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00-993-1009展厅建设目的和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民俗馆,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展示**市及周边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俗传统,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感。本项目不仅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旅游发展,更是一项具有深远社会价值与历史使命的工程。通过教育和传播,本民俗馆将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平台。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00-993-1009民俗馆展厅设计方案概述
2.1项目主题定位
以“共绘民族画卷,同筑中华梦想”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市乃至吉林全省各民族的历史沿革、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服饰艺术、民间工艺、音乐舞蹈等多维度文化内容,突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和谐共生。
2.2目标受众定位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00-993-1009民俗馆展厅介绍
展厅布局设计策略围绕“和谐共融”的理念展开,采用开放式与主题式相结合的布局,确保空间流畅且充满故事性,让参观者在移步换景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序厅:“民族之根·共绘华章”
设计特色:入口处设大型LED环幕,播放《民族风情》短片,迎接每一位访客。序厅中央摆放象征民族团结的“五彩祥云”雕塑,周围环绕着互动触摸屏,介绍各民族概况,为参观者开启一场文化探索之旅。
第一展区:“历史长河·民族记忆”
第二展区:“多彩生活·民俗印象”
区域亮点:该展区模拟民族村落,分设“衣食住行”四个小主题区。如“霓裳羽衣(透明屏+动态投影)”展示民族服饰之美,结合AR技术让参观者试穿虚拟服饰。而“味蕾记忆(触控桌)”则通过触控互动,让访客了解并尝试制作各民族特色美食的虚拟体验。
第三展区:“艺术殿堂·民族瑰宝”
设计亮点:此区集中展示民族艺术与手工艺,如“匠心独运(互动墙)”,墙面嵌入感应器,当观众靠近时,会自动播放相应工艺品的制作视频和背后的故事。此外,还设有现场体验区,邀请手工艺人现场演示并指导游客动手制作。
第四展区:“节庆之声·欢歌笑语”
特色设计:模拟民族节日庆典场景,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火把节”、“那达慕大会”等盛况。设立“节拍共鸣(互动地板)”,访客踏步可触发特定音效,仿佛置身于节日的欢腾之中。
过渡场景:
每个展区之间通过民族特色走廊连接,走廊两侧装饰以民族图腾和艺术壁画,结合智能照明系统,营造出从一个文化氛围平滑过渡到另一个的奇妙体验。
尾厅:“梦圆中华·展望未来”
设计理念:以“民族团结进步之树”为中心装置,树上挂满各民族的愿望卡,象征着共同的美好愿景。四周环绕多媒体互动墙,展示国家关于民族政策的成就及未来规划,鼓励参观者留下对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00-993-1009民俗馆方案预计效果
本方案预期构建一个集教育性、互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民族民俗展示空间,通过高科技手段活化静态展览,使参观者在寓教于乐中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之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400-993-1009民俗馆方案总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设计方案“共绘民族画卷,同筑中华梦想”民俗馆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布局与创意的展示手段,旨在为公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体验吉林乃至全国各民族文化的平台。不仅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也为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方案通过高度互动与沉浸式的体验设计,力求成为新时代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