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博物馆的力量”自贡恐龙博物馆获奖不断

“2021年度全国专题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TOP10”、抖音“最受欢迎小众博物馆TOP10”“十佳文博研学实践教育案例”……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自贡恐龙博物馆获奖的好消息不断传来,与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的力量”不谋而合。

先后斩获多项荣誉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今年以来自贡恐龙博物馆表现不俗,不仅在“五一”期间,分别登上了央视“新闻三十分”“新闻频道”和“新闻联播”,更是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后斩获三大奖项。

5月17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文物交流智库编制的《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在新华社客户端、瞭望东方周刊发布。《报告》研究以海外传播力、受众吸引力、文化服务力、行业声誉度、展览丰富度五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自贡恐龙博物馆以47.03分的综合影响力指数,在全国专题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TOP10中排名第6位。

5月18日,由恐龙馆策划推出的《科考小侦探之恐龙事件》自助研学活动荣获2021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佳文博研学实践教育案例”。

扎实推进科研高地建设

建馆以来,自贡恐龙博物馆坚持学术立馆,狠抓恐龙研究、野外发掘、收藏保护和科研队伍建设,不断巩固在国内恐龙及古生物类博物馆领域的科研领先地位。

三十多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发现恐龙及其它古脊椎动物化石点近200处;积累收藏化石标本1.08万件;主持或参与完成国际国内科研课题近60项;先后命名恐龙及其伴生动植物15个属29个种;出版科研和科普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举办“自贡恐龙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南方丝绸之路化石论坛”“全国博物馆数字化专委会年会”等全国性、国际性会议;成立国内首个“侏罗纪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开展大山铺恐龙化石勘探项目;获批“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培养了一支较强实力的科研队伍,恐龙研究人员数量在全国同类型博物馆中是最多的。

大力开展科普社教

建馆以来,自贡恐龙博物馆努力将科研成果科普化,让科普惠民落到实处。坚持常年送恐龙知识下乡镇、进学校、到社区、入军营。近三年开展科普社教活动460场次,直接受众近500万人次,打造了“小小讲解员”“青春恐龙达人”志愿活动、“恐龙去哪儿了”人偶剧、“恐龙奇妙夜”“龙宫讲坛”“科考小侦探之恐龙事件”等特色科普活动,举办了《一眼一亿年》—“2021中国·自贡恐龙艺术周”。

积极拓展恐龙主题文旅产业

自贡恐龙博物馆充分利用品牌和资源优势,开展大量“让文物活起来”的创新探索。从1989年起,先后举办境内外展览101次,出展城市70余座,累计接待观众近3400万人次。

自2019年以来,自贡恐龙博物馆对外展览持续火热,继续拓宽展览推广渠道,创新市场推广方式,开拓外展市场。近三年举办自贡恐龙对外展览11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外展,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不断丰富文创产品种类,开发包含电动类、毛绒类、配饰类、生活实用类、特产类五大类共计298种旅游商品及纪念品。2020年,新开发文创产品6款:李氏蜀龙纪念币、博物馆吉祥物抗疫防护口罩、太白华阳龙流沙脚印杯等。其中,合作开发的“太白华阳龙流沙脚印杯”获得“川博杯”网络人气奖、人气奖、“2020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

不断打造新的看点亮点

为了进一步增强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学术研究和科普社教方面的影响力,自贡恐龙博物馆于2019年正式启动探秘馆科普展示工程及配套项目建设,建设总投资3110万元。今年3月,探秘馆开始陈列展示工程建设,建筑面积为3334平方米,围绕恐龙的演化,分别设计“恐龙崛起”“史前霸主”“帝国没落”“恐龙飞天”“剖面和遗址”5个单元。

今年,自贡恐龙博物馆前区广场升级改造顺利完成,仿真恐龙、名人评价、自贡恐龙之最等恐龙文化元素,提升了广场文化味和品质感,成为新的地标性打卡点。

近三年来,该馆共举办临展5个,这些临展各有侧重,既有主题特色鲜明的科普展,又有体现博物馆公益性的特展,还有互动性很强的跨界展,给观众游客带来了新的看点和亮点。

持续升级智慧服务

同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迅速调整入园方式及流程,实现分段预约购票、扫码入园。积极参与省文旅厅信息化重点工程“智游天府”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结合美团网智慧化合作项目,完成智慧化停车、瞬时游客数量监测等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和管理建设。(记者周姝)

THE END
1.上海迪士尼等被列入文旅部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据介绍,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是指依托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等场所或相关空间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并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让游客深度介入与互动体验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新产品、消费新场景。 https://www.php.cn/faq/589421.html
2.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刘中刚对当下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若干(一)智慧博物馆的概念 以中国知网出现“智慧博物馆”这一概念为标志,相关的学术研究在中国已近十年,“智慧博物馆”中的“智慧”,是指人由感知到判断再到决策并最终体现于言、行、神、情等的过程,并从中展现出的科学性、严谨性、预判性和知识性、趣味性等综合能力。 http://www.xuanqun.com/hangyekuaixun/419.html
3.自贡恐龙博物馆荣登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项目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其独特的智慧旅游体验项目成功入选,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家入选单位之一。 自贡恐龙博物馆,这座建立在化石遗迹之上的博物馆,近年来致力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展览注入新活力,让恐龙化石http://sc.china.com.cn/2024/difang/1336/0321/528946.html
4.行业趋势浅谈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单位之一的苏州博物馆,已经建立起包括文物分类管理、基础修复材料管理、修复方法管理、修复过程管理、修复结果查询分析、修复文物统计分析等功能板块在内的文物保护修复管理系统。 数字化保护不仅可以除却预防、延缓文物劣化,提升修复水平之外,还能从某种意义上实现文物的永生。这一点,敦煌研究https://www.518bwg.com/show/1128.htm&wd=&eqid=ddba4e62000193070000000464866c3b
5.《文博学刊》2024年第3期(总第27期)就新质生产力而言,博物馆行业既要主动融入,又要积极推动。可以说,博物馆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场域,也是丰富新质生产力形态的重要行业。从博物馆的历史来看,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博物馆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是自然而然和顺理成章的事情。广东省博物馆作为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试点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61050855981480
6.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博将推智慧展厅计划4“智慧博物馆不仅仅是信息化,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智慧管理、智慧展览、智慧服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近日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中国国家博物馆计划推出智慧展厅,预计在4月份对公众开放。届时,大家可以在智慧展厅里看到如何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对文物状况进行监控,以及文物的多元化呈现。 https://china.qianlong.com/2023/0308/7986236.shtml
7.湖北省博发布全国首家“5G智慧博物馆”,5G无人配送车现身9月5日,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移动公司、中移在线公司、华为公司、渲奇公司联合打造的湖北省博物馆“5G智慧博物馆”应用正式落地,以曾侯乙编钟原件打造的全息投影也闪亮登场,你可以来演奏喔。 据介绍,2018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与中国移动公司、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共建“5G智慧博物馆”试点。2019年5月17日,全国首家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559356
8.湖南博物院(七)智慧博物馆:完善信息化体系,打造智慧博物馆。 (八)文化创意:构建合作运营新模式,创立特色资源品牌和地位。 (九)宣传与交流合作:加强宣传推广和机构交流,深化国际合作,形成面向全国、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辐射力。 机构设置 湖南博物院现有22个内设部门,即综合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老干科)、财务科、招标https://hnggwhywap.wentiyun.cn/venue/info/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