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天流量”下博物馆要做的还很多文物文博博物院全国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小霞实习生胡钟丹

今年暑期,博物馆再迎“泼天流量”,各地“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为旅游打卡的新晋“顶流”,热得发烫。

黄牛横行、体验感差等多重难题待解

“帮忙预约国博,多少钱?”

“大人85,小孩100。”

“小孩为啥贵一些?”

“小孩难约啊。”

8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某社交平台随机采访了20位游客,其中仅有一位表示是靠自己抢到的博物馆免费门票。

原本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却不得不花上几十甚至上百元的预约进馆费,有网友还发出了“免费的竟然是最贵的”的感慨。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黄牛通常采用多种手段获取门票。有的利用技术手段,通过编写脚本或使用抢票软件,在门票开售的瞬间大量抢购;还有的雇用大量人员,通过人海战术增加抢票成功的几率,然后将门票高价卖给游客,牟取暴利。”

根源在于供需失衡

伴随着旅游热,作为城市文化历史符号的博物馆迎来了游客量的爆发式增长,一些知名博物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因其丰富的藏品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每逢节假日或特殊展览期间,游客访问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远远超出系统的承载能力,使得正常预约变得异常困难。

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侯宁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陕西历史博物馆每日的参观接待能力为1.2万人次,然而,每日预约门票的游客数量却高达约60万人次,远远超出了博物馆的实际接待能力。”

“随着博物馆越来越受欢迎,出现了参观人数超预期、预约难度增加以及黄牛现象猖獗等问题,这对游客参观感受和博物馆服务质量等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副教授张祖群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供需矛盾巨大,自然会导致预约困难、观展体验感大大下降。”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大部分知名博物馆共同面临的难题。

博物馆需要探寻更多“打开方式”

面对大众“汹涌而来”的热情,博物馆需要探寻更多“打开方式”。

2024年7月1日,国家文物局要求各地做好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能取消预约的应取消,确需预约的要优化并为特定人群提供便利。安徽博物院7月16日起全面取消线上实名制预约,西安钟鼓楼博物馆7月24日起至8月31日取消“参观预约”要求。各地博物馆纷纷响应,但部分博物馆因流量高位等因素,目前还无法取消预约制。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满足庞大的参观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是摆在博物馆管理者面前的另一道难题。张祖群建议:“博物馆不仅要在展览设计方面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提升‘人—机—环’互动性和参与感。可以引入3R数字化、互动展览、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塑造体验式文化场景,增强展览表现力。”在张祖群看来,从旅游到观光,满足游客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尤为重要。

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近日还与全国其他13家博物馆一起入驻了数字文博大平台“山海”App,希望通过数字文博大平台,使公众即便未能亲临博物馆,也能在线上“逛”博物馆。目前,其在“山海”App首批上线的文物约为300件,以二维信息为主。未来,将采集更多的三维数据,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全球“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是能否将“流量”变为“留量”的关键。

科技赋能,实现智能化高效管理。张祖群认为,在运营与资源管理方面,博物馆应采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效率、实现优化升级。另外,博物馆应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开发移动应用和增强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导览服务,增加观众的互动感和沉浸感。大力发展虚拟展览和“线上+线下”互动平台。

建立稳健的财政体系,实现收入多元化。陈少峰建议,“门票免费使得博物馆缺乏支撑系统,服务难以提升。应调整免费政策,仅对儿童、老人、贫困人口等特定人群免费,初中生、高中生半票。”

张祖群也认为,“在财政拨款与补贴等基础上,通过会员制度、赞助合作、捐赠和特色文创销售等方式增加收入,以减少对单一收入渠道的依赖。多样化的财政收支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经济韧性,保障其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面对‘博物馆热’的现状,不应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恢复收费政策。相反,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博物馆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对于共性供需矛盾特别突出的博物馆,可以从国家层面考虑恢复收费,并观察其对缓解供需矛盾的实际效果,但前提是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分析和公众意见收集工作。”

注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与博物馆数量的增长不成比例。对此,张祖群建议,博物馆不光要培育精通博物馆业务又能掌握高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培养熟悉传统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而提升整体运营质量。

差异化发展,提升游客体验质量。专家表示,当前,并非所有博物馆观众都因浓厚的兴趣而来,部分观众可能仅受从众心理驱使,如追逐明星展品或文创产品。这类观众往往匆匆参观,拍照留念后便离开,未能深入体验展览所传递的价值观。因此,博物馆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策略,引导公众认真阅读展览内容,理解其传递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观,从而提升公众在博物馆中的文化体验质量。

THE END
1.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是博物馆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更是文化产业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 博物馆功能再拓展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等核心功能的重要拓展。在文创产品的推动下,博物馆逐渐摆脱“高冷厚重”的形象,成为“接地气”http://www.xinhuanet.com/20241220/a3921ba590384e6aa2b56f9112e595be/c.html
2.县级博物馆脱颖而出靠特色然而,与国家、省级博物馆相比,县级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丰富度、社会服务水平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其在文化传承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县级博物馆欲脱颖而出,应聚焦地区特色,努力打造集小巧精致、趣味盎然、品质优良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并与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特点特色,推动县级博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659159567360434&wfr=spider&for=pc
3.共创共管共享:博物馆研学热潮下的挑战与未来路径深度解析近年来,博物馆研学不断升温,呈现繁荣发展态势。博物馆研学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现健康发展?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期间,业界嘉宾共聚一堂,围绕博物馆研学话题展开交流探讨。 01 研学热居高不下 今年1—7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MzUyNzQ1Ng==&mid=2247537781&idx=4&sn=4098aff25cc18e0f993c6f11aac879e9&chksm=c152577afef0be77d601800941a547cb43c637543f2faec71398bca272411f1b0eb05aa0b509&scene=27
4.加速文化资源向产业资源的现实转换,促进博物馆与产业融合的力量第一,协同专业研究,促进文化资源向产业资源的现实转换。 要让博物馆中沉睡的历史文物,面向产业“活起来”。 要充分发挥纺织专业博物馆的平台优势,开展纺织品文物保护应用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探索高等院校与博物馆联合培养的人才模式,探索与产业资源融合转换的路径。这方面,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即,一方面构建http://www.hxatcapital.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719/166075.html
5.博物馆产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哪些挑战和难题?总的来说,博物馆产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难题是多方面的,涉及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文化传承、管理、技术、资金等多个层面。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博物馆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合作、技术的创新以及博物馆自身管理的提升。通过这些努力,博物馆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https://www.baogao.com/question/15077.html
6.在青岛讲一个博物馆“创意故事”福州归来,市博物馆产业部主任张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馆藏特色中寻找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创设计灵感?”对于全国92家国家级文创试点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地方博物馆,市博相继尝试设计了近30种文创产品,主打文具及图书类别,张寅透露,博物馆曾经做过统计,馆内销量最好的文创主要集中于价值在50元左右的产品,产品设计自然受制于https://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18-12/03/content_20252616.htm
7.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博物馆相关协会的基础信息以及博物馆科研单位等提供的大量详实资料,对博物馆行业发展环境、博物馆产业链、博物馆市场供需、博物馆重点企业等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预测了博物馆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https://www.cir.cn/2014-01/BoWuGuanHangYeFenXiBaoGao/
8.“馆藏一座城的铁铸风华”——重庆工业博物馆简介手绘地图为记载重庆工业历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2010年,市政府决定依托重钢原址部分工业遗存建设重庆工业博物馆及文化产业园,并列为《重庆市社会事业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市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十三五”市级重点工程。根据市政府会议精神,确定项目目标为“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突破、实行产业化发展”。 https://mp.weijingtong.net/publics/index/articledetail/id/53517?p=6
9.博物馆文创产业的互联网模式新博物馆学理论中提出,博物馆重心不再是传统单一的建档、保存、陈列等功能,而转向关怀社群、社区需求,让博物馆以“守物”转向关注人。面对博物馆行业的新业态,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成为地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如何推动地方博物馆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许多研究者面临解决的课题。 此前,2015年由国务院新颁布的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1703.html
10.文化中国行辽宁:博物馆深挖工业元素这些举措都是辽宁当地博物馆深挖工业元素的缩影。辽宁,被称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深镌于历史的河床上。近年来,辽宁以中国工业博物馆为代表的多家博物馆积极探索将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与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提升相融合的道路。截至目前,工信部评定的5批国家级工业遗产中,辽宁省入围12个,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位。 https://web.app.workercn.cn/news.html?aid=381362
11.用创造力照亮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之路访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如何更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何更有质量加快国际创意之都和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围绕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履生。他认为,深圳要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赋能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3-01/05/content_25552202.htm
12.工业遗产变身博物馆城市更新迎来新发展近年来,一座座老工业遗迹在保护利用中悄然蜕变,化身城市新地标。“通过将工业遗址打造成为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生活新空间,可助推企业转型、城市更新、区域经济发展。”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方式包括博物馆、图书馆、产业园、影视基地等。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507820556591987411
13.浅析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浅析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摘要 博物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形成提供了基础。本文从博物馆的本质属性、经济效益、文化产业等方面出发 , 分析了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定位与功能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关键词 博物馆 ;文化产业 ;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 https://m.renrendoc.com/paper/187115160.html
14.浅谈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期刊摘要: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使博物馆纷纷投入文创产业,使博物馆文创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基于现状,对当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与运营机制提出建议,使博物馆文创产业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 暂无资源 收藏 引用 分享 推荐文章 探析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 博物馆 文创产品 创新 出版界能否产生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20189354mlzg.html
15.博物馆助力文化产业新发展国家博物馆亮相香港国际授权展4月1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受邀参加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香港国际授权展”。在同期举办亚洲授权业会议“中国机遇”专题板块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围绕“发挥香港平台优势,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主题,聚焦中国文化产业的机遇与展望,分享了国博品牌授权成果和理念。 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04/t20230421_258326.shtml
16.工业遗产博物馆运营能力的提升策略以上海玻璃博物馆为例,通过梳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举措,分析其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特别是在运营层面构建凝聚力、创新力及融合力的实践,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和创意产业聚集区模式等。与其他模式相比,博物馆模式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522.html
17.研究报告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 2024年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报告 MobTech研究院分析师观点 博物馆文创行业现状 ? 博物馆文创是结合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创意思维的产物,其兼具文化、艺术、地域、纪念、科技以及实用六大特征; ? 节假日“博物馆游”爆火,带动文创产品热卖;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OTc4NTAyNzOEqZdlsKyw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