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日,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启用——“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与中国古代青铜馆隆重呈现。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是由上海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携手推出的“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
展览利用东馆两个特展厅两千多平米的展陈空间,共展出363件/套重要古蜀文物,约三分之一的展品为最新考古发现,同时汇集最新文物修复成果以及首次出省展出的文物——是迄今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最全体系的阵容。
展览以“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和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为序,通过“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三个部分,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内涵和特点,呈现古蜀文明与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中华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和开放包容特性。
上海博物馆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一函两册精装8开440页
总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
致辞/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
致辞/四川省考古学会名誉理事长王毅
成都金沙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朱章义
中华文明视域下古蜀文明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上海博物馆胡嘉麟
引言
76青铜爬龙权杖
77镂空青铜爬龙权杖
78四羊首青铜权杖头
79鱼纹金带
80金三角形器
81-82玉斧
83玉钺
84-85石钺
86竖披发青铜人像
87兽首冠青铜人像
88笄发青铜人头像
89-92辫发青铜人头像
93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
94单翼青铜铃
95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
96乳丁纹青铜牌饰
97麦穗纹青铜牌饰
98麦穗纹青铜牌饰
99亚腰形象牙牌饰
100多孔长方形象牙牌饰
101水滴形骨饰
102金面具
103青铜大面具
104兽面纹玉方座
105-118青铜人面具
119有领玉璧
120十节玉琮
121-122有领玉璧
123-124玉琮
125有领玉璧
126玉琮
127弦纹玉琮
128玉牙璋
129-130青铜跪坐人像
131顶璋青铜龙
132云雷纹玉边璋
133-135玉牙璋
136玉圭
137青铜顶樽跪坐人像
138-139兽面纹青铜尊
140兽面纹青铜罍
141兽面纹青铜器盖
142-143兽面纹青铜尊
144兽面纹青铜罍
145-146兽面纹青铜尊
古蜀文明展示
四川省外规模、规格、体系TOP阵容
天、地、人,古蜀文明的故事由此展开。
“天行乾道”聚焦古蜀文明的古史传承体系与信仰体系,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夔龙冠纵目青铜面具、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金蛙形饰等文物均在此部分展出。
显著的地域风貌、奇诡神秘的艺术表现力,古蜀人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可见一斑。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共同的文化因素,领略古蜀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以及古蜀文明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一脉相承。
蜀道难,也正是由于蜀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这里别具一格。第二部分“地势坤物”即通过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十节玉琮和有领玉璧等文物,一展文明的权利表现形式及礼制观念。
其中,金面具使用锤工艺完成整体造型,再通过脱錾和裁切的技法形成眉目等透雕轮廓,最后轧亮,光彩夺目。展览中的金面具为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最新修复成果之一,以其焕然一新的面貌和观众见面。
蚕丛、鱼凫,李白口中“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蜀地,却并非是真正的“不通人烟”。在“人和明德”部分,考古溯源古蜀人的由来,既有来自西蜀本土者,也有来自西北、西南和东方长江中下游的各个支系,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族群。古蜀王国很早便是多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开放系统,吸纳了来自不同地域文化传统的观念、思想和技术,并融为己用,自成体系,传承有绪。
这一部分,来自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神兽、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长发跪坐人像和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青铜人头像、石虎、玉剑鞘等文物,古蜀文明的社会体系、服饰习俗、祭祀礼仪文化及其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得以展示。
三星堆+金沙遗址
古蜀文明最新研究
古蜀文明自成体系,而二十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震惊世界,神秘的古蜀文明令人神往。两处遗址有很多相同文化现象和大量相似文物,证明以两处遗址为代表的古蜀王国是夏商周时期长江上游文明的中心。这些重大的考古发现叩开了古蜀历史的大门,逐步揭开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深刻揭示了中原以外的边缘地区文化的特殊性,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格局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展现了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宏大格局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春秋、战国时期,成都平原的“蜀”与峡江地区的“巴”相互融合形成的“巴蜀文化”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而广阔的基础,影响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宏大格局。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蜀地成为秦国的“蜀郡”,最终融入到大一统的中华文明体系之中。古蜀文明是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最佳标本,其包容性和创新性不仅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具有深远影响。
本次大展配套图录分上下两册,以“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尾声”四大部分,共收录文物285件。
实拍书影
主编|傅玉婷
内容编辑|黄银燕运营编辑|马梦寒
影像|上海博物馆等
-
更多艺术新书
日本根津美术馆特展配套图录
台北故宫最值得收藏年度特展图录
《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
全世界最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在展玩
展玩是聚焦并致力于中国艺术传播的专业咨询顾问团队与内容生产传播平台,由资深艺术媒体人与艺术史学者创立,拥有20年专业经验与资源,下属展玩艺术传播研究中心与展玩全球艺术体验平台,覆盖学术、收藏、展览、出版等专业领域。展玩创立于中国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