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历史,更要参与历史创造凤凰网资讯

关于博物馆,有过一种习惯的甚至流行的说法——某种东西不用了或者过时了,就说,早该进博物馆了。这种说法固然道出了博物馆收藏“历史”的特性,但也表明在人们的意识深处,总觉得博物馆似乎与当下的生活有一道天然的界线,人们只是为着存放或寻找历史与记忆的时候,才会跨过这条界线。的确,博物馆曾经是这样的。但是,现在不是了,早已不是了。不断调整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是博物馆发展的鲜明标志。

进入21世纪,博物馆面向当下社会、面向公众的转型定向愈加明确,愈加彻底。2000年以来国际博物馆协会为每年5月18日的世界博物馆日发布的主题依次为:致力于社会和谐与和平的博物馆;博物馆与建设社区;博物馆与全球化;博物馆与朋友;博物馆与无形遗产;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博物馆和青少年;博物馆与共同的遗产;博物馆: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博物馆与旅游;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仅从近十年来博物馆日主题的排列中,就能深切地感知世界博物馆界如何持续努力地构建博物馆与当下社会、与公众的密切关系。

定位公益性事业单位

博物馆需要重塑社会角色

在调整博物馆与当下社会关系的全球背景下,我国政府的努力举世瞩目。在所有的努力中,博物馆数量的激增(2000年2000余座,现已超过3000座,增速世界最快)不是最重要的,超大型博物馆的建设(如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后近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世界最大)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大格局中,将博物馆事业明确定位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把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是实行公立博物馆(含各类纪念馆、美术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政策。以这样的国家政策推动博物馆迅速融入当下社会与公众,推进博物馆的彻底转型、转向,其力度、作用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史无前例。

国家政策的明确要求,社会地位的急剧变化,公众参与度的迅速扩张,对博物馆、博物馆人来说,同样面临对博物馆、即对自身的社会文化角色与时代使命的再认识,对博物馆文化价值的再认识。博物馆如何自觉调整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在致力于服务社会的努力中达到博物馆自身与社会与公众需求之间的高度和谐,是博物馆重塑自身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博物馆在社会与自身双重需求下的转型、创新,要求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要求博物馆学学术研究的创新,要求以学术研究的态度、方法对待和研究面临的实践活动,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博物馆人必须树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博大的创新的博物馆学理念。博物馆学理念的创新建立在博物馆与社会、与公众关系的发展、改变、调整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博物馆适应社会公众的需求而发展自我的实践之中。博物馆的公益性核心价值是创新博物馆学的基础理念,基本理念,是博物馆学创新的出发点与归宿;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开放与全心全意为公众服务是创新博物馆学的灵魂;建立以适应、满足、引导社会需求、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学科体系是博物馆学创新的任务。

以公益性的核心价值为核心,深刻理解、自觉意识到任何一座博物馆都是公众共同享有的文化资产,是博物馆人必须确立的基本观念。博物馆人,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都是受国家、团体或公民委托,遵照国家、团体、公民的意愿管理博物馆,基本的目标是促使博物馆公益性核心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必须转化为博物馆人——所有参与博物馆管理与服务的人员——真正认同的核心价值和实践目的,博物馆的文化价值才能落到实处。

面对当下社会和公众

让博物馆参与当代文化建构

在这种情况下,在创新博物馆研究的路线和方向,需要有一个重大的调整——实现由内向外的转型,即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等,都要从重在对博物馆内部的研究,转向重在对博物馆的整体研究,重在对博物馆外部的研究,重在博物馆与外部关系的研究。即便是较为纯粹的内部研究,也要有一个鲜明的外部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博物馆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因此,博物馆学所有的指向、重心都应也都会因此而转移。

面向当下社会与公众的研究至少包括四大层面。一是对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公民文化权益保障等国家文化政策方面的研究,为有关博物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学术依据和支持。二是对社会,对公众、观众等主体服务对象的需求研究。三是对博物馆文化的研究,即博物馆文化整体研究和博物馆个体管理研究。四是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和博物馆宣传推广研究。

对展览研究的创新同样迫切。博物馆的展览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部分。不论何时何地举办的任何展览,都是为了给当时当地走进博物馆的人看的。展览的内容固然需要研究,展览的内容给谁看,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得更好,怎样让参观者满意,怎样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获得应该获得的知识,这些问题更需要研究。过去我们比较注重内容的研究,集中于展品的研究,且较多地从专业的角度去研究,其实这只是展览研究的一部分,是博物馆专业人员习惯了的容易做到的一部分。展览研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研究、系统研究。不只是研究展品,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参观者,研究潜在的参观者,也就是研究服务对象,研究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展品内容的组织、表达、传播、推广方式。集中为一句话,就是研究展品“物”与研究服务对象“人”并重。即便是研究物,从研究者的角度研究与从参观者的角度研究,思路、方法、结果是大不一样的。现在的展览研究更需要强化对后者,对参观者的研究。

博物馆收藏文物,但博物馆不是文物;博物馆展示历史,但博物馆更要参与历史的创造。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博物馆为公众提供寻找记忆的空间,不是为了让人们沉溺于记忆之中,而是为了在继承中更好地创造新的生活。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赵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上博文创一书览尽3600年中国古代青铜史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已率先向公众开放,为观众呈现了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在这里,观众能欣赏到500余件从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19世纪中叶清中期这3600年间的青铜器珍品。其中,青铜器制作技术版块增加了多种技术手段内容,辅以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专题展示等,向观众直观阐释更多相关知识点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05280
2.触摸古代文明发展的脉搏——福建馆藏文物精品管窥国家文物局组织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全国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现有可移动文物逾1亿件(套)。其中,福建共普查可移动文物469222件(套)(769364件),收藏在全省103家国有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其他国有收藏单位之中。这个数字是会变化的,总体处在渐进增长的走势中。 https://wlt.fujian.gov.cn/zwgk/ztzl/bmwu/202311/t20231107_6291646.htm
3.中国在什么时候有了第一家博物馆?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在1979年召开的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颁布了《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着重强调了博物馆作为收藏、教育和科研机构的社会角色,同时明确博物馆是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博物馆开始朝着一个功能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统计数据显示,自1980年到20世纪末,中国共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36489
4.国家博物馆藏文物大全RK588>《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 关注 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代中国是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瓷器.佛造像等。 https://www.360doc.cn/article/9165926_1138259809.html
5.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文物涵括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其中尤其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581538098
6.封面故事历史的收藏者樊建川樊建川说,他在做的,其实是一件“提高历史像素的事”。 相比国家历史的宏大叙事,建川博物馆更多呈现的是个体生活和命运;不同于历史教材中的“阅读”历史,建川博物馆让人清晰地“看见”历史。 樊建川由一个个人的故事进入,最终通过“收藏”建起一个庞大的博物馆聚落。 https://www.jc-museum.cn/news/1100.html
7.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 History Museum)1881年向公众开放,是英国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超过8000万件动植物标本、矿物及化石。重要藏品包括长达25米的蓝鲸骨骼标本、第一批人类发现的禽龙牙齿化石等。历史· History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基础来自大英博物馆。1856年,英国古生物学家 Richard Owen 担任https://art.icity.ly/museums/e2spprp
8.景德镇博物馆:厚重的历史鲜活的记忆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以景德镇古瓷藏品与古瓷标本、近现代名家作品、高仿精品以及相关文史资料等为主,系统展示了景德镇辉煌的千年陶瓷艺术历史,并生动再现了景德镇各个历史时期手工制瓷工艺;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收藏展示了景德镇建国瓷厂、东风瓷厂等“十大瓷厂”生产的颜色釉、青花玲珑、粉彩等各种陶瓷艺术珍品,并将http://m.taoci52.com/t/822.html
9.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摘要】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有六份清代地契,其三份签订时间为乾隆年间,两份为道光年间,一份为光绪年间,但均贴有1908年发行的美国版印花税票。文章以这六件地契为研究对象,探究清代地契格式、税票印章、税票贴用情况等相关问题。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了六份贴用美国版印花税票的清代地契,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https://www.ocmuseum.cn/a/research/composition/2017/0206/324.html
10.陕西历史博物馆旅游攻略干货分享值得收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是西安的名片性景点之一。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86年夏天动工,1997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开放,并定名陕西历史博物馆。2016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评选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https://lxs.cncn.com/88793/n782908
11.最有味道的博物馆,收藏上千坨粪便,最贵一块有12000年历史!最有味道的博物馆,收藏上千坨粪便,最贵一块有12000年历史! +追 超清画质 评论 收藏 下载 分享 选集 00:59 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有些国家已经筑起了围墙! 2021-03-23 01:00 网红动物也能功成名就?澳洲的肌肉袋鼠都有雕像了! 2021-03-21 00:55 国外500年没涨房租的地区,60平的房子6块人民币的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Q2MzY3NDI3Ng==
12.山东博物馆馆史介绍与时偕行——山东博物馆的藏品体系四、构建起全面性与地域特色相统一的藏品收藏体系 山东博物馆藏品包括历史、自然、革命文物三大类,具体涵盖石器、玉器、陶器、砖瓦、瓷器、铜器、其他金属、甲骨、骨角器、石刻、雕刻、漆木器、织品、印章、钱币、书画、杂项、古籍、碑帖、珐琅玻璃料器、集品、竹简、壁画、革命文物、近现代文献、民俗文物、社建文物、https://www.sdmuseum.com/art/2024/7/19/art_350049_12476.html
13.文物收藏范文轻轻拭去历史的尘埃,这些民间的古物,静静地躺在那里,展示它们的风华,铭记过往的岁月。千年荏苒,时间让它们的存在变得珍贵。 他是这些宝贝的守护者,也是黎族文化的收藏者。 乐东县佛罗镇,有一个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园,吸引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但是,这里不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一个私人博物馆。这个私人博物馆其实是一个农家https://www.gwyoo.com/haowen/67561.html
14.探访埃及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历史文物琳琅满目4ByaVAAfJoUgo.huanqiu.comzh-Hansgallery探访埃及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 历史文物琳琅满目当地时间2023年3月2日,埃及亚历山大,探访亚历山大国家博物馆,该博物馆收藏来自古埃及、古罗马、拜占庭和伊斯兰时期的1600件历史文物,展出古埃及国王的雕像和古罗马皇帝的雕像,以及反映埃及文化和艺术的文物。/e3pmh1tuv/e3pn7g2vahttps://m.huanqiu.com/gallery/4ByaVAAfJoU
15.参观市博物馆心得体会PPT.pptx目的和背景深入了解历史文化通过参观市博物馆,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及国家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拓宽知识面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涵盖了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参观者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参观市博物馆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的学习兴趣,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24/8127021132006037.shtm
16.收藏中国文物的各国博物馆画廊动态东方艺术馆画廊主页后来,这截胡子一度收藏于大英博物馆,最终归还埃及。卢浮宫里最著名的维纳斯神像来自古希腊,当年它在希腊米洛岛出土时原本被一名土耳其商人买走,但停泊在当地的一艘法国军舰闻讯赶到,结果,维纳斯在争抢中永远失去了双臂。法国文物学家承认,历史上,法国对外用兵时期如佛朗索瓦一世、路易十四、拿破仑等时期,是法国获得文物https://gallery.artron.net/541/g_shownews541_4893.html
17.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展览主要是永久性展览。 作为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以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为主,馆藏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余件。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民族文物等31类,特别是青铜器、陶瓷、书画最为突出。著名的https://www.qwbaike.cn/doc-view-8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