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数字湘博,给你24小时的美好体验

如梦似幻的“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绚丽动人的马王堆动态复原展“一念·辛追梦”,可可爱爱、生活味十足的“数字汉生活”文创产品,有素纱单衣蛋糕、“君幸咖”咖啡等众多美食的博物馆公园(观众餐厅)……

这两年的湖南博物院越来越令人向往。让文物活起来,从大众视角呈现专业门槛极高的文物和考古知识。这背后是科技助力带来的多元解读,是旅游业受众思维产生的服务提质,是湖南博物院践行两道“融合命题”的孜孜探索。

数字湘博,给你24小时的美好体验。

科技强基,探索文物如何与当代人更好对话

展台上一只巨大的布满绿色线条的透明猪,表达什么意思?它前方是湖南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豕形铜尊。

动态装置作品《数字猪尊》以豕形铜尊为原型,结合全息扫描获取的数据创作而成。作品将豕尊的数字模型进行解构,以透明的线框装置展示其形态和内部结构,探索豕尊的起源,构造虚实交织的空间。

2023年,湖南博物院举办的网红展览“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展有许多这样的展品。以深厚的湖湘文化为基础,尝试用当代艺术和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转译,探索当代人如何更好地与之对话,是湖南博物院举办数字展览的初衷。

让普通观众惊叹,让年轻观众争相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为展览“种草”。绚丽数字展览背后,是近年来湖南博物院持续加强文物数据基础建设的不懈努力。

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李健摄

湖南博物院现有文物53.9万件套103万件,没有科技的助力,数字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文物将躺在库房里,无缘与研究者和广大观众见面,让文物活起来更无从谈起。

目前,湖南博物院已采集文物图片资源20.93万张,三维模型近2400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字化数据库有助于博物馆更高效地管理藏品信息,学者和研究人员获取和分析数字化资料更便利。高精度的文物数字化采集减少了脆弱或珍贵的文物直接暴露在公众面前的机会,降低了文物物理损坏的风险。文物的数字信息保留了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有利于文化传承。丰硕的研究成果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坚实基础。

“智力”升级,体验更舒适、更个性、更多元

网上预约门票,不用在烈日寒风中排队领票,还避免了排到自己却没有票的郁闷。

观众众多,讲解员有限,有多种语言甚至手语的自助讲解设备,让你能够自己安排参观线路。

博物馆工作人员要下班,复刻线下展厅的云上展厅让博物馆“24小时不打烊”。

……

让人们突破时空限制,享受湖南博物院丰厚文化资源的正是科技。科技发展带来更好的体验,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馆内的智慧体验,从2022年开始升级。当年暑假,湖南博物院从满足观众多方位需求的角度出发,以提升观众在博物馆期间的自助观展体验为宗旨,正式运营智慧导览项目。

长沙马王堆汉墓与“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两个基本陈列,“方圆之境——湖南博物院藏铜镜”专题展览、“美洲豹的传人——墨西哥古代文明”特别展览均有智慧导览服务。其中,“神话国度璀璨爱琴海——古希腊文明史诗”特别展览还为14岁以下青少年等特定受众增设了专项数字化服务。

截至今年年底,湖南博物院智慧导览项目已投入智能终端设备千余台(套),共计租赁约120万台次,受到观众好评。

2023年,湖南博物院开始探索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博物馆”,科技与创意一个都不能少。

想了解长沙马王堆汉墓基本陈列,你可以提前在官网“实地体验”一番。展板上的文字清清楚楚,还有文字和语音的知识拓展。西汉时期,长沙人吃什么?用什么化妆?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全国首部博物馆题材手绘科普微视频《汉代穿越指南》从一个穿越到汉代的现代人视角,用动画趣味解读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今年上线的《好好学习之长沙马王堆汉墓历史线上课程》,通过“院长说”“神奇的墓葬”“千金之家”“君幸食”“锦衣华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慧之光”七大主题课程,将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化精髓通过媒体手段活化呈现给观众。

目前,该院推出了3个大型数字展、100余个云展览,以及云教育、动画视频、沉浸式体验等200余项数字化项目。

创新创意,让博物馆与生活连接更紧密

21世纪初,美国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上映,收获大量观众。国内不少博物馆爱好者,也一直期待着奇妙的博物馆之夜。毕竟,博物馆一般只在白天开放。

而以“数字马王堆”为引领的多元体验,让遥远的汉代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马王堆动态复原展“一念·辛追梦”,基于马王堆文物+非遗+数字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梦幻般的视听享受,目前观演人数达近10万人次。

强基础、重应用、育产业,是湖南博物院探索数字文博产业发展的方向。打造“全世界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是湖南博物院的追求。

随着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上线,湖南博物院与湖南数据产业集团共建数据要素产业生态,与北京交通大学、腾讯集团、中国华录集团等高校、头部企业携手构建“产学研”体系,新的文化产业模式正在孕育,更具吸引力的湖南博物院正在生长。

THE END
1.国博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获评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 2024 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研究成果“‘数说犀尊’智慧展厅”成功获评。 实验室以“一物一展”的形式打造“数说犀尊”智慧展厅。展厅集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AOA定位、环境监测、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16_270723.shtml
2.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开年引发购买热潮,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火爆从夏天延续到冬天,苏州博物馆“蟹黄黄”玩偶近来吸睛无数……2024年,“文博热”依旧如火如荼,“爆款文创”成为最新“流量密码”。 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是博物馆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http://www.xinhuanet.com/20241220/a3921ba590384e6aa2b56f9112e595be/c.html
3.新业态深体验富创意——看2024年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此外,“科技范儿”为传统文旅带来了新的打开方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科技手段打造的新场景、新项目,成为许多博物馆和景区的新亮点。 近年来,为适应群众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期待与需求,“智慧”文旅、“数字”文旅、“科技”文旅已从概念变为现实。目前,多个博物馆和旅游景区通过运用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融合http://www.chinaidr.com/tradenews/2024-12/243453.html
4.2021年度四项广电获奖作品公示信息公开1、专题《明星楼盘——西宁万科城供暖问题再遇“踢皮球”》 青海广播电视台 代林静 金玲 高奇 杨延良7、消息《第16届残奥会上的青海运动员赵国存荣耀归来》 民和县广播电视台 李庆玲 周其龙 魏霞 张迪勇11、专题片《红色博物馆记录时代变迁》 海东市广播电视台 董德娥 王杜鹃 魏立业 许成林 http://www.qhbtv.com/new_index/tzgg/folder794/2022-07-08/1767525.html
5.两会速递38份文旅文博艺术领域建议提案对此,宋燕正在起草代表建议,围绕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制订参考标准,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身上得到更好传承。 目前,许多城市在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构建起两岸故宫官网互惠共享的网络平台,为两岸同胞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服务,可以有效调动收藏在两岸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活起来”,两岸同胞通过浏览线上平台的各种http://chinaccsia.com/cn/news/651.htm
6.淮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基层政务公开四、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22 - 第四章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4 - 一、公共服务体系全域化- 24 - 二、公共服务体系品质化- 27 - 三、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 28 - 四、公共服务体系媒体化- 29 - 第五章建设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 31 - http://www.tja.gov.cn/grassroots/content/1259593017
7.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第五届会展策划创意大赛暨第十三届浙江省为加快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进程,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数字会展和国际会展策划创意人才,学院决定举办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第五届会展策划创意大赛暨第十三届浙江省会展策划创意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我院在校学生,专业不限,以团队形式参与,每队学生人数限3-5人,指导老师1-https://sjjxzx.shufe-zj.edu.cn/info/1070/1987.htm
8.2023年沉浸式文旅项目的十个热点方向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与现实映射交互的数字生活空间,通过博物馆等文化资源、文化IP,形成文化交流与互通,通过网娱头部品牌,形成沉浸式互娱的体验,打造3D沉浸式商业消费场景。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 过年期间,《长安十二时辰》也时常爆满,作为全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文化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可谓把唐文化做到了极致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TAwNTkxNTSD35-tr4bGcw.html
9.聚焦文博会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第五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于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24日云端举办,以“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深化http://www.xzrbw.com/info/2151/322758.htm
10.上海75项“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重点项目发布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海在全市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上海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重点项目(75个),包括主题宣讲、学习体验、先进模范学习宣传、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青少年主题教育、网上主题教育、群众性文化活动等主题活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785007
11.西安决策参考“它(数字人民币钱包)和各类线上支付通道都打通了,可以无缝对接。另外,数字人民币的全程可追溯的特点也让我们的支付变得更加放心。”周榕涵说。 “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除亮相北京冬奥会之外,数字人民币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日前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1年底,我国http://www.xalib.org.cn/info/73022.jspx
12.国庆中秋8天假,海丝泉州准备了100+打卡活动!地点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四楼 邀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研究员刘莉及越南艺术家Ngoc Nau围绕海南岛独特的海洋族群—疍民女性、越南三府四府信仰与妈祖(天后)信仰的关联进行线上讲座,并开展线下沙龙活动。 05 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0-09/27/content_7058770.htm
13.融媒体中心数字乡村工作总结(通用7篇)(二)推进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展览,繁荣乡村数字文化。一是充分利用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打造乡村数字博物馆,截止到2022年,12家乡村博物馆实现数字化展示,其中,8家在线对外开放。二是优化村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全覆盖,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60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