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观非遗博物馆的学习心得体会(6篇)_参观博物馆心得感悟首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为.服务”,强调“过去与将来、历史与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首都博物馆设计方案,经过两轮国际招标,从16家中外知名建筑设计机构提交的22个设计方案中选出的。博物馆建筑落成后,已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全都赞扬。新馆建筑用地2.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地上五层、地下两层。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精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亮的现代感。如:外观外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悬挑的大屋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出檐,青灰色砖墙模糊了古城墙与现代
2、幕墙的界线。宽敞的广场和大堂也取材于皇家宫殿高台建筑的手法。在博物馆中轴线上,大厅外地面镶嵌清代丹陛,大厅内有明代牌楼,体现中国传统中心轴线特点。在建筑材质上,青铜、木质与砖石的大量运用更显现一种历史的久远;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又表现出北京有力的时代步伐,高大的空间和通透的视觉效果更顺应了当代建筑的国际流行趋势。新馆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厅、椭圆形专题展厅、条形的办公和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隙则为.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朴的中式牌楼、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营构了一个兼具人文、自然的环境。参观非遗博物馆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二】博物馆是人类的“文化殿堂”。在
6、铜器历史悠久。达丁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几千年前,古人就能制造出如此精致图案的雄伟青铜器,真是令人赞叹!参观完青铜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陶瓷博物馆。我发觉了两件特别不同的瓷器。一种叫如潘瑶,是北宋时期的一种茶壶。它的质地很硬,直到现在都没有磨损的痕迹。我觉得肯定是古代无名艺人的心血。相反,大汶口文化中的黑陶空心高柄杯,质轻易碎,壁厚只有一毫米,故称“蛋壳陶”。看了这么多文物,我最喜爱的是青花瓷。洁白的瓷器上画着蓝龙。这些龙栩栩如生,有的光着头,仿佛在找人比拼;有的两条龙纠缠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努力飞向天空,仿佛摘太阳看着这些强健的龙,不禁暗暗赞美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一
7、天飞逝而过,很快就离开了博物馆。回头看看身后的博物馆,我深深地感觉到,中国的古代文物绝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而是时代的象征。青铜器、瓷器、雕塑、绘画和书法沉淀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为中华民族绚烂的文化感到傲慢!参观非遗博物馆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四】星期五下午,我们班王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位于市中心广场东北角的柳州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可真大呀,共有5800平方米呢!它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场景式的古生物陈设馆,从远处望去,真是宏伟壮丽。一楼的展厅是古生物陈设。刚进入展厅就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顶上的放映屏幕时不时“窜”出个恐龙来,要不是和队伍走在一起,我起码要被吓死。我们参观了从古生
8、代到中生代到新生代的各种生物化石,让我打开眼界。就在我的恐惊感快要消逝时,一具巨大的真恐龙骨架又把我吓倒了。这是一条大约长17米多的霸王龙,看样子它正在捕食。在这黑暗的环境中,把这条龙衬托得更加逼真。它旁边还有一条脖子很长的好像是蛇颈龙的.龙,在它的脖子骨架右侧有一处沉凹,表明它是被咬死的。我们接着又上了二楼,那里有两个展厅,分别是历史厅的民族馆。历史厅里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中国古人类的生活,我们不禁为古人类的才智赞美。接着,我们沿路返回上了3楼,3楼是青铜馆和书画馆。青铜馆里的青铜纹刀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面雕有鸟和花,很是惟妙惟肖,我们无不为其叹为观止古人雕刻的技术真是鬼斧神工啊。这次博
9、物馆写生,不仅让我们懂得了古人类历史的学问,还知道了恐龙时期的各种生物,收获真大呀。参观非遗博物馆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五】周六,学校组织四班级同学到良渚博物馆参观。这趟旅程不仅趣味十足,还能让人学到学问。大家都兴奋不已。我们分组参观了三个展厅。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第2展厅,里面叙述了良渚古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吃什么呢?那时人们已经学会种植农作物。所以,人们已经有小米、稻谷等食物了。他们不仅可以种植植物,同时也会狩猎,看来古人也喜爱吃肉啊。那他们用什么狩猎呢?那时人们已经会制作工具了。有的用石头做,有的用玉做。虽然粗糙,但想到那是5000多年前的物品,我还是为古人的才智所折服。其中我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