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融合”谱新篇“五育融合”育新人揭秘大数据时代下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的“智慧教育”幸福转身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创建于2014年9月,目前办学规模14轨、84个教学班,悦纳师生4000余人,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的一所管理精细化、内涵优质化、教学智慧化的全日制公立小学。九年来,学校始终秉持以“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目标,坚持五育融合、立德树人,积极推进课程基地和文化建设,为学生幸福而教。学校依托苏州市课程基地“大数据时代基于信息融合的学校育人方式的创新实践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成为园区乃至苏州“智慧教育”的先行者。
凝练智慧育人“全息图”让创新为幸福领航
学校充分借助大数据的便捷与丰富,以信息融合为手段,致力于学生自主、多样、个性化的学习,凝练以生为本的智慧育人图谱,创新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在形式多样、平台多元、评价多维中实现“五育融合”“立德树人”。
健全模型架构,梳理智慧育人“大图谱”。学校将“礼、艺、思、书、能、心”六慧维度指向各个学科,并在学科中充分融合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细分出多彩的学科创新微项目,从文化引领、学科融合、活动实践、隐性熏染等层面围绕六慧目标出发,凝练、形成了课程教学内容建构图谱。在课程内容整体建构的框架下,为保障信息融合的学科育人,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搭建了创新的教学方式模型,并优化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与信息融合”的学习方式模型,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外”的学习闭环。根据以上模型与图谱,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又逐渐形成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提升的星洲课堂模式。
绘就课程实施“同心圆”让智慧为育人赋能
学校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蓝本,以2022年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追区、市智慧教育改革东风,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育人方式实践应用。
综合课程,主题导向“新”引领。小学科学课堂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易加”科学平台,将备课上课与课后辅导一体化,使备课层次更深入,上课内容更丰富,学生活动更多样,课后辅导更高效。学校以创想节为科创专题节日,开展项目主题研究活动。打破传统学段、年级的限制,每个学生通过问卷星自主选择一项感兴趣的探究主题,以朋辈学习群的形式,跟着课程导师进行探究学习。学校利用信息手段,探索综合实践学科的混合式开展,开发学生微项目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及超学科项目化学习。
蓄力师生成长“新篇章”让实践为腾飞助力
谋划教师“津梁学院”成长主题。教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相融合的具体设计者、实施者。学校创办“津梁学院”,将信息融合和育人方式变革作为学院研究主题,开展专题教研,分层次、有序列、学院式地开启培训,为基地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双培养”和“名师工作坊”为主要抓手,通过专题教研、主题设计、研课磨课等活动,凝练学校教师智慧,打造课程体系。
在教与学的积极变革探索下,星洲学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让孩子们收获了自信与骄傲,这一年,学校千余名学生在省、市、区级知识竞赛、模型竞赛、器乐竞赛、体育竞赛中摘金夺银,并在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多次学业质量监测调研中都呈现出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也先后参与了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基于AI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实验项目和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STEM教育支持强基创新人才的融浸式实践”,并成为教育部“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示范区基地校”“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实验校”“5G+支撑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混合式教学”项目实验学校和江苏省前瞻项目“利用线上教育实现教学结构变革的路径研究”领航学校,并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优秀阅读教学示范基地”等省市区级荣誉数十项。《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全国各大媒体都对学校办学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以数据为支撑,信息融合赋能育人方式创新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幸福而教,星洲小学将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握好新课标、新课程、信息化转型的新时代教改变革,聚焦高素质队伍、创新性学校、开放式校园、品质化教育的“四个一流”。全面推进教育变革和创新,切实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