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物馆设计:文化博物馆核心设计要点与风格阐述

文化博物馆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博物馆是保存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它通过收集、保护和研究各类文化遗产,像古代文物、历史文献、艺术品以及民俗物件等,能够确保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的重要物品得以妥善保存,并传承给后代。例如一些历史悠久的书画作品、古老的青铜器等,若没有博物馆的精心收藏与保护,很可能会在岁月的侵蚀以及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下遭到破坏甚至消失。而且文化博物馆还会通过专业的陈列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展示并详细解释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进一步促进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文化传统

促进文化交流

传播文化知识与教育

对于广大公众来说,文化博物馆是传播文化知识和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馆内会通过举办各类展览、开展讲座、组织工作坊等多样的形式,向人们传授有关历史、艺术、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参观者们可以在欣赏精美文物、艺术品的过程中,了解其背后的创作背景、历史故事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思想内涵,增强对本土文化以及其他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而且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群体而言,博物馆更是一个绝佳的实践学习场所,他们可以在实际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和研究,将书本知识与实物展示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推动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

总之,文化博物馆设计意义非凡,关乎着文化的传承、交流以及社会的进步等诸多重要层面,值得我们用心去对待和打造。

(一)设计语言协调性

在文化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语言的高度协调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要充分结合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依据不同的空间布局、建筑形态等因素,合理地对展览区域、参观流线等进行组织布局。比如,对于一些空间较为狭长的建筑,可以采用串联式的布局方式,引导参观者依次浏览各个展厅;而对于开阔的空间,则可以打造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布局,让参观者有更多自主选择的参观路径。

同时,巧妙地将可视化模块与建筑进行集成也不可或缺。像利用建筑的墙面、立柱等结构,嵌入展示屏幕、艺术造型等可视化元素,使其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例如,有的博物馆将大型历史壁画以浮雕的形式呈现在建筑墙面上,既作为一种艺术展示,又与建筑本身完美融合,让参观者一进入馆内,就能感受到整体设计语言的高度协调,获得舒适且合理的观展感受。

(二)突出主题特征

深入理解展览主题是文化博物馆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需要对展览内容进行深度提炼,精准地突出展览主题,并且理清展览脉络,使设计基调紧密贴合主题。例如在设计历史文化主题的展览时,若以古代某个朝代的发展为主题,就要梳理出该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键脉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史料等进行展示。

通过对主题的准确把握,可以营造出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让参观者踏入展厅的瞬间,就能快速融入到展览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像一些红色文化主题的博物馆,通过对革命历史故事的精心编排,还原当年的场景,配合激昂的背景音乐等,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那段热血岁月,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

(三)展示色调把控

(四)技术手段运用

运用稳定成熟的科技手段能够为文化博物馆的展览增添诸多亮点。可以采用如物理曝光、舞台雕塑、光电声音等丰富的曝光形式。例如在展示珍贵的书画作品时,通过物理曝光技术,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度、角度等,以最佳的光照效果呈现书画的笔触、色彩等细节,让参观者可以更清晰地欣赏到作品的精妙之处。

舞台雕塑则可以将一些历史场景、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以立体的雕塑形式展现出来,并配合灯光、音效等,打造出如同舞台表演般的生动场景,增强展览的艺术感染力与质量。而光电声音技术的结合,比如在展示古代战争主题时,利用光影模拟出战场的硝烟、火光,再配上震撼的战争音效,能够极大地提升参观者的兴趣,使其更深入地沉浸在展览内容之中。

(五)动静结合展示

将静态与动态展示相结合,能够让文化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变得直观生动且个性鲜明。静态展示方面,陈列摆放精美的文物、详实的史料展板等,让参观者可以驻足仔细观赏、阅读,了解展品的基本信息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艺术形式完善

借助各种艺术技巧完善展览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文化博物馆展览的整体观赏性。可以借助雕塑、山水画、绘画、壁画等艺术作品来丰富展览的艺术氛围。比如在展示古代文学主题时,搭配相应的古代文人墨客的山水画,或是根据诗词意境创作的雕塑作品,让参观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从视觉艺术层面进一步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又比如在历史文化长廊的展览中,绘制大型的壁画展现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生活场景等,使参观者沿着长廊参观时,仿佛在浏览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增强展览的艺术感染力,让整个展览更具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

(七)以人为本理念

文化博物馆设计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处处体现对参观者的关怀。首先要规划合理的参观路径,避免出现参观路线过于曲折复杂或者容易造成拥堵的情况,让参观者可以轻松、顺畅地游览各个展厅。同时,也要考虑参观者的视野,合理设置展品的摆放高度、展示角度等,确保参观者能够舒适地观看展品。

在安全渠道结构方面,要保障疏散通道的畅通,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等,为参观者营造一个安全的观展环境。此外,使用环保节能材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采用节能灯具、环保的建筑装饰材料等,打造舒适、安全且绿色的观展环境,让参观者在欣赏文化展览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环保理念的融入,提升参观体验。

(一)融合区域文化与旅游

这样一来,文化博物馆既有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承载着对过往岁月的记录与传承,又具备旅游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走进博物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使博物馆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展示地,进一步提升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竞争力。

(二)合理规划展览路径

从参观者的角度出发,打造舒适便捷的展览路径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当参观者步入博物馆,若展览路径设计不合理,比如路线过于迂回曲折、展厅之间连贯性差或者容易造成拥堵等情况,就很容易让参观者产生观赏疲劳,降低参观体验感。

(三)打造环保展厅

在当今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博物馆应积极采用环保、低消耗的设计体系,打造环保展厅。可以借助自然光线,通过巧妙的建筑设计,如设置大面积的采光窗、采光顶等,让阳光能够充分洒入展厅内部,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既节能又能营造出自然舒适的氛围。

例如,一些生态博物馆在建筑结构上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打造合理的自然结构,使展厅内空气能够自然流通,减少空调等设备的依赖。同时,在展厅的装饰材料选择上,优先选用环保、可回收、无污染的材料,比如使用竹木地板、天然石材等,既能展现出独特的质感,又契合绿色可持续的展厅设计理念,为参观者营造一个健康绿色的观展空间,让人们在欣赏文化展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环保的力量。

(四)传统与数字媒体结合

如今,要想让文化博物馆更具吸引力,就需要将传统展厅与数字媒体完美融合。传统展厅里静态的文物陈列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韵味,但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参观者打造多感官体验的展厅,让文化展示更加生动鲜活。

(一)现代简约风格

现代简约风格是行走在流行时尚前沿的一种博物馆设计风格,在现代社会颇受欢迎。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VanderRohe的名言“Lessismore”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

这一风格的特色在于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在元素运用上,摒弃繁杂的装饰,多采用简洁的几何形状进行组合搭配,比如简单的方形、圆形、线条等,来构建空间形态。色彩方面,常选择简洁明快的中性色或单色调为主,像白色、灰色、黑色等,偶尔搭配少量的亮色作为点缀,以此营造出清爽、大气的视觉感受。照明设计上注重简洁且实用,利用简洁的灯具造型,通过合理的灯光布局,如点光源、线光源等,来突出展品以及营造空间层次感。

在文化博物馆设计中,现代简约风格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对于展示当代艺术、现代科技成果等主题的博物馆尤为适用,例如一些科技馆,通过简约的空间布局与展示设计,能更好地凸显科技展品的现代感与先进性。其优势在于能够以简洁的形式避免参观者产生视觉疲劳,让参观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展品本身,而且简洁的空间也便于参观路线的规划与引导,使整个参观过程流畅且高效。同时,这种风格还适合展示造型简洁、注重功能性的展品,比如一些具有现代设计感的工业产品、简洁风格的艺术雕塑等,简约的环境可以更好地烘托出展品的特质,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二)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在展馆设计中,注重运用现代手法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文化内涵的表达,会选择将中国元素融入现代展馆设计,而不是一味照搬。空间布局方面,中式风格强调对称与和谐,以此展现出一种端庄、稳重的气质,比如常见的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两边对称分布展厅、展柜等,给人一种规整有序的感觉。

在色彩运用上,中式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色彩可供选择,既有深沉的墨色、赭石色,营造出古朴、内敛的氛围,又有明亮的红色、黄色,彰显出喜庆、庄重的格调。在具体设计时,会巧妙地运用这些色彩进行搭配,通过色彩的对比,如用亮色的展品搭配深色的背景,突出展品的特色与魅力,同时也借助色彩组合营造出浓厚的中式氛围。

陈设方面,会摆放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家具,像古朴的木质桌椅、雕花的屏风等,还会展示各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展品,例如古代的书画作品、精美的瓷器、传统的手工艺品等。在灯光设计上,多采用柔和而温馨的灯光,既能照亮展品,又能让观众在欣赏展品的同时,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安详。

通过这些设计要点,中式风格的文化博物馆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仿佛带领参观者穿越时光,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尤其适合展示如历史文物展、传统艺术展、民俗文化展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展览内容,让参观者沉浸在浓郁的中式文化气息之中,更好地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欧式风格(含巴洛克、洛可可、古罗马等)

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整体呈现出一种豪华、大气且充满戏剧性的效果。在建筑外形上,常常有着丰富的曲线造型,比如扭曲的柱子、弯曲的墙壁等,打破常规的几何形状,赋予建筑强烈的动态感。其装饰元素十分丰富且华丽,大量运用雕刻、镀金、大理石等材料,通过精美的雕塑、繁复的花纹来展现奢华的质感。色彩上多采用鲜明、浓烈的色彩对比,像金色与红色、白色与深色木材等搭配,进一步强化视觉冲击力。在空间布局上,注重营造出宏大、开阔的感觉,追求一种壮观的氛围。对于文化博物馆设计而言,巴洛克风格适合展示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彰显权力与荣耀的文化内容,例如皇家珍宝展、大型历史事件主题展等,能够让参观者感受到展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尊贵地位。

(四)其他风格(古典、后现代主义、区域、现代传统等)

古典风格:古典风格十分注重对古代建筑艺术的传承,从建筑外形到内部装饰,都会借鉴古代经典的样式和元素。比如会模仿古希腊、古罗马建筑的柱式、拱券等结构,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在装饰细节上,有着精美的雕刻、壁画等,题材多取自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实际文化博物馆设计中,像一些以古代文明为主题的博物馆,会采用古典风格,例如希腊文化博物馆,通过还原古典建筑的风貌,展示古代的陶器、雕塑等文物,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艺术与智慧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旨在颠覆传统,打破常规的设计思维和形式。它常常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元素进行混合拼接,营造出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视觉效果。可能会把古典的图案与现代的材料结合,或者把传统的造型用夸张、变形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有的博物馆建筑外观是现代简洁的几何形状,但在立面上又融入了古典的雕花元素,内部展示空间可能运用色彩鲜艳、造型奇特的装置艺术来打破传统的陈列方式。这种风格适合那些想要展现创新、多元文化融合的博物馆,比如当代艺术博物馆,通过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为各种前卫、独特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个充满创意和个性的展示空间,激发参观者对艺术的多元思考。

区域风格:区域风格着重展现地域特色,会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人文等元素融入设计之中。比如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能会使用当地特有的石材、木材等,体现出地域的独特质感。在色彩搭配上,也会参考当地传统建筑或民俗文化中的常用色彩。以江南水乡地区的博物馆为例,会采用白墙黛瓦的色调,结合小桥流水的庭院布局,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展品,营造出浓郁的江南韵味,让参观者一进入博物馆就能感受到鲜明的地域文化气息,了解该地区独特的历史与生活风貌。

现代传统风格:现代传统风格致力于融合传统与现代,在保留传统元素韵味的同时,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进行创新表达。例如在空间布局上,既遵循传统的对称、有序原则,又结合现代的功能需求进行优化调整。在装饰方面,会提取传统图案、符号等元素,用现代的工艺技术进行重新演绎,像将传统的剪纸艺术通过激光切割等现代工艺运用在装饰屏风上。在展示设计上,会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传统的文化内容,使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的展示方式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一些民俗文化博物馆,通过现代传统风格的设计,展示传统节日习俗、民间故事等内容,既能让参观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亲切,又能体会到现代设计带来的新颖与便捷,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传播。

和县蔬菜博物馆

和县蔬菜博物馆坐落于马鞍山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分为两层。其设计遵循“蔬菜+”设计理念,以和县蔬菜产业发展进程为主线,依托“五个花瓣”造型建筑结构,共设置序厅、历史厅、百科厅、产业厅、科技厅和未来厅这几大展区,还设有休闲生活沙龙区。

在历史厅中,既有和县猿人采集野菜场景的展示,又有蔬菜栽培泥塑以及近现代蔬菜发展历程的呈现,参观者可以直观看到当下产业园布局、建设成果和未来规划。百科厅能让大家了解到和县辣椒和黄金瓜这两种国家地理标志蔬菜,还涵盖全国地理标志性蔬菜、蔬菜百科以及日常食用蔬菜的科学建议等内容。产业厅作为馆内面积最大的重点展厅,重点呈现了和县蔬菜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生态条件以及其发展历程。

整个博物馆运用触摸屏、实物模型、艺术展板、数字沙盘、多媒体投影、沉浸式体验空间、全息透明光影屏、数字魔屏3D动画演示等现代时尚科技,集中展示了和县蔬菜历史文化及发展新成就,全力打造独具和县特色的全国一流蔬菜主题博物馆,给参观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巢湖市博物馆

巢湖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健康东路与裕溪路交叉口东侧的放王岗,与老馆比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约7100平方米,由远古时期的巢湖、巢湖历史文化、巢湖革命历程、巢湖非遗、农耕文化、巢湖名人、临展厅7个展厅组成。

走进新馆,总序厅的铜雕壁画首先映入眼帘,其汲取了巢湖、有巢氏、银山智人、巢湖鱼龙等巢湖地域元素,以模块状构建出一个“巢”字,寓意深远,引人入胜。在“远古时期的巢湖”展厅,浑然天成、蒙昧初开两个单元让人瞬间有“穿越”之感,展厅设计体现了金钉子、巢湖鱼龙动物群、鱼龙化石、巢湖盆地地形等元素,“银山智人遗址”场景再现了银山及其周围地貌,银山智人切割兽皮、打制石器等生活生产画面栩栩如生,“有巢氏”利用仿制的大树和木屋复原了有巢氏构木为巢的场景,充分体现“巢”字的地域元素。

“巢湖历史文化”展厅由序厅和南北输会、皖中重镇、名播江淮等单元组成,步入展厅能看到先秦遗迹迎面而来,核心陈列两座汉墓精品文物,包括史前至商周时期文物展示,如石斧、石锛、铜壶等,还有城子圩遗址、金湖大道遗址和大城墩遗址这三个先秦时期的发掘介绍,同时挖掘了巢湖独特的文化内涵,如欧阳修、王安石、陆游等人的咏巢诗句,还通过墙面投影展示了巢湖古十景。“巢湖革命历程”展厅,则可以让观众回顾蒋家河口伏击战和新四军打响“东进抗日第一枪”的战斗场景,以及“渡江第一船”渡江场面。

作为地方专题性博物馆,巢湖市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打造历史传承、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重要窗口。其“巢湖非遗”展厅设计了巢州记忆和巢湖民歌两个单元,通过动静结合、数字体验、场景再现等多元化的展陈形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核心内容。“巢湖农耕文化”展厅分别展示了巢湖农业文化、巢湖渔业文化、巢湖美食文化、巢湖农业民俗四个部分,融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巢湖名人”展厅由序厅等单元组成,涵盖有巢氏、巢父、巢湖水师五公六侯等古代人物,以及李慰农、陈原道、张本禹、巢湖三将军(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等近现代人物。

总之,巢湖市博物馆立足综合性展览,整体布展以馆藏文物为核心,挖掘巢湖市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点,全面展现巢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已然成为巢湖市的文化新地标和展示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THE END
1.专题论坛历史类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维度逻辑和路径所以,无论哪种维度都不能脱离实际场馆,所谓数字化展陈要尽量以实际场馆为依据,创造更新的体验也一定要强化博物馆的本质职能为根本。诚然,现在的数字化展陈为传播历史文化、履行博物馆职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应意识到它们都是基于线性历史为轴、现代性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TcyOTY5NA==&mid=2247491423&idx=1&sn=49c40bf06a745cfde47272794aadd417&chksm=c1835a719c9290b681213bc087a913dc21cb31a7063a00bf9ba907152b5be3f68a1f9d10578f&scene=27
2.茶文化博物馆设计,茶文化博物馆展陈设计理念与内容茶文化博物馆设计,茶文化博物馆展陈设计理念与内容 成都的茶文化比较浓厚,随处可见的茶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茶馆也不仅仅只是单纯喝茶的地方了。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因此茶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是尤为必要的。 所谓的茶文化博物馆更多的是茶文化专题类博物馆,它存在意义和目标就是:茶文化的收藏、展示、教育和https://www.sczz.com/xydt/468.html
3.青海品牌社会组织培育展播玉树州红色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设计理念概述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从精神需求效应看,“红色文化热”的兴起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改革开放以来,大家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https://mzt.qinghai.gov.cn/qhsgj/webinfo/news/ppjs/2023-09-01/3064.html
4.《星球大战》导演要建博物馆,定址洛杉矶,选定中国设计师据悉,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由中国设计师马岩松领衔北京MAD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马岩松当天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表示,这次在与多位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竞争中胜出,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体现,说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正在为以现代主义为主流的国际建筑设计提供启示。 马岩松解释,他的设计理念是要让建筑体现出对一个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98918
5.《鞋》教学设计(通用16篇)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经验。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鞋(走进鞋文化博物馆) 出示课件,赏析与讨论,学生自主探究。 A、古代厅 探讨:从不同时代鞋的式样上你能看出历史的足迹、时代的步伐吗?重点讲解原始人裹脚兽皮的作用,古代的鞋与之比较有了哪些进步? 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sheji/367056.html
6.一眼千年,探秘德寿宫遗址博物馆③:透视凤凰网浙江设计理念阐述 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南宋立足江南,奠定了深化的经济基础,社会文化取得长足发展。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展览设计从遗址、建筑、宋画中提取设计元素,展厅主色调选取青梅、芸黄、朱樱等具有传统中国色,用现代材质展现传统韵味,以传统碰撞当代的方法呈现风雅宋韵,呼应宋人在https://zj.ifeng.com/c/8L92FWopOCn
7.萍乡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25年)萍乡博物馆位于萍水河畔滨河东路376号,四面紧邻的是萍乡最大的广场——秋收起义广场和鹅湖公园、金螺峰公园、虎形山公园,风光绮丽、交通便捷。馆区建筑面积16900平方米,内设陈列展览区、民俗展示区、行政办公区及观众服务区等,生态化、园林化、休闲化的设计理念使博物馆成为萍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休闲场所,2011年馆区http://m.pxmuseum.com/nd.jsp?id=3995&id=3995
8.大学生博物馆实践报告(通用8篇)三、内部展示空间设计 (一)展示空间概况 良渚博物馆的展览设计理念是:雍容华贵、高雅亲和。 围绕这个理念,新馆的内部设计是独具匠心的。展览力求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化解良渚文化的专业元素,使博物院成为一座可观、可学、可触、可玩的平民化博物馆。在三个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展厅中,分别陈列https://www.unjs.com/fanwenku/383843.html
9.孔子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总之,孔子博物馆已经站在了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口,既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树立更高标准,以先进的理念和务实的举措,积极破解改革发展问题,全面提升各项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准,为实现孔子博物馆发展目标、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https://www.kzbwg.cn/news/tzgg/2020-06-20/1267.html
10.亟待强化北京中轴线对城区规划的核心统领作用中国民主同盟保护规划以民俗旅游展览与民间艺术博物馆;名人故居与文化纪念建筑;皇家建筑与祭祀文化等为基本特色。逐步搬迁、腾退或保护利用好文物保护单位。对中轴线周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保“点”,点点相连,成线成面,也就保护了对称布局的街区、胡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中轴线秩序空间。https://www.bjdcmm.org.cn/node/1056
11.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 二. 实地调研 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切身了解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