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新西兰南岛极具Kiwi生活风情和个性的“鲍鱼壳小屋”吗?
没去过也没关系,因为现在可以在线虚拟游览啦!
闪亮的鲍鱼壳、精美的地毯和复古的氛围,瞬间带你穿越回上世纪50年代的新西兰。
01
新西兰标志性建筑实现数字化
坎特伯雷博物馆的鲍鱼小屋展厅中,一共有4000多件新西兰海洋生物的骨骼展品,包括珊瑚和各类贝壳,其中鲍鱼壳一共有一千多个。
扫码进入鲍鱼壳小屋
此次是坎特伯雷博物馆首次推出虚拟游览,以高清格式拍摄,讲述着这座著名房屋的故事。
展厅是根据鲍鱼小屋原型、照片和录像建造的,至今仍是新西兰文化的标志和博物馆备受喜爱的主要展品。
为什么鲍鱼壳小屋会成为新西兰的标志性建筑?其实背后是一户新西兰人家的真实生活和历史。
02
老夫妇将热爱打造为艺术
上世纪50年代,Bluff还只是新西兰南岛的一个小渔村。
当Myrtle和Fred夫妇第一次在家里墙上挂了一只装饰鲍鱼壳,新西兰标志性的鲍鱼壳小屋诞生了,一份传承就此开启。
新西兰南岛的黑金鲍不仅是难得的美味,它的壳更是大自然的馈赠,流光溢彩的艺术品。
20世纪50年代开始,Myrtle和Fred夫妇就着迷于色彩艳丽的鲍鱼壳,并开始收集打磨、自制鲍鱼壳艺术品。
最开始,他们把那些色彩足以用来制作首饰工艺品的鲍鱼壳卖给生产商,把剩下的打磨留在家中。
他们的女儿回忆说,起初,这些鲍鱼壳被堆在茶几下面,后来越堆越多,地板上到处都是,每次打扫都要把鲍鱼壳一个个腾开。
终于有一天,妻子Myrtle把第一个鲍鱼壳挂在墙上,并陆陆续续往上添加。
一挂几十年,屋子最终挂上了1170个鲍鱼壳。
每当有游人感兴趣,夫妇俩就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参观鲍鱼壳小屋,渐渐地,“Myrtle和Fred的小屋”出名了。
他们家的房子慢慢变成了一个当地的景观。
开始,只是本地人来到这里参观,夫妇俩成了Bluff镇上的名人后,逐渐有外地游客来到这里,老夫妇也乐于接待他们。
他们因为这个单纯而丰富的喜爱出了名,开始给新西兰国内多个品牌代言,出现在电视美食节目和邮票图案中,甚至连Bluff的旅游手册都把这对夫妇的照片印在上面。
小屋已经成为“新西兰一景”,不少游客专门来到这个距离南极也只有5000多公里的南岛小镇参观他们的家,其中有一年游客甚至超过了2.5万人。
在鲍鱼壳小屋开放的40年中,至少100万游客前往参观,而Bluff人口总计也只有几千人。
夫妇俩的结婚70周年纪念照
2000年,Myrtle去世,丈夫Fred在此后一年去世。但他们单纯的热爱给新西兰留下了一处独特的艺术品。
03
房屋被卖,收藏品进了博物馆
很多人把鲍鱼小屋看作是新西兰的标志。
所以,当老夫妇的孙子准备把房子卖掉,把鲍鱼壳拿到坎特伯雷博物馆展出时,不少当地人表示反对,甚至集体出价要买下“鲍鱼屋”。
不过他们的孙子认为,放入坎特伯雷博物馆是祖父母这些艺术品最好的归宿。
买下房屋的新主人得知这一故事,也把屋内的地毯等物品也捐赠至博物馆,最大可能还原“Myrtle和Fred的小屋”。
于是,尽管当地人极力反对,小屋里的一千多个鲍鱼壳还是在2007年全部取下带走了。
同时还有夫妇俩多年的藏品,加上鲍鱼壳一共4000多件——从此鲍鱼壳小屋在Bluff的历史结束了。
这位孙子后来将鲍鱼墙租借给了基督城的坎特伯雷博物馆展出,租约开始签订的是10年。博物馆为此在展厅中做了一个复原景观,把房子的外形做了出来。
进到里面去看时,是原先老夫妇的各种收藏。基督城博物馆从2008年开始,就开始展出复原屋,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租约维续几年后,坎特伯雷博物馆最终买断了这些鲍鱼装饰,这意味着老夫妇留下的鲍鱼墙将成为公共的财富永久展出。
虽然孙子出售祖父母的收藏品给博物馆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但二老的故事持续感动着后来人:
像这位华人网友所说,不论如何,他们的生活记忆能够传承下来也是做了一件好事:
坎特伯雷博物馆此番推出数字化游览,也意在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Myrtle和Fred夫妇的故事。
最后,让我们一起穿越回Myrtle和Fred的家中,和4000多件藏品一起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