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新闻频道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题:“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

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开年引发购买热潮,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火爆从夏天延续到冬天,苏州博物馆“蟹黄黄”玩偶近来吸睛无数……2024年,“文博热”依旧如火如荼,“爆款文创”成为最新“流量密码”。

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是博物馆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更是文化产业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

博物馆功能再拓展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等核心功能的重要拓展。在文创产品的推动下,博物馆逐渐摆脱“高冷厚重”的形象,成为“接地气”且“爆款频出”的场域。

有不少网友热衷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收集、制作的博物馆文创冰箱贴展板,引发热议。他们将文物冰箱贴按历史年代分门别类排列,令人耳目一新。

“拥有它们就好像真的把博物馆‘搬’回家了。”一名网友感叹。

把“马踏飞燕”玩偶捧在手心,把青铜器的精美纹饰“背”在肩上,把千古名画“穿”在身上……历史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生活中随时可触摸的存在。

不少游客表示,因这枚冰箱贴而知道了何为“藻井”,并对文物本身产生了强烈好奇,从“在逛博物馆的时候顺便看看文创”,逐渐变成“为了买到心仪的文创产品而参观博物馆”。文创商店实实在在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

分析“凤冠冰箱贴”走红的原因,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认为,首先IP要有一定知名度,其次设计要符合当下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工艺要足够精美,做出和现有产品不一样的东西,做到时代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相统一。

文创产品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现代表达,是博物馆基于馆藏文物开展多元阐释使命的体现。有价值的文创产品不仅能够折射出沧桑历史和文化变迁,更能反映当今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推陈出新会“整活”

年轻人为何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如此“上头”?植根于文化沃土,生发于创意设计,是文创产品源源不断的“破圈”动力。

“给我来对大闸蟹,要一公一母,个头大的、肥的!”

“好嘞,这两只不错,来看一下秤,足斤足两,没问题的话就给您用绳子绑好了。”

水产市场的场景在苏州博物馆上演。无独有偶,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陕西文创产品“绒馍馍”等,也因为“过家家”表演式的打包模拟游戏“火出圈”。

博物馆文创产品一直关照年轻人的兴趣点。“文博场馆通过打造全感官、全流程、互动性的新消费场景,吸引游客深度参与,激发他们在特定场景中的特定情绪,进而形成难忘的个体化情感体验与记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说。

手机扫描一下金属“凤冠冰箱贴”,就能实现佩戴虚拟凤冠拍照,为自己“加冕”;故宫出版社联合游戏连锁品牌推出系列互动解谜书,让读者在抽丝剥茧中收获历史知识;更有“考古盲盒”等“半成品”,提供考古工作体验同时留下一丝悬念……

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走进博物馆,当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复刻”文物,文创产品给予消费者诚意十足的仿真体验,让人们拥有更多维度的文化感知。

年轻人对文创产品的热情,也成为文化传播的助力。博物馆文创产品正成为他们表达自我、寻找认同、结识朋友的社交方式。

“95后”小悦收藏有几百件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藏品”来交流,“藏家”们渐渐形成了同好圈子。“我们最看重文创产品对文物的还原度和工艺精良度。”她认为,借文创产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联系,收获的满足感是长久而充实的。

文化消费添活力

“博物馆门票0元,买文创花了200多。”

一句“你无法空着手走出一家博物馆”的戏言,逐渐变成现实。随着文创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博经济”蓬勃发展。

上海博物馆暑期推出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文创销售额截至11月底已突破1.4亿元;三星堆博物馆前10个月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近百家博物馆参加天猫“双11”活动,开售首日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0%……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精美“走心”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契合了这种需求。

河南博物院探索将博物馆文创产业带入乡村。“考古盲盒”的生产基地就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下龙村,随着产品销量增加,生产线不断扩充员工,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

专家指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走红,彰显了我国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但要想让“爆款文创”走向“长红”,还应做好规范化。

THE END
1.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是博物馆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更是文化产业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 博物馆功能再拓展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等核心功能的重要拓展。在文创产品的推动下,博物馆逐渐摆脱“高冷厚重”的形象,成为“接地气”http://www.xinhuanet.com/20241220/a3921ba590384e6aa2b56f9112e595be/c.html
2.六大展览陆续上新!河北博物院邀您“博物馆里过大年”六大展览陆续上新!河北博物院邀您“博物馆里过大年 ” 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 王杰 通讯员 崔大伟)为喜迎2025年元旦和新春佳节,河北博物院精心筹备,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内蒙古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中国文物报社等国内外多家文博机构,在“双节”前陆续推出6大新展,为广大观众https://hbxw.hebnews.cn/news/498611.html
3.邯郸市博物馆摘要: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使全国各个博物馆相继闭馆,纷纷转移阵地,将展览、活动等搬到云端,继续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纵观疫情期间推出的线上展览,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线上展览数量少,质量不高,网上观展体验不佳。随着 “数字中华文明”的发展,建设多元博物馆线上展览,强化博物馆在线服务功能必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博物馆事业https://www.hdmuseum.org/Home/abouts?id=-247238752
4.国家海洋博物馆推出网上展览国家海洋博物馆网上展览页面 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坚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多渠道做好信息发布工作,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和“掌上海博”微信小程序平台等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服务,并积极推广网上展览,充分展示已上线的开放展览和展藏品数字资源,使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畅游海博”。 https://www.mnr.gov.cn/dt/hy/202002/t20200221_2499587.html
5.我为师生办实事档案馆博物馆系列线上展览展播之“以美育心编者按:疫情当下,线上看展成为博物馆打卡新方式。为方便师生足不出户观赏博物馆优质展览和馆藏精品,档案馆、博物馆上线“西安交通大学数字文博平台”,汇集网上展馆、虚拟展览、数字展厅等资源,并选取部分作品制作“红心向党 科技之光”“以美育心 向美而行”“青春有我 不负韶华”三场系列线上展览、微视频展播。http://news.xjtu.edu.cn/info/1219/190760.htm
6.河南省文物局拓展服务形式推出网上展览原标题:河南省文物局拓展服务形式 推出网上展览 为防控疫情,河南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自春节以来暂停对外开放。在此期间,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南省文物局统筹协调全省各文博单位,在做好文物安全和防疫工作的同时,利用已建成的博物馆数字化信息资源,拓展博物馆服务形式,推出线上展览展示活动。 https://news.sina.cn/2020-02-18/detail-iimxyqvz3764162.d.html
7.漫游虚拟展览多角度看“镇馆之宝”……重庆市博物馆合力为公众“丰富,每天都看不过来。”有的网友这样表示。据介绍,重庆各大博物馆的网上展览在人民群众居家防控的生活中添加了特殊的“调味品”,成为特殊时期助力打赢防疫攻坚战的重要精神力量。 据初步统计,2020年1月24日至2月18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全市博物馆官网及相关平台共推出数字展览254个,其中,春节期间及节https://www.cqcb.com/manxinwen/manxinwen/2020-02-27/2213696.html
8.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调研中我们发现博物馆导览APP普遍存在追求功能齐全,而部分功能观众实际使用率低的问题。例如,某博物馆的导览APP支持网上订票、展览资讯浏览、问卷调查、AR识别文物、展厅定位等多项功能,但像问卷调查功能因为在底边栏最后一栏的三级界面版块里,观众很少主动自愿填写。另外,因为导览软件体量庞大,使得一些功能在使用时经常卡顿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9.天津博物馆“探寻印加帝国的起源——安第斯文明特展”“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本是我馆2020年高端展览,也是新馆开馆以来的首次收费展览。面对突发疫情,馆党委迅速决策,把两大展览全部向公众公开,推出“星级讲解员带您网上看安第斯文明特展”“穆夏云观展”特别活动,采取网络视频讲解的方式,由天津博物馆星级讲解员、志愿者为https://www.tjbwg.com/cn/collectionInfo.aspx?id=17212
10.综合新闻国家文物局推送第三批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 为便于公众查询浏览,国家文物局组织对各地制作的网上博物馆展览进行了汇总,现将第三批已整理的链接发布如下:网上博物馆展览汇总(第三批)在线展览101、律动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专题展【中国科学技术馆】102、 https://www.dha.ac.cn/xwzx/zhxw/3.htm
11.全球各大博物馆线上博物馆来了③历年展览与陈列:https://www.dpm.org.cn/classify/exhibition.html ④全景故宫:http://webapp.vizen.cn/gugong_app_pc/index.html 2.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http://www.chnmuseum.cn/zl/(打开下滑至“网上展厅”) 3.上海博物馆 ①三维场景展览: 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40.html
12.400多场线上展览集聚浙江博物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点开“浙江博物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能看到400多场线上展览,玉琮王、汉铜凫尊等浙江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都“上网”了!进入“博物官”小程序,离你最近的展馆、最热门的展览“一网打尽”。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馆藏“上网”的意愿不减反增。数字技术,让文物与观众越来越近。 https://3w.huanqiu.com/a/5816f1/427pCQMGsJt
13.免费欣赏!150个精彩展览10部全球顶级纪录片一个可以听的图书馆为便于公众查询浏览,国家文物局对各地制作的网上博物馆展览进行了汇总,并将分批在网站公布相关链接。现将前三批共150个已整理的链接发布如下: 网上博物馆展览汇总 第一批 复制链接在浏览器打开 或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查看 1、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23374
14.新闻喜讯!湖南博物院“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入围第近日,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初评揭晓,湖南博物院(原湖南省博物馆)“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入围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冲刺本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湖南博物院新馆基本陈列(“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曾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9612
15.当我们无法亲临现场,有时虚拟观展可以看到更多线上展览推荐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在春节期间均采取了闭馆措施。进入2月,博物馆、美术馆又陆续发布了延期开馆或取消展览的通知。鉴于疫情进展情况,想必大部分艺术爱好者在接下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前往现场观展了,所以我们本月的沪京展览推荐也临时改为了“线上展览推荐”。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943684.html
16.疫情以来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参展规格极高的展览,落地上海在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主办的同时,上海博物馆也为此次展览扩大了“朋友圈”:向国内的广东省博物馆以及美国、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等国家的博物馆、收藏机构协调出借展品。 然而受到疫情影响,原本联络借展的15家博物馆、收藏机构中有4家退出,转以授权在此次展览中使用藏品的复制品。 https://m.jfdaily.com/wx/detail.do?id=418946
17.十堰市博物馆举办线上微展览展出记者陶德斌多张抗疫照片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与以往不同,受新冠肺炎病毒的影响,市博物馆暂不对外开放,但在当日,市博物馆精心组织策划了线上微展览。通过十堰日报社首席摄影记者陶德斌的摄影作品,将医务工作者、非医务工作者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的影像再次放在网上呈现,用镜头记录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http://m.10yan.com/m/showArt.html?contentid=65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