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课改与教研创新教学教师教育学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以智能技术赋能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教科研转型,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日新月异,教与学的时空大大拓展。紧跟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智能时代学校课程教学及教研变革,是提升课程整体育人与学科综合育人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拓展智能时代

课程内容与形态

有专家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至少有9种:课程改革、微格教学、智能辅导、自适应学习、沉浸式学习、自动测评、课堂评价、数据决策和智能治理等。其中,课程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智能时代课程形态的变化,要从“面向人人”走向“适合人人”,进而“发展人人”。

传统的线下课程实施方式是每节课40分钟、一天7至8节课,其中大部分课时用于知识传授。从长远来看,课程的知识教学部分将会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课程育人即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发展的功能,将以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教学形态呈现出来。

在智能时代,数据将成为课程的核心要素,数据可以嵌入学生的学习、教学、评价及学校的教科研、管理、培训、服务等多个业务环节。数据也将成为课程、教学最重要的资产,教学过程既使用数据又生成数据。班级、实验室、课本和课程是最重要的数据平台,连接各种孤岛式的系统,在课程、教学、科研业务流程中形成无缝连接的数据流。

深化智能时代融合式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各种可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能实时监测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与状态,刻画知识图谱、能力图谱,为学习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服务,支持差异化的“教”和个性化的“学”。

为此,学校应改造传统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智能、有效的融合式教学场景,以科技力量助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采用在线授课、在线辅导等方式,随时帮助学生消化重点、难点、疑点问题。

融合式教学与MOOC(慕课)教学不同,更强调现场教学互动,包括不同学习者之间的远程互动,因此要做好学习小组建设,完善在线讨论机制和督课系统,全程跟踪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课堂提醒、课堂问卷与课后反馈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采用多元学习方法,实施“主讲+助教”“答疑+督课”等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作为主讲人,承担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而人工智能(如智能机器人)则可以成为专业助教,负责答疑、督课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跟踪反馈,为改进教学和开展个性化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在智能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技术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模态数据,应用各种模型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误区、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注意力、情绪情感和学习轨迹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建立起注重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基于智能技术的发展性评估报告,可以支持学校实现因材施教,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可视化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

推进智能时代教育科研转型

在学校里,适应一线教学需求的智能助教系统,可为教师提供全程助教支持,帮助教师完成查找资源、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辅助性工作,支持教师课堂教学,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实现人机共教。

新的技术对推动教科研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学校应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技术集成应用为引擎,加速形成数字教育创新发展的技术体系,加快数字教育势能释放。这也为中小学教科研带来很多新的研究课题,比如:如何构建覆盖全学科全链条课程资源的“空中课堂”;如何打造智能化、数据化、浸润式、虚拟化的融合课堂,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如何利用优质数字资源和网络构建不同形态、灵活、高效的学习共同体,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智能化学习;等等。

传统教科研主要围绕物理空间——教室里的教学活动而展开,在智能时代,教研视域应转向虚实结合的三维空间,具体包括物理空间(数字化教室、各种终端设备及教育教学器具)、资源空间(整合集成了各种云端资源、学科工具和教科研资源)、社交空间(网络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社区、协作学习与协同工作平台、管理评价与服务平台)。

学校应搭建新技术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平台,构建全时态、多场景、广覆盖的教育大数据资源库,聚焦学生学习监测、教育评估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育科研评估等主题,提供相应支持与服务;应推动各学段、各学科及各类教育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组内资源库,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联合教研、跨学科教研。

学校应创设沉浸式研究环境,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行为识别,以及脑机接口、可穿戴设备、虚拟仿真沉浸系统等手段,着力提升信息化科研的交互性、临场感、操作性,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大数据技术支持教师将教科研的过程数据化、全息化,通过网络抓取、富媒体和感知技术,对教师特征数据、教科研心理数据、社会交互数据、教科研行为数据、教科研成果数据等进行多源数据采集和综合聚类分析,实现全息精准的教师画像。学校应在此基础上,强化应用场景智能关联,精准高效服务教研,对照教师个体画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整合教师群体画像特点,开展循证管理;关联教科研资源,为教师推荐自适应式的资源。学校在推进教科研转型过程中,还要注重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学生诊断与评价的能力,开展学生使用学习终端设施及学习行为的研究。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最具革命性的前沿技术,呈现出群智开放、深度学习、智能探究等特征。我们应把握时代机遇,推进教育科研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发展,从而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果。

(作者系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科研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大学博雅教育研究院客座教授)

THE END
1.教师该如何走进“人工智能”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教师教学、课堂、职业生涯又有哪些影响呢?本期,我们一起来聚焦探讨教师该如何走进“人工智能”时代,迎接新技术的挑战。 https://www.jianshu.com/p/45a93355b8f0
2.AI人工智能+教育:教师角色从“教书匠”到“智慧导师”的华丽转身!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渗透到教育领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正经历着一场从“教书匠”到“智慧导师”的华丽转身,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 https://blog.csdn.net/2401_85375151/article/details/140685593
3.做善用人工智能的智慧型教师备课是有效教学实践的预演,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性准备环节。人工智能的融入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例如,智能备课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实施学情调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兴趣点,教师能基于数据分析得出学情“诊断报告单”,更好地实现“以学定教”。智能备课系统也能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推送优秀关联资源给教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980386799035296&wfr=spider&for=pc
4.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精选13篇)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以及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我将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经验,积极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创新,为我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 3 https://m.jy135.com/jiaoxuexinde/913126.html
5.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范文(精选9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 1 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7278129.html
6.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范文(精选17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 1 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3453981.html
7.数字素养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发展探析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会。然而,如何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师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AwMzYyOA==&mid=2829133331&idx=4&sn=cbeaf8036a3d365fc078686e4c62fb6b&chksm=b7b5df1080c2560672077c7c7b674d6ea77926408951bf28f1e973d138f494091ea5027355f0&scene=27
8.人工智能在路上,教师教学在创新———新技术背景下在线教学模式作为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危机即是转机,利用创新意识,化危机为转机。 3.信息技术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旨在服务于教学,所以教师选择的标准不是花里胡哨高大上,而且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4.教师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未来教师可能不是学识最渊博的学者,但一定是内心充满爱与力量的引路人。https://www.meipian.cn/3a5ihjnr
9.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精选8篇)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着深刻影响。为了使教学改革能与之相适应,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CAI)可以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显著提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pflmcc0.html
10.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应对中卫七中数学教研组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教师不再充当知识传输者的角色,教学不再以记得牢、算得快为主要目标来要求学生,而是要带领学生体验智慧,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教育将从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情感教育。 https://kcsq.nxeduyun.com/index.php?r=teach/post/detail&sid=812111&id=3202
11.教师培训探索教学新体验,AI赋能教育创新西安欧亚学院▲ 教学创新奖 下学期,通识教育学院还将隆重推出《“我”与人工智能》课程。该课程融合理论与实践、素养与技能,共计16学时。课程致力于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AI)的核心理念和基础知识,并掌握一系列常用AI工具的操作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工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在实https://tsjy.eurasia.edu/info/1065/7258.htm
12.“人工智能+教育”对高校教师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人工智能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教改方向,提供了新的平台,"人工智能+教育"时代高校教育者要寻找出恰当的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让人工智能为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技术平台,摆脱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教师自身要勇于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增强个人教学手段,同时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而提高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SYKJ201910001003.htm
13.湖州晚报对于教师个人,AI系统能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的运用,实现课堂语音分析、教学问答分析、S-T教学分析、教学流程分析、教学场景分析、教学轨迹分析、学习情况分析等,授课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回看各自的教学视频,结合数据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察觉教学中的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或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同http://szb.hz66.com/hzwb/h5/html5/2023-08/20/content_117811_16444863.htm
14.提升中小学教师智能教学应用能力,海淀这样做——海教动态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海淀区“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生动实践和领先范式,今年4月以来,海淀区聚焦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已开展两期通识培训,并启动面向43个教育集团教师培训负责人的教师https://www.bjhdedu.cn/xw/jwdt/202409/t20240914_73581.html
15.AI赋能教学——记暑期教师培训在教学方法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路径,提高学习自主性。 为了更好地掌握生成式AI的应用,黎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系列常用工具,并指导我们进行了现场实践。我们学会了提示设计、智能体创建等关键技能,并实际https://xhzx.xhedu.sh.cn/site/site1/detail/1220660_cf46073e-e3be-487d-91b1-ccec020ee7d3.html
16.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向——以“AI全科教师主讲课堂本文在概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四大类型的基础上,阐述“AI全科教师主讲课堂开发”的基本理念与路径及主要成效,进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四大类型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目前,人工智能在运用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创设情境、基于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学情、开发智能导学等系统辅助学生学习以及运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30/7031200164004105.shtm
17.学院出台《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升教师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学校于2024年4月23日出台了《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志着我校在教育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https://www.peihua.cn/jsfzzx/info/1013/2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