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文广旅游局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围绕打造“长三角健康休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为总抓手,加快“与杭同城”步伐,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展现建设“重要窗口”的“诸暨风采”。预计全年接待游客2342.0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86.0%,实现旅游总收入255.0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89.9%。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三)抓全域创建有广度。围绕《诸暨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对标对表推进创建台账归集、硬件铺设等工作。指导同山镇创成浙江省首批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试点单位、绍兴市研学旅行实施标准试点单位,入选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指导东和乡入选第五批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完成“枫和里”乡村旅游示范区规划、编制。启动景区城创建,分解落实创建任务。指导180个A级景区村完成创建工作、12个景区镇完成创建单位专家答辩。指导牌头环保小镇、西施大剧院、春风十里小镇、沉香湖景区按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定要求完成建设,并参加汇报评审。推进智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厕所、标识系统等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运游客集散中心、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
(四)抓项目建设有强度。积极推进文旅项目库建设,至目前,全国文旅项目库入库数量增加至20只,其中“云溪九里”文旅康养小镇、春风十里2只项目入选浙江省“四十百千”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四条诗路项目名单,枫桥经验文化旅游项目、珍珠小镇建设项目、秦皇古道开元度假村项目入选百张文旅“金名片”名单。目前,投资20亿元的珍珠小镇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珍珠客厅(博物馆)及珍珠文化街区项目结构施工完成。总投资1.2亿元的秦皇古道开元度假村项目已完成主体大楼及附属建筑的建设,内部酒店设施采购布置工作60%,酒店正在内部试营业中。
(五)抓产业复苏有厚度。围绕“六稳”、“六保”,扎实推进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评定公布23家“诸暨老味道”示范店、体验店,深化诸暨十碗、西施宴等特色美食产品,唐韵广场成为诗画浙江·百县千碗——诸暨老味道美食街和绍兴市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增加美食体验。组织开展2020诸暨市文化创意产品暨旅游商品大赛、全域旅游“产品研发推广奖”评选等活动,打造具有诸暨地域特色的优质旅游产品。着力推广一批特色旅游打卡点和旅游线路,市政府主要领导、7个镇乡(街道)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参与拍摄“西施故里好美诸暨”系列文旅抖音宣传片,并在“hello浙江”抖音平台上线。根据“与杭同城”战略部署,举办“同萍共振,荷力共赢”——2020杭州西湖·诸暨西施荷花会暨杭州人免费游诸暨发布会,吸引40辆自驾游车队参与,通过央视新闻+、今日头条、新浪微博、一直播、浙江+等平台直播,近70万人次线上观看。完成诸暨元素进杭州地铁宣传推广,开启“地铁之旅”。结合CBA联赛、世界珍珠大会、西施文化节等节会赛事,借助FM93、FM104.5、地铁等平台,做好城市旅游推介。
(八)抓市场监管有力度。对歌舞娱乐场所、重点景区、星级宾馆、网吧和旅行社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开展清理网络安全风险隐患专项行动、“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执法行动、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夏季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等系列行动,开展2020年度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拆除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185套,查处非法销售点3个(收缴8套),不断深化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工作,日常巡查出动检查1814人次,检查2732家次,立案调查20件,办结案件10件,罚款49500元,收缴非法音像制品707张(盒)。开展文化市场“双随机”检查37次,共计抽取执法人员78人次,检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印刷、出版物等经营单位(场所)共计667家次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旅游产品高品质开发不足。目前对西施文化、枫桥经验、五泄山水、香榧森林公园等资源的开发未能充分与市场需求对应,缺少品质化开发,缺少健康、亲子、研学等市场爆款业态。
2.产旅融合带动能力较弱。诸暨产业优势明显,但优势产业与旅游的主动融合仍有不足,优势产业没有起到对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旅游业对优势产业的消费促进性显不足。
3.旅游开放度尚待提高。一方面是旅游与外的联动性,尤其是与杭州的联动性存在不足,多单打独斗,少联动营销;另一方面是对外来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多为政府资本投资,知名的大型旅游开发商进入较少。
三、2021年工作计划
1.抓创建,做实全域旅游。围绕“一城、一廊、两环”的“112”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空间布局,深化全域创建工作。推进同山镇、东和乡、东白湖镇的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工作。指导各镇乡街道开展第二批景区镇创建工作,做好景区村提升工作,指导有旅游资源的景区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业态。
2.惠民生,做深书香暨阳。以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为契机,提升图书馆数字服务功能,开通“网上办证、网上借阅”等服务,积极推进“图书信阅”服务。优化浣江书房阅读环境,针对性打造主题书房、网红书房,增加城市文化旅游打卡点。探索城市书房与社会合作管理的模式,建立长效的书房管理志愿者服务队伍及配套管理制度。借助暨阳阅读联盟和暨阳朗诵团的力量,以“线上加线下”双管齐下方式,推动全民阅读与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的有效衔接,拓展图书馆全民阅读工作的覆盖面和受众面。
3.重活态,做好遗产保护。一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主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特色文化保护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一批古镇(村)、古建、古道、古迹、古树保护工程。二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讲话精神,启动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资源调配,完善遗产保护工作体系。三是以文化基因解码工作、数字博物馆和数字非遗馆建设为契机,做好资源梳理,深化诸暨特色历史文化挖掘,完成15个重点文化元素的解码工作,推出原创性展览2个以上,开设“诸暨市传统文化讲堂”做好地域文化普及。四是深化“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学校”等工作,激发非遗活力。创排革命题材诸暨西路乱弹小戏《苦楝树下》,向建党100周年献礼。五是指导古镇古村开展历史文化挖掘梳理,创新展陈、展示方式,推动文旅融合,让文物历史活起来,更好的服务乡村旅游发展。
(二)强化三项措施
1.打好文旅“组合拳”。一是打造文化旅游IP。结合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古越文明文化旅游带的建设,在西施文化、古越文化、三贤文化、浦阳江文化的资源深度挖掘、创意旅游表达、营销宣传等方面下大力气。持续推进珍珠小镇、袜艺小镇、同山烧酒小镇、香榧小镇、米果果小镇等一批特色旅游资源IP化,增强诸暨文旅这张名片的辨识度、知名度和竞争力。二是强化产品供给质量,推动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后疫情时代,针对游客对安心安全诉求下的小团化、消费升级下的个性化、深度体验的需求趋势,立足“智慧旅游”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推动旅游行业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聚焦长三角这一核心客源市场,贯彻落实与杭同城、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战略,利用融媒体、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线上线下开展营销推介活动,做好春夏秋冬缤纷四季宣传推广工作。
2.注入项目“强心剂”。深耕西施文化故里与西施IP项目(含浣江开发)、珍珠文旅小镇、五泄旅游度假区、枫桥经验文化旅游项目、千年榧乡生态康养示范区、“耕读传家”旅游项目、“醉美”同山文旅小镇等极核项目,以极核带动若干片区发展。加强项目的策划与规划,引入知名大型旅游开发商做好“加法”,让项目落地后形成亮点、找到看点、制造卖点、做精返点、消除痛点、培育爆点。
3.练好精品“绣花功”。立足诸暨特色文化资源,围绕浙江“三个地”主题,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抓好“我们的舞台”、“我们的展厅”、“我们的节日”“我们的课堂”四大系列群文活动,优化组合,聘请专业团队对现有文化活动进行包装设计和改造升级,融入旅游演艺的要素,在客流量相对较多的成熟景点,适时试演,增加旅游景点的文化要素。积极开发夜间旅游产品,发展夜经济,为游客提供“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的全天候旅游体验。
(三)夯实三大基础
1.夯实公共服务基础。继续推进智慧旅游、绿道项目、生态游步道项目、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厕所、新型驿站、标识系统、旅游产品开发、环法自行车体验等十大全域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在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文化礼堂等有条件的公共文化场所,探索建设具备旅游咨询、休息体验、民俗演艺等功能的文化旅游驿站,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全域旅游的体验质量和保障水平。
2.提升市场监管水平。构建新型监管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完成信用综合监管评价模型并实施推广;与诸暨市全域旅游信息化平台、省文旅行业信用监管平台、省信用监管平台和诸暨大数据平台达成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全面实现信用评价结果反馈和信用数据共享。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互联网+监管”,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信息化监管和服务水平。
3.强化队伍人才支撑。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意识形态责任制度,不断提升系统队伍的工作作风和战斗力。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清廉建设,加强风险排查、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工作,督促干部职工严守财经纪律、工作纪律。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守牢意识形态阵地。抓好组织人事工作,加强系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搭建成长平台,进一步强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