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警方通报自媒体博主“Thurman猫一杯”秦朗作业事件系编造,公安依法对其及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此后,各大平台对“Thurman猫一杯”账号进行了封号处置。
该事件引起了公安部门、中国记协、中央重点媒体等多部门高度重视,被公安部列入典型案例。
01.事件脉络
事件梳理及舆情发酵过程
▲2月16日,博主“@Thurman猫一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喊话小学生秦朗,你的家庭作业在巴黎街头被捡到”的视频内容,该视频引来了大量网友的围观与逗趣,视频内容得到迅速传播。
▲2月19日,“秦朗舅舅”承认摆拍,其账号被禁,视频下架;“@Thurman猫一杯”发视频澄清,并表示作业已还给秦朗妈妈。此后,网络中质疑猫一杯视频内容真实性的声量逐渐升高。
▲4月13日,“摆拍秦朗丢作业”被公安部列入典型案例,警方披露炮制秦朗事件详情;人民日报、中国记协等发文评秦朗丢作业摆拍事件。此时舆情到达警方通报后的舆情声量最高峰值,后两天热度虽有所下降,但并未平息。
02.舆论聚焦
该事件舆论声量主要聚焦于个人及新闻媒体,其中媒体参与总量达5.94万条。
一、监管部门
(一)散播虚假信息者,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打击。
杭州警方:对于恶意炒作编造散播网络谣言或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坚决依法打击。谣言就是谣言,一些谣言虽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的后果重,但是它的本质没有区别,只不过是程度不一样。
(二)媒体、社交平台需反思
中国记协:媒体把持不住,贸然下场。一些主流媒体不加甄别制作标题后进行二创、加话题,让事件看上去“真实可信”,进一步扩大了传播。网红反思完了,还有谁要反思?平台要反思:对于破坏舆论生态、干扰公众视听的内容及账号,平台应果断出手,运用各种方式加以限制和处罚;媒体要反思:做新闻,必须守住报道真实性底线,对事实认真核查,对疑问多问几遍。如若不然,容易在追求流量过程中,落入“虚假新闻”陷阱,发出格调不高的稿件,损害自身公信力;面对网络舆论最后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不能一味迎合人的低级趣味。这些“新黄色新闻”格调不高、真假难辨,欺骗大众感情、损害舆论生态,甚至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引起警惕。
二、媒体观点
(一)法律底线不容侵犯,需加强平台及MCN机构监管
央视新闻:踩踏底线,挑战法律,必然受到法律规束。靠欺骗手段来赚取眼球,也许可一时获利,但不可能持久。短视频造假泛滥,平台难辞其咎。平台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当推手。此外,要管束躲在幕后的MCN机构,这样才能有力有效消除短视频造假、利用自媒体账号造谣等乱象。
人民日报:道德底线不能踩,法律“红线”不能碰,自媒体造假歪风必须刹住!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对无底线的自媒体和机构,必须严格依法处罚。网络平台和媒体机构要增强责任担当,坚守内容品质,提高甄别能力。
(二)全社会合力治理,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法制日报:“秦朗丢作业”事件至此并不是终点,依法严惩博流量网红才能真正警钟长鸣!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平台应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对于破坏舆论生态、混淆视听的博主、账号及时加以规制和处罚;作为网络空间的一分子,每位网民也都应该冷静“围观”,共同守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三、专家解读
(一)虚假信息或是机构运作,网民易被蒙蔽
(二)造谣行为涉嫌触犯法律法规
周兆成律师:网红的行为涉嫌违反了我国《网络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等法律法规。其中,《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网络用户应当遵守的法律义务,包括不得制作、传播虚假信息等。《治安管理处罚法》则对网络谣言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此外,如果造谣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涉嫌触犯《刑法》中关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规定。
四、网民观点
(一)支持严厉处罚,要形成全网警示
胡锡进:“黄色新闻”实际上都依托了严肃新闻的价值框架,以不同程度的欺骗方式省略掉新闻制作的成本和艰辛,投机取巧,收割注意力,实现“小投入赚大钱”,他们相当于在舆论场开不顾风险赚快钱的“小煤窑”。老胡相信,对“@Thurman猫一杯”的这次处罚也会在全网形成警示:搞“新黄色新闻”是有风险的,一旦翻了车,就可能鸡飞蛋打,之前的积累瞬间成为一堆泡沫。
我每天都会很顺利的过完这一天:假新闻出圈了,如果不扼制,后面为了流量,就会有大批网红为了流量编造虚假段子。
比去年好一点:网红们随口造个谣,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查证去辟谣,不处罚会有更多人为了流量去效仿。
司马3忌:坚决支持行政监管部门对MCN来一次全面的整顿。
(二)在kpi考核下,网红对流量的渴求是无限的。
伊利达雷之怒:网红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个公司。财务、文案、配音、演员、公关、商务等等。有些公司做矩阵,还会养不止一个团队。为了养活这些团队,网红对流量的渴求是无限的。不应存在“她这么大流量还需要编这个骗流量吗”这种疑问。而这些公司化运营的账号,一定有相当严格的kpi考核,就注定了皮下小编会为了完成kpi无所不用其极。
(三)认为平台监管不到位
惠扭头:都是平台纵容的,编造对立和各种谣言很容易被推流…
喵喵全国后援会:都短视频平台纵容的,很多造假视频举报成功了不下架。
(四)认为主流媒体有助推责任
ai红叶如鱼:好奇这么多官媒不核实新闻真实度胡乱发布引流为这件事闹大做了很大的推手,结果查出来是假的,就调转枪头。
何其有卿:造谣当事人被封号,推波助澜的媒体吃饱饱。
(五)认为浪费警力,需严惩
繁花映星海:能说活该吗……之前就被央视点名,最好澄清机会不要,还继续出视频圆谎。还有警察叔叔从年初调查到现在,何尝不是一种浪费警力,要她不严惩,会有更多博主为了流量疯狂试探底线的。
欧阳秋叶:警方披露网红猫一杯造谣案细节,直接排查出入境,发现没有符合秦朗小学生的出入境记录,于是认定该博主涉嫌网络造谣,进行行政处罚。厉害!
法职庞九林律师:一条假消息,浪费这么多警力,行政处罚,真有点便宜了。这类账户,就该永久封禁!
03.传播分析及舆情诱因
该事件舆情传播主阵地主要以微博与APP客户端为主,共占比70%。
(一)网红效应
(四)假舅舅和假剧本?内容真实性引发质疑
随着事件的发展与“假舅舅”的出现,公众对事件真实性的质疑也成为推动流量的另一因素。人们开始讨论和分析事件的各个方面,试图从多方证实该事件的真伪,人们的好奇心从“秦朗是谁”演变成了“这件事究竟是否真实”。
04.舆情风险研判
(一)主流媒体公信力遭受质疑
由于事件发展初期,部分主流媒体对“寻找秦朗”的视频内容也参与了转发与推动,对网民判断其事件真实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导致了在警方公布“猫一杯”视频为伪造之后,网络舆论声音中部分人群对主流媒体传播的内容是否加以审核、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严肃性及其自身的公信力产生了一定质疑。
(二)对MCN机构与内容方面监管会更加严格
(三)网民或将重新审视自媒体博主发布内容可信度
【参考文献】
1.光明网:无出境记录!警方披露“猫一杯炮制秦朗事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