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5.02.0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下为《报告》的“第五章网民规模与结构”部分: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2014年网民增长的宏观带动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政府方面,2014年政府更加重视互联网安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月份成立,旨在全力打造安全上网环境、投入更多资源开展互联网治理工作,消除非网民上网的安全顾虑;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工作正式提上社会经济发展日程,推动互联网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现代传播体系,对非网民信息生活的渗透力度持续扩大;“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宽带的建设和普及。

运营商方面,2014年中国4G商用进程全面启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12月,中国4G用户总数达9728.4万户,在网民增长放缓背景下,4G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运营商继续大力推广“固网宽带+移动通信”模式的产品,通过互联网OTT业务和传统电信业务的组合优惠,吸引用户接入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着虚拟运营商加入市场竞争,电信市场在2014年出现活跃的竞争发展态势,相比基础运营商,其在套餐内容方面灵活度更大,获得很多用户的认可。

企业方面,2014年新浪微博、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使“互联网”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热点词,互联网应用得到广泛宣传,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模式快速创新,比特币、互联网理财、网络购物、O2O模式等一度成为社会性事件,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拓宽了非网民认知、了解、接触互联网的渠道,提高非网民的尝试意愿。

根据调查,2014年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64.1%,由于手机带动网民增长的作用有所减弱,故新网民手机使用率低于2013年的73.3%。由于2014年新增网民学生群体占比为38.8%,远高于老网民中的22.7%,而学生群体的上网场景多为学校、家庭,故新网民使用台式电脑的比例相比2013年上升明显,达51.6%。

新网民互联网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数据显示,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61.3%,其次为年龄太大/太小,占比为28.5%,相比2013年均有所上升。互联网知识与应用技能的缺乏,仍然是造成网民与非网民之间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的比例为10.7%,互联网接入设备的获取能力差异造成的使用鸿沟也不能忽视。

非网民不使用互联网的原因

数据显示,近年来非网民的上网意愿持续降低,肯定上网或可能上网的比例,从2011年的16.3%逐渐下降至2014年的11.1%,未来非网民的转化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网民规模的增速将继续减缓。

非网民未来上网意向

(二)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三)分省网民规模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达25个,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达12个。分经济区域看,东部地区10省中,有8省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6省中仅有1省,西部地区12省中有2省,东北部地区三省中有1省,不同经济区域间互联网普及率差异非常明显。

2013-2014年中国内陆分省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通过变异系数来反映省间互联网普及率的差异,可以看到,我国互联网普及的地区差异呈现稳定的下降趋势,截至2014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的省间差异为0.24,相比2013年底下降了0.01。实现互联网接入以来,中国在推进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互联网普及率的省间差异仍然存在,进一步推动普及情况落后省份的互联网建设工作将成为一项长期工程。

互联网普及率的省间差异(变异系数)

(四)农村网民规模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城镇网民增长幅度较大,相比2013年底增长2929万人。在整体网民规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的背景下,农村非网民的转化难度也随之加大,未来将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和市场激励,推动农村网民规模增长。

中国网民城乡结构

尽管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但是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仍有扩大趋势,2014年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4个百分点。造成差距的原因,部分在于城镇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互联网普及推进工作的成果,根本则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妥善解决城乡数字鸿沟的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城乡互联网普及率

二、网民结构

(一)性别结构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6.4:43.6,近年间基本保持稳定。

中国网民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与2013年底相比,4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网民比例有所增加,19岁及以下青少年儿童网民的比例有所降低。一方面,是网络接入环境日益普及、媒体宣传范围广泛,增加了中老年群体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人口的老龄化。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网民的年龄结构出现年长化趋势。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6.8%与30.6%。与2013年底相比,网民的学历结构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网民学历结构

(四)职业结构

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3%,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7.0%。

中国网民职业结构

(五)收入结构

截至2014年12月,网民中月收入在2001-3000、3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最高,分别为18.8%和20.2%。与2013年相比,网民的收入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城镇网民的增幅高于农村网民,另一方面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密不可分。

THE END
1.动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动解|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新京报 编辑 金营 张臣 2020-09-30 10:30 动新闻 订阅 相关推荐 国际丨内塔尼亚胡抵达叙利亚境内被以方占领的缓冲区 00:40 世面 5382阅读 震后一年重返甘肃积石山:为孩子受伤母亲正康复 地震宝宝将周岁 12:35 热点 浙江丽水一戏曲表演时戏台突然垮塌:多人摔倒 众人合力http://m.bjnews.com.cn/detail/160143300915531.html
2.2024中国互联网核心趋势报告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1、互联网市场以智能手机为核心,APP、小程序、智能电视、智能汽车等多终端协同发展 1.1 如今,互联网市场形成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多设备齐发力,企业和品牌全方位、多渠道的流量布局在市场竞争中释放流量潜力 1.2 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仍保持稳步提升的态势,2024年9月同比增长1.7%规模已达12.44亿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1583
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达8.02亿【PConline资讯】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今年上半年新增网民2968万人,较2017年末增长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https://laoyaoba.com/n/685002
4.首页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助力数字消费发展蓝皮书》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科技平台 互联网域名管理技术 http://www.cnnic.net.cn/
5.CNNIC: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网经社讯)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资源应用不断丰富 http://www.100ec.cn/home/detail--6631924.html
6.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 二、报告术语界定 ◇ 网民: 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 6 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 ◇ 手机网民: 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https://www.ruiwen.com/word/zghlwfzzktjbg.html
7.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手机网民占比高达99.8%。5G、工业互联网和农村数字化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线上办公和互联网医疗用户大幅增加,显示出数字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s://blog.csdn.net/summer_fish/article/details/135056940
8.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全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自1997年10月开始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今已10次。这些统计报告已成为认识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状况的重要材料。而十次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调查数据和经验也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基于上述深入分析、了解我国互联网的目的,以我们第十次和前几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发布第十https://www.jiaodong.net/2002/7/18534.htm
9.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8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智能经济创新发展”交流活动上发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10至19岁青少年和“银发族”是https://m.antpedia.com/news/index.php/3584823.html
10.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月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网民用网环境持续改善, 物联网终端增长推动“万物互联” https://www.meipian.cn/4o7533yq
1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读后感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读后感 1 通过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的细心研究以及揣摩,我得出了一些结论: A、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中国互联网网民的规模。我国总体网民的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呈现下滑趋势,究其原因是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缺乏新的促进因素,很多网民都不懂的电脑/网络,所以她们都没办法上网,增长https://www.unjs.com/zuowen/duhougan/20110917112141_697324.html
12.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 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已成功发布了33次全国互联 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4次报告。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7/1229/11/71538792_935657780.shtml
13.[CNNIC]: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前言 自1997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定期组织开展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每年发布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至今已持续发布53次。《报告》力图通过统计数据真实反映我国互联网络建设发展历程,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机构、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https://www.fxbaogao.com/detail/4491291
14.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40924084719.docx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ocx,综上所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80,城市网民规模占比高于农村网民,且各类网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该报告还提到了移动支付在线办公网络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24/5041341112011323.shtm
1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高校科技我国互联网上网计算机数、用户人数、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况的统计信息,对我国政府和企业动态掌握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提供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7年,经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CNNIC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由CNNIC联合四个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在统计报告发表https://www.edu.cn/rd/wang_luo_yan_jiu_yu_fa_zhan/zui_xin_fa_zhan/200603/t20060323_56372.shtml
16.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7.5%。 报告指出,2023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互联网发展稳中有进,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https://k.sina.cn/article_1577794853_5e0b3d2501902397c.html
17.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年7月)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目录 报告摘要 第一章调查介绍 一、调查背景 二、报告术语界定 三、调查方法 四、报告创新 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二)宽带网民规模 (三)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http://cn.chinagate.cn/IT/2009-07/16/content_18149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