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与传媒机构和文化机构搭建了众多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播音主持、公益演出、社会实践等活动。
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着眼于传媒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传媒机构输送各类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创作的专业人才。专业依托单位电视学院具备丰富的广播电视教育教学经验,曾获得1次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适应互联网传播发展,本专业积极跟进新媒体采编变革,培养具有新媒体思维、技能和素养的高级编导人才、影响中国未来视听传媒发展的领军人物。
本专业毕业生将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创作、频道与栏目策划、新媒体采编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级广播电视媒体、传媒机构、网络媒体等。
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1.英语实验班:学生入学后通过选拔,可进入“英语实验班”,系统学习英语专业类课程和新闻传播类双语课程,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新闻传播素养。
2.出镜记者班: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学习后,通过自愿报名、公开选拔的方式,可进入出镜记者班学习。该班精心设置了后续课程,强化现场报道实训,聘请业界知名记者、主持人和专家学者指导学生,目标是为新闻传媒机构和节目制作单位培养能够胜任出镜报道工作的专业记者和主持人。
3.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国际交流项目,学生通过选拔可以亲身参与“波茨坦国际大学生电影节”“坦佩雷国际电影节”等各类国际影像节、海外创作工作坊,有机会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发表。定期开设“国际教授工作室”,聘请国际知名新闻传播学者和业界专家,讲授国际传播理念和编导创意,并配合实践操作,锻炼专业技能,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国际传媒创新人才和传媒精英。
4.创作工作坊: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融合新闻工作坊”“海外创作工作坊”进行学习和实践。其中,“融合新闻工作坊”采用跨学科、联合培养的模式,开设融合计算机和理工科知识的新闻课程,目标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报道和制作训练,让学生在传统的“采、写、编、评”业务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新媒体语境下融合新闻生产的最前沿知识和技能。
5.实践创新机制:为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鼓励专业创作和社会实践,除国家级、校级奖学金外,学院特设“京东奖学金”“国际新闻校友奖学金”“北大未名奖助学金”“86TV奖学金”“小马奔腾奖学金”“优胜·展望奖学金”“湛庐奖学金”等多项社会奖学金。
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技术、电视采访报道、电视写作、纪录片创作、电视文化传播、电视导播、融合新闻学、新媒体编辑、媒介伦理与法规等。
本专业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网络文艺节目、栏目及频道策划,综艺节目模式研发与创意设计,节目编导、文案写作、制作实施及节目主持人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以“服务国家文化建设,引领行业创作潮流,打造传媒艺术精英”为目标,依托在广播电视方面的优势和大媒体的视野,本专业以多学科、多媒体交叉融合的基础优势,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节目的主创人员、影响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的高端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
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完成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与训练后,根据自愿选择、公开选拔的方式,分两个方向进行特色培养:
1.文艺编导: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及其它融媒体制作机构,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网络等融媒体的文艺节目、栏目、频道策划,综艺节目模式研发与创意设计,融媒体节目编导、文案写作、制作实施及主持人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文娱制作人: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立足“互联网+”时代融媒体转型,面向广播、电视、网络、电影、文化演出等融媒体文化娱乐行业,培养行业急需的项目管理、创意制作、产品研发、宣传推广的高级人才。围绕文娱产品创新研发和文娱项目运营管理两大方面,培养能够在市场和互联网思维下,从事融媒体文娱活动组织、音视频产品创意设计、综艺节目模式研发,并能够根据创作要求控制进度、成本预算,能为项目融资、进行商务谈判及市场营销推广等,具有综合管理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按人才培养特色进行模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编导语言,主要课程有《视听语言》《摄影技术与艺术》《照明技术与艺术》《文艺采访》《画面编辑》等;二、编导理论,主要课程有《纪录片概论》《广播文艺编导艺术》《电视文艺编导艺术》《新媒体艺术》《融媒体文娱产品策划》等;三、编导业务,主要课程有《广播剧创作》《电视文艺晚会创作》《纪录片创作》《综艺节目模型设计》《短视频制作》;四、文娱制作人业务,《文娱项目商务管理》、《文娱产品资本运营》、《融媒体宣传和整合营销》等。
本专业以戏剧、电影、文学为专业基础课程,以影视编剧和电视剧为专业核心课程,高度强调阅读思考与写作制作的良性互动,以知行合一、会写能拍为培养目标。教学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影视剧作模块、短片拍摄模块、艺术史论模块,以影视剧作、影像叙事、中外戏剧、中外电影、中外电视剧、中外文学为核心课程,以动画影视、互动戏剧为扩展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通晓视听语言、具备剧本写作与影像叙事能力的导演专业人才,在新媒体时代胜任电影、电视剧、戏剧、电视节目以及网络影视剧的编剧、导演与项目策划运营工作。
本专业以导演语言与技术、导演理论与技艺、导演创作实务三大板块为课程体系,以《电影语言导论》、《导演创作理论》、《剧作元素与技巧》、《舞台导演元素》、《影视导演技巧》、《影视剪辑艺术》、《类型片创作》为核心课程,意在应对戏剧影视导演从理论认识到创作实务的全方位需要。
本专业立足于传媒领域发展态势,坚持以现实主义表演美学为基础,兼收并蓄,重实践、勇创新,尤其是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视野下培养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平台,胜任影视剧、舞台剧、文艺综艺类节目等各类演出及艺员型节目主持的表演艺术复合人才。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表演类、台词类、形体类等课程的理论常识、基础技巧训练及创作实践;高年级学生通过戏剧演出、影视剧演出、广播剧演播、形体表演创作、综艺节目及晚会演出与主持等多种方式实行以工作室为主的项目制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能力与个人意愿进行分流,以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出路。
摄影专业的教学以图片影像的拍摄制作为主,同时呼应当代视觉艺术与视觉文化的新发展、新趋势,鼓励和训练学生以更宽广的社会、文化、媒介观念,尝试多风格、多类型乃至“双影互动”的当代影像艺术创作。
主干课程
虚拟影像制作方向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技与艺术素养,熟练掌握影视制作领域前沿的数字化生产流程以及CG影像制作的专业技能,具有新媒介技术下影像创作的新手段、新思维、新观念,具备较强的动态影像创造力与把控力,能够从事影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动态影像创意制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光线语言导读、光装置艺术、室内光环境设计、建筑光环境设计、室外光环境设计、城市光环境规划、舞台灯光设计等。实行以工作室为主的项目制实景化教学,根据学生专业能力与个人意愿进行分流,以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出路。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旨在面向电影电视、戏剧舞台、互联网络、大众媒介、文艺团体、设计企业培养影视(舞台)美术设计、服装化妆设计、数字特效设计人才,以及具有艺术创意、设计、制作或影视(舞台)技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美术人才。
本专业下设“场景设计”和“人物造型”两个方向,入学一年后根据考试情况及学生意愿分专业方向培养。
培养掌握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影视美术设计、视觉特效与制作、计算机虚拟及数字影像技术等各种造型介质和表现手段,并具有较强实际体现能力的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戏剧影视美术造型基础课程、舞台美术设计、电影美术设计、影视概念设计、视觉特效、空间设计元素、演播场景设计、电影美术作品分析、数码绘画、分镜头画面设计等。
培养从事影视戏剧等演出的服装工作、舞台及影视化妆造型和数字化设计与人物造型的创作、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戏剧影视美术造型基础课程、影视人物造型艺术、影视服装设计、舞台服装设计、创意时装设计、影视化装设计、舞台化装设计、概念化装设计、特效化装等。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媒体传播意识、开拓跨学科视野为核心,形成了“专业基础课+跨专业课程+专业主干课”等三大板块,逐步打造出专业教学的特色。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造型基础、中外美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构成设计、视听语言、摄影基础、设计思维与训练等。
专业主干课程以不同的侧重形成三大核心课程组合:
动画专业依托于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国家级的动画教育基地,秉承“科技、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在平台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形成知识模块。培养了解国内外动画、漫画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动画、漫画创作、制作及运营规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掌握前沿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空间。
本专业下设“动画艺术”、“漫画与插画”、“三维动画与特效”三个方向。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及考试情况分专业方向培养。
动画艺术方向
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动画创意设计及制作技法,从事动画创意策划,美术设计,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实验动画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故事创作、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设计、动画表演、动画编剧、动画导演、漫画创作、插画创作、数字出版与编辑、数字动画制作、实验动画创作等。
漫画与插画方向
培养熟悉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现代漫画、插画创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漫画插画制作数字工具,从事漫画、插画、图画书及电子出版物内容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
旨在培养了解国内外动漫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熟练掌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制作前沿技术,从事三维动画与特效制作,动画导演,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动画技术监督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造型设计类基础课程,电影语言、计算机图形图像基础、动画基本原理、动画表演、动画导演、三维建模与材质、三维角色绑定、三维角色动画、动力学模拟、三维角色、数字合成与校色、数字影视特效创作等。
本专业方向对学生的素质要求:1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较为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较好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较为扎实的绘画能力;2学生应对游戏行业有一定了解,并对游戏美术创作感兴趣,3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设计基础、艺用解剖学、游戏概论、游戏概念设计、游戏叙事、三维游戏美术、游戏界面设计、游戏角色绑定与动画、三维游戏特效、游戏策划、游戏心理学、游戏创作等。
课程包括设计与创意、影视制作技术、数字短片创作等多个模块,核心课程包括:视听语言、数字摄像、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导演基础、造型设计、数字合成技术、数字短片创作系列课程。
课程包含智能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新媒体技术等多个模块,核心课程包括创新设计思维、新媒体导论、人工智能应用、人机交互技术与艺术、数据可视化设计、用户体验分析、WEB前端开发等系列课程。
本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1、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2、学生应对游戏行业有一定了解并对游戏创作、电子竞技感兴趣。3、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游戏数据分析、赛事策划、赛事管理、游戏概论、游戏叙事、游戏心理学、游戏策划、游戏创作,选修课程包括赛事导播、电子竞技解说等。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多声道音频技术、电声学与室内声学、音频设备原理A、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录音棚声学设计、音响系统设计与集成、扩声工程。
1、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新技术的发展有兴趣,善于探索,勤于实践。2、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对音乐和电影、电视、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感兴趣,具有良好的艺术潜质。3、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善于交流与沟通。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录音声学、数字音频工作站及应用、视觉媒体声音制作、古典音乐录音、流行音乐录音、影视剧录音工艺与技巧、影视声音后期制作、现场演出扩声制作。
1、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新技术的发展有兴趣,善于探索,勤于实践;2、具有专业的音乐基础、对声音创作和广播、电影、电视、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感兴趣,具有良好的艺术潜质;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善于交流与沟通,心理素质过硬。
1、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对音乐产业的业态发展感兴趣。2、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感悟力和协调组织能力。3、学生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反应力,对新技术的发展有好奇心,喜欢新媒体应用,口语表达能力强。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视听语言、电视音乐节目编导、影视音乐编辑、新媒体音乐编辑与传播、电影音乐配器分析、音乐电视创作等。
1、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音乐艺术及文化素养,同时对各类媒介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相应的认识。2、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文本写作能力、音乐材料分析能力、音视频技术应用兴趣及意识,善于理论探索并勤于实践。3、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交流与沟通。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子音乐作曲、流行音乐创作、影视音乐创作、计算机音序制作、数字音频制作、音乐会联合创作课。
1、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本体和电影、电视、动画、游戏及其他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感兴趣,具有良好的音乐创作潜质。2、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音频设备及新技术的发展有兴趣,善于探索,勤于实践。3、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善于交流与沟通。
培养具备过硬声乐演唱技术、丰富舞台实践经验、扎实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结构能适应并顺应社会与文化市场的多种需求。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演艺机构从事独唱、重唱、合唱、歌剧、音乐剧表演的高级专门音乐人才。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声乐演唱、主题音乐会排演、民族声乐经典作品、西方歌剧作品、音乐剧经典作品。
1.热爱声乐演唱事业,学习态度端正。2.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音乐基础,具备较为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3.肢体协调性好,语言学习能力强。4.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善于探索,勤于实践,具有创新精神。
本专业方向为2017年新增专业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与韩国东西大学联合培养的本科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表演(音乐剧表演校际交流项目双学位班)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具有全面文化艺术素养,汲取中、韩一流表演院校教育之精华,理论深厚、基本功扎实的音乐剧表演创作实践精英人才。
韩国东西大学位于韩国釜山,是一所在韩国境内提供正规高等教育,音乐剧韩国东西大学位于国际电影城市——韩国釜山,在韩国享有较高声誉,是具有自主办学资质的高等教育机构。学校教育目标即培养创造性人才和全面发展、面向实践的专业人才,培养“TheOnlyOne”人才。自成立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开发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的特色教育课程。韩国东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形式多样,并在世界各地构建了多所姊妹大学,积极促进跨国校园建设。目前为止,已经与美、德、日等全世界17个国家的66所大学和研究所签订学术交流协定,开展教授和学生互访交流、共同合作研究项目等,奠定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先锋大学的名声。
表演(音乐剧表演校际交流项目双学位班)项目采用国际化教学模式,利用两国两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和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国际标准的教育,满足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更高要求,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音乐剧表演高精尖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学制4年,采用1+2+1校际交流培养模式。中国传媒大学表演专业(音乐剧表演)学生在校学习1年,第二年开始到韩国东西大学交流学习2年,第四年回到中国传媒大学完成学习。
芭蕾舞、爵士舞、台词、戏剧表演、音乐剧表演、声乐、剧目排练与创作、毕业大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