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0引言

1数字技术在博物馆

展示中的应用形式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中的应用得益于上世纪计算机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发展,不同于数字化在今日所被期望的展示功能,实物藏品向数字信息资源的最初转化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博物馆藏品。博物馆本着“内向利己”的原则引入数字技术,在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之后,逐步拓展到展示传播领域。根据藏品数字化展示在博物馆中的发展与应用,大致可将其分为如下两类形态。

1.1线上数字平台

1.2线下数字展览

2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现存问题

在数字媒体蓬勃发展的21世纪,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交流方式无不受之影响。现在,多媒体设备展示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公众接受并吸收,逐渐成为最受公众青睐的文化艺术传播方式之一,众多博物馆纷纷将数字技术投入到博物馆及其展览的建设之中,引发了全球博物馆的数字浪潮。但就展示而言,数字化只是博物馆藏品众多展示形式或手段之一,而非唯一途径和最终目的,也无力满足解决博物馆藏品展示所有问题的过度期待。此外,因其成长于实践,发展过于迅速,缺少理论探讨和总结反思,许多博物馆尚未认真思考便被迫卷入到数字化潮流之中,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2.1本末倒置:藏品的数字化展示不能取代实物藏品

数字化展示起源于图书馆对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储存和展示,但藏品区别于文献资料,数字技术不能取代人脑解读藏品信息,其所蕴含的非言语性和非视觉性信息无法被数字储存或展示。此外,脱离了实物的数字化展示,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观看藏品本体的临场感和仪式感,这些感觉很难由方寸间的屏幕或是投影表现出来。而经过复制和转译的图像更无法全面转述文物的信息,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博物馆应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展示的局限性,不能过度依赖数字手段而忽视了藏品本体信息的展示和阐释,“物”始终是博物馆存在的根基,公共博物馆理应承担阐释物的使命[4]。利用数字技术展示阐释藏品,应以是否更好地阐释和展示藏品信息为评价标准,避免过度神圣化数字展示技术,从而丢失了藏品本身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主体地位。

2.2华而不实:数字技术在藏品展示中的滥用

2.3昙花一现:藏品数字化展示设备的维护成本过高

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现存问题的原因探析

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剖析,目前数字化藏品展示利用存在着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形式和内容脱节以及过于求新导致技术保障薄弱等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数字化展示利用本质上是期望利用多媒体及其多层信息的解读和展示能力,将蕴藏在藏品中的故事具象地表达出来,同时作为博物馆又“必须区分他们提供的东西和主流商业企业提供的东西[7]”,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负责任地向公众解释和说明藏品,避免“徒有视听觉的喧闹,却没有文化性的温情[8]”,成为藏品数字化展示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唯技术论”导致的技术局限

“认识到人类传播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统,我们就能看见所有形式的媒介都生活在一个动态的、互相依赖的宇宙中。当外部压力产生、新技术革命被引入以后,传播的每一种形式会受到系统内部自然发生的组织过程的影响[9]”。传媒形态的技术表现是由人所创造的,传播活动是人有意识的信息行为。如何理解人是传播的主体和各类媒介在传播中的作用,不局限于技术本身,一直是技术发展和传播准确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矛盾。传播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藏品数字化展示利用需要超越单一的技术视野,这要求博物馆及学界必须克服技术发展导致博物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技术至上的倾向,回到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展示思维里,重新审视媒介形态和媒介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高质量发展。

3.2藏品数字化展示模式单一

应用模式单一是导致博物馆藏品信息资源浪费的又一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兴起,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数字技术已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技术一方面代表着新的展示方式,另一方面也代表着用不同的方式来看传统的展示内容。而作为知识传播的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兴起颠覆了博物馆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播方式,数字技术的方式多样和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观众深度领悟藏品内涵和历史知识。从博物馆知识传播的本质意义出发,所谓颠覆,其实就是一种回归,以往难以透过实物传递出来的知识信息可以透过数字设备毫无保留地全方位呈现于观众面前。但目前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展示,主要以转换媒介展示藏品本体的方式为主,将拍摄或三维扫描的实物本体通过简单地复制拷贝,以不同的数字媒介呈现出来,其本质是依靠技术革新实现展示创新。数字化的复制和拷贝显得过于容易,但不能将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的展示方式看作创新,它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诉说同一件事情。

3.3研究与应用之间的道器相离

藏品数字化来势之快,以至于博物馆行业内还没有制定出合理的与之相配的行业标准,研究的滞后性导致应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2021年初国家博物馆所公布的博物馆300个线上资源中,可以明确地看出对于“在线展览”“网上展览”“文物数字化展示”“数字全景展厅”等展示方式,在发布之时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和划分,存在严重概念不清的情况。除此之外,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市场乱象,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生态发展。多数商业展览打着“沉浸式”“多感官”等新概念,收取高额门票,大大折损了博物馆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如何立足于当下的现实环境,运用数字技术与藏品的结合满足公众新的审美冲动、学习习惯和精神要求。特别是在藏品数字化展示已逐步成型的今天,如何由器而见道,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服务于众,需要加强数字化展示的理论探讨和标准建立。

4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建议与展望

当今博物馆正逐步通过创新藏品信息应用方式,将数字化的藏品从计算机显示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件件可观赏、学习、体验、触摸甚至穿戴的数字展品,这些发展改变了博物馆传统的学习和参观方式。也许最初的博物馆数字化倡导者并不会想到,这些数字化的藏品如今正以影像、印刷品、应用软件、艺术创作等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全方位加以传播。传统博物馆的典型特点是让所有知识信息都集中于“物”上,观众只能依靠现有的知识体系接收到其中的部分信息,而如今的博物馆正不断探索观众与馆方的双向交流模式,信息不再被单向度地推给观众,相反,观众可以从博物馆或者数据展示平台上将感兴趣的信息拉出来,甚至参与到创造传播信息的活动中来。这一变化意味着,博物馆不再是藏品信息传播的唯一媒介。

4.1信息平台: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满足观众多元需求

“公众主导”则是由博物馆或资源平台提供藏品并制定相应规则,由公众根据自身情况主动探索藏品叙事和展示方式。在此基础上,数字化藏品将改变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观众本身将作为更加重要的角色,不需要再去依照策展人的文物分类或是博物馆认为值得参观的藏品路线亦步亦趋。过去因为顾虑大众需求而弃之不用,无法对外公布的文物,现在都能为观众所选择。例如疫情期间伯明翰博物馆信托基金会与游戏“占领白墙”的合作(图3)。该游戏基于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所拥有的数字藏品资源,让观众从中任选出200件藏品,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策划、设计和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艺术展览,这个展厅将成为这世界上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版本。国内博物馆近期也开始积极尝试该类模式,2021年10月,杭州博物馆发布了“粮道山18号——人人都是策展人”计划,活动向观众提供了馆藏的150件数字藏品,观众可以任选10件藏品,自定展览主题和叙事,生成属于自己的策展海报并发布。该活动仅上线一个月就吸引近2000名用户参与游戏,共计发布803个展览。这意味着未来通过数字化藏品,无论是专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或是观众,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展厅,并拥有对外阐释和设计展览的权利。

4.2展示空间:打破藏品利用局限,提升展览陈列丰度

文物在诞生之初主要具有观赏、把玩、触碰和社交功能,自博物馆诞生之后,文物便作为藏品被安置于展柜之中,以往的功能仅剩下依赖目光的静态凝视。数字信息技术对提高文物藏品的展示利用率、藏品信息传达的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品在被数字化之后,成为一种信息被广泛储存与传播,同时借助影音互动媒介进入实体展示空间[11]。观众的观看方式、赏玩方式又重归多样。加之科技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认知方式、知识获取模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通过新媒体技术处理加工的藏品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首先,传统博物馆展示中由于文物保护或展示空间限制而无法展出的藏品,现在不仅通过数字技术展示出来,还能有效缓解藏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带来意想不到的展示效果。自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一共展出了2次,反响极为热烈,引发了“故宫跑”这一博物馆现象。为了能让更多观众一睹《清明上河图》之芳容、领会汴梁之美,故宫着手策划了2018年《清明上河图3.0》(图4)互动艺术展演,展览以360°全息沉浸交互经典舞台艺术和4D球幕影像等技术手段营造出真实的体验。这次创新的尝试,既保留了作品原有的美学价值,又从观众体验和文化信息获取的角度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不仅让观众可以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一气呵成地体验繁华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而且使得深藏于博物馆内的珍宝“活”了起来。

最后,可以通过藏品数字化展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观众反复前往参观往往是因为博物馆开启了其对未知实物的好奇心或是对一些经历过的事情的联想[15]。如2019年故宫博物院新年数字沉浸体验展《宫里过大年》(图5)共动用885件藏品,通过提取故宫历史及院藏藏品中的过年元素,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清宫过大年场景,形成春节文化与观众的互动,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交织,组成全新的艺术文化体验空间,让观众在博物馆体会了传统的清宫年味。较之于传统展览,数字化展示更加注重引导观众兴趣、调动观众情绪,触发人们对于美和好奇的本能追求,博物馆中的数字艺术是结合历史、人文和科技的新型艺术形式,它以创新、交互和沉浸的形式提升了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是博物馆对观众好奇和幻想的创造和回应。

THE END
1.数字敦煌敦煌研究院版权所有 2016-2024 Copyright For Dunhuang Academy . 陇ICP备11000088号 . 甘公网安备 62098202000041号 https://www.e-dunhuang.com/
2.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门票,莫高窟数字展示携程用户:没有抢到莫高窟的正常票,这个数字化展示258窟的形式还是很有新奇感,时间不长,但是展示的内容比参观了解的要多多了,而且真的是高清大图。 携程用户:参观形式很丰富,包括数字电影两场,其中一场为天幕影院实地参观博物馆,文创产品极为丰富,可供选购,非常建议参观!! https://map.360.cn/site/detail/59a12506f41938fb
3.别错过!大展,倒计时!地点: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 门票:98元 行云流墨 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 现当代中国绘画展 展览是海外收藏的中国绘画大师真迹首次大规模回归中国内地展出,更是迄今为止赛努奇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首次特展。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81586
4.云逛博物馆(国内篇):25+线上博物馆超全分享AIAF小编:受疫情影响,各大博物馆均发布了闭馆安排,在这个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AIAF特别为大家整理了国内国外博物馆的线上参观链接,首先奉上国内篇:超25家线上博物馆合集,即使宅在家足不出户依然可以云逛博物馆哦! 1.故宫博物院 ①数字多宝阁:https://www.dpm.org.cn/shuziduobaoge/html.html http://www.aiaf.edu.cn/dongtaixinwen/1382.html
5.全球各大博物馆线上博物馆来了因此为大家整理了国内国外博物馆的线上参观链接,我们可以在云端逛博物馆啦!其实很多博物馆都会有数字展厅、文物扫描、建模等,如果有未搜集到的欢迎大家在联系补充。 线上博物馆展览 1.故宫博物院(心目中的第一名妥妥的) ①数字多宝阁:https://www.dpm.org.cn/shuziduobaoge/html.html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40.html
6.文博日报国家文物局通报表扬单位和个人三星堆发布重大2022年4月,航拍敦煌莫高窟外景。(资料图) 王斌银 摄 记者12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今后五年内,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将重点从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石窟保护与安全防范长效机制、“数字敦煌”,开展石窟考古研究和文物价值挖掘、敦煌文化多元展示与合作交流,培育高层次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推进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jM4ODM3MDKDz4FnsHbGcw.html
7.莫高窟旅游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陈列中心、院史陈列馆及其他博物馆参观游客较少,大部分游客都不知道。另外,预约游客最后一个场次参观结束将近下午六点,而这几个博物馆在下午五点半左右就闭馆,部分游客对莫高窟特别感兴趣,想要参观,第二天专门再来一次,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景区摆渡车上不了,因为要凭当日景区门票上车,进入窟区。 https://www.fx361.com/page/2018/0105/2641852.shtml
8.数字博物馆和主题文创的纵横生长除了借鉴西方文创品的开发设计经验,国内也在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尝试,体验与产品结合,打造出以IP为中心的全生态链经济,链条 之间联系紧密,形成行业闭环。 近几年涌现的经典案例还有数字敦煌。在2016年对外上线数字博物馆后,与腾讯深度合作,共享信息,在游戏、音乐、动漫衍生品上都进行了跨界探索。 https://36kr.com/p/1724622962689
9.敦煌莫高窟终于也要开放了!5月10日起可参观八大洞窟继故宫博物馆在五一实施有序开放后,澎湃新闻获悉,著名的文化地标——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5月10日起恢复开放。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今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敦煌莫高窟自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开放,这次重新有序开放的背景是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转变,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分级分区精准施策,做好安全有序复工的https://www.dha.ac.cn/info/1019/1630.htm
10.10个线上博物馆,让孩子足不出户看世界大都会博物馆线上展,以插图形式呈现展品,让文物和艺术更加贴近孩子。这里不仅仅是艺术的聚集地,也是历史与文化的聚集地。 官网入口:www.metmuseum.org/art/online-features/metkids/ 09. 梵高在线博物馆 梵高的画作散落在世界各地,亲临现场欣赏,非常费时费力。而现在,在家就可以欣赏梵高的经典画作啦。 https://www.jianshu.com/p/6a55fee6f3a4
11.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与数字莫高窟——谈石窟遗址的数字技术实现作为一个予以不懈追求的目标,数字莫高窟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全面的网络覆盖,骨干网络实现高速数据连结,并实现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网络接入。这是数字莫高窟实现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管理信息数据、整个遗址的监测和控制、项目管理和虚拟博物馆的建设等等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的集成。 https://www.dpm.org.cn/study_detail/100202.html
12.热点关注全国150个线上博物馆汇总在家足不出户“云看展11.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 山西博物院 http://quanjing.artron.net/scene/ynpXBuG3QXSFKzwnqHBZ4tNQABCWMfOC/bishangqiankun/tour.html 12.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数字展厅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 http://wechat.immnh.org.cn/wxnmg/virualvrs.html?from=singlemessage 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46693
13.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同时,国内学者结合智慧博物馆的实践运营,从不同维度进行现状研究,将演绎博物馆学与新技术时代背景相结合,提出新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公众的体验感受度,并以虚拟复原为例,通过操作设备的辅助,参观者与展览物品的“交互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数字敦煌”线上博物馆 以3D全景展示10个朝代、30个洞窟 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14.。实验室将结合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技术,在线上构建一个全真数字。实验室将结合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技术,在线上构建一个全真数字藏经洞,以1∶1的比例还原藏经洞壁画、文物细节,并模拟不同时间里敦煌莫高窟的光照、植被等情况,“重现”当年藏经洞万卷藏书的景象。在此基础上,数字藏经洞将还原历史人物,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此外,打造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伽瑶”,这一虚拟人https://www.shuashuati.com/ti/e91bce70303c4a20b81f72f99633df2b.html
15.可以不去数字中心看电影,直接去莫高窟实体窟吗?莫高窟游览结束后可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文物保护陈列中心和美术馆 6.参观结束后乘坐区间摆渡车返回数字展示中心 https://you.ctrip.com/asks/dunhuang8/7692709.html
16.Dealmoon.com现有国内十大博物馆线上参观展览,免费看。Dealmoon.com 最新景点/活动折扣信息 国内十大博物馆’云旅游‘,云游故宫、平视兵马俑、近观敦煌壁画 免费看 线上全景参观展览https://www.dealmoon.com/cn/free-online-visits-famous-museums-in-china/1813362.html
17.莫高窟详细攻略指南,道不尽的敦煌故事三、去莫高窟,能参观哪些地方? 莫高窟参观游览可以分为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实体洞窟参观、博物馆参观三大部分。 1、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在这里通过2部电影《千年敦煌》和《梦幻佛宫》对莫高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千年莫高》是8K高清数字电影,向您介绍莫高窟的营建历史;《梦幻佛宫》是8K高清球幕电影,对莫高窟最具艺术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417972.html
18.敦煌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打卡全攻略,让你敦煌市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打卡全攻略,让你轻松玩转千年古迹! 游玩路线:首先来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这里是整个景点的核心区域,包括了莫高窟石窟和莫高窟博物馆。然后你可以选择购买一张包含所有内容的通票,这样就可以尽情地欣赏到莫高窟的美妙之处啦~ 开放时间:每天早上8点开门,晚上6点半关门。如果你想提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152358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