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R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

2016年底,国家文物局联合四部委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对博物馆建设与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成果能运用到博物馆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其中,不止一次提到将AR(增强现实)技术运用到博物馆工作中去。AR技术方兴未艾,目前已经在军事、医学、娱乐、制造业、旅游等多领域有所应用。本文主要讨论AR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个性化展览和智能化导览中的应用和研究,希望能为博物馆行业运用AR技术促进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AR(Augmented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也被称作混合现实、扩增现实,是在虚拟现实(V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能够将计算机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通过显示设备,用户可以同时看到虚拟信息和真实场景融合后的画面,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体验。

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使博物馆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是一个重要议题。国内外多项研究都证明应用AR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博物馆教育水平。SusanA.Yoon等[1]、PeterSommerauer和OliverMüller[2]、Chang等[3]研究者都通过研究和对比实验,证明将AR技术融入学习中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并大大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长期以来,博物馆被定位为知识传播者,以一种单向模式向参观者传播文物知识,缺乏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体验。由于AR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所以将AR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览中,使观众在虚实融合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互动体验,并且这种互动体验能够满足观众的某种情感需要。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展览时,文物的美丽外观或者细腻质感能够引起观众本能的愉悦感,进而产生想要把玩的冲动,但是文物和观众之间往往被玻璃阻隔,而且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不允许观众触摸文物,从而导致展览互动水平不高。通过AR技术,观众能通过触控、手势识别等技术,以虚拟方式满足把玩展品的需求,实现良好互动。

AR技术原理是通过摄像机识别现实场景中的识别标识图案,或通过传感器追踪现实场景中物体运动,利用三维空间注册技术计算虚拟物体在现实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及姿态,以实现虚拟数字信息(包括文字、图像、3D模型或3D动画等)与现实场景实时融合,并实现3D展示效果,从而实现人机交互(图一)。

AR技术涉及三个关键技术,分别是跟踪定位注册技术、显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

跟踪定位注册技术是对真实场景中图像或物体进行识别与追踪定位。从跟踪定位技术角度来说,AR系统可以分为基于图像型AR系统和基于位置型AR系统。[1]基于图像型AR系统,可以通过识别人工标记或者直接识别真实对象来进行定位。识别人工标记操作简单,识别准确率高,但用这种方法叠加的虚拟信息与真实对象融合得不够贴切。而直接识别真实对象的AR系统能实时地根据摄像头拍摄到的真实对象的角度调整虚拟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当然这种方式运算方法更加复杂,对设备性能要求更高。基于位置型AR系统通常利用磁力跟踪、GPS、Wi-Fi、蓝牙等设备获取使用者位置信息,通过位置信息查找真实场景信息并向使用者提供服务。在进行文物展示时,建议使用基于图像型AR系统,而在进行参观导览时,建议使用基于位置型AR系统。

AR显示技术主要指显示设备,用来显示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和真实场景叠加后的影像。目前用于AR的显示设备主要有头盔式显示器、计算机显示器、Google眼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头盔式显示器比较适合航天、维修等专业性强的领域。计算机显示器服务的观众有限,不可能在博物馆安装上千台计算机显示器。Google眼镜价格较高,也不适合在博物馆使用。近年来移动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运算速度和显示精度基本可以满足AR技术的需要,且手机、平板电脑携带方便,一般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因此特别适合应用于博物馆AR系统中。

早期AR系统采用键盘和鼠标等交互技术,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触屏交互技术在AR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触屏技术分为单点触控和多点触控,单点触控类似鼠标点击,多点触控更符合人类操作机器的习惯。现在多数移动设备已经支持多点触控,所以博物馆在开发AR系统时,可以采用多点触控的人机交互方式。如果技术和资金允许,人体动作捕捉和手势识别技术能为AR系统提供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

智慧博物馆的两项重要功能就是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展览和智能化导览。利用AR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展览的个性化水平和导览的智能化水平。

在参观某件文物时,经常会问这件文物在所处时代的用途。通过口头、文字等形式向观众解释,往往不能给予其直观印象。而通过AR技术,就可以把文物当时的历史环境叠加到文物现实场景上,这样观众就能够沉浸其中,并了解文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是如何摆放和使用的(图二)。

搭建的历史环境可以是人工制作图形,也可以是其他文物3D扫描图像。同一历史环境下可能摆放着多种文物,而这些文物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摆放在一起。通过AR技术就可以把这些文物的3D扫描图像以一种合理的布局叠加到某个文物实景中。如李旭杰研究如何在马王堆汉墓展览中运用AR技术,还原墓葬下葬之初的情景。[2]当观众通过移动设备观看出土棺椁时,出土时存放于棺椁中但陈列于其他展柜的文物以虚拟三维场景的形式叠加到棺椁图像中(图三)。

很多文物流传至今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观众看到此类文物会想知道文物的本来样貌,如果直接在文物上进行修复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通过AR技术可以补全文物破损信息,使观众欣赏到文物的本来样貌。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不可移动文物,因为文物古迹往往破坏严重,若对其进行修复,一是耗费巨大,二是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通过AR技术,可以复原文物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还可以复原它的历史背景。

例如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怎样让观众参观时既能勿忘国耻,又能领略到圆明园当年的盛景,这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一直从事通过数字化手段重现圆明园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通过AR技术,把圆明园损毁或丢失的部分以虚拟图像的形式叠加到遗址上,把圆明园的本来样貌呈现给观众,使观众的参观体验更具沉浸性,如图四所示。

文物一般采取静态展示,而人往往对移动的东西更感兴趣,通过AR技术可以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大大提升观众参观兴趣。MUKAITakeshi基于IOS平台开发设计了一款名为ARART的增强现实APP,它能够将原本静态的世界名画以动态形式展现给参观者。当观众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时,经过图像识别之后,使用者便能够在手机上看到蒙娜丽莎冲着参观者眨眼睛。

参观导览关系到博物馆的观众体验,人们到博物馆不是逛商场,而是希望更有效率地学习和欣赏。传统的导览方式有讲解员引导、语音讲解和观众通过标识牌自行参观等。智慧博物馆参观导览通过智能设备,实时定位观众位置,为观众提供智能化参观方案。通过引入AR技术,博物馆能为观众提供更加立体的导览服务。

比较常见的智能化导览是在移动设备上显示参观者所在位置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参观者要把移动设备上的平面地图在脑海中转化成三维空间形象才能顺利完成导览。这个过程可能因为方向问题导致很多错误,而且一直低头看设备会导致参观体验下降。而通过AR技术,参观者把手机摄像头正对前方,相应的导览信息就会叠加到手机屏幕上,参观者可以清楚知道自己所在位置,以及想要参观的文物所在的位置,为参观者提供直观的路径指引。

以上两个例子实用性都很强,如果借鉴到我们的博物馆中,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第二个例子比较适合大型博物馆,例如在故宫博物院,可以把小企鹅形象换成皇帝、皇后等人物形象,带领观众参观故宫,相信能较好地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

AR技术概念简单,但真正实现起来却有优劣之分。优秀的AR技术,能够实现AR系统生成的图像与摄像头拍到的图像无缝连接,并随着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和拍摄环境的改变自动调整生成图像的形式和位置。质量较差的AR技术则只是蹭了AR技术的热点。例如有的项目自称运用了AR技术,而事实只是用摄像头扫描某个识别图,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三维立体的文物图像,但这个文物图像并不能与真实的环境有机结合,而是孤立的,它的效果跟直接在网站上打开一个三维立体文物图像是一样的。因此,博物馆在应用AR技术时,要分清优劣,不要被某些软件公司打着AR的旗号所欺骗。

本文在详细阐释AR概念及其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AR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个性化展览和智能化导览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在个性化导览方面,AR技术可以增加文物信息量、还原文物本来样貌、提升展览的趣味性以及提高展览的互动性;在智能化导览方面,既能为观众提供更具立体化的导览服务,也能使导览更加有趣,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最后指出博物馆在运用AR技术时应该注意形式大于内容、AR技术优劣不等以及观众接受度不高等问题。相信这些讨论对博物馆行业深入贯彻国家文物局联合四部委印发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THE END
1.国家自然博物馆——创新科普手段传递自然之美从路线导航到互动问答,从展品推荐到场景复原……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游客可通过AR眼镜或手机小程序自由定制一场探秘古生物之旅,智慧化服务让游客探寻博物馆奇妙之境的体验更加丰富。“国家自然博物馆数字人及AR导览”项目近日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M0MTYyMw==&mid=2650590658&idx=5&sn=0bad97c537d316bb574497e64e5d5f88&chksm=bf477a282eb563ba2a1d40eb63f60e505665870becd382372dfada0dc301a9c25a9bb4cd9dc0&scene=27
2.沉浸式技术丨数实融合:“AI+AR+博物馆”模式沉浸赋能文博焕活(图片:博物馆AR体验丨来源:文博圈) 一· 连接虚拟与现实 “AI+AR+博物馆”模式从黄金北纬30°带向全国延伸 黄金北纬30°连起了四大文明古国,也为长江文明带来发展的动力。 “科技+文明”的演进也是如此。西至四川,往东至湖北、江浙一带,连接虚拟与现实的“AI+AR+博物馆”模式在长江文明流域铺开;并在甘肃、内http://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3/0913/3723.html
3.西班牙小伙体验良渚博物院AR导览:好酷!西班牙小伙体验良渚博物院AR导览:好酷!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杭州4月25日电(袁蒙、张文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博物院是全球首家启用AR眼镜导览的博物馆。日前,人民网西班牙籍外专湖长明戴上AR导览眼镜,与良渚文明“零距离”接触:馆内地图在眼前展开,镇馆之宝刻符陶罐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362921750161897&wfr=spider&for=pc
4.AR技术邂逅中华历史文明,焕发博物馆文化新活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的技术环境,极大推动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使得博物馆的数字化步伐呈现出巨大的突破。将AI+AR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展品导览中,使得古老的历史文化与前沿AR得以邂逅,也让博物馆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大同市博物馆AR视觉体验 https://www.urbanlight.cn/newsdetail/0ac67a24-e03e-1968-dfaf-ab96ee4b5c57
5.看展丨今夏第一场AR盛宴,藏在成都博物馆里成都博物馆AR眼镜究竟有哪些奥秘? 来看看精彩的预告吧! -1F 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 MAN AND NATURE DONATIONS FROM KENNETH E.BEHRING “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位于成都博物馆负一层,来到这里,仿若来到了动植物的神秘世界。 扬鼻欲吼的大象、高达5米的长颈鹿、雪白迷人的北极熊、威严优雅的美洲狮、小巧可爱的小红https://www.cdmuseum.com/xinwen/202206/2769.html
6.云南省博物馆AR文博导览效果图 AR导览效果设计-标本活化-通过AR导览眼镜游客可亲眼目睹生物标本活起来的样子,生动地为游客讲述生物的生活习惯等知识 实景图 云南博物馆-聂耳小提琴-AR导览https://www.518bwg.com/rshow2/698.htm
7.AR科技馆应用方案,博物馆AR导览价格,深圳华锐视点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不计其数,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走遍全球的博物馆。而ar博物馆刷新了人类对博物馆文明的认知,在家就能足不出户走遍天下博物馆。 ar博物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拉近了人类与文明的距离,它不仅仅是为展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展示渠道,也不仅仅是方便了人类生活那么简单。ar技术通过虚拟三维建模,将博https://vrnew3d.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305054738.htm
8.文博展馆AR游戏化博物馆AR赋能AR游戏化价值 亮点四:多风格的AR虚拟讲解员 奖励对玩家参与活动,完成目标的回报之一,让顾客能持续获得惊喜和快乐! AR游戏化价值 亮点五:丰富多彩的奖励形式 奖励对玩家参与活动,完成目标的回报之一,让顾客能持续获得惊喜和快乐! 您准备打造博物馆AR沉浸式体验了吗? https://www.imetacloud.com/solutions/hall
9.常州博物馆AR眼镜智慧导览丨感受美丽自然新体验常州博物馆联手云观博共同推出AR眼镜智慧导览,在常州博物馆基本陈列中的“神奇的自然 美丽的家园——自然资源陈列”,用AR识别、语音交互等新形式为大家带来博物馆参观新体验! 地球在距今五亿两千万年时, 迎来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沉寂的海洋逐渐喧闹起来。 https://wglj.changzhou.gov.cn/html/wgxj/2023/EFADJFDC_0928/87475.html
10.全球经典案例:AR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前沿(2)纽约MoMA博物馆 纽约MoMA博物馆AR应用很有意思。来自全球的参与者可以提前在线上提交自己的作品。而它们随后被内嵌于博物馆的虚拟空间里,成为了一个叠加在常规展之上但又不甚相关的“隐藏展览”。现场的参观者必须通过特定的APP来召唤出这些有意思的展品。 http://www.silkroads.org.cn/portal.php?mod=view&aid=15130
11.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0 多年来,江西省博物馆历经八一广场老馆到新洲路馆到赣江北大道新馆。新馆为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馆之一,以方盒为建筑原型,寓意为宝盒,共6层,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展https://www.jxmuseum.cn/
12.用AR打造一场澎湃动人的博物馆空间Xrany元霓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共同推出沉浸式AR体验项目“古代科技漫游之旅”,通过Xrany X1+Space1 AR智能眼镜套装,打造了一场澎湃动人的博物馆空间视觉盛宴。 戴上元霓Xrany X1 AR眼镜,使用AI识别功能对准文物,眼前就能出现震撼的虚拟内容。讲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精妙绝伦的文物“复原”,工艺精湛的文物“制作”等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jY5OTY1NjOEqYFmr6ykcw.html
13.云南省博物馆: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的华丽转身二、携子同游,体验博物馆AR服务 2021年7月份林小姐又一次来到云南省博物馆,但不同的是这次是带着她的女儿。一开始,她租用了博物馆内提供的语音解说器,工作人员在左右两侧均可提供租借指导。 后来,她在服务台左侧看到了AR眼镜的租借点,立刻被吸引。因此,她决定退掉语音解说器,改为租用AR导览眼镜。在工作人员的细https://www.yncul.com/news/2402
14.ar技术软件开发导览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其中,博物馆AR导览软件kaifa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应用领域。本文将探讨博物馆AR导览软件kaifa的重要性和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难点。 博物馆AR导览软件kaifa的重要性和难点 http://zhengzhou035769.11467.com/news/5501115.asp
15.AR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研究——以31所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例研究发现,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深入到博物馆工作,交互体验感差、交互形式单一、交互内容缺乏内涵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机构: 井冈山大学; 领域: 档案及博物馆; 关键词: AR技术;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博物馆; 格式: PDF原版;EPUB自适应版(需下载客户端)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XMTJ202205007.html
16.国际博物馆日!精彩主题AR秀来袭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武汉推出国际博物馆日主题AR《一触千年》。 华灯初上,长江天际,龟蛇遥望,点缀江山。从3500年盘龙城青铜提梁卣出发, 敲响曾侯乙编钟“八音合奏、世界共鸣”, 迎宾车马出行“荆楚好客、仪仗浩荡”,点亮了湖北和武汉“天堑变通途”的千年底蕴和豪迈气魄。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江汉揽胜图》;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6830035971177528611
17.AR,VR博物馆和全息博物馆的应用实例现实中,智能化展览全息博物馆藏文物众多,多数不可能长期展出,聚象科技的“全息数字化博物馆作为国家引导开拓发展的新的信息化发展方向,就能有效地将实体博物馆数字资源进行归类、整合与实时更新,并借助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等实体虚拟化技术尽可能的让视觉呈现效果更加好,VR/AR博物馆以及全息博物馆新颖的陈列展示方式https://xaybyh.com/news/newsinfo/1.html
18.AR恐龙博物馆资源AR恐龙博物馆是一款结合了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技术的应用,旨在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互动式学习体验。通过这款应用,用户可以将虚拟的恐龙模型带入到真实环境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活生生的恐龙博物馆中。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相关技术以及它们在教育和娱乐领域的应用。 让我们了解增强现实(AR)。AR是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nicolelili1/9907607
19.现在博物馆应该如何与ARVR技术结合博物馆与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以下是一些博物馆可以考虑的方式: 1. AR导览:利用AR技术,为观众提供实时的导览功能。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AR应用,扫描展品旁边的标识或二维码,获取关于展品的详细信息、历史背景、多媒体内容等。 http://www.jx3d.cn/index.php/20-industrynews/1134-ar-vr-3.html
20.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博物馆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嘲3.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 扩展展览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扩展博物馆的展览空间,使参观者能够浏览更多的展品和场景,而不受实际展览场地的限制。通过虚拟展览,博物馆可以展示珍贵文物、远程文化遗产和无法亲临的场景,提供更丰富的展览内容和选择。 https://www.zhihuilvyou.com/?p=2774
21.广州这个博物馆竟然可以带ar眼镜!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门票:10元/人 学生票半价 未满18免票 地点: 解放北路867号 距地铁2号线越秀公园站A口步行 500m ?攻略: 进门可以先租一个AR导览 工作人员会告诉你如何操作 比较有趣的点是你要说话才能操控它 然后你就会看见所有人都对着眼镜说话哈哈哈 可以按照地图路线走 尽量早点去 不然人会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866670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22.AR技术在博物馆展呈中的应用3良渚博物馆AR导览介绍 基于前文所述的AR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相比传统导览上的优势。本研究立足于良渚文化的特征,利用AR技术来提升现有展品的导览效果。 在本课题中,本研究选择了良渚博物院中所展出一幅复原当时制玉场景的绘画作品、一件玉琮、一件陶罐、一幢草屋,通过运用AR技术手法深入解读这几件作品的加工工艺、设计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