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0引言

1数字技术在博物馆

展示中的应用形式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中的应用得益于上世纪计算机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发展,不同于数字化在今日所被期望的展示功能,实物藏品向数字信息资源的最初转化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博物馆藏品。博物馆本着“内向利己”的原则引入数字技术,在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之后,逐步拓展到展示传播领域。根据藏品数字化展示在博物馆中的发展与应用,大致可将其分为如下两类形态。

1.1线上数字平台

1.2线下数字展览

2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现存问题

在数字媒体蓬勃发展的21世纪,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交流方式无不受之影响。现在,多媒体设备展示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公众接受并吸收,逐渐成为最受公众青睐的文化艺术传播方式之一,众多博物馆纷纷将数字技术投入到博物馆及其展览的建设之中,引发了全球博物馆的数字浪潮。但就展示而言,数字化只是博物馆藏品众多展示形式或手段之一,而非唯一途径和最终目的,也无力满足解决博物馆藏品展示所有问题的过度期待。此外,因其成长于实践,发展过于迅速,缺少理论探讨和总结反思,许多博物馆尚未认真思考便被迫卷入到数字化潮流之中,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2.1本末倒置:藏品的数字化展示不能取代实物藏品

数字化展示起源于图书馆对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储存和展示,但藏品区别于文献资料,数字技术不能取代人脑解读藏品信息,其所蕴含的非言语性和非视觉性信息无法被数字储存或展示。此外,脱离了实物的数字化展示,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观看藏品本体的临场感和仪式感,这些感觉很难由方寸间的屏幕或是投影表现出来。而经过复制和转译的图像更无法全面转述文物的信息,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博物馆应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展示的局限性,不能过度依赖数字手段而忽视了藏品本体信息的展示和阐释,“物”始终是博物馆存在的根基,公共博物馆理应承担阐释物的使命[4]。利用数字技术展示阐释藏品,应以是否更好地阐释和展示藏品信息为评价标准,避免过度神圣化数字展示技术,从而丢失了藏品本身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主体地位。

2.2华而不实:数字技术在藏品展示中的滥用

2.3昙花一现:藏品数字化展示设备的维护成本过高

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现存问题的原因探析

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剖析,目前数字化藏品展示利用存在着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形式和内容脱节以及过于求新导致技术保障薄弱等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数字化展示利用本质上是期望利用多媒体及其多层信息的解读和展示能力,将蕴藏在藏品中的故事具象地表达出来,同时作为博物馆又“必须区分他们提供的东西和主流商业企业提供的东西[7]”,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负责任地向公众解释和说明藏品,避免“徒有视听觉的喧闹,却没有文化性的温情[8]”,成为藏品数字化展示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唯技术论”导致的技术局限

“认识到人类传播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统,我们就能看见所有形式的媒介都生活在一个动态的、互相依赖的宇宙中。当外部压力产生、新技术革命被引入以后,传播的每一种形式会受到系统内部自然发生的组织过程的影响[9]”。传媒形态的技术表现是由人所创造的,传播活动是人有意识的信息行为。如何理解人是传播的主体和各类媒介在传播中的作用,不局限于技术本身,一直是技术发展和传播准确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矛盾。传播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藏品数字化展示利用需要超越单一的技术视野,这要求博物馆及学界必须克服技术发展导致博物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技术至上的倾向,回到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展示思维里,重新审视媒介形态和媒介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高质量发展。

3.2藏品数字化展示模式单一

应用模式单一是导致博物馆藏品信息资源浪费的又一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兴起,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数字技术已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技术一方面代表着新的展示方式,另一方面也代表着用不同的方式来看传统的展示内容。而作为知识传播的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兴起颠覆了博物馆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播方式,数字技术的方式多样和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观众深度领悟藏品内涵和历史知识。从博物馆知识传播的本质意义出发,所谓颠覆,其实就是一种回归,以往难以透过实物传递出来的知识信息可以透过数字设备毫无保留地全方位呈现于观众面前。但目前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展示,主要以转换媒介展示藏品本体的方式为主,将拍摄或三维扫描的实物本体通过简单地复制拷贝,以不同的数字媒介呈现出来,其本质是依靠技术革新实现展示创新。数字化的复制和拷贝显得过于容易,但不能将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的展示方式看作创新,它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诉说同一件事情。

3.3研究与应用之间的道器相离

藏品数字化来势之快,以至于博物馆行业内还没有制定出合理的与之相配的行业标准,研究的滞后性导致应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2021年初国家博物馆所公布的博物馆300个线上资源中,可以明确地看出对于“在线展览”“网上展览”“文物数字化展示”“数字全景展厅”等展示方式,在发布之时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和划分,存在严重概念不清的情况。除此之外,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市场乱象,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生态发展。多数商业展览打着“沉浸式”“多感官”等新概念,收取高额门票,大大折损了博物馆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如何立足于当下的现实环境,运用数字技术与藏品的结合满足公众新的审美冲动、学习习惯和精神要求。特别是在藏品数字化展示已逐步成型的今天,如何由器而见道,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服务于众,需要加强数字化展示的理论探讨和标准建立。

4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建议与展望

当今博物馆正逐步通过创新藏品信息应用方式,将数字化的藏品从计算机显示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件件可观赏、学习、体验、触摸甚至穿戴的数字展品,这些发展改变了博物馆传统的学习和参观方式。也许最初的博物馆数字化倡导者并不会想到,这些数字化的藏品如今正以影像、印刷品、应用软件、艺术创作等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全方位加以传播。传统博物馆的典型特点是让所有知识信息都集中于“物”上,观众只能依靠现有的知识体系接收到其中的部分信息,而如今的博物馆正不断探索观众与馆方的双向交流模式,信息不再被单向度地推给观众,相反,观众可以从博物馆或者数据展示平台上将感兴趣的信息拉出来,甚至参与到创造传播信息的活动中来。这一变化意味着,博物馆不再是藏品信息传播的唯一媒介。

4.1信息平台: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满足观众多元需求

“公众主导”则是由博物馆或资源平台提供藏品并制定相应规则,由公众根据自身情况主动探索藏品叙事和展示方式。在此基础上,数字化藏品将改变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观众本身将作为更加重要的角色,不需要再去依照策展人的文物分类或是博物馆认为值得参观的藏品路线亦步亦趋。过去因为顾虑大众需求而弃之不用,无法对外公布的文物,现在都能为观众所选择。例如疫情期间伯明翰博物馆信托基金会与游戏“占领白墙”的合作(图3)。该游戏基于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所拥有的数字藏品资源,让观众从中任选出200件藏品,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策划、设计和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艺术展览,这个展厅将成为这世界上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版本。国内博物馆近期也开始积极尝试该类模式,2021年10月,杭州博物馆发布了“粮道山18号——人人都是策展人”计划,活动向观众提供了馆藏的150件数字藏品,观众可以任选10件藏品,自定展览主题和叙事,生成属于自己的策展海报并发布。该活动仅上线一个月就吸引近2000名用户参与游戏,共计发布803个展览。这意味着未来通过数字化藏品,无论是专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或是观众,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展厅,并拥有对外阐释和设计展览的权利。

4.2展示空间:打破藏品利用局限,提升展览陈列丰度

文物在诞生之初主要具有观赏、把玩、触碰和社交功能,自博物馆诞生之后,文物便作为藏品被安置于展柜之中,以往的功能仅剩下依赖目光的静态凝视。数字信息技术对提高文物藏品的展示利用率、藏品信息传达的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品在被数字化之后,成为一种信息被广泛储存与传播,同时借助影音互动媒介进入实体展示空间[11]。观众的观看方式、赏玩方式又重归多样。加之科技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认知方式、知识获取模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通过新媒体技术处理加工的藏品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首先,传统博物馆展示中由于文物保护或展示空间限制而无法展出的藏品,现在不仅通过数字技术展示出来,还能有效缓解藏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带来意想不到的展示效果。自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一共展出了2次,反响极为热烈,引发了“故宫跑”这一博物馆现象。为了能让更多观众一睹《清明上河图》之芳容、领会汴梁之美,故宫着手策划了2018年《清明上河图3.0》(图4)互动艺术展演,展览以360°全息沉浸交互经典舞台艺术和4D球幕影像等技术手段营造出真实的体验。这次创新的尝试,既保留了作品原有的美学价值,又从观众体验和文化信息获取的角度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不仅让观众可以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一气呵成地体验繁华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而且使得深藏于博物馆内的珍宝“活”了起来。

最后,可以通过藏品数字化展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观众反复前往参观往往是因为博物馆开启了其对未知实物的好奇心或是对一些经历过的事情的联想[15]。如2019年故宫博物院新年数字沉浸体验展《宫里过大年》(图5)共动用885件藏品,通过提取故宫历史及院藏藏品中的过年元素,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清宫过大年场景,形成春节文化与观众的互动,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交织,组成全新的艺术文化体验空间,让观众在博物馆体会了传统的清宫年味。较之于传统展览,数字化展示更加注重引导观众兴趣、调动观众情绪,触发人们对于美和好奇的本能追求,博物馆中的数字艺术是结合历史、人文和科技的新型艺术形式,它以创新、交互和沉浸的形式提升了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是博物馆对观众好奇和幻想的创造和回应。

THE END
1.县级博物馆脱颖而出靠特色加强馆际间互展互动,克服文物资源不足问题,推动县级博物馆“常看常新”。可以统筹整合博物馆资源,通过“大馆”带“小馆”模式,扩大县级博物馆的“朋友圈”,探索联合办展、引进展览、流动展览等方式,推动大小馆际间互助协作,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大展。http://www.jcxx.cc/show-65-209344-0.html
2.体验视角下的博物馆文旅空间生产机制文摘报本研究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论为逻辑依循,运用扎根理论等多元方法对于全国20家博物馆相关游记文本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博物馆文旅空间包括文化生境、展示空间、体验空间与情感空间四个维度,四者共同界定的空间生产机制包括文化生境投射、场馆空间互构和个体空间对话三个环节。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24-12/18/nw.D110000wzb_20241218_4-06.htm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数据中心【专家视点】 文物承载历史、连接未来,是国家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文化的根基。各地持续推进文物保护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共同编织起一张守护文化遗产的坚实网络,开创了新时代新征程文物保护事业守正创新的崭新局面。 如何使文物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与活力?答案在于实现“多元”协同赋能。 政策支持http://mxg.ruc.edu.cn/detail.jsp?infoid=06763709A.00017FA1.5CFF
4.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不少游客表示,因这枚冰箱贴而知道了何为“藻井”,并对文物本身产生了强烈好奇,从“在逛博物馆的时候顺便看看文创”,逐渐变成“为了买到心仪的文创产品而参观博物馆”。文创商店实实在在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 分析“凤冠冰箱贴”走红的原因,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认为,首先IP要http://www.xinhuanet.com/20241220/a3921ba590384e6aa2b56f9112e595be/c.html
5.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博物馆这类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的赶住,流线组织,构思创意,对于博物馆设计灵感的启发。 调研时间: 调研地点:洛阳市博物馆 调研方法:根据布局大致的画出博物馆的平面图和流线组织分析图,用相机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6.大学生实训报告(15篇)盛乐古城博物馆的创建,在发展的前提下,既考虑了保护文化遗产,又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气候的特点。这种创造与环境的谨慎结合是我们初学者必须认真学习的并应用的。就功能而言,将古墓开放,纳入新建筑的展线中去,同时展线作进一步延伸,切入到古城墙内部,通过玻璃通道,人们可以看到古建筑的结构年轮,烽火台成为馆前营造氛https://www.unjs.com/fanwenku/449076.html
7.兰山区:两处非国有博物馆顺利完成实地评审验收为充实全区非国有博物馆数量,推动全区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11月25日至26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倪国胜带队,一行三人赴临沂市兰山区对两处非国有博物馆进行实地评审验收。 专家组对馆内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与考察,认为两处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消防与文物保护安全、博物http://wgxj.linyi.gov.cn/info/1007/40245.htm
8.难约?天热?带孩子云打卡,逛线上博物馆吧(附链接)暑假,不少家长有带孩子去博物馆的计划,如果没预约上,或者嫌天气太热,不妨选择逛逛线上的博物馆吧!既不会受到出行的阻碍,也可以足不出户感受独特的历史文化之美。同时,这些线上博物馆还能作为大家线下参观前的攻略参考,提前做好准备。 小编为大家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Y4NjU3Ng==&mid=2247564362&idx=1&sn=cdda1aa485d82dfc52071a489092843e&chksm=e8826f15dff5e60384437a81fc0e5361280c12f8176cb754140e861af45819ccc2631c5e95bc&scene=27
9.优秀洛阳一拖实习报告范文上午我们参观了一拖农耕博物馆,里面记录了一拖从建厂到目前为止生产的各种产品,记录了一拖的成长,见证着一拖的成就。在解说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很多,一拖为中国跨向“犁地不用牛”的时代作出了很大贡献。 下午老师邀请了一位厂里的师傅为我们讲了一场讲座。师傅主要介绍了特种零件的加工,另外详细介绍了伞齿轮的加https://www.yjbys.com/shixi/shixibaogaofanwen/442407.html
10.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等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等,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属于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https://www.shuashuati.com/ti/604c1e1912e8404ab04750e7dfe13d9d.html?fm=bdbdsbdee56be4dbaee0a84370c1d9f7f91f0
11.博物馆个人工作自查报告(精选31篇)成绩是过去的,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的努力工作,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为博物馆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博物馆个人工作自查报告 篇2 上半年过去了。不知不觉中,在博物院担任讲解员已经x个月的时间了。 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和很多同事一样,第一次走进https://www.fwwang.cn/m/view.php?aid=989571
12.博物馆个人工作自查报告热门31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管理不够严密、业务知识不强等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克服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工作,确保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博物馆个人工作自查报告 篇2 弋阳县逸夫小学创建于1997年,与国家4A级风景区龟峰遥遥相对。学校现有 35个教学班,共有学生 2400 人http://m.yueduku.com/fanwen/zichabaogao/915/915558.html
13.《邓姓文化》2013年3期总第15期7日上午,宁河堂四房祖胞带领大家参观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邓青玲等零距离目睹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巨鬣狗,世界上最大的埃氏马,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实谓:和政——世界化石王国。 http://www.dxzy.org/xuexidiaoyan/2743.html
14.博物馆调研报告博物馆调研报告 1 桐乡市作为一个文化县市,以它的古老悠久的文化闻名。天经地义 的,博物馆的建设与开放是桐乡市文化建设的必经阶段 。桐乡市目前开 放了多个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收藏了不少的藏品,让人们能清晰的看到 感受到桐乡的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82954396_1095870786.html
15.陕西历史(精雅篇)陕博是达到世界水平的国家级博物馆, 规模仅次于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陕博馆址位于唐大雁塔西北约1公里处,用地面积不足7公顷,主馆建筑面积达45800平方米。 对于建筑师来说,不论是建筑的性质、规模, 还是建筑的区位、场地,都成为严峻的挑战。 这座在西安史无前例的大型博物馆的功能配置、总体布局、流线分区等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s3qna6g.html
16.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领略汉字之美 寻访文化之旅………55 寻觅中国汉字,见证华夏文明………56 走进碑林 探寻文字魅力………63 走进半坡博物馆 寻找汉字起源………67 第三板块 汉字故事活动 ………71 一人一口酥 ………72 “有趣的汉字之旅”活动视频文字脚本 ………73 仓颉造字 ………http://www.xaeduyun.cn/s26ag/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679e42f6d017a09f1cff3042c
17.主题调研报告(一)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1、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航空馆,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内,博物馆展区面积8300平方米。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北航精神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2、展馆情况 https://www.oh100.com/a/202302/6255419.html
18.协作者之友(2023年33月11日,南京协作者社会工作者携手志愿者,组织洲岛和园社区以及莲花北苑社区30对亲子开展了先锋少年研学“改变与发展”之人文与历史篇主题活动,大家一起走进南京城墙博物馆,以小组寻宝任务的方式来学习探寻文物的知识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在博物馆“寻宝”后,大家一同登博物馆楼顶,互相分享着自己的“学习之旅”。 http://nj.facilitator.org.cn/news/aboutus01/news-id/484/
19.为博物馆学习开一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是一张帮助学生进行博物馆学习的路线图,包括参与人员、任务名称、任务说明、探索计划、学习记录、学后反思等模块。它以任务为载体,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在具体而真实的情境中,在搜集学习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整合、比较、提炼等,实现学习结果的输出。任务单对博物馆的实地学习具有指导作用,既要让未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06/t20210611_59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