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4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含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采集、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展示以及数字传播等技术手段再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复原成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要加以利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使这些非遗技艺永远留存。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优势与风险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4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不仅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当今最为前沿的信息科学技术,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更加有力的高科技技术支持。如何通过数字化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保存下来,是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李芳宇,黄薇然,张静.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探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6,6(5):81-86.

[2]卓么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25-227+248.

[3]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49-55.

作者:赖文橘单位:广西龙胜县文化馆

第二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重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云南地区纳西族人所创造的东巴文化就是历史的结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文化商业化,经济化发展,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越来越为突出,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成为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保护东巴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文化发展的新方式,借助影响数字等科学技术东巴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发扬光大。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东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探究

东巴文化具有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保护传承意识不断强化,运用数字化科技传承文化成为主流,在新媒体视域下,运用科学技术对东巴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进行探究,这一举措对文化承上启下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新媒体视域下东巴文化遗产现状

2新媒体视域下东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意义

3新媒体视域下东巴文化遗产的传承探究

4结语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数千年传承的文明,记录着纳西族的发展历史,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更对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视域下,我们可通过现代媒体的便利,以拍摄纪录片等多种途径,记录、解读东巴文化,并进行广泛传承,借助向世人宣传、展示它的美好内涵,使东巴文化能够真正走向大众、传向全世界,使东巴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完整传承,进而不断创新。

[1]杨杰宏.东巴文化传承前路犹长[N].中国文化报,2011-03-22(006).

[2]谈国新,孙传明.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参考版),2013(6):132-142.

[3]宋方昊,刘燕.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5(2):85-88.

[4]和力民.魂系东巴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6-08(B03).

作者:张倩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第三篇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悠久历史、璀璨文化和民族底蕴的集中载体,同时由于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建设及发展,使得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及影响。城市的特色在消失,城市的文化在消亡。同时,近几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深入进行,使得历史城区内大量的老旧房屋被纳入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景观风貌及文化特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下面以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为例,从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问题出发,对历史文化名城得以保护、传承、发展的具体对策进行思考及探讨。

1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概述

赣州是我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集中,保存完好,典型街区传统风貌保存完整,是一个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古城。历史城区面积约为3.22平方公里,由于较为完整地延续了“宋代六街”的主要道路格局,历史上“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也依然依稀可见,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南宋城”。同时由于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城墙和排水系统(福寿沟),也被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包含有5处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郁孤台、南市街、姚衙前、灶儿巷及慈姑岭历史文化街区,包含各级文保单位29处,不可移动文物3处,历史建筑三百余栋,历史文化价值十分地重大。随着赣州市城市跨越章江、向南发展,历史城区的政治功能已转移,商业中心也在逐步弱化,但其仍是中心城区居住人口最多、最密集的一个区域。而历史城区负荷过大,导致交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等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历史城区保护压力日渐增大。同时,随着近几年棚户区改造的大力推进,赣州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各历史文化街区也面临着极大的保护压力,部分传统风貌面临着蔑失的不利境地。

2赣州历史文化名城景观风貌及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历史文化名城景观风貌提升及文化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4结束语

我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最集中的载体,是延续我国历史文脉的精髓。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景观风貌,使其更自然、更科学地融入到现代城市发展当中,令我们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城市的发展历史。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振兴,才能使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1]罗国荣.浅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丝绸之路,2013,(10):40-41.

[2]张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探索[D].重庆大学,2008.

[3]陈书芳.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塑造研究——以岳阳楼景区景观设计为例[D].江南大学,2008.

作者:杨久辉单位: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四篇

【摘要】徐州两汉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为便于资料搜集整理,本文主要以徐州博物馆对徐州两汉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例进行研究。其中主要以徐州博物馆的概况、对两汉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真实可查的资料和直观深入的实地调查结果为依据,针对徐州两汉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工作,从现代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徐州博物馆;两汉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一、徐州博物馆两汉文化遗产研究背景

二、徐州博物馆两汉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成效

三、徐州博物馆在两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结语

在面对两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专业的队伍去践行保护工作,需要决策者付诸心血与财力,需要当地居民的共同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使徐州能够绽放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总之,对汉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保护现状的探讨,需要对徐州传统文化进行设身处地的研究、对建设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全面的观点,要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专业的保护,对文化历史负责。

[1]姜川.徐州地方文博产品创意开发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7.

[2]方圆.旷世奇珍西汉的楚王陵金缕玉衣[J].中国网综合信息,t.m.china.com.cn/convert/c_tRQpiV.html.2012.

[3]林玉尘,古德.徐州苏宁广场工地发现汉代徐州城古城墙遗址[J].中国徐州网—徐州晚报,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5cef2ab0101myjg.html.2013.

[4]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汉采石场遗址[Z].徐州博物馆官网,www.xzmuseum.com/zl_detail.aspxid=1876.

[5]周云圣.关于徐州文物古迹保护开发现状的调查[R].中国矿业大学,2015.

THE END
1.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 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 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 科技的力量 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新时代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成就巡礼展 百年巨变——雕塑作http://m.chnmuseum.cn/Portals/0/web/vr/
2.吴文化博物馆以展为媒聚合力,保护传承展未来——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展文博党员共建联学主题党日活动 2024.11.20 吴文化博物馆 “红楼梦——图像史与物质文化”展览开幕 更多 开放时间Opening Hours 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须知 展览Exhibitions 奇巧技——核雕的记忆与技艺特别展览2024.12.07~2025.03.09 红楼https://wuzhongmuseum.com/exhibition/5
3.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湖南博物院此次征集工作中,183个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应用的案例报名参与评选,最终“国家自然博物馆数字人及AR导览”等10个案例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29个案例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本次公布的示范案例聚焦文化数字化、数据要素赋能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共性https://www.hnmuseum.com/en/node/10363
4.博物馆“数字化”发展之路,要怎么走?如何通过数字方式更生动鲜活地介绍文化遗产?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如何促进知识创造?如何在缺少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可持续地运营数字化服务?博物馆“数字化”,路在何方?在这一重塑场馆体验、拓展全新功能的行业激流中,英国、德国的博物馆立于潮头。 以观众为核心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TQ4MDg0Nw==&mid=2247678090&idx=8&sn=bef9b5a5beb5522be2ce6eeb5eaa9817&chksm=fc8b76021f0e431c117ae6c1482b50c4a9b9d5cc71d7c69365c13a1d58a1d33e6ab7ff360d41&scene=27
5.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成功开启美国数字图书馆时代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将数字技术带入全球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中;1995年,欧美区域的多家博物馆已经开始着手开展数字化存储项目,进一步将数字技术的应用扩大化。 世界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也为我国博物馆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6.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我院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创办,我国博物馆界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实体,有常设机构和日方常驻工作人员。 研究所位于我院非开放区,总占地面积2000m2,由主机房、演播厅、小展厅、研究室、办公室及附属用房组成。演播厅内安装了美国Sgi公司的ONYX3800超级图形工作站https://www.dpm.org.cn/lemmas/244323.html
7.关于我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领导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公益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网站。 https://www.ihchina.cn/about_us/279.html
8.数字展览[2024-08-16]“良渚童hua”儿童艺术展 [2024-08-16]礼记:中原夏商周礼乐文明展 [2024-08-16]东方五千年——-焦家遗址与良渚遗址联展 [2024-08-16]“郁郁乎文哉”线上展 [2024-08-16]“巍巍如天”线上展 [2024-08-16]“一起:寻找文明之光”特殊儿童数字美术馆 https://www.lzmuseum.cn/ShuZiZhanLan2/index.html
9.皮影数字博物馆博物馆简介http://shadow.caa.edu.cn/m/
10.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村落馆 村落推荐 上盐井村 ·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 珍珠门松岭屯 ·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 黄崖关村 ·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 西井峪村 · 天津市蓟州区> 桑嘎村 ·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 传统建筑 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dmctv.cn/
11.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博物馆信息化供应商——广州欧科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地理数据、人文数据采集及系统集成服务商,为含国土、规划、房管、博物馆、考古所、文物保护等单位提供专业的数据工程服务、软件开发服务以及文化创意服务。http://www.okaygis.com/zhwb/
12.常朝科技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物活化公司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物活化|文物数字化保护|重庆常朝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近百家博物馆提供数字智慧化解决方,9年数字化博物馆技术支持,核心产品包括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修复、观众服务、陈列展览、大数据分析以及数字化应用等在内的70余套系统!!!https://www.chinamuseum.cn/
13.数字化数字化保护预防性保护智慧博物馆文物安全云智慧在展览展示、文化旅游、数字化文物保护、大型活动及科普教育等层面,提供不同不同场合的客户需求,擎领国内数字科技、赋能展览展示行业,塑造展览展示新高度。中科城投致力打破千馆一面,为规划馆、博物馆、主题馆、纪念馆、旅游展厅等各类展馆提供整体总包服务。http://www.zkcto.com/
14.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标准和规范进行开发设 计,确保各个系统之间能够进行数据共享与互联,实现数字资源的接入、管理与使用达到一体化效果,建设一个综合、先进、易用的博物馆智慧化平台。同时为其他应用预留平台接口,便于日后进行系统的扩展完善。自下而上分为基础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各层建设https://zfcg.pingtan.gov.cn/upload/document/20220707/26aa62ad37a1451dbafba608a1355991.html
15.博物馆的力量丨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在重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对渣滓洞、白公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等多处革命旧址进行了3D虚拟建模,还开发了“巴渝往事”“红岩记忆”等AR程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11万套28万件文物已实现了数字化,线上虚拟展览以及游戏、动画等场景得以开发运用。 https://www.cqcb.com/kandian/pinwei/2022-08-03/4978060.html
16.安庆博物馆参观预约 交通路线 临时展览 导览服务 活动预约 VR全景 数字藏品 征集公告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官方快手 文化云群众评价 问卷调查 网站访问量4869065 相关链接 安庆博物馆 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 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 版权所有 皖ICP备17009858号-1 皖公安备34080202000023号通知http://www.aqbwg.cn/
17.数字化数字化 光中——尹光中艺术文献展 多瑙河明珠——匈牙利文化展 梭戛故事——一个村庄的影像史 片纸长天——明清扇面书画展 万桥飞架—贵州桥文化展 牢记嘱托 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 贵州锦绣世界—国际丝绸艺术展 《清平乐——<韩琦楷书信札卷>及宋代文人展》https://www.gzmuseum.com/digital/
18.烟台市博物馆烟台市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较早建立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6.9万余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1万余件/套,是山东省馆藏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具有团体考古发掘资质和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下辖有文化中心主馆、烟台民俗https://www.ytmuseum.com/
19.博物馆纷纷成为“网红”,但代价是什么呢?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博物馆数字资源开放化已成大势所趋,纽约大都会、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等纷纷加入了“CC0无权利保留协议”(Creative Commons Zero),开放了数十万件艺术品高清大图,供公众免费下载且不限制使用。 台北故宫博物院也积极拥抱这一潮流,2017年在官网开辟了open data专区,提供多达7万张70,000https://www.tmtpost.com/395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