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有过一种习惯的甚至流行的说法——某种东西不用了或者过时了,就说,早该进博物馆了。这种说法固然道出了博物馆收藏“历史”的特性,但也表明在人们的意识深处,总觉得博物馆似乎与当下的生活有一道天然的界线,人们只是为着存放或寻找历史与记忆的时候,才会跨过这条界线。的确,博物馆曾经是这样的。但是,现在不是了,早已不是了。不断调整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是博物馆发展的鲜明标志。
进入21世纪,博物馆面向当下社会、面向公众的转型定向愈加明确,愈加彻底。2000年以来国际博物馆协会为每年5月18日的世界博物馆日发布的主题依次为:致力于社会和谐与和平的博物馆;博物馆与建设社区;博物馆与全球化;博物馆与朋友;博物馆与无形遗产;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博物馆和青少年;博物馆与共同的遗产;博物馆: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博物馆与旅游;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仅从近十年来博物馆日主题的排列中,就能深切地感知世界博物馆界如何持续努力地构建博物馆与当下社会、与公众的密切关系。
定位公益性事业单位
博物馆需要重塑社会角色
在调整博物馆与当下社会关系的全球背景下,我国政府的努力举世瞩目。在所有的努力中,博物馆数量的激增(2000年2000余座,现已超过3000座,增速世界最快)不是最重要的,超大型博物馆的建设(如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后近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世界最大)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大格局中,将博物馆事业明确定位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把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是实行公立博物馆(含各类纪念馆、美术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政策。以这样的国家政策推动博物馆迅速融入当下社会与公众,推进博物馆的彻底转型、转向,其力度、作用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史无前例。
国家政策的明确要求,社会地位的急剧变化,公众参与度的迅速扩张,对博物馆、博物馆人来说,同样面临对博物馆、即对自身的社会文化角色与时代使命的再认识,对博物馆文化价值的再认识。博物馆如何自觉调整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在致力于服务社会的努力中达到博物馆自身与社会与公众需求之间的高度和谐,是博物馆重塑自身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博物馆在社会与自身双重需求下的转型、创新,要求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要求博物馆学学术研究的创新,要求以学术研究的态度、方法对待和研究面临的实践活动,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博物馆人必须树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博大的创新的博物馆学理念。博物馆学理念的创新建立在博物馆与社会、与公众关系的发展、改变、调整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博物馆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而发展自我的实践之中。博物馆的公益性核心价值是创新博物馆学的基础理念,基本理念,是博物馆学创新的出发点与归宿;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开放与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是创新博物馆学的灵魂;建立以适应、满足、引导社会需求、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学科体系是博物馆学创新的任务。
以公益性的核心价值为核心,深刻理解、自觉意识到任何一座博物馆都是公众共同享有的文化资产,是博物馆人必须确立的基本观念。博物馆人,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都是受国家、团体或公民委托,遵照国家、团体、公民的意愿管理博物馆,基本的目标是促使博物馆公益性核心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必须转化为博物馆人——所有参与博物馆管理与服务的人员——真正认同的核心价值和实践目的,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才能落到实处。
面对当下社会和公众
让博物馆参与当代文化建构
在这种情况下,在创新博物馆研究的路线和方向,需要有一个重大的调整——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型,即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等,都要从重在对博物馆内部的研究,转向重在对博物馆的整体研究,重在对博物馆外部的研究,重在博物馆与外部关系的研究。即便是较为纯粹的内部研究,也要有一个鲜明的外部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博物馆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因此,博物馆学所有的指向、重心都应也都会因此而转移。
面向当下社会与公众的研究至少包括四大层面。一是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公民文化权益保障等国家文化政策方面的研究,为有关博物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学术依据和支持。二是对社会,对公众、观众等主体服务对象的需求研究。三是对博物馆文化的研究,即博物馆文化整体研究和博物馆个体管理研究。四是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和博物馆宣传推广研究。
对展览研究的创新同样迫切。博物馆的展览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部分。不论何时何地举办的任何展览,都是为了给当时当地走进博物馆的人看的。展览的内容固然需要研究,展览的内容给谁看,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得更好,怎样让参观者满意,怎样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获得应该获得的知识,这些问题更需要研究。过去我们比较注重内容的研究,集中于展品的研究,且较多地从专业的角度去研究,其实这只是展览研究的一部分,是博物馆专业人员习惯了的容易做到的一部分。展览研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研究、系统研究。不只是研究展品,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参观者,研究潜在的参观者,也就是研究服务对象,研究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展品内容的组织、表达、传播、推广方式。集中为一句话,就是研究展品“物”与研究服务对象“人”并重。即便是研究物,从研究者的角度研究与从参观者的角度研究,思路、方法、结果是大不一样的。现在的展览研究更需要强化对后者,对参观者的研究。
博物馆收藏文物,但博物馆不是文物;博物馆展示历史,但博物馆更要参与历史的创造。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博物馆为公众提供寻找记忆的空间,不是为了让人们沉溺于记忆之中,而是为了在继承中更好地创造新的生活。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赵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