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建设经验谈

1.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迅速,您参加过很多博物馆实体馆和数字馆的建设,想请您谈谈目前中国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情况。

根据《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统计,中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近4000个,同时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加。目前中国平均每40万人左右拥有1座博物馆;估计到2020年,将发展到25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另外,中国统计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400多座,再加上未正式注册的,数量已近千座。近几年,先后进行了博物馆等级评估和博物馆运行评估,截至2014年初,已评出国家一级博物馆83座,二级博物馆171座,三级博物馆288座。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2.自从90年代末开始多媒体现代展示技术正在逐渐进入博物馆、展示厅、陈列室,它把虚拟场景、实时人景合成、三维动态成像等高新技术应用到传统的展示中。请您介绍一下上海大学在多媒体现代展示技术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上海大学设计制作的展馆包括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设计制作、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基本陈列多媒体设计制作、中国99昆明世博会科技馆陈列多媒体制作、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虚拟现实(VR)展示系统方案设计与制作、上海公安博物馆多媒体展示技术制作、上饶集中营纪念馆展示设计与制作、2010年上海市世博会部分展馆、朱德纪念馆陈列布展、国防大学校史馆、宝山民中国竹文化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等。

3.增强现实技术在多媒体现代展示中有着哪些应用方向,您可否以虚拟场景为例,为读者介绍一下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案例。

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在视觉化的增强现实中,通过光学原理将二维、三维信息成像到现实场景中,也可以利用头盔显示器,把真实世界与电脑图形多重合成在一起,便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围绕着它。

国防大学校史馆的多媒体展示

增强现实技术包含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多传感器融合、实时跟踪及注册、场景融合等新技术与新手段,增强现实提供了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的信息。

无插件3D藏品平台管理与展示技术

为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系列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育人功能,切实推进“文教结合”综合改革,更好地推动高校博物馆建设,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将继续整合高校博物馆资源,依托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开展内涵建设工作。

在以上指导思想基础上,以“基础为实、应用为先、服务为本、管理为效”的原则,以基础平台建设、教育驱动、机制创新、内涵发展为手段,深入探索上海高校博物馆与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的有效融合,推动上海市高校博物馆在实体博物馆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等领域上水平、上台阶,让上海高校博物馆服务于整个教育、服务于社会,在建设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构建上海市高校智慧博物馆。

上海上大海润公司在上海市教卫党委宣传处、市教委科技处,以及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指导下,在江卫平、江菊美、曹永玓、马瑞、宋小明、郭骥等高校博物馆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上海市高校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三年行动纲要撰写,并完成上海大学、上海交大、上海海洋、上师大等数字化博物馆的一期、二期建设,建设过程中我们归纳了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

(1)门户网站群技术,利用CMS内容管理技术,实现数字化门户网站建设;

(2)无插件3D藏品平台管理与展示技术;

(3)2.5D全景漫游技术;

(4)3D漫游技术;

(5)博物馆网上教学平台。

5.从智慧地球到智慧城市,您对目前各类博物馆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有何建议?

智慧博物馆具备在需求与科技协同作用的条件下,持续进化,不断演变提升自身的能力。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在未来创新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将呈现出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智慧服务”“智慧保护”和“智慧管理”。

THE END
1.数字博物馆,引领传统文化亲近年轻一代关于我们数字博物馆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在线参观体验,还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年轻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跨时代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年轻一代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本文目录导读: 数字博物馆的兴起与特点 数字博物馆助力传统文化走向年轻一代https://logincenter.isbcyz.com/post/8415.html
2.文物商店“触电”直播平台:开启文化传承新征程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以及购物的重要渠道。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文物商店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新的机遇,开始积极寻求新的销售渠道。入驻直播平台,对于文物商店来说,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文物商店可以通过直播平台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7324820&efid=Y0fkn4NNJjwRvJWDZgWP_A
3.米塔视界:裸眼3D显示技术赋能商业展示与数字化转型裸眼3D技术的应用,为博物馆展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与传统展示相比,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文化遗产的还原,还能实现虚拟内容创作,为未来的数字博物馆建设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四川大学博物馆波斯展“百柱厅”的裸眼3D展示,是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它不仅通过创新技术提升了观展体验,还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237672
4.玛特宇宙:让文化遗产变得触手可及,当博物馆迁移到元宇宙时!文物拓展博物馆的商业模式与收入来源 通过元宇宙平台,博物馆可以推出各种数字藏品和文创产品,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 同时,博物馆还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开发元宇宙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实现互利共赢。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技术挑战 博物馆元宇宙化需要依赖先进的数字技术,如3D建模、虚拟现实、区块链等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I803KP0538ASUC.html
5.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虚实相生"关系期刊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虚实相生"关系 张小李 故宫博物院 在线阅读 下载 引用 收藏 分享 打印 摘要: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断发展,数字博物馆在文博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字博物馆日益成为公众享受博物馆公益服务、接受文博教育的重要途径.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bwg200803017
6.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新篇章一、文物数字化的定义与意义 文物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将文物的物质和非物质内容以数字形式保存、处理和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对文物、建筑、书籍等实体文化遗产的三维扫描、数字存档和虚拟展示,还涵盖了对传统技艺、习俗、口述历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数字化传播和创新传承。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为文物的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294977541312512
7.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意义9篇(全文)共享“数字博物馆传达给用户的信息量大,声音!图片!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同时展现给用户, 拓展观众的想象空间”更容易形成用户的沉浸感和对展品相关文化的构思“将古文物外观以 数字相机拍摄后可以在网络上以多种方式展示出来,一些现场无法体验到的东西在数字化博 物馆中都可以欣赏.以乐器博物馆为例,在乐器实体博物馆只能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u7no481.html
8.第七章数字博物馆第四节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状况与发展方向一、建设状况二、发展方向(一)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关系1.空间性拓展2.时间性拓展3.辅助理解4.诱发参观动机(二)数字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数字博物馆仅仅是实体博物馆的“翅膀”,而绝不是“掘墓人”。二、发展方向思考题1.何谓数字博物馆?它与博物馆网站有何区别?2.博物馆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3298351.html
9.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春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十三五”期末,宜春有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10个,美术馆3个,文化场馆数量达标,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也全面实现免费开放,总分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另外,“宜春文化”App常态化上线运营,全市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存量达142TB,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宜春市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在江西省得到https://www.yichun.gov.cn/ycsrmzf/yfbfba/202112/09a818cd7b754924ae9aacc135161e9d.shtml
10.数字博物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集多媒体技术和实体博物馆等众多课程资源于一体的数字博物馆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价值。数字博物馆资源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扩大受众范围、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诸多优势。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源,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史料研习能力等教学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609/10391652.shtml
11.中国博物馆数字化若干概念的思考数字化博物馆超出实体博物馆“馆”和“物”的地理、物理限制,把博物馆的所有管理和业务内容全都转化到信息平台上--特别是文物鉴定、文物研究、文物修复等,使博物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从“实物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把现场服务拓展到超越时间、空间的虚拟服务。 https://www.dpm.org.cn/study_detail/100204.html
12.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