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展讯丨2022年12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讯及社教活动信息

【编者按】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北京文博”公众号于每月月初推介当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及社教活动信息,便于广大观众及时、准确了解博物馆展览情况。

按照当前博物馆疫情防控要求,此次推介包括各馆的线下和线上的各类展览和活动。博物馆开放情况请以各馆公告为准。

北京市文物局

2022年12月1日

展讯

筑梦——我们的新时代

美术摄影作品展

展览地点: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展览简介:展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主办,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展出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形式美术作品150余件,各类摄影作品150余幅。作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用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精心描绘和展示新时代的宏阔画卷和真实影像,艺术展现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和追梦筑梦的信念信心。展出作品是近年来广大美术、摄影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的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

盛世修典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包含“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千古丹青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无界之境”三大版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在三大版块集中亮相的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集合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和合共生

——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

展览简介: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度联手推出的特展,本展览依托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丰厚典藏,通过“天地同和”“万邦协和”“宜民安和”“乐在人和”四个贯穿一体的单元,探寻中国“和合”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片羽重辉

——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展览简介:以文物保护工作为主题,坚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策展理念,系统梳理了国博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不同时期文物保护的特点与成就。引导观众通过展览认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的流程,了解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积厚流广

——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

得天然趣

——常熟博物馆藏花鸟画展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展览简介: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凡以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禽兽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作为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不论是黄家富贵,还是徐熙野逸,与其说画家们是在费尽丹青,勾摹眼前的景物生情,不如说是画家将喜怒哀乐寄情于物,托志于景。花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寓入了作者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也浸透了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

有“诗画之盛,甲与江左”之誉的江苏常熟,古今画风绵延,名重海内的虞山画派在此发端,涌现出黄公望、周之冕、王翚、杨晋等画坛巨匠,书画收藏也蔚然成风。得益于虞山深厚的人文积淀,书画成为常熟博物馆藏品的重要门类,其中有155件被载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常熟博物馆藏花鸟画精品首次赴首都北京展出,本次展览荟萃清代“画圣”王翚、恽寿平亲传弟子马元驭、宫廷画家余省和周鲲、海派画家谢稚柳、江寒汀和陆抑非等江南名家笔墨,这些作品或富贵妍丽、或俊雅洒脱、或淋漓畅快,在有限的尺幅中以小见大,精彩纷呈。

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东平房临时展厅

展览简介:钱学森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人民科学家,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与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选择意味承担,意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本展览从四段人生图景中追寻钱老不同时期的认识、选择、成长,试图走近他、怀念他,探寻他的初心与信仰。

美在新时代:

中国美术馆典藏特展(第三期)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共呈现中国美术馆馆藏的近300件捐赠作品,涵盖油画、雕塑、国画、版画、书法等多个艺术门类。展览旨在传达前贤智慧与创新精神,集中凸显新时代的中国力量,同时向作品捐赠者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期展览首次遴选展出一组外国艺术家的作品,为参观者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艺术视野。亮点展品包括法国雕塑家克洛德·阿巴吉的《上船》、俄罗斯画家祖拉布·采列捷利的《北京的向日葵》等。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展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将呈现超过300件经典文学插图作品,涵盖水墨、版画、水粉、素描等类别,部分作品为首次全套展出。展览分为“画与诗”和“文之象”两个主题单元,特别设置“画中的革命经典”“红岩”“国外文学插图精品”三个专题板块,多方面展现文学和插图的魅力。

插图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朝,20世纪随着西方插图的引入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中国插图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优秀的文学插图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文字叙述的内容,帮助阅读者更直观、更具体地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之子远行——吴夔作品回顾展

展览简介:吴夔,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抗战时期作为中共贵州地下党的文委,吴夔团结同道,全面展开抗战文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身心投入到江苏“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吴夔用传统笔墨技法表现新中国建设的火热场景,贡献出一批红色经典之作。此次展览汇集了吴夔不同画种与风格的作品,呈现其丰沛的创造力与美学建树。

“中国艺术里的马克思”主题展览

暨南京艺术学院红色艺术文献展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展示。第一部分“中国艺术里的马克思”回顾与展示国内名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的马克思形象,生动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南京艺术学院红色艺术文献展,汇集师生校友创作的代表性红色艺术作品与文献,充分展现镌刻在一代代南艺人血脉中始终追随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步伐,追求真理、不息变动、勇于奉献的“红色基因”。

华踪医迹

——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展览地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三农这十年

——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

展览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列入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之一。展览包括开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三农发展”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六部分,突出历史性、标志性、突破性成就,展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农业农村取得的非凡成就。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共展出578张图片、110个图表、383件展品,包括京西稻、植保机器人实物和白羽肉鸡、华西牛、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等模型,并通过多媒体与观众互动。

海上客次

——徐悲鸿收藏海派绘画展

展览地点:徐悲鸿纪念馆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是徐悲鸿纪念馆“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收藏系列展的第三展,展览首次梳理汇总了徐悲鸿收藏中的海派作品,共将展出40余件海派大家的绘画佳作:既有海派先驱吴友如主笔的《点石斋画报》,又有“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伯年的人物画作品,以及海派巨擘吴昌硕的花卉精品,再到汪亚尘、张善孖等海派后期画家的作品。在徐悲鸿的收藏中我们可以窥见海派绘画的发展脉络,足见得其艺术收藏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大师徐悲鸿与这些海派名家们又有着相似相承之处,他们同曾客居海上,同为突破创新之人,他们都尽一己之力,借西破旧,借古开今,一同推动着中国绘画的变革。

文化使者——阿尼哥画传展

展览地点:白塔寺管理处

展览简介:展览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阿尼哥一生致力于中尼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他开创了“西天梵相”艺术流派,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白塔,融合了中尼佛塔建筑艺术,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对后世影响深远。展览通过“降生佛国”“中尼使者”“世代友好”三个单元展示了阿尼哥的历史功绩和中尼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

点击图片可了解更多展览信息

匠心佛韵

——中尼造像和唐卡艺术展

展览简介:展览精心挑选了首都博物馆馆藏元明清藏传佛教造像10尊和清代北京风格唐卡精品8幅,辅以尼泊尔当代造像10尊和唐卡绘画8幅,用以展示中尼两国匠作技艺在藏传佛教艺术领域中的碰撞与交融,为观众呈现一场丰富精彩的艺术盛宴。

“藏韵华彩”唐卡单元展出了馆藏的8幅清代北京风格彩绘唐卡,并辅以8幅尼泊尔当今彩绘唐卡佳作,品古赏今,感受来自于喜马拉雅南北两麓的艺术之风。

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

——中尼文化交流展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山——喜马拉雅山国明珠”“岭——横亘千载绵延不绝”“峰——紧密携手再攀高峰”三个单元,通过图文辅以部分实物展品的方式,分别展示尼泊尔人文风情、中尼两国1600年的人文交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尼两国交往的新篇章。为纪念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展览还特设尼泊尔国家概况及世界遗产两个专区,向观众详细介绍尼泊尔的人文风情及文化遗产资源。

极境——走进青藏高原展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通过49件展品,从“认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科考”“青藏高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个部分系统展示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生态环境、科学考察、保护发展。

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御苑双璧·绝世传享

——圆明园与避暑山庄关联展

展览地点:圆明园博物馆正觉寺

展览简介: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是清代最重要的两座皇家御苑,风格和定位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同之处,在清帝园居理政、休憩娱乐、祭祀活动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不仅同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丰碑,互相之间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次展览分为“政治空间”“娱乐空间”“园林景观”“宗教建筑”四个篇章,通过图文展板、实体模型、数字多媒体、中国画等形式,主要展出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古建筑、园林、数字化、复原研究、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呈现“万园之园”与“塞外明珠”的盛世辉煌。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将蕴藏在这两座皇家园林之中同源景观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成就展示出来,传播出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畅游珊瑚礁的世界”专题展览

展览地点:中国地质博物馆

展览简介:珊瑚礁是石灰岩结构的礁石,由珊瑚虫的骨骼经钙化作用与沉积作用形成。全世界的珊瑚礁总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不到海洋总面积的0.1%,却为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园,在海洋生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影响,全球过去10年来约有14%珊瑚礁消失。

本次展览将呈现珊瑚标本、珊瑚礁图片及视频,向参观者介绍有关珊瑚的生物学知识,解读珊瑚在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价值,揭示珊瑚礁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以及我国在保护珊瑚礁方面做出的努力。

LesJeuxArtistiques

国际艺术联创【我想对你说——】

2022秋季作品展

展览地点:老甲艺术馆

展览简介:LesJeuxArtistiques国际艺术联创【我想对你说——】2022秋季作品展是一场艺术、文学与儿童的国际对话,一场跨越时空、国界、年龄、身份的心灵碰撞!继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伊万城堡与厦门艺术展之后,为展现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掘儿童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鼓励和提升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国际艺术联创中国区将在北京老甲艺术馆举办【我想对你说——】2022秋季作品展。展览拟于2022年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开幕,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引发人们对特殊群体儿童的关爱和支持。活动将展出40多幅孤独症孩子创作的“来自星星的你”单元作品,以及部分北京地区2022秋季优秀作品。

展览由国际艺术联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与法中交流促进会共同发起并主办,北京区巴黎感觉与老甲艺术馆联合主办,法国百年乳制品企业科唐坦奶业合作社集团(MLC)旗下“诺芒底1905”和“小莫泊桑”牛奶品牌特别赞助,旨在推动国际儿童美育合作,架设国际艺术交流桥梁,向世界展示各国儿童的创造力此次展览是五位法国艺术家和中国小朋友联合创作的作品展,文学艺术是人类心灵沟通的直接表达,充满无限想象,它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越社会地位甚至跨越年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柳在乾(YooJayKun)在致法中交流促进会的函中表示:“艺术联创活动鼓励艺术创造力,鼓励青少年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想象力与艺术家及世界进行交流,这承载着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命的伟大理念。

国门生物安全

——保护生物多样性篇“线上展

展览简介:在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当下,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中国海关博物馆自主策划了“国门生物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篇”线上展览。展览集科普性、艺术性、互动性于一体,共分为“蔚蓝星球万物生灵”“人类活动蝴蝶效应”“国门卫士守护生态”“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四个部分,通过百余张图片和手绘插画普及地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知识,讲述重点濒危动植物的故事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展示中国海关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与担当、措施与成果。

社教活动

中国园林博物馆

固定陈列线上讲解

活动形式:线上讲解

活动简介:展示园林悠久历史、展现园林灿烂文化。通过线上形式,带领观众走入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古代园林厅、中国近现代园林厅、中国园林文化厅世界名园博览厅等固定陈列,讲述园林的基本要素、造园流程与世界上的经典园林作品等,学习园林知识、感受园林文化。

参与方式:可通过中国园林博物馆官方快手、微博参与活动

专题展览线上讲解

活动简介:通过线上形式,带领观众走入中国园林博物馆“物上山水”展、“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瓷韵”展等专题展览,学习山水文化、古建彩画等专题知识,感受园林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同一个家园”

非遗民族音乐线上互动体验活动

活动地点:馆一层多功能厅

活动简介:“同一个家园”非遗民族音乐线上互动体验活动,邀请“家园计划”团队的各民族演员以讲演形式介绍自己民族文化及民族歌曲和乐器等。

THE END
1.市博物馆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活动图片新闻今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今年市博物馆作为汕头分会场紧扣主题,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形式举办线上直播导览活动、线下文博小讲堂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并将在馆内新推出两个展览。其中3场“云游博物馆”线上直播导览活动累计播放量6万余次。 https://www.shantou.gov.cn/cnst/ywdt/tpxw/content/post_2064908.html
2.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活动方案(精选6篇)活动时间:20xx年9月11日-20xx年9月17日 二、举办单位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地质学会、山西地质博物馆 三、活动开展方式 本次科普日活动采用线上活动及线下活动同步开展的形式,提供一系列趣味性强、观众参与度高、本地特色突出、科学内容丰富的精彩活动。 https://www.ruiwen.com/word/canguandizhibowuguandehuodongfangan.html
3.黑龙江省博物馆春节活动多市民可通过冰城+客户端线上观看活动形式:线上视频 活动内容: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明宣德青花把莲纹大盘”,明代,传世品。口径 38.2cm、底径 28.5cm、高7.0cm,浅腹,圈足,内底饰有青花把莲图案,腹外壁饰有青图案。这件把莲盘是明宣德年间的典型器物。同元清时期相比,纹饰精美清晰,线条舒朗是明宣德青花一把莲大盘中极具代表性的珍品之一。https://www.my399.com/p/179729.html
4.二十四节气——立夏博物馆线上知识问答活动二十四节气——立夏 博物馆线上知识问答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05-07日,《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299556
5.打造永不落幕的博物馆彰显博物馆的安徽力量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安徽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两手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精心打造永不落幕的博物馆,充分彰显了博物馆的安徽力量。 一、锐意进取,我省首次获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https://www.cqcb.com/anhuisheng/2022-05-23/4892714.html
6.探宝安叮咚!宝安1990,到了!展览形式:360度3D全景线上云展览 展览时间:5月17日-8月16日 展览区域:线上 分会场活动 除了宝安1990 “5·18国际博物馆日”宝安区系列活动 还在结缘奇石博物馆 和华夏龙泉青瓷博物馆 设置了分会场活动 1.时间:2022年5月16日-8月16日 2.地点:深圳市宝安区结缘奇石博物馆(深业世纪工业中心B栋文化室)、深圳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2-05/19/content_25136471.htm
7.文明旅游金兔云上游新春乐不停!2023烟台春节文旅活动线上来袭!胶东在线1月16日讯(记者 赵竹建)春节期间,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以“卯兔迎新春 烟台过大年”为主题,策划推出赶黄河大集品风物年俗、卯兔喜气浓新春观展演等5个系列200余项春节文旅活动,全方位满足市民游客文旅需求,其中线上活动也是亮点不断,推出“金兔云上游,新春乐不停”系列,围绕春节传统年俗文化,艺术赏析、官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23/01/16/014601689.shtml
8.2023年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研判报告(通用8篇)1、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要 x社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运用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结合各种传统节日,针对未成年人、亲子家庭、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这种群体,开展党员教育、公益培训、科学普及、普法教育、心理咨询、观影等文化活动60余场,包含“我为群众办实http://cooco.net.cn/zuowen/3777371.html
9.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更好地利用藏品资源,匹配公众需求,以英国大英博物馆为首的诸多欧洲博物馆开始建立以馆藏数字化信息为基础的博物馆官方网站,网站首页采用菜单栏形式,公众可以自由检索馆内典藏文物等信息,最大化地实现了博物馆藏品的共享性和教育性。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公众对博物馆藏品信息需求的增长,我国部分https://cmstop.cloud.yanews.cn/p/129508.html
10.求真创新教育部拔尖计划2.0西安交通大学线上书院主题活动周9月18日—9月24日,以“奋楫笃行求真创新”为主题的教育部“拔尖计划2.0”西安交通大学线上书院主题活动周开启。我校拔尖计划5个学科基地和钱学森学(书)院精心筹备了22场学术之道、名师讲坛、校友分享、朋辈分享、云端参观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http://bjb.xjtu.edu.cn/info/1010/3050.htm
11.国家海洋博物馆——运用数字化全媒体矩阵建成沉浸式梦幻海洋科普抗击疫情期间,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居家体验科学魅力,提高动手能力,1月31日, 国家海洋博物馆与中国科技馆等单位联合开展全国科技馆、博物馆线上“科学实验挑战 赛”活动,同步在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向全网征集优秀作品,截止7月2日挑战赛 落下帷幕,共计征集到15000多件科学参赛作品,线上总播放量累计超5亿。 https://www.tast.org.cn/zthg/system/2021/02/09/030012221.shtml
12.以观众为本的博物馆展览模式转向研究因此,博物馆可以积极吸收观众的智慧,集思广益举办展览。当前博物馆展览吸纳观众意见最常用的是线上线下的调查问卷等。除此之外,杭州博物馆的“人人都是策展人”活动也是观众参与的典范。 很多博物馆在展览的结尾设置了留言板和调查问卷,以安徽博物院“南·方—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文物精品展”为例,留言板让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88
13.项目线上展示活动之十一:青田百鸟灯舞中国彩灯博物馆是经国家文物局(92)文物博字第793号批准建立的作为中国彩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专门机构,属国家正县级事业单位,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关于彩灯文化的专业博物馆,也是自贡市“南国灯城”建设的核心,是“南国灯城”形象的重要标志。https://www.lantern-museum.com/M/sx/zxdt-View-36-833.html
14.国际博物馆日四川博物院线上线下活动丰富多彩原创国际博物馆日 四川博物院线上线下活动丰富多彩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5月18日报道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诠释了文化机构是公共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http://news.chengdu.cn/2024/0518/2420949.shtml
15.5.18国际博物馆日湘博线上线下活动精彩亮相~湖南博物院《湖南人·基因密码》作为“湖湘典藏BOX”的新成员,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首次推出,通过博物馆实景解谜的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文化体验。 活动日期:2021.5.18 参与方式:线上预约 碑帖古韵·传拓千秋现场活动 打造复合式文化教育,满足多年龄段活动需要,湘博教育中心结合“烟云尽态——湖南省博物馆藏《三希堂石渠宝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8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