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博物馆的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国内博物馆在空间扩容、内容创新、服务拓展方面主动作为,加之公众对文明起源、国潮审美、文博文创消费兴趣的日益增长,共同推动了线上线下“博物馆热”的兴起。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博物馆发展仍面临一些难题。鉴于中小博物馆在运营主体、藏品资源及主题等方面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如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乎博物馆生态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中小博物馆虽在藏品总量上难以匹敌大型博物馆,但却可以在“小而美”“小而专”“小而活”方面深耕细作。参与性、体验性、共享性等是未来中小博物馆实现“破圈”的关键。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当前,国内博物馆在空间扩容、内容创新、服务拓展方面主动作为,加之公众对文明起源、国潮审美、文博文创消费兴趣的日益增长,共同推动了线上线下“博物馆热”的兴起。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博物馆发展仍面临一些难题。对于部分大型博物馆来说,单日参观量动辄数万,既给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也影响了参观体验;对于部分中小博物馆来说,全年参观人数不足万人,不仅会挫伤运营者的积极性,也会让许多特色藏品“蒙尘”,其价值难以彰显。鉴于中小博物馆在运营主体、藏品资源及主题等方面的多样性及差异性,如何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乎博物馆生态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

以生态位思维找准中小博物馆发展定位

从生态学的视角审视,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为每个生存主体塑造了一个适应其生长的特殊环境——生态位,且每一个生态位都具备独特的价值与属性。准确识别并把握自身的生态位,是获取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对于中小博物馆来说,亦是如此。

博物馆的生态位构成要素分析。生态位宽度是指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及其所提供的展陈服务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具体体现在收藏策略的选择、展陈主题的策划、公共教育活动的创意等方面。博物馆的生态位宽度主要受资金筹措、人力资源配置、技术革新以及空间布局等外部资源要素的影响。生态位竞争是指当不同的博物馆提供相似的展品或服务时,其生态位可能发生重叠,进而加剧市场竞争。为了避免陷入恶性竞争,博物馆需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如深耕某一特定文化领域,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生态位扩充是指紧跟外部政策环境、技术革新及媒介生态等的变化,通过创新手段创造新的适应性特征,充分利用新增资源或此前未能充分利用的资源,推动自身发展。博物馆的生态位扩充与其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调整策略以及创新能力紧密相连,具体表现在博物馆的外部协同机制、技术赋能机制、多方参与机制之中。生态位态势是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文博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溢出效应上。这包括但不限于激发文化创意产业活力、促进文化消费增长、增强社区/社群文化凝聚力,以及作为文化标识推动某个区域或领域的形象建设等。

以生态位思维分析中小博物馆发展的困难与机遇。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在目前已备案的博物馆中,中小博物馆占据八成以上,其中大部分为未定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各具特色:有承载丰富地域文化的县级及以下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有展现所属行业或企事业单位特色的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还有充满收藏者个人文化情怀的非国有博物馆;等等。单从藏品特征来看,或体现在地化,或体现行业化,或体现个性化,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宽度。面对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等挑战,中小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各自的生态位优势,从资源、需求、支持性业态、同业竞争四个要素着手,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机遇,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需求要素。中小博物馆常被视为“小众”文化空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容易受到各类媒体信息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加之个别网红博物馆的限流措施,容易形成“大型博物馆是稀缺资源”的认知。此外,受到免费开放政策广泛实施的影响,近九成博物馆已经实现免费开放,这使得中小博物馆在吸引大众参观方面面临挑战。在现有收费的博物馆中,部分是古建、遗址类国有博物馆,部分是社会力量及民间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对于收费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其收费策略与运营投入通常不成正比,影响了参观流量。由此,大型博物馆与中小博物馆在参观需求上呈现冷热不均的情况。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博物馆的“小众”特色与当前消费者细分化的趋势相契合。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基于某一细分领域的知识内容而聚集形成趣缘群体,进而促成更多具有专业诉求、深度爱好的文化消费/体验行为,这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的机会。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主题展览与活动,由公共文化空间转向趣缘文化空间建设,更好吸引并服务观众。

体验经济驱动下的中小博物馆发展

内容创新:多方协同模式增强中小博物馆临展灵活性。不可否认,中小博物馆常面临藏品丰富度与多样性不足的挑战。尽管其常设展览可以充分利用在地化资源优势展现独特魅力,但长期不变的常设展览也容易让有限的观众感到乏味与单调,从而降低活力。因此,充分利用外部协同资源,增加临时性展览,成为不少中小博物馆的创新方向。

“组合拳”模式,即借助区域接近性或文化亲缘性,通过结盟合作方式联合策展。这已经成为中小博物馆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有效策略。一方面,通过选择各馆共同感兴趣且具备丰富资源储备的主题,确保展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联合策展能够合理分摊资金、技术、人力的投入,充分发挥各馆的专长和优势。例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联合京津冀地区的十余家博物馆,共同策划了“燕国达人游”活动。以燕国历史故事为纽带,引导观众通过主题参观及研学等方式,在京津冀多家博物馆之间探寻藏品间的内在联系。2023年,唐山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株洲博物馆三馆跨地域合作,推出国内首个以“近代釉下五彩瓷器”为主题的特展,集中展示了超过230件的釉下五彩瓷器精品,让广大观众有机会近距离领略釉下彩瓷器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这项传统工艺的认知与兴趣。

此外,受实景剧本游业态兴起的影响,不少中小博物馆成为“剧本游”的场地。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在NPC(非玩家角色)的引导下,以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为线索,在展厅内展开探索之旅,寻找答案。这一新颖方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比如,山东省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实景穿越剧游《觉醒的酿造师》,让玩家穿越时空至民国时期,亲身体验国宝文物保护战的紧张刺激。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则通过沉浸式“剧本游”《越博奇妙纪——穿越历史来看你》,让年轻人与十位NPC扮演的南粤先贤互动,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魅力。

为了提升小型博物馆与公众的接触可能性,许多博物馆选择将特色展览融入文化商圈、文化街区。同时,也有不少公共商业空间有意识地引入小型博物馆,以提升其文化场域特色,有效推动了中小博物馆的观众拓展。例如,以古陶瓷与古灯具为特色的中山龙泉博物馆,便坐落于同名酒店之中,让游客在享受住宿服务的同时,也能轻松游览博物馆,了解中山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当地灯饰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文化色彩。又如,以古代壁画为主题的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大雁塔旁的威斯汀酒店内,不仅增强了酒店的文化感,也确保了博物馆的日常观众流量。

在文商旅融合的趋势下,将小型博物馆作为典型文化场景引入商圈,带动品质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新风尚。例如,坐落在广州正佳广场中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通过一站式展示地球诞生、生命形成、生物演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吸引了大量游客。又如,坐落在宁波海港城内的地质宝藏博物馆,通过展出数千件地质标本、矿物晶体、宝石原矿等,实现了博物馆观众流量与商场消费者流量的双赢共促。

数字科技赋能中小博物馆发展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与广泛产业应用,如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正逐步成为引领各行业变革、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文博领域,这些技术的融入不仅促进了数字化内容的研发,还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化传播的边界,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通过单点突破来提升影响力、实现生态位扩充的重要路径。

数字虚拟人:破解中小博物馆讲解资源瓶颈。受限于整体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紧张,部分中小博物馆在专业人才配置方面捉襟见肘,难以配备充足的专业讲解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藏品资源的独特魅力与吸引力。而数字虚拟人的出现,则如同“永不疲倦”的讲解员,能够为参观者提供个性化、全天候的导览服务。它们不仅能够详尽阐述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及科学原理,还能够支持多语言解说,以满足不同地域游客的需求。借助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技术,数字虚拟人能够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对话,激发观众对藏品背后故事的探索兴趣。例如,“苏小妹”作为三苏祠与三苏纪念馆的数字虚拟人,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带领观众游览古迹、体验非遗技艺与传统美食,有效促进了文博资源与城市其他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

线上小程序:一站式展示博物馆资源特色。当前,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展现藏品魅力、践行资源共享理念的重要途径。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自建小程序或共建资源平台等方式,将馆藏资源、特色活动等重要信息以更加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公众,增强博物馆资源的可及性与影响力。同时,通过小程序或应用的使用数据分析,中小博物馆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目标观众与潜在观众的兴趣偏好,进而推出更加贴近观众需求的线下展览与服务。

以“共生”理念推动中小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若将所有博物馆视为一个生态整体,我们需要深思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超级连接:新方法、新公众”⑥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共生”理念对于包括中小博物馆在内的所有博物馆而言,显得尤为关键。这体现在博物馆需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积极与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文博文创商业主体展开合作,以保障博物馆生态的良性建构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在文化传承的宏大背景下,数字科技、体验经济与社交媒介的快速发展,为中小博物馆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期待见证更多的中小博物馆突破传统框架,通过与多方主体及机构的互动合作,响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共同挖掘并实现文博资源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潜能。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委员)

【注释】

①郑奕:《博物馆强化“观众服务”能力的路径探析》,《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5期。

②作者译自国际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的定义文件。

③[美]妮娜·西蒙著,喻翔译:《参与式博物馆:迈入博物馆2.0时代》,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页。

④单霁翔:《社区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建设》,《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第3期。

⑤《以数字技术助力文物“焕新”,腾讯首次亮相进博会中国馆》,央广网,2023年11月6日。

THE END
1.博物馆宣传策划方案13篇(全文)为贯彻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__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更好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充分展示我市传统文化和丰富历史资源,使广大群众更多地感知历史、热爱文物,增强文物保护意识。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2043dz9.html
2.圆桌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创新发展古代艺术澎湃新闻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奇喵夜活动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全新打造的“历博生活馆” 位于人民公园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近两年一直在探索“博物馆+”的“破圈”之路。去年3月以来,上历博向公众开放庭院,举办了四届“咖啡嘉年华”,将博物馆融入市民休闲。在年会现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全新打造的“上历博生活馆”宣布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42969
3.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方案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方案1 一、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方案 https://www.ruiwen.com/fangan/7666140.html
4.旅游让文物活起来——河南省博物馆主题旅游线路推广活动启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指导思想,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委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指示精神,河南省博物馆行业锚定新时代、满足新需求、开创新发展,全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向着更新阶段、更高维度、更好效能积极迈进。文物从展览活起来,到观游亦活起来,https://news.ccmapp.cn/news/detail?id=66198e54-5f8a-4bd4-9c20-b32fa421baf8&categoryname=%E6%9C%80%E6%96%B0%E8%B5%84%E8%AE%AF
5.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4年广西博物馆奇妙夜主题活动策划执行及营销推广服务项目 二、项目概况 依托广西博物馆场馆展览、藏品、场地等资源,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博物馆奇妙夜主题活动,结合广西博物馆建馆90周年,创意开发夜游项目,打造沉浸式游览等多元化夜间文旅场景,进一步增强、优化观众的博物馆文化体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https://www.gxmuseum.cn/About/News/Notice/5702aa8d47112711ad5e210a5ebbe30d?detailpage=3
6.河南省博物馆主题旅游<BR/>线路推广活动在郑启动本报讯(记者 秦华)触摸历史脉搏,感知文化魅力。9日晚,“河南省博物馆主题旅游线路推广活动”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启动。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李宏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黄东升、市政协副主席石大东出席启动仪式。 近年来,我省建成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功能https://zzrb.zynews.cn/html/2023-08/11/content_1391968.htm
7.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数字博物馆作为2024年毽球段位制推广活动运营单位,晋中学院为推动毽球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师生科学健身参与,中国毽球段位制推广活动与晋中学院第四届毽球联赛暨“万人千队”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于晋中学院毽球馆同步开展大学体育2一分钟计数考试之阳光组“全民赶考”挑战赛。 http://fysj.jzxy.edu.cn/learning_desc/37
8.参观建川博物馆活动.pptx参观建川博物馆活动演讲人:03-17CONTENTS活动背景与目的活动筹备与组织博物馆展品介绍与解读文化交流与互动环节活动总结与未来展望活动背景与目的01建川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博物馆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一千余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4790件https://m.renrendoc.com/paper/362737296.html
9.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二十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终评结果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福州中国主会场活动上揭晓。敦煌研究院与香港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展览荣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https://www.dha.ac.cn/info/1019/4794.htm
10.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11月份去的人多吗?11月份去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三、博物馆推广活动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中国紫檀博物馆会定期组织一些推广活动,如讲座、展览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游客的参观兴趣,还能够深入了解紫檀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如果你是一个对紫檀感兴趣的人,11月份来参观博物馆是一个绝佳的时间。 此外,在11月份还有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展览或活动,如紫檀工艺品展示、紫檀https://www.youshanclub.com/news/42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