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智慧图书馆内涵的认识,研究者们针对智慧图书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从研究主题来看(见图2),主要集中在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特征、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的开发、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管理、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等方面。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在中国,研究者们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可归纳为3种类型:智慧图书馆模式说、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说、图书馆智慧形态说。研究者们面对图书馆当前的智慧化发展趋势,结合以往的经验,将智慧图书馆概括为一种集技术、资源、服务、馆员和用户于一身,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新一代图书馆模式。如严栋提出智慧图书馆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一部分研究者则提出,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基于图书馆的海量信息资源,优化和创新信息服务,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智慧化。如高颖将智慧图书馆定义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收集、存储和多样化管理各类数据,为用户提供无时空变化的信息服务。也有研究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初景利等提出智慧图书馆是实现知识服务的高级图书馆形态,是图书馆发展的顶级形态。
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王世伟认为智慧图书馆具有互联、高效、便利三大特征,其中互联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础,高效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便利是智慧图书馆的宗旨,是互联、高效特点的落脚点,也是智慧图书馆科学发展人本理念的精髓所在;刘丽斌提出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智慧服务与管理是智慧图书馆的4个主要特征,其中全面感知与互联互通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技术基础,绿色发展是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智慧服务与管理是智慧图书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智慧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余丹则认为智慧图书馆具有全面感知、互联高效、绿色发展和智慧便捷这4个特点。总而言之,智慧图书馆区别于数字图书馆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全面感知、高效便捷和互联互通。
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的构建
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的体系结构
学者们对于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体系结构的研究可分为层次说和维度说。在层次说方面,王东波将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的体系结构分为显示层、应用层、服务层、感知层、数据层、支撑层6个层次;许新龙等从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展示层5个层级设计了智慧图书馆平台的信息系统;陈臣认为智慧图书馆的系统结构主要分为数据感知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分析层、智慧服务层4个部分;陈宋敏等将智慧图书馆的整体架构简单分为了应用层、平台层和技术层3层。而在维度说方面,王岚提出从资源环境、技术和智力支持3个方面构建智慧图书馆的主要体系结构;谢芳将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分为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和服务层面。无论是从层次上还是从维度上分析智慧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它们的目标都指向图书馆的智慧环境、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
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的支撑技术
关系的特征,与图书馆提供的智慧服务中面临的数据量庞大、交互类型复杂、传递速度快的现实问题相适应,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支撑技术,以区块链理念为智慧服务困境的突破口,可以助力图书馆智慧服务在管理体制、机构库建设、知识交易服务模式上的转变,满足读者对馆内设备空间使用与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的智慧服务需求;王世伟发现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多样自主设备、人脸识别机、机器人咨询馆员、无人运书车、智能触控屏等已经成为图书馆员的助手;王文韬等研究了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在构建虚拟现实图书馆,立体展示馆藏资源,建设新型数据库资源、发展虚拟教学,发展智慧图书馆、优化信息与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中可能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成本太高、用户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关于虚拟现实信息资源的信息素养问题以及用户可能会出现立体眩晕症等;刘喜球等将可穿戴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拓展到了多功能导航、个性化服务以及帮助弱势群体使用图书馆资源等方面;秦鸿等提出人脸识别技术科可应用于图书馆的门禁、员工考勤、身份验证等方面。
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管理
图书馆空间与设备的智慧管理
人们通常把具有智慧化功能的图书馆空间称为“智慧场馆”。针对智慧场馆,学者们强调通过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实时检测并自动调节图书馆的环境,为馆内人员和资源设备打造合适的环境,达到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的智慧化建筑的要求。李丽宾提出通过给图书馆设备嵌入传感器装置,实时监测环境状况,可构建一个集故障分析、能耗管理、设备监控、物业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建筑,为馆内人员和设备运行提供适宜的环境,达到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的智慧化场馆的要求;陈宋敏等认为可采用RFID、无线传感等技术对图书馆设备环境进行智能监控感知,可自动调节环境;黄辉则研究了智能开关和智能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在自动控制馆内各种设备,有效降低图书馆能源消耗的应用。
图书馆安防的智慧管理
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
个性化推荐服务
知识服务
智能导航导览服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应用实践
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的应用实践
智慧管理的应用实践
智慧服务的应用实践
我国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应用实践现状的调研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所调研的77所图书馆基本都实现了部分智慧化服务,智慧服务的应用普及率较高,这充分说明我国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特别注重服务的智慧化;在调研中还发现,高校图书馆比公共图书馆更早提供智慧服务,且服务类型也相对较多,除了已经开始较早的移动服务和自助服务外,只有极少数的公共图书馆开展了其他类型的智慧服务,这也说明公共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意识和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与应用实践现状的特点及薄弱环节分析
智慧图书馆研究主题逐渐丰富
智慧图书馆应用实践
在逐步开展从网络调研结果来看,一些有条件的图书馆开始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包括智慧化场馆的设计、图书馆资源等的智慧化管理以及智慧化服务的开发应用。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一些研究成果和智能化技术和理论被广泛应用到了实践之中,如RFID智能书库、机器人盘点等,而智慧服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理论的联系最为紧密,如移动服务、自助服务、智能咨询服务、个性化推荐服务、智能导航导览服务、知识服务、创新体验服务等创新性智慧服务在各类型图书馆中均有全部或部分开展。智慧化场馆、智慧管理及智慧服务的应用实践建设,虽未完全与理论研究同步,但也都在逐步建设实践中。
智慧图书馆基础研究
对新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理论研究成果
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实践需要加强学者们针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领域由最初的概念认识、特征、发展和构建逐渐扩展到了技术、服务等方面,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在智慧图书馆的实际建设中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与此同时,实务界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及出现的问题也需要理论研究来共同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加快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从调研结果来看,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开始从理论研究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的起步阶段,因而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