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技术丨数实融合:“AI+AR+博物馆”模式沉浸赋能文博焕活

编者按:博物馆承担着传播文化和文明的责任,人们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能够对当地历史、文化等进行快速了解。传统博物馆展示展品一般通过玻璃柜结合说明牌的方式,由于该方法单一,仅能对有限的内容进行解说,导致参观者不能很好地了解展品的内涵,缺乏对展品的深入了解,尤其是缺乏与展品的互动,使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的技术环境,极大推动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使得博物馆的数字化步伐呈现出巨大的突破。将AI+AR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展品导览中,使展示内容得到拓展,参观人员能够和展品进行互动,将全新的互动体验提供给参观人员,切实提升用户体验感受,使参观人员能够更加沉浸、深入地了解展品,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以此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承、教育大众等功能作用。

摘·要

一副小小的眼镜“复活”消失几十万年的古生物、再现盛唐繁华气象?

走进博物馆后,戴上AR眼镜,对准文物就可以智能识别;再现现实中的物品,复原远古的文物,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修复”破损文物、“触摸”不宜展示的珍贵文物……

人工智能的进步让这一切在过去的两年成为了现实。

围绕让文物“活”起来的主旋律,“AI+AR+博物馆”赋能数字化建设的新变革正在席卷全国。

一·连接虚拟与现实

“AI+AR+博物馆”模式从黄金北纬30°带向全国延伸

黄金北纬30°连起了四大文明古国,也为长江文明带来发展的动力。

“科技+文明”的演进也是如此。西至四川,往东至湖北、江浙一带,连接虚拟与现实的“AI+AR+博物馆”模式在长江文明流域铺开;并在甘肃、内蒙一带,围绕着黄河文明流域逐渐点亮: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武汉自然博物馆正式上线AR导览服务,游客们在AR眼镜里看到了“活”的古生物。

“侏罗纪马门溪龙的骨架化石开始动了,不一会儿就长出了肉身,随后沉睡的马门溪龙被唤醒,伸出长长的脖子,开始走出展示区,伸着懒腰向游客打招呼。”

这是湖北地区第五家、也是武汉地区第二家博物馆引进AR导览服务,并在首个假期就迎来了一波人潮。

(二)还原文物背后的历史

在相隔约30公里的湖北省博物馆,游客们正戴着AR眼镜看越王勾践剑。残损的文物也通过AR眼镜,实现了动态修复,呈现出了文物的原貌。

(三)契合大众的“国潮游玩”

无独有偶,在2021年的国庆期间,苏州博物馆西馆上线AR导览,整个国庆期间AR导览租用数量供不应求。

(四)全球首创的“科技+文明”范式

AR眼镜在博物馆的使用,还得追溯到2年前。

2020年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开启了AR智慧导览。这也是AR眼镜首次投入博物馆实际运营。

在2020年首个投入使用的国庆期间,总计接待游客体验数量就超过5000人次。

截至6月,全国已有70余家博物馆将“AI+AR+智慧导览”作为新馆建设、旧馆升级的重要展陈形式,为游客提供全新的交互体验。

新一代的博物馆交互方式在升维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在刚刚过去的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

以让文物“活”起来为视角,全球文物讲述方式都在求同——让冷冰冰的文物走下神坛,“接地气儿”。变成有温度的、可感知的历史。

历来博物馆都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数字技术的竞技场。AR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并不是巧合,恰恰书写了时代的印记。

(一)解决亲近感和沉浸感问题

过去,电子导览讲解、触摸屏是博物馆主流的文物数字化呈现形式,是展陈纯文字时代到动态图文结合时代的转变;

这种二维的动态呈现,实现了“静态展品”到“动态展品”的跨越,解决了有限的说明牌无法承载的信息问题。但在亲近感和沉浸感的打造上,还尚有较大空间。

由于影像清晰可见,色彩还原度高,逼真度高,可以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其中;游客还能通过语音指令和手势与文物互动。开启了博物馆从“二维固定式展现”到“三维动态互动”的时代。

(二)文化+娱乐的双向驱动

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多达几百件,这些看似静态的物体往往都隐藏着或壮丽辉煌、或婉约优雅、或拍案惊奇的事件、人物。

仅仅以视觉方式难以全面传递这些展品、事件、人物所蕴含的信息。游客在单次的参观中也往往只能走马观花,无法沉浸其中。

文化不再是灌输,而是一种体验。

通过领会历史、挖掘历史、探秘历史,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可以实现文化+娱乐的双向驱动。

例如,我们可以想象,未来游客或许可以戴着AR眼镜欣赏汉代的建筑、品汉代的美食、穿汉代的服装,参与汉代的游戏等,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应用中一幕激动人心的前景。

三·打造博物馆深度数字化新基建

AR成双赢选择?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博物馆信息化工作启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博物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出现了较大的不均衡性。

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长期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积极适应、引入新的技术理念和手段,占领着应用水平的前沿,如故宫的数字影像技术。而中小型博物馆因受困于资金、人才短缺等影响,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到限制。

在信息化探索上,博物馆也有多样的选择性。除了AR,还有诸如全息投影、智能机器人导览、APP讲解导览、VR数字化博物馆等。

综合游客体验效果、馆方建设及运营投入、及疫情常态化下对线下复苏的助力等因素,AR可以说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双赢选择。

(一)“即插即用”弥补全息的高造价

而Rokid采用S2B2C模式,只需一副小小的眼镜、一根线、一个主机,即可完成全程导览,大大降低了对展馆硬件建设的依赖性,即使是场地和预算有限的中小型博物馆也能配备。对全国博物馆的深度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可能性。

(二)“多模态交互”突破语音导览的单向传输

机器人语音智慧导览、虚拟人讲解员也是在博物馆应用较多的辅助讲解模式。从人类大脑对信息接受程度来看,视觉优于听觉,“视觉+听觉”优于任何单一组合,而三维立体视觉优于二维视觉呈现。

(三)虚实结合弥补VR的纯线上导览

疫情对博物馆的影响不言而喻。在疫情期间,不少博物馆通过3D扫描、VR等技术,采用线上数字博物馆的形式,让游客实现了虚拟逛馆,弥补了闭馆带来的场景限制。

而AR技术,与全虚拟的逛馆模式不同,还能通过与线下展品、环境、活动的结合,提升线下体验感,助力疫情常态化情况下的线下流量复苏。

零距离的数字化、虚拟与现实结合的超级连接博物馆,通过AR技术看到了雏形。

编者后记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先进技术、概念、模式的创新,高技术与高情感紧密融合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促使博物馆传统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向着更加个性化、情感化、多元化、互动化的方向发展,让文化沉浸体验更具深度和广度。

沉浸式体验模型走向多元复合,参观者不再仅仅感知墙上艺术,而是厘清心理感受,参与自我表达的互动沉浸式体验,最终实现参观者和传统文物的情感交融。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丨VR体验智能复原博物馆的高科技带你沉浸式考古敕勒川、阴山下 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 这场“盛会”吸引了394家博物馆参展 三星堆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大报恩寺博物馆等 都带来了最新的数字智能技术 不仅能让观众体验沉浸式考古 还能看到已经消失的“文物的一生”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40828/t20240828_526875536.shtml
2.AR技术新趋势,智慧博物馆乘势而上ar文物如今,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智慧博物馆通过手机等移动端向观众推送数据服务,展示AR画面也正成为一种潮流。其借助AR技术,通过指示导览、数字人讲解、内容互动等多种形式,完整展示博物馆文物相关内容。 而借由手机推送数据,博物馆不仅能节省陈列空间和资源,更能通过这种数据推送交互模式,有效地收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https://blog.csdn.net/fenggu1024/article/details/140430435
3.A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新浪财经A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转自:石家庄日报 近日,市民在河北博物院展厅内通过AR眼镜及电子讲解器参观馆内文物。据了解,AR眼镜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使参观者在视频内容的引领下,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沉浸式感受文物所承载的岁月痕迹与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王兆伟 摄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0-16/doc-incsswih6980819.shtml
4.文化中国行丨VR体验智能复原博物馆的高科技带你沉浸式考古敕勒川、阴山下 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 这场“盛会”吸引了394家博物馆参展 三星堆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 大报恩寺博物馆等 都带来了最新的数字智能技术 不仅能让观众体验沉浸式考古 还能看到已经消失的“文物的一生”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722366797891694304&track_id=24d9e903-9f51-43d1-aaeb-937ca4ba1792
5.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博物馆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嘲3.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 扩展展览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扩展博物馆的展览空间,使参观者能够浏览更多的展品和场景,而不受实际展览场地的限制。通过虚拟展览,博物馆可以展示珍贵文物、远程文化遗产和无法亲临的场景,提供更丰富的展览内容和选择。 https://www.zhihuilvyou.com/?p=2774
6.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基于移动AR的文物展示系统研究本文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领域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博物馆文物资源展示方式。将移动AR技术与博物馆导览APP结合,对博物馆文物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系统支撑。 一、博物馆文创设计研究现状 https://www.91jiangjie.com/www.91jiangjie.com/?p=5807
7.ar技术是什么4、展示导览 AR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博物馆对展品的介绍说明中,该技术通过在展品上叠加虚拟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为游客提供展品导览介绍。此外,AR技术还可应用于文物复原展示,即在文物原址或残缺的文物上通过AR技术将复原部分与残存部分完美结合,使参观者了解文物原来的模样,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https://www.jy135.com/shuma/131160.html
8.云南省博物馆AR文博导览AR文博导览能够根据史实记载,借助AR+数字技术,将文物做1:1的三维还原,在虚实结合的空间中让游客可以“隔空把物”,近距离观察文物的每个细节和纹饰,古滇国的历史印记仿若“镜”在眼前。观众在游览过程中只需要佩戴AR眼镜,便将自动识别文物,进行智能导览解读,AR眼镜导览将带领游客“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探索历史文https://www.518bwg.com/rshow2/698.htm
9.走近虚拟现实AR正在改变世界AR技术被大量应用于博物馆对展品的介绍说明中,该技术通过在展品上叠加虚拟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为游客提供展品导览介绍。此外,AR技术还可应用于文物复原展示,即在文物原址或残缺的文物上通过AR技术将复原部分与残存部分完美结合,使参观者了解文物原来的模样,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0523761
10.全球经典案例:AR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前沿将AR、VR技术和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规模、交互性强、受众广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修复、展示方式。 (3)庞贝古城的文化遗产数字化 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研宄利用数字动画、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对代表欧洲文化特色的庞贝古城的有关活态传统文化、文化事项进行数字化的视觉呈现,主要包括可视化、情境化的三维http://www.silkroads.org.cn/portal.php?mod=view&aid=15130
11.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技术→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近年来,不断探索将LED显示、全息幻影成像、VR/AR/XR虚拟现实、裸眼3D投影、沉浸式环境交互等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展示场景中,用现代科技让“沉默”的展品“动”起来,让“睡着”的文化“醒”过来。 虚拟现实技术 http://www.kltsa.com/Case-10747.html
12.AR增强现实技术全解读——数字展示在线技术大讲堂本质上来讲就是要找到现实场景中的一个依附平面,然后再将这个3维场景下的平面映射到我们2维屏幕上,然后再在这个平面上绘制你想要展现的图形,从技术实现手段上可以分为2类:AR从其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上,可以明确分为大约两类,一是Vision based AR,即基于计算机视觉的AR,二是LBS basedAR,即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AR。http://www.szzs360.com/topic/technology/26/index.htm
13.大连工业大学团队创新研发:AI与AR技术融合,让文物在互动体验中此外,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大连工业大学团队还利用先进的AI算法与元宇宙构建技术,为企业打造了高度逼真且交互性强的虚拟工作空间与产品展示平台。在“智能工业设备”主题场景中,相关企业利用该成果构建了元宇宙产品中心,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与AI智能导师进行互动,完成复杂机械产品的装配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展示效率与用户体验。https://www.yuanlishe.cn/doc/docView?id=5564
14.AI等数字技术为中外传统文物展览注入新活力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罗鑫)“这幅被劫掠至国外、后又毁于战争的壁画珍品如今虽已不复存在,但研究人员运用数字技术手段重现了它的风采。”随着志愿者讲解员手指的方向,观众们纷纷看向头顶装置上的精美彩画,其造型灵感来源于克孜尔石窟的菱形格构图。 http://www.xinhuanet.com/20240418/9c7c8b90028b4e9c9f2d50244d9717c5/c.html
15.博物馆数字化:沉浸式数字技术还原古物,让“文物”活起来!257窟的虚实融合体验,采用了厘米级3D地图,高精度空间计算,AI 3D物体识别,虚实光影追踪等技术来解析敦煌文化。实现了虚拟数字内容与真实的物理世界实时融合在一起,游客在莫高窟可以利用华为AR地图体验到洞窟虚拟穿越,如同参观真实洞窟一样,只需要通过移动手机,就可以细细品味高清的壁画展示,画面线条清晰,画中人物栩栩如生http://yijigo.tuliyou.com/news/info/id/154.html
16.什么是AR实景导航?背后涉及到哪些技术?通过3D扫描建模、数据采集等技术制作的线上博物馆可以1:1还原实体博物馆的场景和展品。在线上3D展厅内结合现代AR、VR技术可以呈现更加丰富多样的展示内容使观众能够更轻松地掌握文物相关知识更深入地理解其意义和内涵。 总之AR实景导航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https://www.yoojia.com/ask/17-14119827161838235885.html
17.AR公司案例瑞丰宝丽AR案例AR技术助力企业及个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消防栓使用方法 ?查看详情 AR帮助教育机构制作文物AR内容展示 ?查看详情 芬享木门AR家具展示方案 瑞丰宝丽AR为芬享木门打造AR家居互动玩法。 ?查看详情 瑞丰宝丽为爱依瑞斯打造AR家居解决方案。 爱依瑞斯AR家居解决方案 https://www.ruifbl.com/rfblhyal
18.AIA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返回 《大连日报》AI、AR技术让文物“活起来”2024年12月17日?详见4版 http://szb.dlxww.com/epaper/dlrb/pad/content/202412/17/content_89897.html
19.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AR技术带你化身数字空间文物修复师故宫出版社章宏伟社长表示,此次故宫古建修复与保护的阐释与宣传工作,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尘封的古建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让更多人能参与到文物保护事业当中,能感受故宫文物和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https://news.southcn.com/node_810c33d731/b7ce13d3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