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馆越来越智慧(网上中国)

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大开眼界”;借助互联网传播,一个个文物展览“走进千家万户”……近年来,中国多地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不仅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等方面迭代更新,更推动运营管理及观展体验的优化升级,吸引越来越多人线上参与、线下“打卡”。

科技让文物“活”了

“壁画中的人物和风景变得鲜活,曾经固定的画面做成了动画,充满科技元素和互动感。”有位网友近日看完山西博物院的“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说。据悉,该展利用3D打印技术复原呈现精美壁画,并设置了AR识别集卡游戏,引导观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分辨壁画中的角色,还把壁画人物的服装纹饰图样做成了立体动画,利用高科技手段拉近文化遗产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不同于过去以静态为主的展览,如今我们注重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介绍,此次展览利用数字修复技术,对部分壁画进行色彩还原,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多手段展示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既是对壁画内容的生动演绎,也增加了人们观展的兴趣。

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炎龙接受采访时说,VR沉浸式体验、3D打印高仿真文物等手段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帮助观众更亲密地接触展品、更近距离地观察细节,使观展体验不断升级。

据悉,已有不少博物馆尝试将数字科技融入文物展览。如首都博物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依靠华为河图平台,引入AR技术——观众拿起手机对准跪射俑,稍等片刻,这件展品就会“飞”出展柜,“跃”上手机屏幕,展示它从出土时的残片到被修复完好的过程,观众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知识。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巧用光影高科技,唯美呈现千年运河画卷。在720度全景展厅中,观众可沉浸式观看8分钟的“河之恋”体验展;在“运河上的舟楫”专题展中,观众可登上一艘长约21米、桅杆高15米的“沙飞船”,模拟坐船扬帆远行,“身临其境”感受繁华盛景。

业内人士表示,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为观众走近文物架起了一座桥梁。观众可通过互动式与沉浸式体验,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启“漫游”之旅,直观深入地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与内涵。

“云展览”更精彩

“当前博物馆行业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在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看来,随着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开放,云展览、云直播服务大幅增加,博物馆与AR、VR等技术融合加快,博物馆与公众“对话”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

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的《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制作了360度全景线上虚拟展厅,通过“晴窗抚琴”“挥毫作书”“品茶论道”等场景,带领网友体验宋朝文人雅士的“慢生活”。

“云展览通过互联互通,将各要素进行重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王炎龙认为,一大批线上展览的走红足可见公众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博物馆的线上传播已构成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展览、云教育进一步打破时空限制,带动博物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据统计,去年防疫期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个线上展览,吸引超50亿人次浏览。例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划了系列云展览、藏品欣赏及公共教育活动等,为观众提供线上观展便利。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说:“我们做一场在线直播导览,观众数量往往多达数十万,和博物馆半年的接待量相当。”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传播服务,推进博物馆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进一步做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这个博物馆举办了什么新展览?”“有哪些不能错过的藏品?”很多观众在进入博物馆之前会有一连串问题。提供准确便利的咨询服务就成为博物馆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

《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业务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数字化建设对博物馆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博物馆资深从业人员刘莉看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应该根据博物馆特色和应用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和定制开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搭建一个涵盖服务、保护、管理等功能的智能生态系统。

李群表示,未来要针对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全面加强智慧博物馆建设,完善博物馆的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平台,推出一些个性化、高品质服务,全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专家表示,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当下与未来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博物馆做好数字化建设,用好用足技术优势,更好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就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空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将因此焕发新光彩,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THE END
1.智慧博物馆博物馆票务管理系统 博物馆RFID语音导览 博物馆展厅全景展示 文物三维数字化保护 博物馆微信导览系统 博物馆语音导览系统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 电子阅览室 中科东策电子阅览室系统 电子教室管理系统 机房&电子阅览室计费软件 电子阅览室云桌面管理系统 视障阅览室 http://www.zkdc.net/web/product/zhbwg/
2.文化中国行一眼“邂逅”万年郑州构建智慧化博物馆发展之路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一眼“邂逅”万年 郑州构建智慧化博物馆发展之路 中新网郑州8月29日电 随着科技不断赋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携手数字科技,在裸眼3D、AI交互技术、VR虚拟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不仅让游客在方寸之间一眼“邂逅”万年,还能通过大数据构建“智慧大脑”,实现场馆的智能化管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0B3CN90514R9NP.html
3.新春特辑春节假期哪里玩?近百场博物馆新展陪你过大年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 展期:2023年01月18日开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中医药文化为主线,精心遴选500余件(套)文物藏品,类型涵盖玉石、陶瓷、骨器、金银器、古籍、书画、革命文物等,辅以200余件(套)药材实物,按照“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撷https://news.artron.net/19700101/n1118271.html
4.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博将推智慧展厅计划4“智慧博物馆不仅仅是信息化,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智慧管理、智慧展览、智慧服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近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中国国家博物馆计划推出智慧展厅,预计在4月份对公众开放。届时,大家可以在智慧展厅里看到如何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对文物状况进行监控,以及文物的多元化呈现。 https://china.qianlong.com/2023/0308/7986236.shtml
5.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刘中刚对当下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若干(一)智慧博物馆的概念 以中国知网出现“智慧博物馆”这一概念为标志,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中国已近十年,“智慧博物馆”中的“智慧”,是指人由感知到判断再到决策并最终体现于言、行、神、情等的过程,并从中展现出的科学性、严谨性、预判性和知识性、趣味性等综合能力。 http://www.xuanqun.com/hangyekuaixun/419.html
6.郑州博物馆智慧化建设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文物高质量发展入围如何高效管理一座总高62米,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或许你可以从郑州博物馆找到答案。 日前,郑州博物馆智慧化建设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文物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郭春媛介绍说,该智慧化建设项目如同给庞大的博物馆装上了“中枢大脑”,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将博物馆整体运转http://www.hnta.cn/Info/cxzx/231017.html
7.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伴随社会与博物馆理念的变化,新技术渗透到博物馆展览、演绎和研究等多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智慧博物馆在业界也得以快速发展。 智慧博物馆是通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成果,处理收集关键信息,实现博物馆传播展示的全面提升。通过技术革新,博物馆带给参观者的体验感受更为直接,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加强,博物馆从被动的技术推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8.在辽宁省博物馆中国民俗文化概说智慧树答案中隐藏着什么和合中国10月8日,辽宁省博物馆隆重举办了“和合中国”展览,这一展览将持续三个月的时间。该展览是由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以及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国内22家单位协助举办的。这次特展以众多珍贵文物为依托,深入阐释了“和合”这一文化内涵,并再https://www.mssso.cn/min-su-wen-hua/432220.html
9.“形本大智慧”中国课本博物馆是世界规模最大、国内首座课本主题博物馆,于2016年9月10日正式开放。看过很多的博物馆,但是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观看了课本博物馆,原来课本也是有“历史的”!想想课本经历的年代虽然不长,但是对于我们的文化发展却有着巨大的意义。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博物馆外墙上黄金麻砖堆砌而成的不同形体的“https://www.meipian.cn/2bl0xjl9
10.有灵2024国际博物馆日特辑丨博物馆里的“中国智慧”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新华网文化频道“国宝有灵”文化IP特推出国际博物馆日特辑《博物馆里的“中国智慧”》,用九张精美的海报,展现那些蕴藏在国宝文物中的“智慧”“文明”之光,希望能让您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有所增益,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240517/ecc4629f826642659bf7b075269fe451/c.html
11.央视频怎么意见反馈?央视频意见反馈教程全球头条淘宝实名认证在怎么设置?淘宝实名认证的设置方法 2022-12-14 微博视频有访客记录吗?怎么查看微博视频有访客记录? 2022-12-14 5G+速 移路领先|中国移动5G引领智慧校园新生活 世界速看 2022-12-14 全球资讯:青岛市教育局实现2022年工作圆满“收官” 2022-12-14 环球快播:重磅!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在上海宝山试http://m.chynews.cn/tech/tech/2022/1214/5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