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中国考古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

你见过这样的博物馆吗?在这个博物馆里,你能了解3600年前的中国龙是如何演化的,面条是何时发现的,猪的起源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穿梭在旧石器时代的洞穴中,也可以站在“甲板”上体验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编钟是能敲的,机器是能帮人占卜的,陶器残片是可以触摸的,各种国宝级文物是可以印在纸上的。这里就是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

中国考古博物馆为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馆藏了来自田野考古一线的6000余件展品。其基本陈列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各个时期的文物文献。

馆内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为特色,展出众多国宝级文物,并运用数字化技术模拟真实场景,通过科技手段让考古成果走近大众。请跟随文旅君一起体验中国历史文化无穷的魅力。

01

“仓储式陈列”展示国宝级文物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展厅中部分展品被放置在如仓库般的小格子内,考古出土物则以遗址、遗迹为单位进行密集陈列,旁边还附上图解说明,这种陈列方式反映出博物馆的“仓储式陈列”特色。

这样的学科特点从根本上要求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陈列不以展示精美的孤立文物为追求,而是要充分考虑考古学文化和考古学遗迹单位,以精品文物与成组器物的有机融合、线图描绘与图版说明的辅助铺陈来完成对整个社会生产技术水平、审美情趣,以及社会组织、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形成与发展的考古学解读。

陶人面像

这件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的陶人面像,以黑彩绘出眉毛和胡须,眼睛及口部镂孔,双耳扁平,穿有小孔。额前头发用绳纹表示,脸部丰颐,鼻梁挺直,展现了当时男性的面部形象。

这件朱书文字陶扁壶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内,距今4000多年。壶鼓腹部写着一个醒目的朱书汉字“文”,与甲骨文形体结构十分相像,另一面还写着一个字符,但目前尚不能识读。朱书文字陶扁壶的发现不仅表明中国文字的一脉相承,更体现了中华文明不曾中断、连续发展的特征。

“龙旂阳阳,和铃央央”这句诗经中的话在馆内收藏的绿松石龙形器中得到了印证。这是件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绿松石片组合而成的绿松石龙。龙头置于梯形托座上,嘴部略微突出,青、白玉组成鼻梁,硕大醒目的鼻头由绿松石组成,眼睛则是两块圆饼形的白玉,龙的腰部还有一个铜铃。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十分罕见。虽然这不是考古发掘出土的最早的龙形象器物,但因其与后世中国龙的形象最为接近,被认为是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这两件绿松石铜牌饰出土于洛阳二里头遗址,是我国最早以宝石镶嵌的青铜器。二里头遗址被学者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朝代——夏朝晚期都城所在地。其中出土于1987年的绿松石铜牌饰,是同类绿松石铜牌饰中工艺最为巧妙的一件,其牌饰主体为镂空铸造,几百片细小的绿松石片在无依托的情况下,历经3000多年而无一掉落。仔细观看,就能看到以浑圆的绿松石珠为眼睛的奇异神兽形象。

铜牺尊

这件出土于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的文物器身为一只站立状怪兽,背部有盖,盖钮为一站立凤鸟,项背附着一卷尾虎,作行走状。胸前及臀部各附着一回首卷尾龙,又像马又像鹿,但却又头生双角,腹有双翼,形状奇异可爱。

这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件器物,距今约4800年,出土于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文物形状像一个瓶,中间空心,顶部有一只立鸟形象,中部的羽毛状是对称装饰的,器身有四个对称的圆孔。有学者根据出土位置和陶器上鸟的形象预估这是与太阳崇拜有关的器物。

02

数字化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博物馆的另一特色为“沉浸式体验”。博物馆采用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多种手段为观众还原古代历史场景,带领观众穿梭时空。

走进第一单元“文明起源”,石器时代展区的整个走廊被打造成岩石洞窟,两侧粗糙的岩石和头顶的星空点点,让人仿佛置身于原始社会的野外夜晚,墙壁上还投放着智人形象,为观众展现智人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形态变化。

在农业起源展区,水稻和谷子的模拟实景又把观众带到农田中,体会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继续向前走进甲骨文展区,观众可通过视频观看甲骨文演变,体验一次商人占卜过程,接着以俯视角度欣赏复刻的山西襄汾陶寺城遗址。

除此之外,场馆内设置了多项互动装置:伸伸手指就能翻阅雍正帝朱批内容;用编钟敲奏出一首喜爱的音乐;去文创店盖章打卡;在兰台邮局寄出一封古色古香的信.......观众在游览博物馆的同时,能够亲身参与、体验历史的痕迹。

数字化技术更是让观众与文物“亲密”接触,通过3D数据建模,文物可呈现在智慧屏幕上,只需轻触展柜玻璃,便能够全方位近距离观赏文物的细节、色彩。在“宅兹中国”板块,有一块可移动的智慧互动屏,屏幕可停留在观众喜爱的文物前,供观众放大、了解,吸引众多游客体验。

据介绍,未来中国考古博物馆还将建设博物馆智慧导览讲解系统基础平台,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参观线路推荐,同时结合室内定位技术为观众提供移动端的导览讲解服务。

中国考古博物馆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目前常设展面向公众持续开放中。

THE END
1.国博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获评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 2024 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研究成果“‘数说犀尊’智慧展厅”成功获评。 实验室以“一物一展”的形式打造“数说犀尊”智慧展厅。展厅集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AOA定位、环境监测、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16_270723.shtml
2.这么玩太值了!这里一个周末就能打卡4座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一片甲骨惊天下 千年汉字贯古今 逛完殷墟博物馆 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 会再次感受文字的魅力 交通攻略 从殷墟博物馆门口坐11路转41路公交车到永明路人民大道路口站下车,全程约1小时;乘坐出租车约20分钟。 博物馆前屹立的字坊取甲骨文、金文中“字”之形,以殷商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为装饰,是博https://www.ahcaijing.com/2024/yaowen_1216/521823.html
3.中国数字科技馆建筑博物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地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技路南端 电话:029-822029** 更多信息 写评价 网友评价(1) 胡吃海喝乱逛的玖爷 因为通常情况下,“中国数字科技馆”并不特指某一具体地点的建筑博物馆,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到数字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和展示。然而,在西安,确实存在与建筑相关的博物 展开评价https://www.dianping.com/shop/16705293
4.钓鱼岛12月5日,日“瑞宝丸”号渔船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中国海警舰艇依法对其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并警告驱离。 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由序厅及三个展厅组成,博物馆展陈内容包括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法律文件、实物模拟、各类模型、动画故事、新闻报道、学者论著等,并设有讲解员、馆长问答等互动环节。 https://www.diaoyudao.org.cn/
5.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通过梳理、总结百年来党领导下的语言文字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 全面系统呈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的语言文字政策和实践的变迁、发展进程, 展现了语言文字工作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成就。 查看详情 This ishttps://szyb.smartedu.cn/
6.中国(甘肃)长城数字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招标公告公开招标中国(甘肃)长城数字博物馆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大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现对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进行公开招标,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投标人前来参加投标。具体事宜公告如下: 二、工程概况与招标范围 1、建设单位: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https://www.gsei.com.cn/html/1336/2021-09-03/content-340118.html
7.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首页 机械史 机械遗产 科学家精神 实体博物馆导览 云课堂机械史 机械遗产 科学家精神 实体博物馆 云课堂 新闻公告 学术交流 推荐书目 ICP备案号: 京ICP备05060958号-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法律声明联系我们https://museum.cmes.org/
8.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提升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中国考古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提升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208室(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甲3号)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7月07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0686-2241C***87Z 项目名称:中国考古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提升项目 预算金额http://www.szzs360.com/news/2022/6/2022_2_zs117888.htm
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展示、传播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我国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凝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观念和理论共识,充分调动和http://ihchina.cn/
10.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数字资源 古籍特藏 该库可提供综合性数字化古籍特藏文献,包括本馆建设的古籍特藏、外馆文献资源,以及古籍全文检索分析系统。 当代图书 本栏目下有10万余册电子图书,多为近现代图书资源,内容包括文学小说、哲学历史,人物传记、古籍经典、科普科幻、亲子童书、人生励志、经济管理、休闲娱乐等方面。国内众多权威出版社、https://www.nlc.cn/web/index.shtml
11.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罗马与巴洛克艺术” “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 “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2个特展: “丝绸之路”“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https://www.360doc.cn/article/87990_562469349.html
12.博物馆数字藏品而今,文博单位具备一定程度的数字化基础,馆藏信息具备充分的数字化价值与必要,数字藏品是将文博单位现有数字化成果组建成博物馆数字化生态的主通道之一。 第二,社会、经济双效益。数字藏品具备突出的传播能力,是文博单位扩大其公众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不仅如此,数字藏品也是文创产品的数字化形态,为文物、馆藏赋予了新的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722.html
13.2023博物馆数字化展博物馆技术产品展览会2023中国国际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展览会 时间:2023年12月20-22日 地址: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 新技术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文物之间的距离,改变着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博物馆的展品“只能看不能摸”,而新技术的出现让文物变得更“接地气”,也逐渐消除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感。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和虚拟技术制造很多https://shanghai.11467.com/info/14506987.htm
14.贵州数字图书馆中华连环画:将我国优秀的连环画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分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外少年阅读典库、中华成语典故专库、中华民间故事传说典库、中华历史演义总库、中国革命历史总库、中外名著欣赏典库、中外名人传记典库”八大专辑,收录3000多种,4000余本连环画。并以图书馆阅览室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为大众读者构建的一个连环https://www.gzlib.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