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盘拆解!文旅部2024年29个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文博文物智慧旅游文旅产业

随着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深度应用,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4年29个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集中展示了数字化创新在文旅行业的最新应用成果。本文将全面拆解这29个优秀案例,从文物保护的智慧化到文化创意的多元表达,从旅游服务的便捷升级到数据平台的精准赋能,这些案例不仅彰显了技术对行业的创新驱动力,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整理|吴乐华(三川汇文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时光

编辑|半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集中示范推广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创新的最新成果(详见:)。本期三川汇文化科技全面拆解29个优秀案例。十佳案例拆解后续推出。

1.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非现场监管-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通过“智慧文化执法监管平台”实现了文化市场的数字化监管,包含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规范监管和协同监管四大模块,结合语音、语义识别分析演出视频数据,配合区块链存证设施,实现了电子数据的高效取证。实际应用中,通过非现场监管,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到70.51%,大幅提升了首都文化市场的监管效率。

2.首都图书馆基于隐私计算的智能推荐应用-首都图书馆

3.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藏品数字化保护-天津杨柳青画社有限公司

为了保护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画社针对这些馆藏古版和纸质年画进行了3D/2D数字化采集等应用,其创新亮点在于运用图像拼接与追光移动扫描,对经典年画画面矢量拆分以及对数字信息整合、确权、二次加工,来进一步实现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年画元素的文创开发和应用创新;同时借助5G、XR等让年画“活”起来,提升参观体验。实际应用中,通过数字互动墙等展示发布平台,让实体展馆成“非遗活地图”,以更生动方式传播非遗文化。

△左:3D/2D数字化采集;右:数字互动墙

4.文旅产业供应链管理数字化系统-山西云旅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文旅产业供应链管理数字化系统为旅行社和旅游从业者提供了一站式云端管理平台,具备实时数据处理能力,能够高效整合文旅产业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实际应用中,系统帮助旅行社完成数字化转型,提升上下游供应链的整合效率,助力旅行社打造个性化OTA平台,提升运营效率、拓宽业务范围。

5.蒙古文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对大量蒙古文古籍进行高清扫描与字符提取,通过反复校对与人工标注确保数据精准。其创新点在于,开发出针对蒙古文古籍的OCR技术,精准识别蒙古文古籍中多种字体、变体及复杂版面文字。如今,建成的“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收纳丰富古籍资源,实现智能化存储、检索与分析,为学界提供便捷的研究工具。

6.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智慧文旅地图-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

△抗日战争起始地主题展览

7.“数字一大--数字世界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服务矩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运用元宇宙、大空间多人VR等,中共一大纪念馆搭建了数字孪生真实空间、数字原生神秘空间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空间,属于全国首个红色大空间VR体验项目。在其“数字一大”APP和小程序、“初心之旅”VR展以及元宇宙实验室内,公众可以利用AR扫描获取故事、还原会议场景、开展线上组织生活、设置主题游览与交互点及开发数字文创等,拓展了党建教育外延,为党员和青少年提供新学习平台。

8.“行业大脑”多源数据省域共享赋能行业发展-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

通过收集手机信令数据、银联商务消费数据和旅游订单数据,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成功打造了省市县企四级数据共享体系,其创新在于采用大数据分析构建游客、城市和企业画像,利用小程序和接口等方式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传递,形成了全省统一的数据共享模式,并推出客流测算、消费分析、景区监测、风险预警等服务,为文旅行业提供了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如客流监测覆盖全省838家景区场馆,实时发布259家高等级景区的舒适度指数,引导游客合理出行。

9.浙文旅·风险隐患智慧监管平台:打造智治中枢赋能文旅安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平台通过构建的“四张清单一张图”系统,即监管对象清单、风险隐患清单、整改处置清单、文旅安全清单以及监管对象风险隐患热力图,实现了文旅场所的风险隐患一键调度和协同管理。平台可实时呈现风险隐患和问题处置进度,并通过热力图展示监管对象的安全状态,确保文旅安全监管的全面性与及时性。

10.杭州文旅数字代言人“杭小忆”-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杭小忆”虚拟数字人能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其庞大的“文旅数据大脑”,实时更新信息,提供定制化服务并与游客进行温暖互动。升级后的语音版“杭小忆”不仅能解答问题、规划行程,还可以协助游客预订酒店、提供景区导览及交通路线指引,实时测算景区客流量,推荐最佳游览时段等。

△在西湖边的文旅咨询亭,用手机碰一下“杭小忆智能贴”唤起智能体

11.复杂山岳景区游客全域位置感知与精准服务应用示范-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

通过北斗+5G高精度定位和分布式摄像头,山东文旅首次实现了山岳景区的全域精准定位与实时监控。其创新点在于集成手机端求助、摄像头监控联动,以及无人机现场查看的应急处理模式,同时提供四维实景导览和VR互动体验。游客可通过手机端实时获取景区导览和定向推送信息,提升旅游体验的同时,景区管理也得到了优化。

△左:四维实景景区VR体验系统首页;右:景区立体监测与指挥系统

12.幻城新韵:只有河南戏剧文化创新演绎-河南建业实景演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牟分公司

“幻城新韵”将河南历史文化以戏剧形式呈现,拥有21个剧场,并首创“幻城”概念,观众可以自主选择路线,进入不同的剧场体验故事。剧场内实景与多媒体结合,利用光影音效渲染氛围,以及幻城剧场的升降台、火车站剧场的智能翻板,打造沉浸式戏剧空间,突破传统文旅观赏模式,让观众也成为了故事一部分。

13.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龙门石窟研究院

针对早年石窟流散文物,研究院对这些文物进行全面三维扫描与数据采集,记录文物的形状、纹理等精确信息。其创新点在于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3D模型重建等,实现流散文物的原位寻探与数字复位。研究院不仅完成了多件文物的“身首合一”,还通过策划举办流散文物成果专题展览以及搭建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借助VR、AR、3D打印等,覆盖线下、线上、展馆、石窟现场,对龙门石窟流散文物复位成果进行展示传播。

△龙门石窟流散文物“身首合一”三维模型截图

△龙门石窟流散文物“身首合一”3D打印像

14.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

该沉浸式数字展是湖南博物院联合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汪悦进教授团队推出的项目,于2024年6月8日至2025年2月16日展出。展览运用数字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展示马王堆汉代文化,重现当时生活场景与文物魅力,共分为时空、阴阳、生命三个板块,如其中的生命板块便用沉浸式LED球幕呈现了T形帛画,生动演绎了生命“由地入天”的升华仪式。作为全国文博界单体投入最大的数字展览之一,它开创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遗产数字展示新模式。

△T形帛画球幕影像

15.湘绣针法数据采集和文化创意产业应用-湖南师范大学

从数字创意与智能设计的角度出发,“湘绣针法技艺馆”虚拟仿真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展示湘绣针法教程,并开发融入现代审美元素的数字化湘绣产品,建立起非遗传播“互联网+”“知识+生态”,将知识图谱、富媒体、用户画像等AI技术相融合,将非遗文化输出到各个渠道,实现湘绣文化多元化、全景式解析以及国际传播。

△原创双面绣摆件《虎虎生威》

16.三姐数字人助游-广西旅发数智人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以“刘三姐”经典形象为蓝本,广西旅发打造数字人为游客提供虚拟导游、智能讲解等个性化服务;还整合全区文旅数据资源,在“刘三姐文旅大模型”智能大脑内有超52万条文旅知识库数据,亮相多个重大活动,全网曝光量突破2亿次,成为推广广西文旅品牌的重要力量。

17."巴渝文物"数字化应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巴渝文物"数字化应用创新在于运用物联感知技术,就是让文物能够像人一样有“感觉”,能感知周围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然后通过网络把这些信息传递出去,时刻监测文物周围的环境状况;再借助AI分析处理这些数据,构建起文物安全监管协同体系。目前,文物安全监管系统已上线,“宗教活动场所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实现市、区县、镇街三级贯通,有力推动了文物保护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巴渝文物”应用驾驶舱截图

18.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一期)-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坐:数据库分类资料;右:“东坡行旅”手绘地图特色板块

19.“数字甘博”管理服务平台-甘肃省博物馆

该平台以数字化保护应用信息系统建设为纽带,整合珍贵文物资源。创新在于采集实时数据,如在文物展柜安装传感器,收集温湿度等数据,再利用智能数据挖掘并分析文物特征等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以更好保护文物。

20.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敦煌研究院

数字敦煌沉浸展高精度立体还原了西魏第285窟,构建“游前线上互动、游中沉浸式VR体验、游后现场留念”的旅游服务模式。其创新在于其开创了全新旅游服务模式,使游客能更加深度地参与到壁画故事情节中。

21.元游宁夏--宁夏文旅元宇宙数字服务应用-宁夏旅游信息中心

宁夏旅游信息中心整合当地丰富旅游资源,打造了宁夏文旅元宇宙平台。在元宇宙旅游空间里,用户借助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体验宁夏风光与文化,实现线上沉浸式旅游,吸引更多人了解宁夏文旅。

22.新疆智慧旅游项目助力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宣传推广中心

通过“一中心两平台”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宣传推广中心推动了智慧旅游标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互联网+旅游”模式的全面实施。创新开发了“一部手机游新疆”平台,让游客可通过平台预订服务,同时还推出了数字博物馆和云游景区,全疆501家A类景区已入驻智慧旅游平台,提供实时监管和游客疏导服务。

23.《山海经》细颗粒度标引和知识库展示平台-国家图书馆

△《山海经》知识库首页

24.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应用实践-故宫博物院

△左: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平台首页;右:“中国古代可移动文物知识图谱”介绍页面

25.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时高逼真挛生数字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动漫集团基于实时高逼真挛生数字人关键技术打造了超写实数字人“苏小妹”,数字人以虚拟历史人物“苏小妹”为原型,整合苏州相城区历史、文化、自然等要素资源,具备强大的实时互动能力,无论是细腻的表情变化还是流畅的动作呈现,“苏小妹”都实现了高度精准的模拟效果。

26.恭王府旧藏文物数字展-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基于馆藏文物和来自全球8家文博机构的恭王府旧藏数字资源,数字展通过水墨艺术风格的三维场景渲染和虚拟景深漫游等数字手段,让旧藏文物实现云端团聚。创新点在于其艺术化的线上展览形式,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百年王府珍贵典藏。点击观看视频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27.24小时无人值守公共文化驿站-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公共文化驿站配置可移动、可装配的公共文化空间,为各地群众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以公共文化云平台为支撑,综合运用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整合特色文化艺术资源,为群众搭建鉴赏、观影、培训、体验等互动式、沉浸式、大众化的服务场景,并且能够实时更新内容,实现智能化管理。如今公共文化驿站已在全国多个地区投入使用,比如贵州毕节市的文化驿站为扶贫搬迁民众提供了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

28.景区境外支付便利平台-在线旅游场景数据挖掘与智能设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携程旅游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该平台与多地景区达成合作,推出境外游客融合服务,如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联合携程实现境外游客在线票务预订,支持多种证件和多种国际信用卡,提供多样化支付方式并支持29种货币结算,为境外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支付环境。

29.“数说犀尊”智慧展厅-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国家博物馆)

“数说犀尊”智慧展厅围绕“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及其文化内涵,运用大数据、三维扫描、3D打印、红外感知等技术呈现犀尊的出土经历、功能特点和铸造工艺,并设置互动体验环节,游客可以触摸查看3D图片、透过孔眼观察文饰、绘制云纹上墙等,通过数字化解析让文物内涵更易理解,而互动体验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当AI卷入综艺赛道,会激发何种想象?

深度伪造:AI“变脸”成隐私与财富的“掠夺者”

独家报告:透视全国170座城市300余个文旅元宇宙政策

重磅|两万字报告:从国家级到省级,150个元宇宙政策大盘点

THE END
1.专题论坛历史类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维度逻辑和路径基于这种高要求,重新审视现有的历史类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方式,依然存在商业气氛太浓、过分追求感官刺激等问题,依然习惯于复刻实体展览模式,侧重于线性思维(博物馆实体展中的文物组合)的叙事逻辑,没有系统建立数字化展陈中文物在主题上和内容上的关联性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TcyOTY5NA==&mid=2247491423&idx=1&sn=49c40bf06a745cfde47272794aadd417&chksm=c1835a719c9290b681213bc087a913dc21cb31a7063a00bf9ba907152b5be3f68a1f9d10578f&scene=27
2.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思考经管文库(原现金就需要博物馆相关的管理人员引进最先进的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也就是我们要说的数字化管理。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276457-1-1.html
3.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特点分析黄岩博物馆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喜欢通过网络获取资料,所以建立数字博物馆能让博物馆更好地宣传自身和提升服务,博物馆也可以借助数字博物馆完成传承文化的使命。当前,很多博物馆都已经开始了数字化建设,文章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列举了当前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方法。https://www.hybwg.com.cn/mobile/Info/72
4.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8篇(全文)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管理 第1篇 博物馆陈列中文物的管理 何思迪 40817034 多年来,文物在博物馆库房中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规范,建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章程。相对而言,陈列中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至今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基本上是各级、各类博物馆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在操作运行。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dyx80ya.html
5.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评审的标准和方法:具体内容详见竞争性磋商须知前附表专项附件“评审的标准和方法”。 10 根据采购项目的特点和需要,需要加以详细说明的其他磋商程序规定、要求等内容: (1)磋商小组将按照规定对各报价人的响应文件采用相同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评价和比较,将按照提交首次响应文件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逆顺序)邀请通过资格及符合https://zfcg.pingtan.gov.cn/upload/document/20220707/26aa62ad37a1451dbafba608a1355991.html
6.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此时我们开始进行广泛地社会调研与参观学习,先后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故宫博物院信息中心,革命博物馆信息中心、历史博物馆信息中心、首都博物馆信息中心、河南博物院信息中心等单位,向很多的专家请教学习。参观之后我们大开眼界,对如何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做到了心中有数。然后就是选择软件公司,https://www.dpm.org.cn/study_detail/100201.html
7.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分析它通过数字化展示、交互体验、智能管理等手段,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文化遗产呈现方式,以及更便捷、个性化的参观体验。智慧博物馆注重数字技术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的魅力,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同时智慧博物馆还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观众的参观行为进行https://www.zzqklm.com/w/hxlw/32768.html
8.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9.展厅设计博物馆设计企业展厅廉政教育基地专注博物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服务商 3D可视化互动展示 刷新博物馆展陈“打开方式” 文物真正“活”起来 实现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和管理等业务智能化 实现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和管理等业务智能化 智慧博物馆云平台 http://wb.efrontop.cn/
10.以“今”入“古”,浅谈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手段与应用价值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也正在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系统地建构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现有180 余万件套文物藏品均已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 每日故宫APP页面展示 文物数字化是把文物的尺寸大小颜色等信息、图像信息、背景信息与文化信息等,表示成数字量,以便对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g1OTQ1NTaDz3Wqr6zGcw.html
11.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工作是博物馆运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提高文物博物馆单位活用文物资源的积极性。 2018年5月3日,上海博物馆建设完成全面基于数据的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上海博物馆的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上海博物馆数据中心,是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基于博物馆学理论,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12.数字化博物馆管理解决方案20221205112126.pdf数字化博物馆管理解决方案 第1章概述 4 1.1设计概述 4 1.2设计依据 4 1.3设计原则 5 1.4设计意义 6 1.4. 1预警功能 6 1.4.2多部门协作联动6 1.4.3整合原有视频监控系统6 1.4.4整合安防其它子系统6 第2章需求分析 7 2.1安全防范等级确认和划分 7 2.2纵深防护区域的划分原则 7 2.3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理念 7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205/7020102131005021.shtm
13.博物馆数字化管理一、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数字化管理是将博物馆的资源和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存储、整理、展示和管理的过程。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博物馆影响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博物馆可以将馆藏资源以更加直观、全面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2.https://wenku.baidu.com/view/31a98751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0.html
14.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 更新时间:2024-09-09 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 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系统 更新时间:2024-09-09 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系统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系统 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4-09-09 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的意义博物馆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https://news.qingflow.com/plugin/ss/index.php?s=%E5%8D%9A%E7%89%A9%E9%A6%86%E6%95%B0%E5%AD%97%E5%8C%96%E7%AE%A1%E7%90%86.html
15.《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十讲》(陈红京)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十讲》,作者:陈红京,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最新《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十讲》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十讲》,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8485462.html
16.一体化的数字化管理保护传播服务,积木易搭助力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传统的管理、展陈、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无论是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典藏与保护,还是面向观众的服务。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和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研究和利用,丰富展览手段,提升博物馆的管理及公众服务水平,成为摆在各大博物馆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20727/072022_1112356.html
17.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数字化建设还需要采用**的数字化营销策略,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包括制定数字化化推广策略、加强数字媒体运营等,以提高博物馆数字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结语 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丰富观众的体验,更可以为博物馆提高运营效率及管理能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还需要与时俱进,追随数字技术的发展,探索更多的数字应用场景,为观http://176908514.b2b.11467.com/news/3456193.asp
18.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图档博三馆如何协同发展?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将文化数字化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中华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与全球影响的时代任务。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协同发展是应对日益多元的文化信息需求的必然趋势,而《意见》的出台为其提供了深刻的战略指引与遵循。在http://www.ordoswh.com/article/Info/index/id-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