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学术研讨综述

2021年10月18日下午和19日全天,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分组研讨在三门峡市文博城2-4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研讨的包括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文化传播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复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等研究单位与高校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中央电视台、人民政协报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媒体从业人员,研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此外,还有来自全国各考古文博单位与高校的专业人士、师生及考古爱好者近百人,以线上形式旁听了本次学术研讨。

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参会人员合影

王仁湘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后,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兼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高大伦教授、常务副主任刘国祥研究员、上海古籍出版社吴长青副社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曹龙副研究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郑媛研究员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文化传播中心乔玉副研究员分别主持了不同场次的讨论。现将会议内容简要汇报如下。

会议现场

一、公共考古专题研讨

(一)中国公共考古:回顾与思考

刘国祥研究员发言

高大伦教授发言

南方科技大学高大伦教授以《百年中国考古:学术之外的贡献举例》为题,从四个方面指出中国考古的贡献:1)考古在中国开辟了一门新的行业;2)考古为国家发现了大量的文化旅游资源;3)考古科普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4)考古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上四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中国考古学百年发展过程中学术之外的贡献。他也指出,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多的还应该看到不足,特别是与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考古同行相比,我们既有值得夸耀的成就,也有不少大的差距,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乔玉副研究员发言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文化传播中心乔玉以亲自参与主持的七届中国公共考古论坛为中心,对其参会人员、人员结构、论坛研讨内容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公共考古发展的趋势和脉络。她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探索新形势下公共考古发展繁荣的路径:1)以习近平总书记“9·28”讲话精神为指导,从“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角度出发,重新确立公共考古的目标;2)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媒体等平台,以严谨的学术性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利用各种手段拓展公共考古的传播模式。

王涛副教授发言

中国考古学诞生已历百年,公共考古实践也伴随其发展,从具体的、自发的实践活动,逐渐系统化、常态化,成为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涛通过对中国公众考古学的百年回顾,从学者的公众考古实践、学科的公众考古转型两个方面,梳理了从安特生、李济、梁思永、夏鼐、苏秉琦,再到王巍、王仁湘、许宏和刘国祥等一代一代考古人的公众考古实践,总结出中国公众考古学从学者自发到学科自觉的发展轨迹;由此观之,一部中国考古史,其实也是中国公众考古学从无到有、摸索前进的发展史,与之相伴始终。

(二)从高校、博物馆到大千世界:无处不在的公共考古实践

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更好地将考古学所获新识与人民群众共享,与会学者以各自实践为例,从高校、博物馆、新媒体等各个领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罗武干副教授发言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罗武干副教授介绍了所在高校自习近平总书记“9·28”讲话以来的一系列大型活动和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系列讲座的实践,这些公共考古工作都具备以下特征:1)高度的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将考古作为一项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公共事业;2)明确的目标——为“未来科技领军人才”培根铸魂;3)凸显科技考古特色——注重介绍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注重传播经典的科技考古科研成果,发挥科技考古科研成果,发挥科技考古的沟通优势;4)“三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娱乐学习结合;5)重视宣传工作,制造舆论影响。他认为,科研人员在做好自己的科研任务之余,在开展公共考古实践时需要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大局观。此外,开展公共考古时有必要细分,针对不同对象,具体形式和内容要有所区别。

辽宁大学郑钧夫介绍了该校2012年以来在开展公众考古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形式,并从考古成果宣传、考古成果文创产品设计、考古成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转化三个方面介绍在辽宁大学开展公众考古的具体实践。在考古成果宣传方面,创办了辽大考古队公众号不间断宣传学校的考古发掘成果,同时也结合每年的考古发掘实践,在校园内开展田野考古实习成果展。另外,还与辽宁省考古研究院、阜新市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合作,让考古走进公众,让公众考古走进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设立了名为“地雀”的文创工作室,并坚持赋予文物新生、融入文化创意市场、拓展学术外延、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等四方面的发展理念。在考古成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转化方面,以调研报告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重点探讨考古专业同学如何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郑媛研究员发言

曹龙副研究员发言

范佳翎老师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范佳翎认为,如何科学利用大众传媒开展考古文博知识传播和公共教育,是公共考古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古学科的社会责任所在,是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我国考古工作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她以自己带领学生团队负责的微博账号“考古观察猿”的运营实践为例,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公共考古实践的策略和思路。

付裕博士发言

(三)虚与实:公共考古的探索与展望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张瑞结合自己的实践认为,中国水下考古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在我国沿海水域开展水下考古项目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技术之路。在这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中国水下考古在公共考古领域的不断努力与尝试,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形式,向全社会传达水下考古工作在重新构建、拓展考古学的目标和任务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方向明所长发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研究员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文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论述讲起,介绍了浙江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深入发掘浙江文化底蕴,研究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是浙江考古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他指出,面向未来,浙江考古工作者积极主导、参与“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围绕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浙江历史发展脉络等重大问题,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立足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越文化、吴越国文化、南宋文化、青瓷文化、海洋文化、石窟寺等重点方向开展考古研究,切实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鲜明辨识度的浙江文化标识,全面展示以“10000年上山”“5000年良渚”“1000年南宋”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价值。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一批很有影响、深受欢迎的考古类电视节目,本次专委会专门邀请了两位央视栏目编导现身说法,介绍各自负责节目的拍摄与制作过程。

(一)蔡一帆:《考古进行时》的拍摄与制作

《考古进行时》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策划、共同打造、共同出品的一个考古节目品牌。首播于2014年,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尝试,2017年正式确立了“进行时态”的节目制作风格,为此专门制定了工作手册,创作团队以手册为准则,实现了规模化,持续性的节目生产。目前《考古进行时》节目一年播出四季,每季播出八至十二集,全年共播出四十集左右。节目播出后,取得了优异的收视与社会反响,获得了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奖金镈奖,成为国内历史考古类节目的著名品牌。

《探索·发现》栏目主编蔡一帆发言

《考古进行时》节目自开播七年来,作为纪录片形式的节目,取得了优异的收视与反响。通过对选题和拍摄编辑中“进行时态”标准的建立和执行,《考古进行时》确立了自己的节目风格,在逻辑上做到化繁为简,在叙事上追求深入浅出。遵循科学性与严谨性,贴近观众的收视心理与收视需求,最终被广大观众和考古学界接受和喜爱。

《考古公开课》节目的宗旨是听考古人讲述自己的故事。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选人。栏目的选人标准是只有考古人才能担任节目的主嘉宾,可以邀请其他领域的老师参与节目作为辅助和补充。据制片人王珊老师统计,从2019年10月到最近一期播出的节目,一共播出了73期原创节目,共邀请了100位嘉宾参与节目。100位嘉宾中大约有八十多位都是考古界的老师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事过田野发掘的一线考古人员。是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公开课。

选人之后的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选题。据统计,至今播出的73期纯原创节目基本涵盖了考古的全领域,旧石器、新石器、夏商周、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水下考古、动物、植物、人骨考古、古DNA、石窟寺、古建筑等等,《考古公开课》全部都做过整集的专题讲述。而且最重要的是,《考古公开课》节目不是冷冰冰的科学描述,而是带着情怀和温度。

在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广撒网式的尝试后,栏目在今年开始进行主题策划,2021年春节的时候,推出了四集系列节目《寻找古老的中国》,分别聚焦石峁、陶寺、石家河和良渚遗址,这四个考古项目都有共性和内在逻辑,把它们聚在一起讲述,嘉宾们的讲述非常感人,而且是在春节期间连续播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在今年三月,首次尝试了大屏现场直播,连续四天,每天90分钟《解谜三星堆》,跟央视新闻频道同步推出。这次直播最大的亮点就是演播室嘉宾的现场解读,是另一种考古公开课的打开方式,以后如果有机会,还将继续尝试。

《考古公开课》栏目制片人王珊发言

《考古公开课》2021年的重头戏是正在播出的系列节目《百年考古大发现》,专门为纪念中国考古百年量身定制。整个节目一共12集,由节目组和社科院考古所、北大的专家们共同遴选了36个考古项目,共邀请43位嘉宾参与节目。节目分“考古学的开端”“文明肇始”“玉见文明”“何以中国”等十二个主题,每集介绍两至三个遗址,以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作为考古学的开端,以中华文明发展史作为脉络,全面回顾一百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的重大成果。

接下来,栏目还要制作一个年度重点项目,就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的评选和发布,将于2021年12月31日晚跨年夜重磅推出。另外,2022年度,即将推出关于石窟寺考古系列节目,分别是敦煌、云冈、龙门和大足石刻。

(一)冉宏林:火热的三星堆与“三星堆热”

冉宏林副研究员发言

冉老师认为,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三星堆热”。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28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对考古事业的关心、关怀及大力支持。特别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考古发掘及其研究也助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以上这些天时,今年肯定会出现一个具体地点的考古热,而三星堆很幸运的被选中了,成为一个典型而大力宣传。地利方面,主要体现在大量精美的文物发现及前期的考古发掘基础。人和方面体现为,数十家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有着各方面媒体的长期合作,有着行政部门的指导,还有着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学术咨询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使得这次三星堆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成果非常震撼。

最后,冉老师谈了谈个人体会。一是三星堆公共考古的几个关键举措:1)坚持舆论导向;2)坚持节点把控;3)坚持科学管理。二是三星堆公共考古的几个关键词:开放——边发掘边把成果向外公布;科学——科学的研究、科学的报道;趣味——报道的趣味化处理;年轻——无论是考古发掘还是后期报道都是坚持年轻化,拉近考古工作人员与爱好者之间的距离;多样——宣传报道的多样性,如直播、纸媒体、央视频、新闻等。

许丹阳老师发言

(二)许丹阳老师从一个三星堆年轻考古发掘者的视角发表了感想体会。自三星堆发掘以来,已有80多家媒体采访了许老师。一开始,许老师还觉得比较纳闷,为什么这些媒体愿意采访他这样一个普通的年轻考古工作人员,在后来的采访、聊天过程中发现,媒体特别愿意从年轻考古工作者的视角进行报道。通过报道,有更多人了解到考古工作的开展过程及文物发掘的全过程。同时,也了解到考古工作及考古人所做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大众开始逐渐认识到真实的考古人,开始认可考古工作和考古人了。公众了解考古、认识考古,需要通过以类似三星堆这样重要的考古发现为基础。同时,以多媒体为手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公众考古,当然,最终还是以考古成果的深入研究与阐释为目标。

THE END
1.三星堆博物馆科技满满,用AI还原历史,很难让人移开眼!三星堆博物馆科技满满,用AI还原历史,很难让人移开眼!奥力给趣笑堂 山东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专家研究吃饱了不饿,北京大爷拍案而起直言不讳,说出心里话痛快 顽皮狐狸 875跟贴 打开APP 这才是无厘头喜剧片的鼻祖,无数80后的童年回忆 靓仔影视君 1975跟贴 打开APP 搞笑配音:东方大国海警船已常驻钓鱼岛,https://m.163.com/v/video/VZITP4DQO.html
2.三星堆博物馆:探索古蜀文明的宝藏教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简介:三星堆博物馆:探索古蜀文明的宝藏,教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简介:三星堆博物馆:探索古蜀文明的宝藏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四川广汉,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及AAAA级旅游景区。馆内珍藏了1500余件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如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不仅展示了古蜀文明的辉煌成就,还提供了VR等互动体验,让https://www.iqiyi.com/v_2cthcke5ul8.html
3.四川博物院启动跨年六展拉开新年文化盛宴序幕12月17日、18日,“合作共赢·创享未来”四川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四川博物院迎新春跨年六展启动仪式在四川博物院举行。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四川省文物局负责人出席并致辞。四川省各市(州)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博物馆、科研单位、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共议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http://www.ncha.gov.cn/art/2024/12/20/art_723_193161.html
4.够炫!“数智”赋能文物活化,来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看看▲7月6日,两江新区京东方(重庆)创新中心,遇见古蜀(重庆)三星堆光影艺术馆,“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开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展,体验古蜀文明的光辉。记者 尹诗语 摄 这是7月6日上午,在重庆两江新区京东方(重庆)创新中心开幕的“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第四单元“梦回古蜀”现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835319522507769&wfr=spider&for=pc
5.博物馆打卡系列三星堆博物馆直播回放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加载中 00:00/00:00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发布 博物馆打卡系列 | 三星堆博物馆 直播回放 科技看天下 2021.04.13 15:33 分享到 推荐视频 已经到底了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www.sohu.com/a/460551686_120517692
6.三星堆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顶流齐聚川观顶端天目新闻今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陆续推出三场“跟着馆长看文物”直播,通过“馆长视角”,分别带大家走进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良渚博物院,来一次沉浸式逛馆体验。三场直播之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我们的五千年”大型融媒直播活动,还将特别推出的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沙龙,分别邀请三星堆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的馆长云https://sichuan.scol.com.cn/m/ggxw/202209/58608258.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7.[新闻直播间]三星堆博物馆网上预约系统现大量“黄牛”抢票增加三星堆博物馆网上预约系统现大量“黄牛”抢票:增加夜场,延长开放时间至每天晚八点。https://tv.cctv.cn/2024/08/28/VIDEbHJTlMOhrMGhlOs9cvu6240828.shtml
8.[新闻直播间]四川三星堆博物馆上线实景VR体验项目[新闻直播间]四川 三星堆博物馆上线实景VR体验项目 选集 更多 《新闻直播间》 20241217 01:00 《新闻直播间》 20241216 17:00 《新闻直播间》 20241216 16:00 《新闻直播间》 20241216 15:00 《新闻直播间》 20241215 17:00 《新闻直播间》 20241216 11:00 《新闻直播间》 20241216 10:00 《新闻http://m.app.cctv.com/vsetv/detail/C10616/2d6a79b3893a433faf4aa6f943127de0/index.shtml
9.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文物太震撼了!视频在线观看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 千帆直播 人气主播 直播11745 丽丽想升级吖 丽丽想升级吖 点击观看 直播3816 刺心 刺心 点击观看 直播10334 兔兔 感恩遇见~ 兔兔 感恩遇见~ 点击观看 直播4932 u呦 u呦 点击观看https://www.56.com/u80/v_MTg1MzkyOTI1.html
10.三星堆也参加天猫618最后一波,将直播寻宝“神奇动物”探秘修继明星、总裁之后,天猫618又迎来新的顶流网红。6月15日,首次参与天猫618的三星堆博物馆将联合天猫、红星新闻,通过淘宝直播探秘修文物,寻宝“神奇动物”。虚拟主播“青铜大立人”也将空降直播间,为三星堆文创产品“打call”。 “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今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三星堆遗址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56400.html
11.“发现三星堆”中外青年云对话——三星堆博物馆品牌国际传播案例“发现三星堆”中外青年云对话系列活动由三星堆博物馆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举办,得到牛津孔子学院、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四川国际传播中心、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的支持。2022年5月30日到12月1日期间,共发起4场以“发现三星堆”为主题的云对话(课程)直播活动。活动充分使用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技术优势,借三星https://i.ifeng.com/c/8R5gSFyjNGV
12.“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上博东馆启幕(附直播预告)2024年2月2日,上海博物馆在东馆启用首日,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携手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展览于2月2日隆重开幕,向公众免费开放,并持续至2024年5月20日。现场开幕式由上海博物馆党委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247636
13.看点“新面孔”!独家+深度,总台央视频全景式探访三星堆新馆央视频作为独家首发三星堆博物馆探馆直播的媒体,在《央视频独家呈现!直击三星堆新馆首次亮相》全景式探馆直播中,围绕着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时空旋转”“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展厅,随着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青铜神坛、龟背形网格状器等众多国宝级文物携手登场,第一次集体对外展出,无数网友在直播间“http://fun.youth.cn/yl24xs/202308/t20230804_14696453.htm
14.央视三星堆直播连线南派三叔引争议,“考古学家要都气哭了”这边央视连线南派三叔引起的怒火还未平息,那边又有人发现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要在馆内举办盗墓题材动画的首映礼——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这波操作更让大家感到目瞪口呆、不可思议。 于是,有网友前去私信博物馆官博,得到了这样的回复: 3月21日下午,该动画官博发出公告,通知首映礼改地举行: https://m.thepaper.cn/rss_newsDetail_1184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