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减少文物损坏的风险。 二、虚拟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目前,虚拟博物馆在全球范围内增长迅速,并且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反响。有不少新兴的在线博物馆崭露头角,提供了丰富多样的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1992.html
8.博物馆运营现状及改进建议博物馆是国家文化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汇集、保护、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具有艺术价值的物品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场所。 2018 年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拉开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幕。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状疫情,让还在襁褓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15757020&efid=hVGNEsWsMfzxLg0STka8Ng
9.中国园林博物馆官网在博物馆的总体布局中,根据博物馆的建筑空间,综合考虑展陈内容,采用园林空间布局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形成具有浓郁园林特色的展陈空间和意境,增加了展品的体验感和感染力。在博物馆的展陈空间中合理营造优美的园林空间,是中国园林博物馆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重要特色,是一座有生命的博物馆。 (二)发展现状 中国园林博物馆以https://www.gardensmuseum.cn/web/zcqfzgh
10.国内外博物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二、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现状案例 (一)国外博物馆发展趋势(以文创产品和特色宣传为主打) 1.大英博物馆 (1)打造小孩玩具,培养新的“粉丝” 前几年风靡全世界的大黄鸭就是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它的创意灵感来自于那个成为地标拍照景点的巨大呆萌物,而现在小黄鸭已经成为英国人日常可见的洗澡专用玩具,承载了很多英国http://www.handanwenhua.net/zuojia/2020-04-19/2412.html?ivk_sa=1024320u
11.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PDF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PDF,5 4 2015 8 第 卷第 期 吕梁学院学报 年月 Vol. 5 No. 4 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 Aug. 2015 ·· 历史学研究 当代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马晶晶 ( , 030024) 山西博物院 山西太原 :21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28/124821832.shtm
12.萍乡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六)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现状分析 (一)基本概况 萍乡博物馆是萍乡地区保护、研究和展示历史文物遗存和人类环境物证的专门机构,是集收藏、考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 http://m.pxmuseum.com/nd.jsp?id=3995&id=3995
13.资讯丨非国有博物馆传承的现状资讯丨非国有博物馆传承的现状 博物馆发展 博物馆代际传承 —蒲亭利、吴与伦、周筱慧、游佳昌、祁素平 执笔—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政策落地,非国有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截至 2020 年底,我国登记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数量已达 1860 家。http://www.changeemuseum.com/cjbwg/vip_doc/2844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