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旅顺|有一座“露天历史博物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红星故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滴滴滴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
总是对历史书上中国近代史中
辽宁那部分知识特别感兴趣
因为好像很多事情
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这次就来给大家讲讲,在我们旅顺口区,有个被称为“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神奇地方。
01、露天的历史博物馆
在旅顺口区有一座山,名为东鸡冠山,它不光是4A级景区,名号更是响当当,被称为“露天历史博物馆”。这里曾是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战场。
东鸡冠山分东鸡冠山北堡垒、旅顺风云馆、望台炮台、203炮台。东鸡冠山北堡垒始建于1898年。
120多年的堡垒,是沙俄时重要的军事堡垒。呈五角形,由暗堡、兵舍、仓库、指挥部、掩蔽部、坑道和梯井等组成,并且各处连通。没用一根钢筋,全部用混凝土灌注而成,这是一座典型的攻守兼备,以防为主的堡垒。
当时军队的伙房、包扎所,建筑非常坚硬,据说水泥都是从俄国圣彼得堡远途运送来的,鹅卵石取自于当地,坚硬到什么程度呢?口径230以下的炮弹都炸不坏它。
战争时期,人们想尽办法自我保护,这口深井,就是一条生命通道。这是运兵井,下面是暗堡,暗堡上面覆盖大量草和土,沙俄士兵顺着木梯和绳子下来之后进入下面的小洞,洞通入下面的暗堡,这样隐蔽性极强。
东鸡冠山的望台炮台,可以俯瞰旅顺城区风景。因为上边有两杆炮,所以也被当地人成为“两杆炮山”,这两杆炮是俄国奥普霍夫军工厂生产的157毫米口径的加农炮,射程一万米,到现在,上面的文字依然非常清晰。
旅顺口不大,可是旅顺口的历史却相当深厚,这里的旅顺口风云展览馆,会让你了解中国近代史。
“东鸡冠山景区工作人员吴敏:这个地方已经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带给我们的警钟,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02、玛格丽—残垣断壁中的“欧洲美女”
墙上遗留下来的弹痕,告诉了我们当年战场的惨烈。过去的时光,已被写进史册。现如今,以新的视角走进百年前的堡垒,你会惊讶于犹如神迹的美景……
位于东鸡冠山北堡垒内部,残垣断壁形成的光影,就像一个欧洲的美女头像。三年前有摄影师发现了这一神奇的景象。当年还向市民公开征集这个头像的名字。最后大家把这取名叫做玛格丽,也有着和平的意思。
酷似欧洲美女的光影头像,是百年前沙俄修建的堡垒内部边缘重合以及炮火轰击留下的残缺堡垒相互叠加的效果,再加上光影结合完全是自然形成,没有一点人为加工的痕迹……神奇至极!
大波浪的头发、深凹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圆润的下巴......不可思议,仿佛是历史时光雕刻在这里的……
03、玛格丽的记录者
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的关于玛格丽的图片,很大部分都来自于老兵伟哥。
出行攻略
地址:旅顺口区城区东北部东鸡冠山
自驾路线:导航到“东鸡冠山”即可
乘车路线:乘203/204路到飞马家具店站下,步行15分钟即可
老邹旅顺口大型画传2022-03-2112:44
旅顺口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西人名之为“亚锁港”。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东接太平洋,西扼渤海湾,是我国华北最重要的国防门户。
明朝末年,这里就成为了重要的军事要塞,清朝初年,在这里设置了水师营,承担巡哨东北海疆的职责。清末时期,李鸿章鉴于其处形胜天然,位置险要,决定将之建为北洋海军的基地,于是大力展开经营,修筑炮台、营垒、船坞、船池、厂房、仓库,以为海军停泊修理之所,我国所谓的近代化军港,旅顺港就是第一家。也就是说,如果北洋水师是鸟的话,旅顺港就是北洋水师进行修整的笼子。
旅顺之成为我国近代第一座军港,并不是偶然的,一则由于海军发展的需要,二则由于原有港坞的不足,三则由于其形势的险要。
(一)海军发展的需要:我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开始于东南沿海。咸同年间,外有英法联军之役,内有太平天国之乱,清廷鉴于内忧外患始终不曾断过,于是决定效仿西方的各种制度以图自保,于是而有自强运动,新式海军的创建即肇基于此时。当南洋海军不断发展的时候,北洋在海军建设方面却还遥遥的落后。直到曾国藩与沈葆桢二氏先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及光绪五年(1879)谢世以后,海军发展的重心方才北移,落在李鸿章的肩上。光绪元年(1875)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以后,始以北洋为“京畿门户所系,各国观听所属”,将现有的海军大加扩充,先后向英国的阿摩士庄厂购买二十六吨半及三十八吨半的炮艇六艘,巡洋快船二艘。接着并于光绪六年(1880)向德国的伏尔铿厂订购铁甲战船二艘,论武器装备,在当时的世界海军界,排在第七的位置,从那个时候起,北洋海军的实力始终是一支独秀而凌驾于南方各省之上。但北洋的船只既然日益增加,则无论避风、停泊或修理,对于船坞均倍感需要,需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船坞。
(二)旧有船坞的缺点:同光之际,我国于福州、上海、广州计有船坞三所,清末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造船企业——福建船政局,但没有大型船坞,当时,日本兼并琉球,俄国侵占伊犁的紧张形势,也深深次刺激了清政府,越发感到北洋防务的重要性,修建现代化的军港以及新式船坞,十分必要,铁甲船既属北洋所购,则船坞自以位于北方为宜。因此,遂不得不将其目标转移于北洋各口。
(三)形势的险要:北洋可称为京师门户,以大沽、天津为枢纽,大体范围是渤海海湾以及天津,山东沿海。旅顺锁匙北洋,屏藩辽沈,旅顺口的位置从外观看“锁匙北洋,屏藩辽沈”,也就是说像渤海海峡的一把锁一样,也是辽沈腹地的屏障,对于北洋海防关系甚巨。清初,对于旅顺也颇注意,顺治初年曾于此设水师营,以山东派来缯船十艘归水师营管理,并编立营汛,划分防地。康熙十五年(1676),又增水师协领二人,佐领二人,防御四人,骁旗校八人,水兵五百人。五十三年(1714),更诏浙江、福建船厂分造大型战船六艘,由海道送到旅顺,驻防海口。旅顺水师营原属金州副都统管理,定例应于每岁夏秋之间出洋会哨一次。惟以日久弊生,至旅顺建港的前夕则仅见“闽浙船十艘胶着于泥沙之上,无帆无樯,杠俱亦多腐朽,不堪应用。”所谓“出洋会哨”已成一句空话。
关于旅顺的战略价值,远在清初时期学者姜宸英便曾于其《海防总论》中有所论及。道咸年间,魏源、郭嵩焘亦对其地甚加重视,并慨叹当局者之不知注意,如云:“旅顺口渤海数千里门户,中间通舟仅及数十里。两舨扼之可以断其出入之路。泰西人构患天津必先守旅顺口,此中形势之险要,泰西人知之,中国人顾反而不知,抑又何也!”
光褚初年,江苏学者华世芳于其“论沿海形势”一文中,甚至称登(州)旅(顺)为中国海防中“天造地设之门户”,其间海面不及二百里,可以避风,可以汲水,南北联络稳便,“中国之形势,实无有逾于此者。”综上意思就是,旅顺口是渤海出口的门户,从这里到山东就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是个天然的海军基地。
此外,旅顺之特别引人注目之处,便是其优异的港口。因为它的位置约当东经的一百二十一度十五分,北纬的三十八度四十八分之间。平均温度常在十度左右,全年的雨量约为五百公厘。严冬不冻,实为一天然的良港。再加以口门向南,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左右环抱,宛如蟹之双螯。西面较长、东面较短,两侧距离不过三百公尺。且两岸山势陡峻,不易攀登,不经口门,难以入内。口门狭小,无法容纳多舰进口。在军事上易守难攻,实可谓为北洋不可多得的国防门户。
建港的决策
旅顺建港的背景既如以上所述。可是由于建港所需费用庞大,沿海港湾众多,对于建港之事,时人颇多争论。尤其是建港位置问题,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鸿章自己也未有一定的主意。由资料上显示,最初他所瞩目的海军基地乃是大连湾而不是旅顺口,可是由于他选派英国专家葛雷森及哥嘉等人率领蚊船前往测度的结果,发现大连湾口门过宽,非有大枝水陆军相为依护,不易立足。以当时北洋的兵力而论,一时实在难以办到。因此始于次年六月改变初衷,把经营大连湾之事暂时搁置,而以全力去经营旅顺口。
旅顺口的位置既经选定,由于时局的急迫,海军的需要,建港的行动接着便也开始。首派县令陆尔发随同德员汉纳根及英国海军大佐柯克前往旅顺勘查炮台及修建船坞之所。及至接获汉纳根等的报告,即于十月决定先行修建黄金山炮台。是年十二月十四日与山东巡抚周恒祺书会对此举有明白的交代:“蚊船非炮台不能立足,旅顺之台需费十数万金,异日必成北洋一大屏蔽。该处有此一军扼扎,登州烟台敌当不敢久泊。”也就是说,如果旅顺有了驻军,登州一带就是有敌人停泊也不敢久留。
次年(1881)三月,北洋水师营务处道员马建忠鉴于“旅顺口新甃炮垒,日后挑于浚口,建设船坞,为辽海之关键,亦焉北洋水师之总汇。”决定亲自前往查勘。除登山涉水周览地形之外,并向汉纳根索阅炮台图说,研究攻防战略。巡视建坞之所,察看周围形势。鸿章得其报告,对于旅顺概况更加了解,其建港计划也随之进而展开。六月二十日与船政大臣黎兆棠书。有言:鄙意北洋各船到齐,扎旅顺口为老营,派人统率训练,稍壮势威。惟该口虽甚扼要得势,凡筑炮台,添陆军、建军械库、船坞,至少须费百万以外,一时未易就绪。”
同年十月初,他又乘于大沽验收“超勇”、“扬威”二快船之便,决定偕同署津海关道周馥,营务处道员马建忠、黄瑞兰,编修章洪钧,知府薛福成,提督周盛传、周盛休,总兵唐仁廉等文武将吏前往旅顺一行。经过一天多的详细勘察,对于该口形势所获印象至为深刻。旋将其观察所得正式向朝廷奏报,并将其建港计划一并提出。在其奏章中首言旅顺形势,谓“该口形势实居北洋险要,距登州各岛一百八十里,距烟台二百五十里,皆在对面,洋面至此一束,为奉直两省海防之关键。”继陈修建船坞炮台之利。谓其地“口内四山围拱,沙石横互,东西两湾中浤,水深二丈余,计可停泊大兵船三只,小兵船八只。内有浅滩,其口门亦有浅地,拟用机器船逐渐挖浚。目前之快船、炮船及他日购到之铁甲船皆可驻泊,为北洋第一重捍卫。其口旁黄金山高四十丈,可筑炮台,以阻敌人来路。”最后则将经营旅顺的计划提出,请求朝廷的认可:“臣前委员会同德弁汉纳根经营修筑,凿石引泉,工程已得大半。其余局厂船坞各项,当陆续筹款建造,俟炮垒告峻,再酌调陆军防护。”旅顺的建港至此方才成为政府的正式决策,李鸿章下定了决心修建旅顺口,也有了初步的打算。
第一期工程的实施(1880—1887)
旅顺港的修建,大体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第一期的工程主要的为拦水坝及防坡堤的兴建,海口的疏浚,船路船池的挖凿,澳口石岸的铺修,炮台、库房、厂房,营盘的建筑,以及排水系统,交通道路的规划与整顿等,事繁而工巨,可谓全工之中最基本最艰难的一个阶段。除于工程技术方面不得不借助于若干英、德等外籍的专家之外,其余全部计划均由中国人自己主持。前后历时七年之久,始得奠定全港修建的基础。在西方的科学先进国家看来,或不免以为微不足道。然在中国而言,以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而能有此成就,殊不能谓非难能而可贵。
李鸿章派赴旅顺经营此一工程的人员前后计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光绪六年(1880)之冬,奉命前往者为县令陆尔发及德员汉纳根。陆令原在北洋办理洋务,于工程殊为外行,此行主要目的乃在帮同汉纳根修筑黄金山炮台。至于汉纳根则为德国的炮台专家,他于光绪五年(1879)即经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之荐来华,充当鸿章的军事顾问,对于旅顺炮台工程贡献极大。
第三次是在光绪八年(1882),这年二月,李鸿章因为母亲辞世,辞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回籍家居,直隶总督调两广总督张树声署理。六月,朝鲜内乱发生,鸿章虽然在籍,但于时局依旧密切注意。鉴于日本对韩野心,以及法国侵略越南日急,对旅顺之建港工程益发重视。于是命营务处道员袁保龄周历北洋各口调查,接着并于六月三十日致函张树声,决定将“任性乖张”的黄瑞兰自旅撤回,而另委深明旅顺形势的袁保龄前往。旅顺工程自此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保龄自光绪八年(1882)十月赴旅总办北洋旅顺营务处工程局,至光绪十三年(1887)十一月旅顺船坞交由法国公司包办,前后五年多,上述旅顺建港的诸多重大工程皆于其手中先后完成。由于工大事繁,不论在人事、经费与工程技术等方面均曾遭遇到无数的困难。凭借其忠心耿耿、有主见与魄力才得以一一克服。
在李鸿章带到旅顺建港的外国专家中,汉纳根实在是最优异的一位。几乎可以说是袁保龄的工程顾问。不仅各地的炮台大多经由他的设计而完成,即使开山、挖河、筑路、导海等工程也常由他策划与监督,对于旅顺的建港,其功实不可没。
计算起来,在袁保龄时代,旅顺建港所已成或未成的工作约有下述各项。
(一)引河工程:旅顺全澳之东二百六十丈马家屯(现在郭家甸)一带,地形低下,一直为山水灌注之区。为了让积水南下入海,不致往西流进旅顺港,乃于光绪八年之多,于旅顺港东南开挖引河一道,由当时驻守旅顺的宋庆所部毅军一千人负责。该军多皖豫间人,干活颇为踊跃,且地中多砂石,很容易凝成巨块,施工甚为不易。故至次年(1883)四月工作始逾七成。后易民夫接挖,于六月初一日竣工。计全长一一0丈,宽一丈四尺,高五尺,全工耗银约三千余两。
(二)海门工程:保龄在旅所完成的第二件工程便是海门挖浅。海口位于黄金山及鸡冠山之中,宽五十丈,落潮水深一丈一尺,浅处沙石长三十丈。挖开船路一条,计长三十丈,宽十丈,深一丈四尺,应提土四千二百方。由于口外沙石横互、非将口门浅滩挖除,巨舰即难进口。该一工程于光绪八年十月二十八日(1882)正式开工,由洋员勒威及千总陶良材负责。以挖泥船及接泥船仅有四只,且马力不足,机件陈旧,每日仅能挖泥七方。至次年二月二十四日,总计挖出泥沙石块一千二百余方。后由洋且汉纳根接办,加船加工,尽夜进行,终于是年七月间将此一海门工程挖竣。俟以北洋总查琅威理建议,又向外拓宽二十丈,亦于不久竣工。九月九日,超勇快船正式经由所挖船路依照设置浮鼓之处驶入驶出,非常顺利,阻碍毫无。计用银二万两。也就是说,旅顺港建港初期,口门基本难以进船,经过海门工程的施工,超勇快船这样吨位的大船已经可以自由进出旅顺口。
(三)小型机器厂:鉴于在工船只机器等物时有损坏,运往天津及上海各处修理不便。特于光绪八年十月在澳南筹设小型机器厂一所,由大沽船坞及天津机器局以及上海制造局征调匠役前来服务,对于船只的修理省事不少。
(四)库房工程:旅顺库工原由黄瑞兰开始经办,购买了一批木料与砖瓦。保龄接事以后,以忙于澳工,未暇顾及。九年春夏之交,又以威海卫鱼雷营各工限期急迫,不得已将旅顺工料移缓就急,运往威海卫,是以筹议经年未能着手。后以北洋水师急需,经由提督丁汝昌的催促,始将火药库、军械库、水雷库、贮煤厂等住屋厂房先后修筑,而于十年先后完工。计有白玉山军械总库两座十四间,委员司事办公所住房库一所,引信库、装药房、煤厂,米仓,帆索库等各一所。共用银七万二千二百九十余雨。
(五)碎石码头:旅顺当时没有起重码头,直至光绪十年五月,上海所运巨炮即将来旅,如果没有码头,轮船不能靠岸,远泊中流,起卸不便,仓促之间,建一碎石码头。长十一丈一尺,宽二丈六尺,高扯八尺,用款约九千六百七十余两。
(六)碎石马路与小铁路:旅顺港周围二百余里;码头、库房、火药库、营房、炮台等、星罗棋布,道路交通实为必要。因此乃于工余之暇,将炮台之间铺修碎石马路以便联络。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为了建筑崂嘴炮台运料方便,特别还筑了小铁路一段,全段仅有一英里。铁轨乃前吴淞路所拆除而由台湾运存天津备用者。至于所需机车乃由旅顺四号挖泥船内之第一号陈旧引擎经由汉那根修改而成,这还是东北最早出现的一条小铁路。计用银五千五百余两。
(七)拦水坝:拦水坝为旅工中的首要工程,全长约一百三十余丈。因为船坞所在,外边必须有坚坝遮护。且挖澳人至数千,深在二丈以下,如果坝不坚固,澳工即不敢下手。此一工程原由黄瑞兰经手,且于保龄接任前夕,将大坝超工完成。但是坝身收坡太小,坝底胶泥四五丈并未除去,且合拢之时,仅用土堆层层堆砌,一气压合而非由两端步步进占。故时有崩溃之处。保龄到任之后,百计抢救,一面加高加厚补救旧坝,一面防患未然,另于其东加修备坝,只管齐下,故此一工程艰巨万分,自光绪八年十月至九年十月,一年之间曾经数度发生危险。尤其是在九年十月初三、四、五数日、连朝雷雨,西北风大作,狂风掩浪,潮水上涨,旧坝南端坝下陷四十余丈,真是惊险万分。保龄率同在事员工县令王鹤龄,提调王仁宝、副将侯得胜以及宋庆所部毅军三营,王永胜所部护军营一营三哨、极力抢修,于冰雪风雾之中在坝上站了四十日,艰苦备尝。终以使用我国传统的河工厢归老法,并仿栗毓美(河南山东河道总督)石坝纯用块石护之之法,始获坚稳。计前后用帑七千八百零八两。
(八)旅顺电报局:光绪十年,由天津至山海关电报已通。是年闰五月,保龄以旅顺距津畿三千里,文报往来皆用轮船递迭,专恃海程,恐有不便的原由,故特禀北洋大臣将电报由山海关接至营口,金州、旅顺,以利传达消息。十一月,由津至旅正式通报。电报事宜初由水雷营官兵兼管,后来以该营事务繁重,乃于次年正月正式设立旅顺电报分局一所。实用银三千两。
(九)旅顺水雷营:光绪九年,以海防吃紧,旅顺口必须布置周密,水雷旱雷均宜设防的原由,由保龄禀请以在旅之艇勇四十名学习水雷,并由大沽水雷营借拨头目二名,雷兵十名赴旅教习。次年正式成立旅顺水雷营,以大沽水雷营帮带方凤鸣皆为管带。挑募雷兵五十名,头目十名及水勇一队,合计一百零三名。并附有水雷学堂,延聘美人满宜士为教习(后改为施密土)。
(十)鱼雷营:由威海鱼雷营调拨旅顺一营而成,由道员刘芳圃管理。光绪十二年十一月,水雷营亦由旅顺工程局交由刘道兼管。
该二营用于设备及人事之费颇巨,计约五万四千六百五十余两。
(十一)水陆医院:该院为洋员汉那根经手创办,名为“旅顺水陆兵医院”,医院位于白玉山北坡下,计聘用医生,购买药品器材以及营建房舍等共计用款四千一百余两。这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现代化医院之一。
(十二)船澳及泊岸石坝工程:旅顺为北洋海防门户,水师各船停泊归宿之所。就全工而论,实以澳坝工程最艰巨也最重要。保龄于赴旅之初,深感个人不习土木,非有“深解河务,为守兼优之员,为之提纲挚领,再得熟练河工者数员,同心共济”不可。澳坝工程这项大工程中,谦虚的袁保龄只做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经过调查研究,他认为澳坝建设工程,必须沿用西方先进的理论,在西方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凭借中国传统的河工知识,难以完成这个大任务。其后“洋员监工,华员办料”,遂成为他坚守的办事原则,直至将余工交与法人包办为止。计共用于拦水坝、御潮坝;泊岸石坝,拦水坝以及船池之开挖等工费约湘平银二十万余两。
(十三)炮台工程:旅顺建港之初,鸿章即曾派遣德国炮台专家汉那根赴旅勘查,修筑黄金山炮台。及保龄继任,复将炮台工程与建港工程同时进行。尤其是在中法战争时期,谣传法军可能北袭,炮台的修筑更是不遗余力。除黄金山炮台之外,复于旅顺口东西两岸,则要赶筑炮台多处。其后鸿章曾盛赞其能说:“九年,法越开,海防戒严,旅顺口仅剩黄金山炮台一座。该且跋山涉水,勘地督工,不数月而东西两岸大小七台屹然并峙,声势稍壮,敌舰竟未敢北窥。”然保龄为布置旅防,增加炮台的设置却也是事实。总计在此五年之内所完成的炮台共有十座。用款二十七万六千三百余两。其中位于口岸以东者四座,以西者六座,大小各炮六十余尊。形成北洋海防上的一座坚强要塞。以东四座,黄金山炮台,唠蛎嘴炮台,母猪礁炮台,田鸡炮台。
以西六座:老虎尾(低土)炮台,威远炮台,蟹子营炮台,馒头山炮台,囤山炮台,田家屯炮台。
第二期工程(1887-1890)
第二期最主要的工程便是船池与船坞的修建,也就是最关键的澳坝工程。这两件工程实际上自光绪八年十月袁保龄到旅之后即已着手经营。不过,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以及若干工程及技术方面的同题不能解决,一直迟迟未能顺利进行。最后始不得不借助于西方的先进经验与技术。初延德国工程师善威帮办,继将全部工程交由一家法国的辛迪加(联合企业组织)包办,力得于光绪十六年完成。
至于中法旅顺工程合同,其原文今已无法看到。惟据鸿章的奏报,则知其内容包含以下数点:
(一)工程范围,计有:
(1)大石坞一座,(2)修理铁甲船等工厂设备。(3)各类厂房、库房及办公处所。(4)周澳三里多的靠船大石泊岸以及铁道,起重码头、自来水等工程。
(二)工程费用,总计全部工程费一百二十五万两。
(三)完成日期:规定自揽定(签约)之日起,依西历计算于三十个月(按即两年半)内完工。
(四)担保:规定由上海法兰西银行及法国驻华领事林椿保证。并规定验收后一年之内由德威尼与该银行照料修理,期满后再继续保固十年,如因工程不善而有捐坏时,则责成该银行赔偿。
(五)监工:当工程进行时,中法二国得派员监督,藉以符合章程规定。中国方面,对以袁保龄卧病,周馥自请出任监督,后周氏升任直隶按察使乃政由刘含芳继任。法国方面,初为德威尼,光绪十五年,德威尼返国,改以总工程师吉礼丰监工。
由于船澳口门太宽,风浪太大,次年复经德威尼建议在船坞的东北二面增建大石坝一条,长四百余丈,另又修建铁码头一座。以至又增银十四万三千五百两,前后合计共银一百三十一万五千四百二十两(约合二千万法郎)。同时完工的日期也因之展后了六个月,恰合为三年之数。由此可兄中国方面对于此一工程显已尽力而为,顾虑周到。不但在价值方面力求节省,在工程方面也极为谨慎,恐以外行而为人欺。其于“保固”一事,特加强调,殆即为此。
旅顺港的建成
光绪十六年九月,旅顺工程终于完成。于是鸿章乃派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直隶按察使周馥,津海关道刘汝翼等会同前往验收。丁等一行于九月廿三日抵旅,然后由监工洋员吉礼丰开具洋文工程清单,经督办旅顺坞澳工程候补道刘含芳译成华文后,逐项验查,至廿七日(1890.11.9)方才验收完毕。计共有:
大石坞一座虽四十一丈三尺,宽十二丈四尺,深三丈七尺九寸八分,石阶铁梯,滑道俱全。(旅顺大坞)
大石澳一座,东南北三面,共长四百一十六丈八寸,西面拦潮大石坝长九十三丈四尺,形成方池。落潮水深二丈四尺,西北留一口门,以便兵船出入。四周全砌大石岸,由澳岸平面量至澳底,深三丈八尺二寸。(旅顺东港)
此外坞边尚有修船各厂九座,估地四万八千五百方尺。计有锅炉厂、机器厂、打铁厂、电灯厂等。
另澳南尚建有大库四座,坞东又建有大库一座,每座均占地四千八百七十八方尺,以作储备船械杂料之需。各库皆用铁梁铁瓦以避风雨,并防火烛。
其他澳坞之四周并联以铁道九百零七丈,并间断设立大小起重架五座。另澳坝及各厂库码头等,又设置大小点灯四六座,以便赴赶夜工之用。
又虑近海咸水不便食用,乃以铁管道引出山泉十余里而达于澳坞四旁;(龙引泉)
虑临海滩不利起卸,乃建丁字式大铁码头颐一座,使往来兵舰上煤运械不致停滞。
其余各修小轮船之小石坞,藏船板之铁栅、击船浮漂、铁椿以及各厂内一切修船机器,均亦设置完成,应有尽有。
该坞之成,不仅北洋海军官兵因为舰艇有所归宿可以停泊修理而大为欢欣鼓舞,即使鸿章个人亦以十年经营一旦有成而深感快慰。
数年以来,鸿章时为北洋有船无坞而烦恼,并对旅顺船坞怀有莫大之期待,这是在他与薛福成书可以证明的,如言:“铁甲东来,尚无船坞,前在旅顺择地创建,发端宏大,经营累年,大约来岁可冀竣工。往者西人著论譬之有乌无笼。此坞幸成,未敢云鹍鹏北溟,掣水千里,亦可无乞邻之辱矣。”如今船坞告成,诚如他在验收旅工一摺内所说:“嗣后北洋海军战舰,遇有损坏,均可就近修理,无庸借助日本香港诸石坞,洵为缓急可待。
与此同时,清末旅顺口著名将领宋庆也在旅顺陆路修建了陆路炮台。1882年,清政府决定加强海防,命宋庆率其毅军驻扎旅顺口。此后,宋庆驻扎旅顺口12年,为巩固渤海海防、训练士卒、修建工事竭尽心力,当时旅顺口的陆路炮台多为宋庆部所修筑,鸡冠山、望台、二龙山、松树山、大小坡山、蟠桃山、椅子山、大小案子山等,时人认为宋庆毅军为“诸军之冠”。
因此,李鸿章在与有人数中说道:……从此筹尽,逐渐扩大,将见北洋海军规模足以雄视一切。渤海门户深固不摇,其裨益于海防大局,诚非浅鲜。
宿愿得偿岂不大快!
(一)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这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篇《七子之歌》组诗中的最后一首。
老实说,尽管我在我的笨作散文集《窗前那片海》里描述过旅顺口的沧桑与巨变,但总感欠旅顺口的帐。
我在想,历史不会假设,如果没有旅顺船坞或没有旅顺军港,大连前行的脚步是否还要在青泥洼渔村前徘徊?
大连的历史,便是旅大的历史。先有旅顺,后有大连。也许,李鸿章选址旅顺口军港,委派袁世凯的叔父袁保龄主持修筑旅顺口军港,有了旅顺船坞,便成就了旅顺口成为当时世界五大军港之一。正是旅顺军港以天然不冻港的态势及所处京津门户战略地位,使中国近代民主工业从旅顺口起步,也促使日寇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中日甲午海战,而使旅顺口遭受屠城,以及后来的俄国强占及日俄狗咬狗在旅顺口大打出手。
(二)
在历史与现实的缝隙中,我触摸疤痕处处的旅顺口,嚼碎体验旅顺口的辛酸。
从1894年至1945年半个世纪中,旅顺口历尽沧桑,饱受沙俄铁蹄的蹂躏和日寇刀枪的屠戮。在沙俄统治和日本统治期间,旅顺口留下了多少沙俄和日本建筑?来到旅顺口,随意举目,便是沙俄遗留的建筑。
也许,旅顺口便是日俄战争的中国人民的国家记忆。在太阳沟,那座座日俄古建,睁着眼,张着口,也有流着泪,在向我唠叨着什么?
那以古罗马帝国特色,带有浓郁的俄罗斯建筑色彩的,还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德意志与法兰西,也有门窗墙壁为俄式,屋顶是中国瓦的俄中合璧房等老建筑,一串串,一座座,一簇簇,就百余年镶嵌座落在那里。就建筑本身,是没有罪恶的。旅顺口,这些建筑大多是1905年,日军从俄军手中夺占旅顺口后修建的。而这些大量日式小别墅,供日本军政要人和巨商富贾消遣取乐,或在沙俄原有的建筑基础上,扩建和新建的军事机构、商务机构和学校等文化设施。
品味其间,这块块王致和,同灾祸和罪恶连在了一起。不错,这里没有一件建筑空洞无故事。其座座均与中国近代史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有关系?这些老建筑会告诉你“九·一八”事件是在哪里密谋的,“满洲国”是在哪里策划的。那座座古建,会告诉你末代皇帝溥仪、肃亲王善耆、关东军司令本装繁和参谋板垣征四郎、男装女谍川岛芳子、满洲国监察院长罗振玉等人,曾在那里怎样机关算尽,如何布下对中国人民残酷剥削的圈套。
旅顺口,就是一座露天的历史博物馆,又是一部百年沧桑的教科书。
(三)
旅顺口,除了大清及日俄战争留下的古战场遗址,那些座落在太阳沟里及遍布在小城里的古建筑有多少?为此,我追随旅顺口的脉搏跳动,认真作了一些历史的功课。旅顺口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现今,大连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14处,而旅顺口占了12处:中苏友谊塔、旅顺日俄监狱旧址、万忠墓、关东厅博物馆旧址(现旅顺博物馆)、旅顺火车站及南子弹库旧址、旅顺船坞旧址、老铁山灯塔、关东州总督府旧址、旅顺红十字医院旧址、关东州厅旧址和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在全国县(市)区中位居榜首。除此之外,还有省级文物保护35处……
这是个周末,我与妻带女儿、女婿专程驱车直奔旅顺口,触摸一座一座国宝级古建筑,抚摸那里的云朵浪花,心头不禁翻开旅顺口的沧桑一页……
漫步在旅顺口,许多往事,历历在目。当年,我来旅顺口、只有十八九岁,如今近四十载弹指一挥间……
女婿开着车,按着我指引着的线路,进入白银山洞,先前往末代皇帝溥仪居住过的黄金山旧址,再经过旅顺百年大坞门前、前往我工作生活过的关东州总督府旧址,即我工作生活过的原海岸炮兵第一团机关。大门紧闭,且门前拉上了铁链,我对着那紧闭的大门已照不全属于那庭院的门脸。妻子指了指那院内高处的树梢,说那是梧桐树的枝头。传说,那庭院红楼是大清北洋海军提都丁汝昌居住地,也有传说,当年袁世凯叔父袁保龄在此指挥建造旅顺军港,而门前那棵梧桐树便是前来视察北洋海军大臣李鸿章所植……
曾经,在百年梧桐树后那红楼团政治处服役过四载,多少首长和战友的熟悉的脸庞和声音又闪现在我脑海?而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难以走进这座沧桑的院落、瞧一眼百年的梧桐。
中苏友谊塔
与故宫、长城第一批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
(四)
离开港湾街45号,我们驱车前往太阳沟,在关东州厅旧址,在中苏友谊塔,我面对着一串国宝级老建筑,心头涌上五味杂陈,感慨难以叙述。
之所以,全家专程赴旅顺口零距离触摸国宝级老建筑?缘于我一家曾居住太阳沟一古建,曾为日驻旅顺时的日侨警署。
当抵达位于太阳沟西南侧的日侨警署旧址时,当年蹦跳着五六岁、现今已而立之年我们的女儿,开始了拍照。妻子,女儿、女婿相互拍照,我却想起在此居住生活的岁月。
不忘初心,感恩难忘。
1993年5月,我因工作调动,从鸭绿江入海的大东沟某海岛观通站来到旅顺太阳沟海军某基地机关工作。那时,我担任了基地政治部宣传处新闻干事。也许,白加黑连轴转的工作姿态及所取得的一点工作成绩打动了领导。1994年5月,当我赴首都完成一次重点报道任务后,时任宣传处长潘洪革把我叫到处长办公室,给我送来了位于太阳沟文化街斯大林路南一巷这座古建二楼的钥匙。其楼下,便是基地第二幼儿园,离机关步行上班10分钟可抵达。当时,我还未调副营职,但因在海岛艰苦地区工作,妻子跟女儿享受了提前随军的待遇,且妻子工作也调基司下属一国营单位(N年后,又转部队事业单位)。当时,有的战友家属随了军还住丈夫的集体宿舍。我却搬入了当时条件不错的别墅古建筑里。也许,多年后,当我转业离开军旅,其事业不那么顺畅时,忽然感到在军旅、特别居住斯大林路南一巷那6年,我的事业及家庭是那么顺利。也许,是风水尽力,或许遇到了如潘洪革一样的好首长。那期间,我从正连职晋升到正营职,从基地新闻干事到教导员至代理某潜艇部队宣传科长。
正是这一时期,我的女儿享受了下楼一拐弯便是部队幼儿园,以及后来上了离家很近的太阳沟光荣小学、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当年,只是据传说,所居住的古建别墅是一座保护建筑,其感受相应高大宽阔、冬暖夏凉。当年,我父母及岳母,都来过这座房子住过。那时,我姐姐、姐夫来旅顺口,对太阳沟风景大为赞赏……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
国家级文物保护
万忠墓
关东厅博物馆旧址(现旅顺博物馆)
(五)
潮起潮落,仍然怀念。
2005年,我脱下了军装,转业进入了大连市委机关工作。2007年入夏,当女儿参加完高考后,我们的家也从旅顺口搬入大连市内。当女儿在大连一座高校读到大三时,其所在学院恰搬入旅顺开发区大学城内。且工作后,又在大连市某中心旅顺口区一家分中心工作过两年。我军旅近25载,在旅顺口工作生活有20年。对于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古战场遗址及每一座老建筑都充满着深情与难忘的记忆。虽然离开旅顺口,闲时,我甚至会无缘无故驾车奔向旅顺口,会那里的老战友、老朋友,去欣赏那春的樱花、夏的槐花、秋之落叶、冬日霜雪。我常常会注视旅顺军港那红绿间隙跳跃的信号灯,耳闻那涛声依旧。我会常常怀念百年大坞发出的铛铛修船敲打声响,会铭记老虎尾的雾钟声,还有长江路上早晨水兵们跑步整齐的步伐声。
大海召唤,续结缘分。女儿现如今又嫁了一名我原所在的驻旅顺海军基地某部的一名军官,且牵线人是我后任N代的基地新闻干事,而女婿竟与百年前担当建设旅顺军港的总指挥袁保龄同为陈州人。
旅顺火车站
南子弹库旧址
旅顺船坞旧址(现仍在使用)
老铁山灯塔
关东州总督府旧址(我参军时所在的某海岸炮兵团机关)
旅顺红十字医院旧址
关东洲厅旧址
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我一家曾居住的日侨警署旧址
(六)
哦,旅顺口啊,我曾经日夜同你朝夕相伴。我居住那座昔日的日侨警署,还有身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关东州厅旧址、大和旅馆等旧址隐藏着多少故事及辛酸?还有那太阳沟背后的203高地,硝烟散了,但仍丑陋着的灵魂时刻警醒着我们?
旅顺口啊,您是大东北的眉眼,记载着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和留给国人心中的疤痕。
太阳沟啊,您是大牌的风景,也是我第二故乡里最初始的家园。
岁月匆匆,春花秋实。18岁穿上军装来到旅顺口,虽然离开旅顺已十几载,但对于旅顺口,她便是我的精神家园。我对于旅大的熟悉甚过对家乡丹东的记忆。
站在太阳沟的海边,我望着海军某基地机关大楼,眺望着老虎尾,一种从未有过的怀旧或重游故地的情绪从心头滋生。
我把特意拿来的刊登反映潜艇兵生活的小说《深蓝部落》和《深蓝突破》姊妹篇的《海燕》的两本杂志,悄悄地压在旅顺军港红绿交替闪烁的对岸,算是对牺牲的潜艇兵战友祭奠……
没有打扰旅顺的朋友,也没有赴女婿所在的部队。我们一家往回返。
从旅顺口返回大连的路上,我对女儿、女婿说,对于旅顺口的后来者,我们不能忘了:
李鸿章、袁保龄、宋庆,还有那个德国陆军大尉汉纳根,当然,还有万忠墓里那些无名的忠骨……
我在想,旅顺口,耻辱与荣光,传承与未来,不是岁月能忘却的,更不是百度里能查得清的。只要有心,用心去悟,方得始终。其旅顺口的故事,待靠后生去续写……